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中,用死刑犯打仗真的增加军队战斗力吗?
这个不能说的太绝对化了,可是可以增加军队战斗力,但主要看怎么去用这些人了。
死刑犯也是人,可以当做是士兵,如果用的好的话,提升战斗力肯定是可以的,毕竟一下子就增加了军队人数嘛!而且有些死刑犯本来就是身强力壮的壮丁或者是杀过人的强盗啥的,战斗力相当强悍。
历史上用死刑犯上战场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秦末时期秦朝大将章邯集结部队抗击起义军。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威胁关中,而大秦的军队远在边疆,来不及调过来,章邯没办法,放出70万骊山囚徒,发给他们兵器,让他们当士兵,在距咸阳不远处迎击起义军,起义军被打的落花流水。
又比如二战时期的苏联集结部队。由于前期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兵源不足。于是斯大林放出了大清洗时期被投入监狱的数量相当庞大的劳改犯,让他们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敢死队,即苏联红军惩戒营。到战争结束,共有40多万人被送进敢死队,很少活下来了,但他们为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所以死刑犯是能增加战斗力的,不过也要适当的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这才能让他们充满斗志。
章邯是给囚徒们免罪,让他们成为了正规士兵,还给他们打气。斯大林也差不多,只要去参战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救赎,以往的事一笔勾销,错误既往不咎,甚至还保住了家人不受牵连。
囚徒们听了这些话,自然认为在这等死,还不如拼死抵抗,为国效力,还能换一线生机,即使救不了自己,也能拯救亲人。所以战斗力确实能爆表。
不过这都是在经过正确引导和鼓舞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他们的战斗力。如果没有引导,其实死刑犯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商周牧野之战,在周武王带领部队直扑朝歌时,纣王慌忙集结大批奴隶、囚徒来对抗作战。而之前纣王也并没有允诺他们什么好处,这就让他们在打仗时斗志衰败,有些更是突然倒戈,反而将己方军队给冲散了,一下就败了。不仅没起到作用,还为他人做了嫁衣。
综上,用死刑犯打仗是把双刃剑,要想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将军就得做充分准备,给他们引导,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给他们好处,要不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古代战争中,用死刑犯打仗真的增加军队战斗力吗?
吴越争锋时,卧薪尝胆那个勾践,就是在檇李之战中,因为被阖闾,伍子胥带的吴国部队摁在地上摩擦,最后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出动死囚敢死队,其实也不算敢死队,就是去死队,跑到两军阵前,口称自己军纪不严,干扰了两国君王会猎,现在前来两军阵前以死谢罪,然后各呈其能,有自己割颈的,有自己剜心的,有自己刨腹的(这个最夸张,说是自己给肚子破开,把肠子拽出来,朝自己脖子上挂)。
结果吴军阵脚动摇,被越军掩杀过来,一场打赢的仗,就这么输了,阖闾也死于这场败仗,把吴国留给自己儿子夫差。后来历朝历代,很多也有罪囚死囚可以以戍边,参加前锋敢死营之类减免罪责的规矩,但都没有什么比檇李之战还出彩的战绩。
小时候自己也跟小伙伴讨论过这个问题,说死刑犯,给送前线去,哪怕一样是死,都能混个好名声,一定会比一般人勇敢什么的,其实有点无脑,说明那时对人性的认识,还是极具乐观主义精神的,后来就明白了,你给丫送前线去,人家最好的选择可不是去拼命,直接给你投降了才是最好选择,那你就还得抽人看着这帮子死囚贼配军,正规部队才不乐意这么干呢,这么一个连,起码得派一个班去镇着,可是这么一个连能起到的作用,恐怕还不及那一个班的作用呢,亏本生意谁肯干?
在古代战争中,用死刑犯打仗真的增加军队战斗力吗?
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不但不能还会增加不可控风险的因素。军队的战斗力是靠军人平常在训练场摸爬滚打练出来的,军队最需要的是什么?纪律、服从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这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是死刑犯。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军队在战斗中并不是看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看队形、阵列的变换行进。
死刑犯拼命杀敌还好,要是倒戈了怎么办?因为他们只要有一人有这种思想就会快速蔓延至整个队伍,那这个不可控因素就太大了,一般人不敢冒着个险。有人列举了秦末章邯率领骊山囚徒兵团做例子,不过我想指出的是,所谓的“囚徒兵团”并不是死刑犯甚至不是罪犯,他们只是前来服徭役的人,在那个年代服徭役就和今天交税一样,是必须干的事情。
而这些人都是精壮男子,而且是在半军事状态管理下的人,纪律和服从命令的能力非常高,而且秦人的军功爵制是使秦人战斗力大增的法宝,所以这支部队并不是所谓的“囚徒兵团”,而是一支已经有了几年军事化管理的预备役部队。所以它的战斗力才非常高。而像商末周人入侵,商王的主力部队还在东边,在首都的防守兵力不足,最后将奴隶派上战场,可是这些奴隶明知商不敌周所以在战场上倒戈,最后商灭,这就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中的奴隶倒戈,这样的人你敢用那吗?
在古代战争中,用死刑犯打仗真的增加军队战斗力吗?
在太平天国战争,清军就经常利用免除刑罚的太平军投降兵当敢死队使用。
太平军北伐军被清军在静海包围以后,就开始不断有人出来投降。清军一改将太平军俘虏斩首的做法,而是探听情报,同时组织这些投降兵当做敢死队打冲锋。这些人为了活命,在清军督战下,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太平军的工事堡垒。
在连镇包围战,太平军挖掘多道壕沟,深沟高垒,部署地雷火炮和抬枪鸟枪。就是盛京和圆明园来的八旗军也不敢直接冲击太平军的营垒。只愿意释放大炮轰击,不愿意冲锋,最后是太平军反击的时候,八旗军骑兵冲一下,但是步行冲击太平军火力堡垒,那就不敢了。那么冲锋的任务就都是太平军降兵的了。
清军根据这些降兵的战场表现,再决定最后的处理办法,是否战后被赦免。因此,这些俘虏每战都是打头阵,伤亡很大。
但是,这些太平军降兵确实增加了清军的战斗力,如果没有这几千俘虏兵。清军就缺了几千个敢死队,显然这些降兵是有作用的。在清军进攻江苏浙江太平军的时候,也放手使用了大量太平军降兵打头阵。
这些人熟悉太平军虚实和战术,战斗效果大多数都还不错。特别是那些投降的太平军将领为了谋取清廷的信任和官职,在战斗当中更是比普通的清朝官员卖力气。
在古代战争中,用死刑犯打仗真的增加军队战斗力吗?
不能。这种军队出问题的概率非常高。犯人是不会为长官拼命的。弄不好还会倒戈相向。而且死刑犯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合作能力极低。当然了类似攻击斯大林格勒这种战争无所谓,因为前线士兵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8小时(进入战场,到死去)。当然了,最好是有正规士官带领死刑犯进入战场。
这种方法非常不人道。不建议使用。当然了逼急了,或者说在成军人口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也是减少正规部队伤亡的方法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