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1962年2月24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胡适在台北病逝,享年70岁。他为人绅士,不在乎荣辱,专注于学术,还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作为民国最著名的文人之一,他备受瞩目。而由于他自身的名气原因,胡适先生的后代也自然关注度是较高的。

胡适先生有两子一女,长子祖望、次女素斐、幼子思杜。而胡祖望也生下一儿子叫做胡复,是即胡适先生的孙子。

先说长子,长子祖望名字其实有故事的,他因距胡适母去世仅几个月,取名“祖望”有望祖与光宗耀祖的意思。胡祖望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不过还没完成学业,就去了美国名校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毕业后曾在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上过一段时间班,之后担任过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与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退休后一直定居美国,于2005年在美国去世,享年85岁。

次女素斐,很不幸,在她五岁时候就早夭了。对于这个女儿,胡适在后来也很是自责,曾说道自己因痛失女儿哭过很多次,他不止一下的说:“如果早点请好的医生给她医治,也许不会死。我把她糟掉了,真有点罪过。”

幼子思杜,名字也有内涵,胡适给小儿子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他在后来由于忍受不了他人的批判,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结局很是悲惨。

孙子胡复,取名以复兴中华之意。他和爷爷、父亲一样都是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因小儿麻痹症脚有残疾,至今仍是单身,现在仍然定居美国,是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胡适,安徽绩溪人,字适之。他是上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文学大家,是白话文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作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胡适夫妇)

1917年,胡适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后,被聘为北大教授。同年,母亲为胡适包办了一场他并不情愿的婚姻。他的夫人名叫江冬秀,是一位典型的旧社会裹脚的大家闺秀,也是胡适一生唯一的妻子。

当时,妻子江冬秀27岁,胡适小她一岁。婚后二人育有二子一女,即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女儿胡素斐。结婚六年后,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以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之后不敢再提离婚之事。

胡适对江东秀的感情可以说是很淡,面对当时的自由恋爱之风,胡适也曾向解除这一包办婚姻。但出于对母亲的孝敬,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离婚的想法。女儿胡素斐,在五岁时不幸因病早夭,胡适非常痛心。

(江冬秀与三个子女)

解放后,胡适与夫人从美国前往海峡对岸。1962年胡适在台北病逝,享年71岁。十三年后,妻子江东秀去世,享年85岁。那么,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结局如何呢?

长子胡祖望

胡祖望,1919年出生在北平,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之后进入父亲就读过的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在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公司上班,之后担任中国航空公司工程师及台驻美经济参事等职。

1949年,胡祖望与曾淑昭在泰国曼谷结婚。六年后,两人的儿子胡复华出生,名字是爷爷胡适给起的,有复兴中华之意。不仅如此,胡适还为孙子取了个“Victor”的英文名字,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胜利者。

胡复华后来改名为胡夏。胡夏跟随爷爷与父亲的足迹,也是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祖孙三人毕业于同所学校。胡夏后来担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至今未婚,没有子嗣。

(前排为胡适夫妇,后排左为胡思杜,右为胡祖望)

2005年,胡祖望在美国去世,享年86岁。胡祖望在生前留有遗愿,希望死后能葬在父母墓旁。胡适夫妇的墓位于台北胡适公园,旁边还有次子胡思杜的墓碑。

次子胡思杜

胡思杜,生于1921年,比哥哥胡祖望小两岁。胡思杜从小跟母亲在家,抗战爆发后,一家人辗转来到上海租界。由于平日忙于打牌,胡思杜很快染上了社会不良习气。二十岁时,思杜前往印第安纳大学求学。

但他的表现很令胡适失望,整学期不上课,而且还借债消费。学业没有完成的胡思杜回到国内,最终只能到北大图书馆整理资料。北平解放前夕,胡思杜坚决要留下,胡适给他留下钱财,与其他家人赴美。

(胡适与胡祖望一家,前为孙子胡夏)

1950年,胡思杜发表了对父亲胡适批判的文章,在海外引起很大的反响。文章中说他经过学习与自我斗争,逐步认识到胡适的错误,决定与父亲划清界限。胡适看到后,觉得很有趣,并“对此不屑置喙”。

胡思杜随后在唐山铁道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当老师,主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五年后他因曾给系领导提过意见,被严厉的批斗。胡思杜感到前途迷茫,就上吊自杀了,时年36岁。因身份关系,他始终单身。

当时,胡适并不相信儿子胡思杜的死讯,认为有人故意抨击他。胡适夫妇一直不知道胡思杜已死的消息,直到胡适病亡,长子胡祖望回台奔丧时,母亲江东秀才得知真情,悲痛欲绝的江东秀顿时昏厥过去。

综上,胡适的次子胡思杜是先胡适而逝,目前胡适的后人仅有孙子胡夏,而胡夏至今单身,没有子嗣。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说起胡适,他是民国文学思潮中的领军人物,是民国文坛上的大才子,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不仅如此,当时的他在政坛上也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还是清华园内著名的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从来都是座无虚席。

胡适出生于1891年,江苏徽州人,晚年一直在台湾生活,在1962年去世,回顾他在世的71年,学识过人和思想超前,这些比起普通人都强了百倍,但他的后代却没有继承他的天赋,有的选择自杀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胡适虽然是受过先进文化和思想的熏陶,但他的婚姻却是因父母之命而成婚的,他虽然从外国留学回来,受西方先进思想感染,但他没有抛弃自己的妻子,与她携手共进一生,他们一共育有3个子女。

大儿子名字叫胡祖望,他于1919年出生,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从小胡适就对他寄予厚望。在他10岁那年,父亲胡适就送他去独自去外地求学,对于胡适而言,他也非常担心儿子一人在外,但为了儿子以后的发展只能狠下心了这样做。+

在外面,胡适是一名才识渊博的大学者,但在家里,他也是一名普通的父亲,刚开始胡祖望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作为父亲的胡适,看到儿子的成绩后,非常生气,对儿子进行体罚。但事后,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决定和儿子先好好沟通,之后细心辅导他,帮助他克服在学业上的困难。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育方式,胡祖望明白了父亲的一片苦心,开始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的他想要学习机械专业。他与父亲胡适沟通之后,胡适非常赞同他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学习任何东西,兴趣很重要。

之后,胡望祖考进入了西南联大工学院学习机械,而且毕业以后去美国留学深造。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特意为之,当时胡祖望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学习,是父亲当年留学的学校。毕业后,他选择在美国发展,之后结婚生子,他有一个儿子叫胡复,目前健在。胡望祖在2005年,在华盛顿去世,享年86岁。

胡适的二女儿胡素斐,1920年8月出生,刚出生就能看出长大以后一定是个大美人,非常漂亮动人。胡适对于这个女儿非常宠爱。但在她5岁时,生了一场病,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胡适在外面和别的红颜知己感慨人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看女儿,导致最后女儿的离世。

胡适小儿子胡思杜,生于1921年。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当时胡适在国外留学的导师是有名的哲学家杜威,为了感激和怀念自己导师,所以起了这个名字。但胡思杜一出生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但没有想到他的命运也如此坎坷。

胡思杜在小的时候学习不是特别好,母亲因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儿子的教育不重视,而且当时的胡适是驻美大使,所以他非常忙碌,有的时候经常不在家,这时的胡思杜天天只知道玩耍,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而他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到了考大学的时候,胡思杜的成绩很不理想,所以胡适决定让他出国留学,但即使去了国外,也是去一些三流大学 ,在大学期间的胡思杜,完全没有一点进取心,反而结交了许多狐朋狗友,染上了不好的恶习。他在国外留学8年,也没有取得毕业证。之后胡适看到他这样,只能安排他回国。

在1948年,回国以后的胡思杜,在图书馆里工作,当时胡适感到局势会有所变化,他选择离开大陆,并且劝说儿子一起走,但胡思坚持留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父亲胡适的缘故,胡思杜在当时的环境下过得并不好,即使为了自保和胡适划清界限。但在别人眼里,他依然是胡适的后代。

之后,自己心爱的女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远离了他,遭受他人的批判和训骂,这样非人的折磨,使他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1957年9月21日的夜里选择结束自己年仅三十六岁的生命,就这样他离开了人世,身边没有一位亲人,万分悲惨。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结婚,并育有二子分别为胡祖望和胡思杜。知道《新青年》的必定会知道胡适,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便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白话文章,是文化革命的先锋人物。婚姻方面,由于母亲的坚持胡适娶了比自己大一岁的江冬秀,即便胡适的内心并不是十分情愿,但还是与其相伴一生,并生下两儿子一女,由于女儿后来夭折,让人记住的只有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

大儿子胡祖望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胡适长子胡祖望是胡适三个孩子中与自己最相似的,胡祖望生于北平早年在国内上学后就读于父亲胡适的母校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后也曾经在美国汽车厂工作,后来在泰国曼谷与妻子结婚。在与父亲辗转台湾后,回到美国创业后定居与美国,2005年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小儿子胡思杜年轻气盛,独自留在北平最后因批斗而自杀。胡思杜自幼便于哥哥表现完全不同,不喜欢上学整日风流消遣。开始因为没有什么见识,胡思杜只能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当管理员,后胡适一家人一同奔赴美国之时,他坚持留在的当时没有解放的北平。后胡思杜公开发表文章批判父亲胡适,并在唐山担任政治老师,但因收到严厉的批斗而自杀,年仅36岁。

目前胡适在世的后人只有孙子胡夏,为长子胡祖忘之子。胡祖望与妻子结婚六年后生下儿子,当时由胡适取名“胡复华”,即复兴中华的意思,英文名“victor”即为胜利者之意,后改名为胡夏。胡夏与爷爷父亲一样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 后在美国定居工作。由于个人原因,至今没有结婚生子。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学贯中西,江冬秀(胡适夫人)初识文字。他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高材生,是杜威先生的高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然娶了个三寸金莲而且还是包办的婚姻。胡适大名煌煌却能糟糠不忘,这里除了胡适人品好外,主要的因素就是小脚女人也有女汉子气概。讲真,无论在哪方面江冬秀都配不上胡适,但就是能把胡适牢牢掌握在手里。虽然胡适也有彩旗飘飘的情景,但家中大旗岿然矗立,无人撼动!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心脏病复发驾鹤西游,而他的后人在他去世后都去了美国。

胡适和江冬秀有子女三人分别是胡祖望、胡素斐、胡思杜,因为胡适去世后其长子、长孙一直在美国,福垊先来给您介绍一下不在美国的姐弟俩。

胡素斐(1920.8.16—1925.5)长女素斐乃是莎菲现在翻译成索菲娅(Sophia)的谐音。素斐夭折后,其好友任鸿隽将其次女以书认胡适为干爹。

胡思杜(1921.12.17-1957.9.21)思杜乃是思念杜威之意,杜威何许人也?杜威就是胡适的老师——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因为思杜孩提时有肺病,胡适就让自己的学生罗尔纲为家教,就是那个研究天平天国的牛人的罗尔纲。解放后,胡适去了台湾,思杜留在大陆。后来在批判胡适以及反右时,思杜虽然也批判胡适,但仍被人群起而攻地批斗,最终不堪重负,上吊自杀。

胡祖望【1919.3.16—2005.3.12】祖望乃祖宗的希望之意,希冀长子能光荣耀祖。福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胡适、胡祖望、胡复祖孙三代,都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高材生。胡祖望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就职于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最后还任台湾驻美“经济参事”一职。1980年退休,胡祖望生前希望自己能与父母葬在一起,并与思杜相伴。其实思杜的坟墓在大陆,不过他曾在其父母的墓地东南侧为思杜立了块纪念碑,这就是传说中的衣冠冢。2005年3月12日晨,胡祖望因老年痴呆、肺炎、中风等并发症而去世。上图为胡适和长子、长子夫人及长孙的合影。

胡复(1955—)其名为其祖胡适命名,乃收复、复兴中华之意,曾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因少时生病,故至今单身。谢谢大家。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民国时期,时局混乱。在自由的学术文化氛围和中西思想碰撞之下,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和思想上的大师,比如蔡元培、陈寅恪、梁启超、鲁迅等。而胡适更是民国文坛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领导者,还为白话文的发展和运用,做出过巨大贡献。

可是由于胡适的许多观点和鲁迅立场不同,常常被对方针锋相对,加上他在解放前选择远走宝岛台湾。所以建国后,他在大陆的影响力一度消失,直到近些年来,随着民国学术争议的兴起,才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

(胡适)

作为声名显赫学术等身的一代大师,一个纵横学术、政治、文化界的伟人,胡适的一生堪称传奇。那么,他去世后,他的后人们都去了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境遇呢?

一、结发夫妻终老。

在民国那个时代,很多学识渊博留洋的知识分子,镀金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假以新风尚的名义,和家里选定的妻子分手。

而胡适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婚姻上却十分守旧,和大字不识的家族包办妻子江冬秀携手终老,这实属难能可贵。

事实上,胡适最初对这段婚姻也诸多不满,向发妻提出过离婚,并时常在外拈花惹草风流不羁。但江冬秀誓死不从,还时常找上门去,大哭大闹弄得满城风雨。久而久之,好面子的胡适只得认命,慢慢接受了这段婚姻,与妻子执手相守一生。

(胡适和江冬秀)

二、长子选修工科。

胡适的长子于1919年出生,名叫胡祖望,初为人父的胡适对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希望,10岁那年就将他送往外地求学,临行前还淳淳教导,要他学会照顾自己,和周围同学搞好关系。

可令胡适没有想到的是,儿子胡祖望刚开始学业并不好,每年寒暑假拿回家的成绩单都惨不忍睹。

想想自己一生的求学履历都是荣耀加身,儿子在学业上却没有一点天分,他忍不住勃然大怒,痛斥本已战战兢兢的儿子。

可等他冷静下来,又会为自己的粗暴行为后悔不已,觉得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于是他和妻子商定,以后尽量不要责怪孩子,要和他做朋友。

胡祖望成人之后,并没有在文史方面表现出兴趣和天赋,而是向父亲表示出对机械的爱好。胡适看到儿子有明确的目标,心中非常高兴。经过努力,胡祖望进入西南联大工学院学习机械,毕业后又去了胡适当年留学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进修机械专业。

胡适远走宝岛定居后,胡祖望也随同前去,还曾担任过台湾驻美办事处的经济参事,也算是事业有成。此后他结婚生子,儿子胡复定居美国,至今依旧健在。

(江冬秀与孩子们)

三、女儿幼年夭折。

1920年8月,女儿胡素斐出世,长得十分聪明可爱,胡适对其十分宠爱,逢人便自夸女儿长大后一定是个大美人。可惜当时由于他事业上比较繁忙,感情上还未稳定,和多个女子藕断丝连,因此对于女儿的陪伴和照顾不足。

女儿5岁时生了一场病,但胡适觉得小孩子有个头痛脑热是常事,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耽搁了治疗,最终女儿病重不治早年夭折。这让胡适痛心不已,从此无论多忙,都会抽空陪伴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起居。

(胡适)

四、幼子人生坎坷。

1921年12月17日这天,是胡适的生日,凑巧的是幼子也在这天出生,这种缘分让他对这个孩子格外喜欢。由于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对其影响很大,因此他将这个儿子命名为思杜,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但是思杜却与父亲截然不同,从小学时起,就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整天和一帮狐朋友厮混在一起。为了将他与不良环境隔开,胡适也将他送到康奈儿大学留学,但这个儿子天性贪玩,在美国各个大学间辗转8年都未能毕业。

1948年思杜回国后,胡适利用自己的人脉,将他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希望他能幡然醒悟,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回自己。但儿子却并不领情,父子间一度闹得十分紧张。

全国解放后,胡适带着家人离开大陆,思杜却坚持要留下来。后来国内形势变化。为了保全自己,他只得写下批判胡适的文章发表到香港报端,其中不乏侮辱之词。可胡适并没有生气,而是将文章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并在旁边写上“我儿此文是奉命所写”几个字。

但即便如此,思杜也没有逃过被批斗的命运,在遭到非人的折磨和屈辱后,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胡适一直不知道思杜的死讯,在他临终时,还将遗产平均分配给两个儿子。由此可见,虽然这个小儿子素来叛逆,还大逆不道写文章批判他。但在他心里,对于思杜的爱却是一点都没有少的。

(参考资料:《胡适传记作品全编》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