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原六国的贵族们的呢?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已一统天下的刘邦于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正式登基,定国号为汉,刘邦即为汉高帝。
刘邦原本只是一布衣,又是马背上夺天下的,深知自己的天下来之不易,因此他日夜担心这个天下会易主,为稳定自己帝位,他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对于当时最有权力的异姓诸侯王们,刘邦都是先后找理由将其铲除,彭越、韩信这种曾经抵抗项羽的元勋也都在刘邦黑名单中,彭越、韩信的死也是逼得英布在后来造反的主要原因。对于异性诸侯王,刘邦几乎没留一点情面,在最后只留下了一个长沙王吴芮。刘邦在他的八年皇帝生涯中,其实时间基本都花在如何对付异性诸侯王上了。
异性诸侯王之后,对皇权有威胁的就是丞相了,毕竟自秦时期丞相的权力就很大,属百官之长,曾经的赵高就是在这个位置上专横弄权的。而汉承秦制,丞相之职权力也是很大的。
当时刘邦的丞相是在刘邦起义中功劳很大的萧何,萧何也属于功高震主的那一类,加上深居重职,刘邦对他也很是不放心。
《史记》记载,汉十二年秋,黥布反,(刘邦)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刘邦御驾出征平定英布之时,刘邦对萧何已然是不放心了,曾多次派遣使者去询问萧何在做些什么?
刘邦在平定叛乱后回京后,也是逮着一个受贿的机会将萧何下了大狱(萧何自污名节以绎帝之疑),后来虽然众人请求,刘邦将萧何放了,但萧何从此对刘邦是更加谨慎恭敬。通过打击萧何,刘邦算是削弱了相权。
刘邦通过打击异性诸侯王、宰相,加强了皇权,但这些还不是他巩固统治的全部,因为当时还有一类威胁,那就是曾经的六国贵族。
六国贵族的威胁其实不比异性诸侯王的威胁小很多。项羽在扫除天下后,就没处理好这些因秦亡而死灰复燃的贵族们,这些人时降时叛,给项羽造成了很大阻碍,比如齐国田横就在后来将项羽局限在了北边,牵制了项羽,给了刘邦可乘之机。
刘邦知道项羽吃了这些人的亏,所以自己当然会特别注意一下他们。
当时刘邦一个重要谋士娄敬献计刘邦,对待六国贵族要采用“强干弱枝”的策略。这个娄敬即刘敬,那个劝刘邦定都于长安的大臣。
《史记刘敬传》记载,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刘敬认为诸侯起势,是齐楚等贵族参加才兴盛起来的。如今主要掌控地关中经过战乱缺乏人口,还靠近匈奴,东面又有六国贵族,这样很难安稳。于是建议将六国贵族全部迁移到自己的关中居住。若国内平安无事,防备匈奴;若国有变故,也能令他们打前阵。
这强干弱支之法,即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一策略。
所以刘邦如何处理这些贵族的呢?刘邦将他们全部移民到了自己直接掌控的关中,定居生活。这样即提高了关中人口,又不再怕这些贵族造反,一举两得。
其实在灭六国后,秦始皇也这样做过。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也就是说始皇帝将贵族十二万户都迁移到了咸阳附近。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也提到一些情况,即:“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这说明这迁居这事秦始皇也干过,但相比秦始皇来说,刘邦应该是更加彻底了。
这里再提一下,其实这些六国贵族中也有一些属于异性诸侯王的一类,比如韩王信,他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属正统韩国贵族,他虽然是贵族,但更属于异性诸侯王一类,所以在后来被猜忌,最终谋反被杀了。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原六国的贵族们的呢?
刘邦称帝后是这样对待六国贵族的:有能力的打压消灭;没有能力的继续当平民;死了没后人的七国君主他派人守墓。六国贵族在秦朝统一战争,秦末复辟战争、楚汉战争中消耗殆尽,绝大部分沦为平民,少部分精英或战死、或成王,成王的贵族都被刘邦消灭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六国贵族与富户约十二万户迁入关中居住,这些贵族大部分都沦为了平民,他们的后代则成了秦国人。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肆屠杀关中人民、掠夺关中财富与美女,因此大部分六国贵族跟秦国贵族一样被项羽杀了。活下来的人则投靠刘邦,成为汉军击灭西楚军,杀项羽复仇。
秦末战争与楚汉战争中,仅存的六国王族精英多数在战争中战死,他们或死于秦军手下,或死于内斗之中。韩国在楚国的帮助下复国,成为西楚的附庸,韩成作为韩王被项羽诛杀;西汉建立后,韩信(不是军事家韩信)成为韩王,后被刘邦攻灭杀死。赵国复国后,赵国王族后裔赵歇成为赵王,张耳、陈余是他的主要大臣;后来张耳投靠刘邦,并与战神韩信领兵灭赵,击杀赵歇于襄国。魏国王族后裔魏豹当了西魏国王,后来被刘邦击灭,刘邦部将周苛在荥阳将魏豹击杀,魏豹的夫人薄姬成为刘邦的妻妾,生汉文帝刘恒。
楚国被秦国击灭后,楚国王族大部分被迁到咸阳居住,少部分流落民间。楚国贵族项梁起兵反秦,扶立芈心为楚王,击灭楚国贵族景驹、秦嘉;后来项羽坐大后,命英布杀死了芈心。楚汉战争中,刘邦代表的势力诛杀了项羽,楚国贵族彻底没落。燕国王族中的太子丹被父亲燕王喜杀了献首秦王政,后来燕王喜被秦军捉住囚禁在咸阳至死,燕国王族绝后了。六国复辟后,韩广当了燕王,后来项羽封臧荼为燕王,汉朝建立后刘邦以谋反罪诛死臧荼。齐国田氏灭国后,大部分成了平民,复辟战争中有田儋、田荣复辟齐国,田氏内斗不断,项羽又击杀了田荣;汉朝建立后齐国贵族田横自杀,他的部下五百余人亦自杀。
刘邦建立汉朝后继承了秦国的制度,尽管没有完全采用郡县制,但是他一直至力于消灭异姓诸侯国,并削弱刘姓诸侯国。刘邦当了皇帝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消灭异姓诸侯国,二是削弱刘姓诸侯。刘姓诸侯国的首任国君都是刘邦的儿子或者侄子,但是刘邦限制了他们的权利,刘姓诸侯国与姬姓诸侯国相比,权力要小得多,受到的限制也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吕后能轻易诛杀刘如意等国王的主要原因。最后刘邦还特意下旨安排人守护绝后君主的陵寝: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厘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原六国的贵族们的呢?
刘邦称帝建立大汉朝,六国的贵族几乎是死亡殆尽!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那些有势力,有影响力的贵族就采取诛杀和打压,监视的策略,有一部分就被消灭了!
等到了秦末,六国贵族后人纷纷出来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后来又经历了反秦和楚汉战争的洗礼,有无数的英雄战死沙场,六国贵族的后人也绝大多数战死或者被害!
等到刘邦称帝,六国贵族后人几乎是死亡殆尽了,余下的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连年的战争让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也再也不愿意去折腾了,即使是有六国贵族后人起事,也绝对没有多少百姓愿意去追随了!
大位天定!也许刘邦称帝建立大汉是天命所归!
如果没有连年的征战,又或者说六国贵族的后人没有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死亡殆尽,即使是刘邦当上了皇帝,帝国依然有很多的隐患!等刘邦死后,大汉依然会发生崩塌,又会重新洗牌,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原六国的贵族们的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六国悉数被灭。六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齐国于公元前221年灭亡,楚国于公元前223年灭亡,燕国于公元前222年灭亡,韩国公元前230年灭亡,赵国于公元前222年灭亡,魏国于公元前225年灭亡。
刘邦称帝后,曾经有过封分六国后裔的想法,但是被张良制止了,因为如此一来六国势力又会慢慢涨大,到时天下会再度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所以,最终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只封赏当年为自己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所谓的六国贵族在汉朝建立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剧照)
那么,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六国贵族的呢?秦末农民起义大爆发的时候,六国当中齐国、韩国、楚国、赵国、魏国都趁机复国,只有燕国没有人去复国。项羽封分诸侯时,将臧荼封为燕王,楚汉之争后臧荼归汉,刘邦称帝不久臧荼造反。刘邦灭臧荼后,封卢绾为燕王。
齐国
齐国复国的是田氏三兄弟,即田儋、田荣、田横。田儋起义失败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入关后大封诸侯,田荣杀死项羽封的齐王后自立,结果项羽大军压境齐国,田荣兵败被杀。刘邦称帝后,田横逃亡于海岛,刘邦派人前往招抚,田横在赶往洛阳的途中自杀。
韩国
韩国的复国利益于张良,张良祖上五代为韩国相国,秦末天下大乱,张良建议项梁为抗衡秦国而扶持六国势力,项梁同意。在项梁的帮助下张良拥立了韩王成。后来项羽大封诸侯的时候也承认了韩王成的韩王地位,但是张良后来成为了刘邦的谋士,让项羽吃尽了苦头。于是项羽只好把韩王成杀了泄愤,所以所谓韩国贵族只剩下张良了。(韩信剧照)
赵国
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耳与陈馀拥立了赵王歇。后来陈馀与张耳反目,张耳投靠刘邦,除馀与赵王歇在井陉之战被韩信打败所杀。
魏国
陈胜、吴广起义后,魏国后裔魏咎加入了起义大军,后来章邯率兵围攻临济,魏咎为了城中百姓不受诛连自杀身亡。之后其弟魏豹向项梁借兵,攻下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后又被项羽封为西魏王。楚汉之争开始,魏豹在刘邦与项羽之间左右投机,后被韩信抓至荥阳。魏豹向刘邦跪地求饶,颜面扫地,最终魏豹被刘邦手下周苛杀死。(项羽剧照)
楚国
楚国起兵的是项梁、项伯、项羽叔侄三人,项梁的军队被章邯镇压之后被杀,项羽垓下之围后自刎于乌。项伯数次为刘邦排忧解难,刘邦还许过他儿女亲爱。刘邦称帝后赐项伯刘姓,封其为射阳侯,儿女亲家估计泡汤了。项伯于公元前192年去世,后来子嗣犯罪,爵位被除。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原六国的贵族们的呢?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秦国依靠武力灭亡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废除了六国贵族世袭的特权;并且把全国的兵器全部没收于咸阳,铸造12铜人;夷平六国原有的城墙及军事防御措施;“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充实咸阳,弱化地方。
但刘国贵族及其后代虽然国家灭亡,但反抗报仇的心思却始终不灭。例如刘邦谋士张良世代为韩相,一直在寻找机会反抗秦朝为韩王报仇。秦末,张良听到农民起义的消息后,立即聚少年数百人加入反秦的队伍。
陈胜、吴广首义大泽乡后,原来六国的贵族蠢蠢欲动,有的迎接陈胜略地的将领为王,有的斩杀秦朝官吏,自立为王。例如陈胜起义后,立魏国贵族魏咎为魏王,后来秦将章邯攻打魏国,魏咎自杀,魏咎弟弟魏豹逃亡楚国,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
项羽及其叔父项梁也是楚国贵族,在灭秦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先立楚王的后代为楚怀王作为号召。在灭秦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分封其他各路诸侯为王,显然是回复到了秦以前的战国时代。
刘邦出身农家,没有六国贵族的背景,灭秦后在和项羽争战的过程中,他处处和项羽反其道而行之,认识到六国贵族和其他诸侯势力是战争动乱的祸根,逐渐寻找机会予以打击和消灭,从思想上消除他们复国的信念。
例如汉军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司马卬,设置河内郡,直属中央管辖。韩信进击俘获了魏王魏豹,将他押解去荥阳,全部平定了魏地,刘邦立即设置了河东、上党、太原等郡。
汉王有一次与谋臣郦食其谋划如何削弱楚国的实力。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将夏桀王的后裔封在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将商纣王的子孙封在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行、背弃道义,侵伐各诸侯国,灭掉各国后,使诸侯的后代生无立锥之地。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刘邦计划听郦食其的意见。后张良谏而止。很明显一旦重立六国之后,对汉王来说,却是所谓的分割自己拥有的东西去资助敌人,空设虚名而实受祸害。
汉王刘邦追击项羽到达固陵,与齐王韩信、魏国的相国彭越约定日期合击楚军。但是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有来,楚军攻打汉军,大败了汉军。汉王于是重又坚固营垒加强防守,并对张良说:“诸侯不遵守信约,怎么办啊?”张良答道:“楚军即将被打败,而韩信、彭越二人没有分得确定的领地,因此他们不应约前来会合,原来是应当的。君王您如果能与他们一起共分天下,就可以立即把他们召来。现在,您可以把从睢阳以北到城的地区都封给彭越,把从陈县以东到沿海地区的区域划给韩信。您如果能拿出以上地区许给他们两人,让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那么楚国就很容易攻破了。”汉王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韩信、彭越都率军前来。
韩信、彭越显然是要割据封王,与汉王刘邦一统天下的思想相矛盾。但为了打败项羽,不得已而笼络他们。
刘邦称帝后,大封同姓王,对异姓王防范很严。以韩信、英布、彭越、臧荼、韩王信、陈豨等的异姓王不自安,但是又不想交出兵权,最后都走上反叛的道路。
刘邦在攻杀了反叛的异姓王后,杀白马为盟,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显然对六国贵族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从此,再也不敢有恢复故国的想法了。
大臣刘敬向刘邦建议说:“匈奴的河南白羊、楼烦王部落,离长安城近的只有七百里,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关中刚遭过战事洗劫,缺少百姓,但土地肥沃,应该加以充实。诸侯最初起事时,没有齐国田氏,楚国昭、屈、景氏就不能勃兴。现在陛下您虽然已经建都关中,实际却没有多少人民,而东部有旧六国的强族,一旦有什么事变,您也就不能高枕而卧了。我建议陛下把旧六国的后人及地方豪强、名门大族迁徙到关中居住,国家无事可以防备匈奴,如果各地旧诸侯有变,也足以征集大军向东讨伐。这是加强根本而削弱末枝的办法。”高帝说:“对。”十一月,便下令迁徙旧齐国、楚国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强到关中地区,给予便利的田宅安顿,共迁来十余万人。
刘敬提出了将六国贵族及豪杰全部迁往关中的建议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可以防备匈奴偷袭,二是诸侯叛乱可避免六国贵族与他们有所勾连,三是六国贵族远离故土,兴风作浪的土壤不复存在,没了六国贵族在当地的影响,便于政策的推行。从此,六国贵族叛乱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刘邦处置六国贵族的策略非常成功。
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理原六国的贵族们的呢?
刘邦称帝之前,秦始皇帝就兵发六国,对六国贵族进行了多次深入持久的打击。六国的版图也被秦始皇重新进行了划分,改成了郡县制。楚汉战争又打了六年多,因为都打着反抗暴秦的旗帜,双方都网罗了一些六国贵族。但这些人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六国旧有秩序。项羽很符合他们的胃口。但刘邦却不是。他称帝后,他的第一谋臣张良,这个一心想恢复韩国的贵族子弟,还曾经参与谋刺秦始皇,都不敢提出恢复韩国。可想而知,六国贵族的下场如何了!反抗的被诛杀,接受现实的,老老实实生活。他们原先拥有的特权基本上都让位于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新贵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