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徐晃贵为五子良将之一,最终结局如何?

徐晃是曹魏手下五子良将之一,曾被曹操称赞为有“周亚夫之风”,他治军严谨,屡立军功,深得曹操器重。

他早年原为杨奉手下骑都尉,杨奉兵败后,徐晃转投曹操。刚投靠曹操,曹操就对他十分信任,甚至单独分兵给他打仗,徐晃开始大放异彩,连续攻下两座城池,在讨伐吕布中也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在官渡之战中,他亲率数千骑兵无中途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辎重,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官渡论战功徐晃可以排进前三。徐晃断粮自此名声大噪,桌游三国杀中徐晃技能兵粮寸断的来历也是出于此。官渡之后又随曹操灭袁谭、征乌桓、败马超韩遂,为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功劳。

他最出色一战应该是与他的同乡好友关羽的一战了。公元219年,孙权欲取合肥,蜀汉大将关羽乘机北伐,兵围樊城。在此之前,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逼的曹操想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徐晃临危受命,率部解救樊城,他在关羽松懈之机,趁其不备,击退了关羽大军,接着穷追猛打,解了樊城之围。接着与东吴吕蒙合击关羽,关羽兵败被俘,最终被杀。

徐晃此战虽然赢的有水分,毕竟不单是靠自己,但终究是击败战神关羽,解了曹魏窘迫被围之势,得以名声大噪。徐晃解樊城之围一战经常被拿来与张辽解合肥之围相提并论。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没过多久,曹丕称帝,徐晃镇守阳平。之后与曹仁率军攻克襄阳,驻扎襄阳。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曹魏国丧之机,乘机派诸葛瑾北伐,被徐晃打败。

次年,即公元227年,徐晃于襄阳病逝,结束了叱诧风云的一生。

虽然正史上徐晃是病逝的,但在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显然对他这个人不咋喜欢,毕竟罗贯中老尊崇关羽,而徐晃是打败关羽,间接害死关羽之人,所以罗贯中在演义里给他安排了一个不咋好的结局。

演义中,徐晃最后一次登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当时孟达欲回归蜀国,徐晃跟随司马懿征讨孟达,在城前叫阵时,被孟达射中额头,不治身死。

三国名将徐晃贵为五子良将之一,最终结局如何?

徐公明起初跟着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这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也因护驾天子迁还洛阳有功被封为都亭侯,这可是皇帝亲自封的,正儿八经的大汉王侯。也就是这时候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了,徐晃就归降了曹操。

曹操对于这个汉将,起初是让他带兵讨伐山贼,但得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重用拜为裨将军;跟随曹操攻打吕布、刘备,官渡之战前跟关羽、张辽解白马之为,又破延津文丑,被拜偏将军,与曹洪一路断袁绍兵粮,功劳最大,被封都亭侯(人家本来也就是都亭侯,还封这个)。在平定北方的战役里,建议曹操攻心,少动杀戮,果然很多城池不战而降;在南皮战胜袁谭,又转战北方少数民族,被封横野将军。

在荆州战役里,屯兵樊城,与满宠讨伐汉津的关羽,与曹仁一同攻打江陵的周瑜,都获得胜利。潼关之战里,力荐曹操一举除掉马超势力,后又任副帅收复张鲁势力。在阳平,大败蜀国名将陈式;在关羽围攻樊城时,徐晃及时救援,大败关羽,使得关羽不得已退兵。

曹丕即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碌乡侯、杨侯。后讨伐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封阳平侯。

明帝曹睿即位后,亲率三军在襄阳抵御诸葛瑾,后病死,追壮侯。

三国名将徐晃贵为五子良将之一,最终结局如何?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魏太祖曹操的大将,“五子良将”之一。徐晃在郡中作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时,徐晃随之征战,并立下大功,被任命为骑都尉。

等到李莈与郭汜在长安发动叛乱时,徐晃劝杨奉让他和皇帝回洛阳,杨奉听从了他的计策,使汉献帝顺利渡过黄河到达了安邑,为此皇上封徐晃为“都亭侯”。

到洛阳后,韩暹与董承经常争权夺利,徐晃觉得没有发展前途,就劝说杨奉归顺曹操,杨奉听从了他的话但很快又反悔。

不久,曹操到梁地讨伐杨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曹操对徐晃很器重,就授予他兵权,还派他出击卷县、原武的军队,徐晃大获全胜,又升任裨将军。之后,徐晃随曹操征伐吕布,他单独逼迫吕布的将领赵庶与李邹等人投降。随后,又同史涣在河内郡杀了眭固。

不久,徐晃又随同曹操大破刘备,接着又打败颜良,并攻取白马城,到延津又大败文丑,这一连的战功之后,徐晃便声名显赫,又被任命为“偏将军”,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大将。但他却为人低调,不但不居功自傲,而且也不显摆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包围了邺县攻破了邯郸,这时易阳县令韩范假装献城投降而顽固抵抗,曹操命徐晃进攻。徐晃接到命令后没有立即攻,而是把一封信缚在箭尾射入城中,韩范看到信后便投降了。这时徐晃又劝曹操说:“希望您允许易阳投降为别的城做个样子。今天要是灭了易阳,明天各城都要拼死守御,恐怕河北就没有平定的日子。如果能容许他投降,那么各城就都会望风而降。”曹操认为很对,便照徐晃说的去做,易城便不攻自破。

到了建安十五年,徐晃统领大兵讨伐太原郡叛军,他包围大陵,杀死敌帅商曜。这时,韩遂与马超在关右谋反,徐晃屯驻汾阴安抚河东郡,曹操到潼关担心不能渡过黄河,就问徐晃。

徐晃:“主公大兵在此地有些失策。现在你给我一支精兵,我去充当全军的先头部队,先去截断对方的大军,这样就可以抓获敌人。”曹操同意后,徐晃就领兵挖堑立栅,但他还未站稳脚跟,对方的大将梁兴率五千多骑兵、步兵来进攻,徐晃奋力将他击退,这样曹操大军才得以渡河,打败了马超的势力。

之后,徐晃不但又打了许多胜仗,还使三千多户投降。这时,徐晃又被升任为“平寇将军”。

后来,曹操回到邺县,留下徐晃与夏侯渊在阳平关防御刘备。不久,刘备派陈式等十多个营的部队断绝了马鸣阁道,这样一来,徐晃只好从岔路进行攻伐,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大破陈式的队伍。

曹操听说后非常高兴,让徐晃持节,还发布通报:“这一条阁道是汉中的咽喉险要之地,刘备想夺取汉中,却被将军这一举粉碎了他的计划,真是妙计啊。”

之后,曹操又派徐晃协助曹仁讨伐关羽,但碰上汉水泛滥,于禁的部队被淹,关羽不但在樊城包围了曹仁还在襄阳包围了将军吕常。

而这时徐晃的部下大多是新兵很难同关羽作战,于是他只好进军屯驻在阳陵陂。这时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等人去见徐晃,传令说:“必须等兵马全集中,再一起向前出去。”徐晃到达后就挖掘堑壕,作出要截断对方后路的样子,吓得对方连忙烧毁自己的营寨逃跑了。于是徐晃趁机占领偃城,之后又稍微前进到距离敌人的包围圈三丈左右的地方。这时,曹操又前后派殷署、朱盖等,一共十二营的部队到徐晃这儿来。这时,对方的围头有兵屯驻,另外还在四冢驻军。徐晃就扬言要攻打围头的守敌,而背后却秘密地进攻四冢,当关羽看到四冢要被攻破就亲率五千步、骑兵出战,这时徐晃迎击,关羽撤兵,这时徐晃就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冲入敌围,大破对方的军队,并使很多人自投沔水而死。

这时,曹操传令说:“敌人堑壕鹿角层层包围都被将军攻陷,杀死大批敌寇。我用兵三十多年,也没有长驱直入冲进敌人重围的,这样的功勋简直要超过孙武和司马穰苴。”当徐晃整顿部队回到摩陂时,曹操亲自出城七里迎接,并设宴庆祝。席间曹操举酒慰劳徐晃说:“如今能保全住樊城、襄阳,都是将军的功劳。”

当曹操巡视各营,士兵都离开队列观看,只有有徐晃的军营整齐,站在队列中不动。这时曹操又说 :“徐将军可以说是有周亚夫的风度了。”

后来,曹丕即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晋封“逯乡侯”。徐晃的一生不但英勇善战,打了数不清的胜仗,但他却为人小心谨慎而谦逊,生活低调,作风俭朴。他统率的军队往往不是依靠侦察,而是先做好不能打胜仗的准备,然后才开始作战的。因此,往往损失与伤亡最少。到了年老时,徐晃叹息着说:“古人顾虑遇不上英明的君主,我却应幸自己遇到了。因而我应该建功效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