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这个人是沐英无疑了。

沐英和朱元璋可以说是老乡,两人都是凤阳人,而且都一样出生贫苦。沐英从小就没了父亲,母亲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后来由于境内战事不断,母亲带着小沐英开始逃亡,在这逃亡之路上沐英的母亲也死掉了,沐英自此成为了一个小乞丐,漫无目的的流浪,颠沛流离,相当凄惨!

幸运的是他在流浪之时遇到了朱元璋,可能朱元璋看到他想到了曾经的自己,很有感触,加上朱元璋当时并没有儿子,于是将小沐英收养了,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义子,这个时候他八岁。

沐英成为朱元璋义子后,朱元璋与她的老婆马氏对他十分疼爱,让他自小虽丧失了双亲,依然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朱元璋是义军首领,所以常年在外征战,沐英也一直是跟随左右的,而在军途中长大也让他练就了一身本事,而且有着很丰富的作战经验。

看到沐英如此出色,朱元璋很欣慰,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对他开始委以重任,自此沐英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在二十三岁那年,他独自带兵攻破江西、福建等地区的重要关隘,为打下福建、江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打下福建,沐英可以说是居功甚伟。

朱元璋称帝后,沐英被封为镇国将军,成为开国元勋。之后他跟随邓愈一起出征吐蕃,两人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昆仑山脚;接着又与蓝玉征伐西羌,并将其击溃,拓地数千里;然后与徐达北征,消灭了残元势力;在最后他又和傅友德与蓝玉一起南征,平定了云南。

之后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而沐英则留在云南镇守,沐英镇压了当地蛮族叛乱,又重视发展农商业,云南大治。1392年,沐英在云南病逝,年仅48岁。

沐英虽只是义子,但他与朱元璋一家感情相当深,在养母马皇后死之时,他闻讯后曾悲伤过度而咳血,而在太子朱标死后,他也哭的十分伤心。

沐英与朱元璋感情相当深,加上沐英为大明立下了很多功劳,朱元璋在沐英死后追封他为黔宁王,此后沐氏子孙从沐英长子沐春开始世代都是镇守在云南,并且与沐英一样一直都是忠于大明王朝的,从这时候到明亡确实是有两百多年。其实影视剧《鹿鼎记》中的沐王府就是以沐英一族为原型的。

最后一代世袭黔宁王叫做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孙,他10岁时就继承了父亲沐启元爵位,并担任征南将军。明朝灭亡后,沐天波追随永历小朝廷,之后随着朱由榔入缅,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因夺刀抵抗最终至死。部分还在云南的沐家后人,也依旧忠于大明,他们在云南后来也一直秘密开展着反清复明运动。

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朱元璋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他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靠着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为生。运气好的时候家人也只能勉强糊口,一旦遇上一点天灾人祸便会破产乞讨。

1343年,年仅16岁的朱元璋在半个月内父母双亡,而且长兄也因病去世。整个家里面就剩下了自己和二哥,两个人也无力照顾对方,于是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已经度过了人生最痛苦的一段时期,并且已经成为了红巾军的将领。有一天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在濠州城巡视,看到了一名小乞丐沿街乞讨。此时的朱元璋伫立良久,他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小乞丐无助的眼神也勾起了朱元璋的恻隐之心,最终朱元璋把这名小乞丐带回了军营。

朱元璋经过询问了解到,这名小乞丐年仅八岁,没有姓名,幼年丧父,前些时母亲也因为战乱刚刚去世,于是自己便开始了乞讨生活。朱元璋越看越像曾经的自己,于是便把这个孩子收为了义子,并且给这个孩子起名朱英,从此朱英便跟着朱元璋开始生活。

朱元璋和马氏当时没有孩子,所以对朱英视如己出,非常疼爱。朱元璋教导朱英带兵打仗,马氏教导朱英识文断字,也因此朱英慢慢的成长为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1368年,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在南京开国称帝,此时朱元璋亲自为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排定座次,徐达为功臣之首,常遇春次之,朱英赫然排在了第六位,以此可见朱英才干和能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让收养的义子改回原来的姓氏,一来可以让他们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避免以国姓封王。但在改姓的过程中朱英却犯了难,朱英父母双亡时年龄幼小,根本不知道原来姓氏。

于是有一天朱元璋把朱英叫来询问道:“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呀?”朱英跪在地上说:“我是陛下的孩子,是沐浴陛下和皇后的恩典才长大成人的。”朱元璋一连问了几遍,朱英都是这一个答案,最终朱元璋突然笑了笑说到:“你是朕的养子,现在不能让你恢复原来的姓,但也不能再姓朱了,既然你说沐浴朕的养育之恩,那你就姓沐吧,从此永沐皇恩。”

朱英虽然改名沐英,但其对朱元璋依旧是忠心耿耿,在之后的岁月中沐英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和蓝玉为副将征讨元朝残部,此战之中,沐英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朱元璋命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而令沐英驻守云南。此后沐英谨记朱元璋教诲,对明朝忠心耿耿,而且在云南驻守期间也大力推广中原文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也因此云南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382年,马皇后去世,闻讯后的沐英悲痛欲绝,咳血数次。1392年,朱元璋长子朱标去世,这一次听闻噩耗的沐英哭的十分伤心,最终因悲伤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朱元璋听闻后下令将沐英灵柩运回京师,自己亲自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从此之后沐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

清军入关后,沐英第十一世孙沐天波坚决拥护南明朝廷,并且在永历帝败亡后,选择追随其入缅,最终在咒水之难被杀。沐天波死后,沐府后人也加入了反清复明的势力当中,积极的谋划推翻清朝的统治者。

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沐英剧照)

朱元璋喜欢收义子,一生当中收的义子就有二十多个,大多都是无父无母之人。

有一个义子非常特别,因为父母双亡,而在街头流浪,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乞丐。就是这个小乞丐,为朱元璋的大明立下无数功劳,死去后,其后人为朱家守江山二百多年。

这个人名字叫沐英。

沐英的身世

沐英(1344-1392)出生在安徽濠州定远县的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早死,随母亲艰难度日。因为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开始流浪。

流浪途中,尝尽艰难困苦,看尽世态炎凉,让小沐英感觉到了穷人的不容易。但,悲剧的是,本来还未成人,可是母亲又死在了流浪途中,这让8岁的孩子彻底没有了任何依靠。

为了活命,小沐英到处乞讨要饭,就这样来到了濠州城。在这里,小沐英碰到了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朱元璋夫妇。

彼时,朱元璋夫妇膝下还没有子女,看到这个乞讨的可怜孩子,朱元璋不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的讨饭生涯,就这样,朱元璋将其收为义子,并起名叫“朱英”。

在朱元璋夫妇这里,朱英感受到了温暖,吃饱穿暖不说,还受人尊重,朱英仿佛到了天堂,对朱元璋夫妇充满着感激。

沐英的辉煌

为了培养朱英,在其12岁时,朱元璋就将其带在自己身边,做一个近身侍卫。当小朱英长到18岁时,朱元璋开始让朱英担当重任了。

第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镇守镇江,后来又提拔为江西重镇广信(今上饶)镇守使,工作完成不错,朱元璋看在眼里很是高兴。

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打福建,在战争过程中,朱英表现非常突出。战后,除了对朱英的赏赐外,朱元璋夫妇把朱英叫到跟前说道:“现在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你可以恢复原来的姓了。”

朱英哭了,哭得很伤心,“你们就是我的父母,我愿意一直姓朱。”朱元璋夫妇也很感动,扶起来说道:“你还得延续你们家族的烟火,就这样吧!你还是我的义子,但继续叫你以前的沐英吧!”

朱英恢复了原名“沐英”,但朱元璋的重视程度一点都没有下降。

公元1370年,沐英被封为镇国将军,年轻的沐英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人。

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随邓愈征战吐蕃、西藏,还是同蓝玉一起出征西番,或是单独攻打元朝残余势力,沐英都是发挥极其出色,而且和各个将军配合得很好。

公元1381年,37岁的沐英,和蓝玉一起,作为傅友德的副将,一同前去平定云南。虽然,初期并不是那么顺利,但几人硬是在短时间内,把云南大部分地区攻打了下来。

在当年农历8月,云南还未完全平定,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马皇后死了,这对沐英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把这个人当做母亲一样看待,他在马皇后那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但,人死不能复生,可沐英的痛苦不能抑制,最后因为悲伤过度而导致了咳血。

农历9月,沐英心态调整过来后,和大家配合打败了叛军,斩首六万,攻克昆明,稳定了局势。

之后,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沐英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发展了经济,改善了民生,成为朱元璋最放心的边疆地区。

沐英的陨落

沐英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感谢朱元璋夫妇的知遇之恩,收养他的时候,朱元璋夫妇刚成家,还没有孩子,沐英就成为了朱元璋夫妇非常疼爱和重视的养子。

1355年,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出生了,沐英仿佛真的有了一个亲弟弟,非常高兴,一个11岁的孩子,有了一个小弟弟,不开心才怪呢!在沐英的心里,对朱标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他愿意用生命去维护和帮助这个弟弟。

朱标当然用不着沐英去帮助,因为还有朱元璋这个大树罩着。但是,1392年,朱标去世了,远在云南的沐英悲伤过度,日夜啼哭,因为那是他心里最爱的“母亲”马皇后生的孩子,那是他最爱的弟弟,没有之一。

(沐英最爱的三个人)

终于,在悲伤过度下,沐英追随兄弟而去,离世时只有48岁。当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时,感慨不已。然后,命人把沐英的灵柩运抵京城应天府。灵柩到时,朱元璋亲自迎接,并安排了高级官员处理后事,对沐英进行了厚葬,追封沐英为“黔宁王”。

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在明亡后,沐家后人心有不甘,各处活动,积极进行复明大业,虽然没有成功,但其忠诚,确实很少有人能比。

沐英虽然是朱元璋夫妇的义子,但双方都当对方是亲人,这种感情值得尊敬。

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这个人是命贵、忠诚的沐英。

沐英在八岁前,命运很悲惨。

他出生在安徽濠州定远一户穷苦人家,父亲早死后,跟着母亲艰难度日。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历五月,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沐英跟随母亲四处逃难,不久,母亲病死在逃难途中,沐英成了乱世孤儿,食不果腹的小乞丐。

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岁的小乞丐沐英流浪到濠州,沿街乞讨时,讨到了天运。

朱元璋看到了这个小乞丐。也许是小乞丐的样子让朱元璋回想起了自己早年当和尚、当乞丐的遭遇,也许是朱元璋在小乞丐身上看到了某种特质,总之,朱元璋对这个小乞丐是又同情,又喜欢。

当时,朱元璋跟马皇后膝下还无子,于是便把小乞丐收为义子,并将他改成了朱姓。

打天下时,朱元璋收了不少义子,但后来收的那些义子均无法跟这个小乞丐比,小乞丐是生活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的第一个孩子,由马皇后亲手养大,因此他与马皇后的感情极深,而马皇后也极维护这个养子。

因为朱元璋夫妇对小乞丐完全是视如己出的概念,后来便有了一些野史说法,说沐英是朱元璋认识马皇后之前的私生子,就像汉高祖刘邦生有私生子刘肥一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户部尚书黄景昉在《国史惟疑》中所载:“沐英为高皇帝与外妇所生”。

自成为朱元璋夫妇的“首席养子”后,沐英与后来马皇后生的朱标太子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状如亲兄弟。这一点让后世也是浮想联翩,有一种说法,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神秘消失后,其实一直在沐英后人的庇护下,隐居在云贵之地,有所谓的“天书”为证。

小小年纪讨得天运后,沐英再也不是昔日的小乞丐了,而是成了“货真价实”的官二代。朱元璋对栽培沐英十分用心,也十分偏心,简而言之,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沐英的主要任务是边历练,边摘桃子。

十八岁那年,沐英正式投入军中,朱元璋将他任命成帐前都尉,守镇江。后又升任指挥使,守广信。不久,朱元璋赢得江南诸雄争霸的胜利,并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了全国,沐英乘着这股东风,随大军征福建,取得了一些胜利,摘得了一些桃子。

见沐英有了一些成就,朱元璋令沐英改回原姓,这里有给太子朱标让道、日后不封异姓王的政治考虑,也有让沐英光宗耀祖的人情考虑。

沐英改回原姓这一幕,在野史中同样被演绎的绘声绘色,有的说朱元璋要借此好好考验一下沐英的忠心,有的说沐英早已忘了自己的姓氏,还有的说这是父子间十分微妙的一出戏。

不妨来看看《皇明世说新语》里的记载:朱英取得功名后,朱元璋问他:“朱英呀朱英,你究竟是谁家的孩子啊?”朱英不肯说,只是回答说:“我就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与皇后的养育之恩!”

朱元璋听后,不肯罢休,连续又问了几次,朱英一边磕头,一边重复同样的回答。几个回合过后,朱元璋笑了,很满意地对他说:“你是朕的养子,现在即使不让你恢复原本的姓氏,也不能让你再随朕姓朱了。既然你一直口念深沐养育之恩,朕就赐你姓沐吧,让你可以永沐皇恩。”于是,朱英便更名为沐英。

朱英虽然改叫了沐英,但朱元璋对他的栽培丝毫没有减弱。大明立国后,沐英在马皇后的支持下,升迁速度极快,先从福建调入军事中枢大都督府,先任佥事,后又升任同知。那时,沐英是朝中少有的身穿便装的军事将领,只负责处理文案,不用带兵打仗。

洪武九年,沐英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巡视西北,访问民间疾苦,遇事有先纠错再汇报的特权。很明显,朱元璋此举是让沐英到地方上历练,并借此贴金。

随后,朱元璋对沐英的栽培再升级,开始让他以征西副将军之职跟随卫国公邓愈讨伐吐蕃,以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

果然,此一战事取得大胜后,朱元璋随即对沐英来了一场开国功臣式的封赏——“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虽说朱元璋如此偏心,让朝中很多人心中很是不满,但随后的沐英是真争气,真给朱元璋长脸。

邓愈死后,沐英接过大旗独当一面,洪武十一年,沐英任征西主将,率都督蓝玉、王弼征讨西番。第二年正月,洮州十八族番叛,朱元璋命沐英移兵讨伐,经过一年奋战,沐英率西征大军取得辉煌胜利。

平定吐蕃后,沐英又参与对蒙元的战事,洪武十三年、十四年,他两次出塞寻击蒙元,均取得相当战果。

至此,朱元璋对沐英的栽培锤炼基本结束,沐英不负众望,强势崛起,成了朱元璋手里的一张硬牌。

从一定程度上讲,朱元璋在在洪武十四年最终决定对云南用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沐英的崛起,能用。

在朱元璋那里,拿下云南是一步棋,让有能力、可信赖之人镇守云南,保朝廷无西南之忧是另一步棋,将这两步棋走成一步棋,沐英是朱元璋心目中的不二人选。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征讨云南元梁王、大理段氏,朱元璋仍以老将傅友德挂帅,沐英做副帅。这一老一少都是有真本事的主,一年后,长期盘桓在云南的元梁王、大理段氏被灭,云南并入大明版图。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沐英留守滇中。朱元璋此举事实上就是将云南赏赐给了沐英,让他做镇守西南的大明“梁王”。

这里有绝对的私心,绝对的偏心,也有绝对的信任。

沐英在镇守云南期间,文治武功皆是一流。

洪武二十一年,麓川国主思伦发反叛,入侵摩沙勒寨,沐英派遣都督宁正率军将其击败。次年,思伦发再次侵犯定边,军队号称三十万。结果,沐英率军大破对方百象阵,斩首四万多,取得极具震慑力的大胜。

为此,朱元璋特意召回沐英,豪赏黄金二百两、白金五千两、钞五百锭、彩帛百匹,并当着众臣的面摸着沐英的背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是你沐英!”

作为一代雄主,朱元璋的猜忌心极重,开国功臣四十三位,杀四十位,但唯独对沐英,他不仅给予信任,而且这份信任底下还有一份用心良苦的保护,否则不会让他去做云南的“梁王”。

而沐英更是用沐氏十二代人的忠诚回报了朱元璋的恩情与信任。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咳血不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得知太子朱标去世,沐英悲痛欲绝,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闻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使人感慨的是,沐英死前留下了一条祖训:“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沐英的第十世孙沐叡墓中曾出土一块类似“长命锁”一样的金牌,金牌正面正中写着“黔宁王遗记”五个空心大字,右边刻“此牌须用”等字;背面即刻着沐英留下的祖训。)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后,很是钦佩沐氏尽忠守土,不问皇权之争的操守,不仅没有兴兵讨伐本是朱标一系的沐氏一族,反而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沐英的第五个儿子沐昕,以示拉拢。

度过此次朝局动荡后,沐氏子孙一直忠诚地为大明镇守云南,甚至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帝自缢身亡后,沐氏还在西南地区坚持了十多年多年的抗清事业,直到一六六一年,沐氏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为保护南明流亡的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力战之后以身殉国,才为沐氏的忠诚镇守划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忠诚不负两百六十载,满门忠烈一十二代人,当初的那个小乞丐留下的是壮哉史诗!

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坐稳江山后,老朱对跟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举起了屠刀。老朱为什么要杀功臣呢?

有人说老朱害怕这些人造反;害怕这些人威胁到子孙后代的江山。其实内情并不是这样。

这些功臣都是泥腿子出身,从穷苦人变成权贵一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说白了就是不知道吃几碗干饭了!比如蓝玉、李善长等人,朱元璋把他们抬的高高的,反过来要和老朱争高下,被杀也在情理之中。(脑补唐太宗处理尉迟恭拳打李道宗之事)我说的都是实情,这是人之通病。

▲朱元璋

但是,在开国之初,有一个人是例外,他不但没有因功被杀,而且世代备受恩宠。子孙后代为朱家守江山260载,直到明亡时,其十一世孙为南明殉国而死,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

沐英(1344~1392年)安徽定远县人,他绝对是苦出身,12岁沿街乞讨时,被当时25岁的红巾军首领朱元璋收留。老朱和马大脚此时没有孩子,于是就认他为义子。

沐英最早时没有名姓,从小就没见过爹妈,朱元璋夫妇为他起名叫朱英,后来老朱称帝后,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呢?你姓什么呢?朱英一个劲的磕头,说,“我深沐陛下和皇后养育之恩,我就是陛下的孩子,我姓朱!”这话反复说了多遍,老朱哈哈笑道:“你就姓沐吧,你也长大了,以后就叫沐英吧。

少年的沐英天资聪明,朱元璋成了他的军事启蒙老师,马大脚成了他的文化老师,朱元璋教他行军打仗和排兵布阵,马大脚教他识文断字。要不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朱元璋和马皇后

沐英到20岁时,俨然成了老朱的左膀右臂。朱元璋封他为帐前都尉。以后的战斗中,老朱注意培养他的独立作战能力,曾经拨给他3000人马袭击陈友谅的大营,结果凯旋而归,老朱终于让他开始单飞。

1367年,朱元璋称帝前夜,朱元璋平定了方国珍后,决定马上发兵讨伐盘踞福建的陈友定。派沐英带5000人马自西向南进攻,沐英披荆斩棘,攻城拔寨,很快攻下了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分水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沐英随后一鼓作气拿下了崇安,又破闵溪十八寨,俘虏了陈友定部将冯谷保,福建的三个重要的城市都被沐英占领了,沐英随之镇守福建。

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后,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沐英因功被授镇国将军,大都督府同知(副知府)。同他一起加封的开国将领有36位,他是这些开国元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这一年他25岁。

▲沐英

明朝之初,最让老朱头痛的就是北边战事,蒙元北逃,造成了边境的动荡。此时吐蕃蠢蠢欲动,朱元璋于1376年委任沐英为征西将军,跟随卫国公邓愈出征吐蕃。

吐蕃一战,以沐英、邓愈完胜而结束,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卫国公邓愈在回师半路得病去世。这次沐英因军功再次被提升为荣禄大夫、西平侯。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是残酷的。沐英从乞丐到将军,期间经历的血雨腥风难以一一赘述。他从一个青涩的将领,逐渐磨练成了一个谋略双全的统帅。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身上布满了累累伤痕,从青丝到霜染两鬓,朱元璋望着养子的面容心痛不已。

有道是:“将军百战死,也不愿安乐生”。马革裹尸凯旋还,这是沐英人生追求。沐英秣马厉兵又出发了,这次是他戎马生涯中巅峰之战——平定云南。请记住,这一年沐英37岁。

▲沐英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在云南元朝梁王残余势力,决定派傅有德为征南将军,蓝玉和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人马征讨云南。

明军刚出发,梁王就得到了消息,他派云南平章王达里麻率二十万大军前去迎战。 双方就在云南曲靖白石江两岸摆开了战场。

当时大将军傅友德要强行渡江, 这时沐英说:“敌人严阵以待,我们此时渡江势必造成很大伤亡。 傅友德说,依将军之意难道要和敌人隔岸耗下去?“当然不是。”沐英坚决的说。

“ 我们不妨佯装渡江,然后派一队人马,从下游悄悄潜过去,等这些人登陆后,吹起号角,大造声势,达里麻军队必定军心大乱,敌人站脚不稳,此时我们大部队就可以渡过白石江”。 沐英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傅友德一听拍手大笑:“真乃妙计”,就依沐将军之言。

▲沐英

果然不出沐英所料,达里麻军队在明军强力攻势下溃不成军。 明军一鼓作气,盘踞云南的梁王势力被一举歼灭。云南从此走上了安定的局面。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昭命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留下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英成了明朝第一个镇守云南的云南王。

就在沐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养母马皇后因病去世,沐英得到消息后嚎啕大哭,“谁说皇家无真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沐英和继母感情很深,伤心之余他狂吐鲜血,由此可见母子情深,沐英身体从此很虚弱。

光阴荏苒,沐英在云南不知不觉做了十年的云南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月,又一个噩耗传来,他的好兄弟、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沐英获知狂吐了几口鲜血,几度哭的昏厥过去。三天过后沐英就去世了,卒年48岁。

▲沐英

62岁的朱元璋一夜白了头发,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昭命沐英之子沐春把父亲归葬京城,赐谥“昭靖”,追封黔宁王,配享太庙。

“父死子继 ”,沐英未竟的事业有其子孙承担了起来。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

沐英的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镇守云南7年。36岁英年早逝。

沐英的次子沐晟、三子沐昂都为经营云南呕心沥血,最后都死在了云南任上。

沐英的第四子沐昕,在朱元璋死后,做了朱棣的驸马都尉,娶了朱棣之女常宁公主为妻。 沐家世世代代在有明一代镇守云南。明朝灭亡后,沐英的第十一世孙沐天波追随永历朝廷,后随朱由榔入缅,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最后夺刀抵抗至死。从此沐英的后代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斗争中。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朱元璋幼时贫穷,当过放牛娃,当过和尚,当过乞丐,尝尽人间冷暖,这都是妇孺皆知的真实历史,但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还曾收养过一个小乞丐,并且把他养大成人,而这个小乞丐长大后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朱元璋世代镇守云南达275年,谱写了一段佳话。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县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

公元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这一年朱元璋16岁,已经父母双逝,家破人亡,就连在皇觉寺当和尚都混不下去,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涯。

沐英的命运也很凄惨,他父亲早逝,值得跟随母亲度日,但在那个兵荒马乱、天灾频仍的日子里,母亲根本无力抚养沐英,只能带着他四处逃难,躲避战乱。

就在逃难的路上,母亲也死了,沐英成了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儿,这一年他只有7岁,比15岁父母双亡,尚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在世的朱元璋更悲惨。

我们7岁时在干什么呢?衣食无忧,读书学习,在父母面前撒娇。

但沐英比朱元璋更幸运,因为他遇到了朱元璋。

公元1352年,8岁的沐英无处可去,跟随难民群流浪到了濠州城。

此时的朱元璋24岁,他已经结束流浪生活,在濠州郭子兴帐下混的风生水起,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当老婆,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正过着衣食无忧的滋润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发现了难民群中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他的目光孤单但坚毅。

朱元璋一下子从沐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比自己还要小很多,就这样孤苦伶仃,茕茕孑立,漫无目的地流浪,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失去自己年幼的生命。

朱元璋的眼睛湿润了,刚刚新婚的他还没有生育,和马皇后一商量,决定收养这个孩子。沐英从此结束了流浪生活,改姓朱,大名朱文英,跟随朱元璋夫妇生活。

由于朱元璋长期征战,沐英一直伴随身边,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完全是在兵营、征途和战争中度过的,环境的耳濡目染和朱元璋的刻意培养,让他很快就适应了战争环境。

公元1362年,18岁的沐英开始担纲军事重任,屡立战功,特别是作为主帅之一率军攻占福建,军功卓著,朱元璋便赐他姓沐,单名一个英字,表示“沐浴皇恩”之意。

此后,沐英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邓愈、蓝玉、徐达等名将搭档,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消灭元朝残余,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1381年,朱元璋决定征讨云南,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

明朝军力正值巅峰,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云南,灭亡大理。

2年后,朱元璋让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但云南地处偏远,当地蛮族众多,形势复杂,必须有一名得力干将镇守,否则很难稳固统治,朱元璋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沐英。

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朱元璋收养过20多个义子,除了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外,沐英是与他关系最密切,也是最受他信任和器重的。

沐英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回报了朱元璋的恩情。

从公元1383年到1392年,沐英镇守云南9年,不但确保了云南的军事安全,还命令军队屯田,鼓励垦荒,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整饬交通,招商引资,兴办教育,有力促进了云南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很大程度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一向猜疑,很多功臣死的不明不白,但他对天高皇帝远的沐英却始终十分信任,听说沐英的治绩,高兴地说:“自从沐英镇守在西南,朕就高枕无忧了。”

沐英在军事有一个贡献——对火器的使用。

根据《明史》记载,沐英在征讨云南叛乱的土著首领时,建立并使用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用于对付对方的大象。为了提高火器的射击效率,沐英改进了射击方式,发明了“三段式”的射击方式,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三段式”射击方式的记载。

公元1392年,积劳成疾的沐英在云南病逝,终年48岁。

沐英的棺椁运回南京时,朱元璋亲往迎接,追封他为黔宁王,配享太庙。

朱元璋没有忘记沐英的贡献,他下令让沐英的子孙世袭黔国公,镇守云南。

从此以后,沐英的子孙牢记教诲,一直镇守在云南边陲,坚持到明朝灭亡。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进入昆明,沐英的十一世孙沐天波被迫逃离云南,沐氏终于结束对云南长达275年的镇守,他们用12代人275年的坚守诠释了忠诚的力量。直至如今,人们依然感念沐氏开发建设云南的功劳。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云南丽江的木府跟沐英和沐氏家族并无关系,丽江木府是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朱元璋赐其姓木)的官府。

黔国公沐英及其后代的府邸位于昆明,后来曾被吴三桂镇守云南时辟为“平西王府”,因沐英死后封王,当地百姓称之为沐王府。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