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被刘备夺取益州后,他与他的儿子们结局如何?
公元214年,刘备兵围成都,由于刘璋不愿再起兵戈,为使成都百姓免遭战火,最终选择了出城投降。
刘璋投降后,刘备为笼络人心,并没有对刘璋下杀心,但刘璋在益州素得民心,加上为了百姓选择投降,让原益州将士、百姓很是感动,《三国志》记载,刘璋投降时,群下莫不流涕。所以刘备也不能让刘璋留在益州,留在益州很有可能生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于是刘备给了刘璋一个振威将军的虚职,把他原有的财产都归还给了他,然后将其送到了荆州南郡公安安置,让他颐享天年。
公元220年,东吴袭取荆州,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刘璋也落入了东吴之手。这个时候东吴已经与刘备彻底决裂,于是孙权不认同刘备这个益州牧,从荆州搬出了刘璋,自立刘璋为傀儡益州牧,并将刘璋搬到了秭归,不久后刘璋就病死了。
刘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循,二儿子刘阐。
大儿子刘循在刘璋投降后,本来是要与刘璋一起被送去公安的,但当时蜀中大臣庞羲乞求刘备将其留下,刘备答应了,将其留在了成都,并封他为奉车中郎将。此后一直在蜀中,直到病逝。
二儿子刘阐则是跟随父亲一起到了荆州公安,后东吴占领荆州后,他也落入了东吴之手。刘璋去世后,他继任刘璋,成为东吴新的傀儡益州牧,表面上则让他管理南中叛蜀从吴的地带(即交州和益州的交界地)。
诸葛亮平定南中反叛后,加上蜀汉与东吴重归于好,刘阐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于是孙权让他回到建业,并给了他一个御史中丞的职位。之后他则一直待在建业,最终于建业家中病逝。
刘璋被刘备夺取益州后,他与他的儿子们结局如何?
建安十九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走投无路感觉前途渺茫的刘璋投降,刘璋投降之后,刘备正式占领益州,他先是把刘璋签到远在荆州的公安,当时关羽在这里镇守,顺便归还了刘璋的财宝,然后封他为振威将军,看起来很霸气,不过是个闲职。
在刘备包围成都的时候,当时成都还有三万精兵,储藏的粮食可以支撑一年,很多人都想着死扛,但是心无斗志的刘璋以不忍心老百姓受苦为由投降刘备,自投降之时,他不仅把益州献给刘备,一起交到刘备手中的还有他身家性命。
对于流放公安,或许他内心早有准备,根据公安附近的传说,刘璋迁到哪里之后,改名换姓,改姓为陈,并且在哪里务农,一直到死后,他的后代才给他恢复刘姓,并且立个匾:生陈死刘!
这个传说,歪史以为不符合实际,刘璋签到公安之后,哪里是关羽的地盘,基本上可以断定他没有改姓的可能,耍这种小聪明很容易惹火烧身,刘璋虽然不聪明,但是没有蠢到这个地步。
再者,关于务农的传说,刘璋作为宗室,其父刘焉一早就是朝廷大臣,能够左右朝廷官员任命,早在汉献帝初年就入主成都,刘璋咋说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务农,在投降刘备之后,没五十也最少四十了,一个从小没有务农的人突然做种田,根本不可能。
那么真实的刘璋后半生怎么样的?其实,陈寿给他们父子做了一个传,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刘璋投降之后,和小儿子一起被迁到关于镇守的荆州,虽然号称将军,但是实际上是没有自由的犯人。他既不能种田,也不能改名换姓。所以这个传说是杜撰的。
如果没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或许,刘璋就这样终老公安,但是关羽水淹七军之后,迅速崩溃,东吴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潘睿、糜防、士仁等守将投降之后,在荆州的刘璋也一并被孙权俘获。
面对这个益州旧主,孙权玩了一手非常高明的政治游戏,他先是任命刘璋为益州牧,派他驻扎在秭归,相当于在益州门户上驻扎,当时他离开益州不过五年时间,大半的益州文臣武将是他们父子的故吏,看到旧主就在眼前,做什么感想?
在曹操夺取汉中的时候,成都老百姓曾经一日数惊,这时陈寿记载的,但是关羽失荆州之后,刘璋就在益州门口,老百姓惊没惊不一定,那时候的刘备肯定非常恐慌,如果当时孙权和 曹操有足够的默契,那么刘备的处境非常危险。
只需要曹操从关中入汉中,而孙权从秭归入益州,甚至,这两个地方都不需要曹操和孙权前往,只需要派遣两个代理人就可以,汉中派张鲁,而益州有刘璋带路,不管刘备有三头六臂还是千军万马都不够两线作战的。
或许,当看到刘璋在益州门口徘徊的时候,刘备很快悔恨万分,当时如果留在成都多好,幸亏孙权只是贪图眼前得失,从来不会计较长远的利益,这让他得到荆州之后没有动力再次前往益州,使得手中刘璋这个王牌毫无用处,只是恶心了一下刘备。
试想,当时如果孙权一心进攻刘备,只要刘璋卖力地收揽人心,根基不稳的刘备几乎没有多余的抵抗力气。那时候,鲁肃的二分天下或许会实现,三国历史绝对改写!
可惜,孙权没有得陇望蜀的毛病,他的目的不过是荆州,而且,他对东吴士兵的攻坚能力深表怀疑,毕竟,曾经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人击溃,对于合肥的失败,他心有余悸,所以见好就收。
刘璋被刘备夺取益州后,他与他的儿子们结局如何?
每一代帝王其实都是有新旧更替的,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也没有办法继续循环下去了。当时,刘备取代了刘璋,我们也知道刘璋最后的结局是很惨的,那么在那个时间段,刘璋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今天的主题讲的就是,关于刘璋被刘备取代之后的那些日子,他都经历了一些什么。
刘备攻入了成都,紧接着他就取代了刘璋。而且,他也没有把刘璋给杀了,反而是对待刘璋手下留情,还特意让刘璋去南郡公安居住。不仅如此,刘备也没有留他的私人财产,把原本属于刘璋的东西都还给了他,包括振威将军的印绶一并都还给了刘璋。可没有想到,虽然刘备放过了刘璋,可刘璋还是被孙权给抓了。
孙权先是杀了周瑜,紧接着就控制了荆州的很多地区,所以逼不得已的刘璋也就只能够为孙权所用。孙权和刘备之间是有很大仇恨的,所以孙权又怎么可能会让刘备过得快活呢?于是就想让刘璋恶心刘备,就特意让刘备担任了益州的一个官员。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刘璋就去世了。
在刘璋离开人世之后,有一人想叛变蜀国,并且孙权让刘璋的儿子成为了益州刺史,后来,刘璋的儿子回到了吴国,那是在诸葛亮南征之后发生的事情了。这就是刘璋被刘被替代之后所过的日子,那么除了刘璋,还有他的那个孩子之外,其实刘璋总共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刚刚所说到的刘阐,而另外一个儿子,名字叫做刘循。
他是一直都在蜀地的,刘备特别重用刘阐,并且还给他了一个官职。由此来看,虽然刘璋活得并不是很痛快,他的两个儿子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所效力的君主不同,所在的地方也不同罢了,一个是在蜀国卖力,而另外一个是在吴地卖力,比起刘璋的结果来说,这两个儿子大概才是更加好一些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刘璋这个人呢?又有没有知道刘璋在被刘备取代地位之后,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如果你对于这件事情还有其他的了解或者不同的看法的话,就可以在留言区当中一起讨论,相信除了你之外,还有更多的人都想要对这件事发表看点呢。毕竟,刘璋被刘备取代之后的事情,也只能够从一些小说当中得知了,正史似乎没有记载太多这部分的内容。
刘璋被刘备夺取益州后,他与他的儿子们结局如何?
赤壁大战后,曹操决定调整战略,准备向西进取关中,取张鲁下益州。刘璋为了应对听取了张松的建议,决定迎素来以“仁义”闻名的刘备入蜀帮忙。刘璋原本以为有了本家兄弟刘备的帮忙,必可保益州无恙,可谁曾想,这是他一生犯的最大一个错误。
刘备早就对益州垂涎三尺,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没想到刘璋主动邀请他入蜀,这可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备当然不会放过,于是满心欢喜的答应了刘璋的邀请。刘备带着人马浩浩荡荡的开进了益州,刘璋为了显示东道主的热情,亲自带着蜀地的官员出城迎接,可谓诚意满满。
刘备入川后,刘璋具体是怎么对待刘备他的?“前后赂遗以巨亿计”,“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增先主兵”,因而“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足以看出刘璋的仗义和厚道。而此时刘备心里却是在盘算着如何反客为主,拿下益州来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在刘璋的盛情款待下,刘备表面上对刘璋客客气气,暗地里却开始收买人心,一年后却以援救孙权为名,要求刘璋再给一万人马和相应物资,率师东归。
刘璋虽然察觉有点不对劲,但还是给了刘备4000兵马,以及相应的物资粮草。在这一点上,刘璋其实已经很厚道了。他真心希望能和刘备携手一起对抗曹操,可是刘备却并不满足于此,一直惦记着整个益州。不久就和刘璋翻脸了,而暗通刘备的间谍张松,因卖主求荣的行径败露,最终被哥哥张肃大义灭亲,向刘璋检举揭发,最终被刘璋怒杀。
就此,刘备和刘璋正式开战。
这一战就是三年,期间刘备的大军师庞统被刘璋所杀,一度让刘备陷入苦战。后来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从荆州领兵出发支援刘备。公元214年,刘备大军兵围成都,当时城中足足有3万精兵,充足的粮草,足够让百姓、将士们支撑一年。当时成都官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做好了殊死抵抗的准备。但是刘璋却决定放弃抵抗,《后汉书》记载:“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故也。何心能安!”
这段刘璋是说:“我们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多少恩德,却让大家跟我打了三年,如今因为我的缘故,很多人因战争死在了草莽野外。如今再让大家跟着我饱受战乱之苦,我怎么能安心呢?”就这样,刘璋大开城门,出城投降,将士百姓下没有不哭的。
足以看出,在蜀地百姓的心目中,刘璋未必不是“明君”,正是因为刘璋在蜀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得百姓爱戴,才让刘备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显得如此艰难,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刘备夺取益州,套路了刘璋之后,是怎么对待这位本家兄弟的呢?《后汉书》记载:“备迁璋于公安,归其财宝。”刘备最终还是没有赶尽杀绝,把刘璋迁到了公安,并且把刘璋原有的财产原封不动的归还给了他。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后,刘备就和孙权撕破脸皮,就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主动示好曹操,并趁机偷袭关羽占据了荆州。原本以为可以在公安县安稳度过余生的刘璋,再次成了孙权手中的一颗棋子。
由于荆州已尽数归于东吴,孙权为了恶心刘备,特意给曹操上表任命其为益州牧,居于秭归。被人玩弄来玩弄去的刘璋,最终抑郁而终。
而他的长子刘循在岳父庞羲的推荐下,在蜀汉任职,官拜奉车中郎将。而刘璋的次子刘阐跟随父亲流放荆州,刘备失荆州后,蜀汉雍闿等地作乱之时,刘阐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益州的边境。诸葛亮平定南蛮后,回到吴地,孙权封他为御史中丞。
就这样,刘璋的两个儿子及后代,分别生活在吴、蜀两国。在充满纷争的三国之中,像刘璋这样的结局,既能自己善终,又能保全后代,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刘璋被刘备夺取益州后,他与他的儿子们结局如何?
刘璋,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214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并派简雍劝降刘璋。迫于无奈之下,打开城门,出城投降了刘备。刘备把刘璋迁至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再佩振威将军印信。219年,东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派遣吕蒙、陆逊袭击荆州,刘璋因此归于东吴,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居于秭归。
那么他的儿子们又如何安置呢?
刘循:刘璋长子,娶庞羲之女,曾经在刘备攻益州时,在雒城驻守抵抗刘备的攻势长达一年,刘璋投降后,由于岳父庞羲的推荐,一直在蜀汉任职,拜为奉车中郎将。
刘阐:刘璋次子,一名纬,随父刘璋流放荆州,后来刘备失荆州,刘阐曾经于蜀汉雍闿等地作乱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益州边境。诸葛亮平南蛮后刘阐归吴,官至御史中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