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我的回答是会,而且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苏联是个有野心国家,而斯大林更是个有扩张欲望的独裁者。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希特勒为何先打苏联?
当时的德国闪电战进攻波兰,在拿回一战中失去的但泽走廊后,想占领波兰全境,斯大林不想让德国一家独大,乘波兰对付德国之机,乘火打劫,也向波兰进军,就这样德国和苏联把波兰瓜分了。
而苏联在德国进军之前,就已经在苏德边境调集了60个装甲师,百万军队,这种级别的兵力布局说是用来守卫防线的,估计苏联自己都不信。苏联只是在等待时机攻打德国,斯大林的进一步的目标至少是拿下剩下的那一半德属波兰。
斯大林的如意算盘,希特勒心里很明白。于是他先发制人,打算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果然苏联没反应过来,就被德国打的晕头转向,节节败退。其实苏联可能当时压根没有作防御部署,都在拟订进攻德国计划,没想到德国先打来了。
其实苏联不仅想打,而且早就制定了明确攻打德国的计划,这个计划代号是“大雷雨计划”,一个试图先发制人进攻德国并称霸欧洲的计划。
但斯大林还是不如希特勒那样雷厉风行,斯大林想等着德国与英西线开战后,按照老规矩乘火打劫进攻德国。没想到的是,德国对西线英国不管不顾,不按套路出牌,开启了东线战场,来打自己了,苏联的先发制人,比德国慢了一步,苏联的这个西线扩张计划就此泡汤!
希特勒早就看准了苏联在东线蠢蠢欲动,他不能放任不管,这才开启了东线战场。毕竟防线边上,也就是家门口,有近百万的部队,谁能安心?
苏联打德国是势在必行,计划也制定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遇到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希特勒,本来的主动进攻,就变成了后来的“被侵略”。
二战时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会,毫无疑问!
今天的我们,依据二战的胜负将不同的国家划为战胜国、战败国以及中立国的阵营。二战时期,中美英苏四国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因此中美英苏同时为战胜国。
因为中美英苏是战胜国,所以这些国家是正义的。而与之对立的德日等国则为战败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战败国德日曾经对人类犯下了严重罪行,这个不容置疑。但是在战胜国中,有一个国家曾深受诟病,这就是苏联!
原因是1939年8月23日,在二战爆发前夕,苏德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成为事实上的盟友。而后在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随后在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导致波兰亡国。
苏联和德国沆瀣一气以及趁火打劫的做法,让斯大林保守争议,很多人痛恨德国,但是对苏联也没有好感。
1941年6月22日,德国和仆从国共550万大军大举闪击苏联,苏德战争拉开序幕,从此苏德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苏德战争是德国主动挑起,苏联保家卫国,所以苏联更具有正义性。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苏德之间必有一战,即使德国不进攻苏联,苏联也会主动进攻德国。
静夜史认为这样的说法没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1、历史上的沙俄噬土成性
俄国人的扩张欲望,是隐藏在血液里的。
金帐汗国衰落后,俄罗斯人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从此开始了扮猪吃老虎,疯狂开拓疆土的行动。
1462年,建国不久的莫斯科公国领土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疆域范围在东欧平原之上。然后,俄罗斯开始了向周边的疯狂扩张。
1582年,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先后越过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陆续消灭西伯利亚地区的西伯利亚汗国等政权;
1600年左右沙俄侵占了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地区;
1639年沙俄到底鄂霍次克海,标志着沙俄势力扩张到太平洋;
1643年,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随即在清朝的反击下被迫退出黑龙江流域;
1711年,沙俄征服堪察加半岛;
1772年,沙俄夺取白罗斯东部;
1793年,沙俄夺取乌克兰波多利、沃伦、布拉茨拉夫和基辅4个省地区;
1783年,沙俄兼并克里木汗国;
1795年,沙俄兼并了东部沃伦和西白罗斯,从此沙俄控制乌克兰大部;
19世纪下半叶,沙俄从从清朝手中割去大片土地;
1911年,沙俄煽动漠北蒙古独立,随即予以控制;
1939年8月23日,苏德缔约,随即在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占领西白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沙俄疆域,即寇松线;
1939年11月,苏联以列宁格勒缺乏纵深为由大举进攻芬兰,发动苏芬战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夺取了芬兰卡累利阿地峡;
1940年3月,苏联红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强行并入苏联;
1940年6月,苏联出兵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并将其强行并入苏联;
在苏德开战前,除了1867年卖给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苏联领土膨胀到2240万平方公里,而极盛时期的沙俄领土也不过2430万平方公里!
对于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扩张形势,希特勒不可能无动于衷,但是因为此时的德军正在西欧地区厮杀,因此对于斯大林的扩张只能进行谴责,但是无济于事。
在希特勒心中,芬兰是小弟,罗马尼亚是盟友,斯大林的做法,表面上是在增加宗申,实际上是在对德国进行包围,是向德国的挑衅!所以希特勒在收拾完英法之后,马上就调转枪口,对苏联进行了惨烈的报复!
所以可以说,苏联早有进攻德国的打算,不过德国的动员能力更强,效率更高!
2、苏联缺乏安全感
苏联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国家,这种感觉,从十月革命后就开始了。
十月革命后,列强以苏俄和德国单独媾和为由,组织兵力对新生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因为惧怕苏俄的无产阶级革命蔓延到本国,威胁本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因此此前各怀鬼胎的列强再次团结起来,从西线和东线进入苏俄境内。
西线主要是英法等西欧国家,而东线则主要是美日等国,北洋政府作为协约国,也北上干涉苏俄形势,不过北洋军并没有和苏俄红军正面交战。
在这样的形式下,原沙皇军队勾结外国势力,组成白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宁颁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同时释放大量沙皇旧军队,通过控制其家人的方式迫使其为苏维埃作战,最终经过3年的战争,苏俄终于击败了列强干涉军以及本国发动军队,巩固了政权!
虽然危险暂时解除,但是苏俄并没有停止战争。因为一战后波兰坚持对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等地区拥有主权,并无视盟友英法的建议执意进攻苏俄,结果被苏俄反杀,一直被追击到华沙城下!
而作为世界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列宁认为苏俄有责任和义务将共产主义革命的烈火点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欧洲。因此在在击败波兰后,列宁力主将欧洲染成红色。不过随着波兰的绝地反击,取得“维斯瓦河奇迹”的胜利,将苏俄染指欧洲的构想彻底打碎!
1920年10月,苏波签订《里加条约》,双方边界稳定下来。
但是,波兰作为欧洲抹布,并没有消停。
苏联经过了这次失败,并没有灰心;
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公然将矛头对准了共产主义,并于1936年和日意缔结《反共产主义协定》;
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英法一心要牺牲掉东欧盟国的利益祸水东引,即使牺牲掉波兰也在所不惜;
所以苏联面对的敌人从来都是全世界!这让苏联不得不防范于未然,除了在新国土布置大量兵力,修建巴普洛夫防线外,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战略,将膨胀的德国打回原形!
于是,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制定了完整的战争计划,这就是“大雷雨计划”,这份计划于1941年5月得到斯大林的批准。
所以苏联一直在准备,只不过慢了好几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二战时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闪击波兰的“巴巴罗萨计划”,除了带有明显种族主义色彩的“低劣的斯拉夫人要为高贵的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言论外,最大的理由就是,苏联正在蚕食第三帝国的边疆,在边境地区(苏德瓜分波兰后,两国的领地开始接壤)集结了大量军队,随时可能对德国发动攻击。为了阻止苏军的“越界”行为,德国决定要自卫(当然,这个“自卫”用力实在太猛,当年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以上理由,虽然大部分与事实不符,而且十分荒谬,但也并不是德国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
1939年10月,苏联和德国和平瓜分了波兰——德国占领波兰西部,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及立陶宛。自此,苏联开始轰轰烈烈的大搞“东方战线”。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强行并入苏联。6月,罗马尼亚一些区域也被胁迫着加入苏联。两年间,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纵深极其广阔的战略缓冲带。
另外,22个苏联师进驻了波罗的海各国,共有100多个师环绕两国漫长的边境线,苏德两国从隔着千山万水,变成了“邻国”。
还有发生在一年多前的苏芬战争,也暴露了毛熊的野心和霸道——俄罗斯人对土地的胃口从来没有满足过,无论是沙皇还是最高苏维埃主席。
其实,1939年10月,波兰苏军和德军会合后,表面上很友好,互相庆祝,共同阅兵;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甚至在巴巴罗萨计划执行前的几个小时,1941年6月21日晚,还老老实实的以包邮的形式往德国控制区运送战略物资,几年如一日的按时交货。不过,这些只是表象。
甚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也只是装样子的权宜之计和故作姿态,双方领导人清楚的很,苏德迟早会兵戎相见,西方社会也在热切期盼着这一刻,好坐收渔人之利。
此时,斯大林和苏联高层认为,与其被动防御,还不如主动进攻,毕竟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因此,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进攻德国的方案,也就是传说中的“大雷雨计划”。据一些资料显示,计划原定的进攻时间为6月12日,当日,红军主力将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半岛的联系,之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
然而,由于头几年的“大清洗运动”,搞得苏军缺乏拿起来就能用的、富有实战经验的指挥人才,加上此时,苏军正处在大规模武器装备更换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准备好,所以又被后推迟到7月-8月。
实际上,据史料显示,40年代初,苏军的主要假想敌就是德国。
苏德瓜分波兰后,苏军的大部分军事演习也都是针对德国的。而且,苏军所有的军事演习都是进攻演习。甚至某种程度上导致,苏德战争开始阶段,天天练习进攻的苏军,面对防御战和撤退行动显得十分慌乱,茫然而不知所措。
二战时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这个就要看苏联的大雷雨计划到底是不是真的!
保罗·卡雷尔 的《焦土》一书中宣称,1993年初,俄罗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完整的战争计划。
并且声称该文件来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斯大林于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计划。
关于大雷雨计划,争议很大,如果真的有这个计划,只能说明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太有先见之明了。
大雷雨计划的真假,我们不去考证,今天就来讲讲,斯大林有没有攻打德国的打算。
苏德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必然让苏联十分忌惮德国对于当时苏德之间的实力,希特勒做出的判断是,如果德军攻打苏军,苏军将不堪一击,很多人说希特勒低谷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其实我认为希特勒估计的还是挺准的;斯大林未尝不知二者之间的差距,因此,才有了闪击波兰前,对德国的妥协。
在苏德瓜分波兰后,德国横扫西欧,战无不胜,将英国撵回英伦三岛;苏联跟芬兰爆发了一场战争,苏军在攻打芬兰的过程中,竟然没能攻占芬兰全境,以惨重的代价获得了胜利,可以说,苏德之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对于德国这条疯狗,斯大林的想法是让其与西欧强国进行撕咬,这个时候,想让苏联去攻打德国是不现实的,尽管,当时苏联已经有了作战的准备,但是直到1936年,苏联红军才发展到130万人,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全部军队只有五百万人,以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去了也是送人头,反而会被倒打一耙。
再加上德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的是闪电战的策略,在攻打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时候,苏联连军队都集结不了的时候,西欧战事就结束了。
巴巴罗萨计划前,苏联为何在西线大举集结部队之所以人们相信大雷雨计划的存在,就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在西线集结了大量的军队,苏联当时在西线部署了268万的军队,22000辆坦克,3.75万门火炮,5000多架战机, 规模之大,即使是战争爆发后的德军都不敢相信,苏军竟然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这么多军队。
在 《寻访"二战"德国兵》一书中介绍,"在苏联我看到的一切使我相信俄国人已经完全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我们在苏联一个接一个地打大包围战,遭遇的苏联军队简直是无穷无尽,开战短短两个月内,光是俘虏的俄国士兵就有300多万人······后来我才知道,俄国人在临近德国的西部各军区一共部署了170个师,超过他们陆军总数的半数以上,这么多的军队放在德国边境附近仅仅是为了防御?我不相信!"
德军将领曼施坦因的分析,苏军总体上处于守势,但是在守势中也有一些带有进攻性的部署。
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大量集结部队在西线的两种意图要说苏联会实施大雷雨计划,来先发制人,纵横是不相信的,苏联当时军方还在大清洗,根本就没有做到战争的准备,先发制人也必须是像德国这样的军队配合闪电战术才能做到。
先发制人是不可能的,但是“趁火打劫”,我认为斯大林是做好准备的,如果德国胆敢发动海狮计划,装甲精锐被打败,那么苏联就可以跟德国来一次硬碰硬的较量,即使不能吞并德国,整个东欧也会被收入囊中。
这一点,在斯大林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就表示过:“如果我们同法、英签订互助条约,德国将放弃波兰而开始寻求接近西方大国的办法······事态发展对苏联会十分危险。如果我们接受德国建议,德国当然会进攻波兰,英、法势必干涉……那我们参战就对我们有利了。”
对于欧洲事态的发展,斯大林是极为关注的,一旦情况有变,出兵趁火打劫那是必须的,从沙俄时代起,俄国就善于趁火打劫,这个应该没的说吧!
所以,斯大林当时对德国的想法就是,德国如果战胜英国,苏联就进入全面防御,如果德国陷入苦战,进攻受挫,苏联将趁机占领整个东欧,那时德国必然不敢跟苏联撕破脸皮,真正开打的话,苏联也未必会怕德国。
二战时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苍茫大地的答案就一个字:会!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九四一年的六月二十二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十天之内,德军进占苏境600多千米,苏军损失1200架,其中八百架未起飞就被炸毁。战争狂人斯大林对德国的进攻亳无防范吗,苏军真的就这样不堪一击吗?不,斯大林也有他的攻德计划,即“大雷雨计划”。
斯大林对希特勒从来没抱什么幻想,早在一九四一年春,斯大林就认识到苏联在战争中采取防御战术是自寻死路,他已经在考虑首先向德国开战的计划。史料表明:五月中旬,苏联内地军区许多集团军已开始按总参命令,在野营训练的伪装下,向西部前线开进。也就是说德军铁流滚滚向东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只不过慢了一拍。五月初,苏军大佬齐集克里姆林宫,为军事科学院毕业生举行庆祝活动,斯大林说:我们一直奉行和平政策,至今仍实施防御国策,但军队已配足了现代化武器,军队实力增强了,我们应从防御转向进攻。苏共中央书记谢尔巴科夫、高级领导如日丹诺夫、加里宁都曾先后在不同场合表示苏联可能首先对德军开战。斯大林特别重视进攻,他的计划是,一旦德国和英法开战,苏联就选择时机主动进攻,使德军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状态。苏联总参按照最高统帅指示,迅速制定了进攻德国的作战计划,命名为“大雷雨”计划,决定六月十二日进攻德国!如能苏军这个计划完全实施,二战史可能会改写,至少苏军没有那么被动。但由于苏军来不及准备,只得推迟到七月,时任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在这份计划中指出:为防止德军的突袭,我们的任务已不是防止德军的进攻,而是趁德军正在集结、尚未形成有效防线和诸兵种协同能力之际,对其实施突然打击,并歼灭德军。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在苏德西部边境,斯大林已部署了数量惊人的部队,因为苏军在全力准备攻击,所以缺乏防御的准备和部署,纵深非常薄弱,才会在德军突袭时溃不成军。为了实施大雷雨计划,苏联人已把边境上的铁丝网拆了,地雷挖了,还修建了不少东西纵向的公路(正好被德军利用长驱直入),一名苏军师长说他的部队正在开往西方的路上!
纵上述,苏军前期之所以被德军打得丢盔卸甲,除了大清洗,装甲部队没有集团军化等原因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苏军的进攻德军计划,实施晚了一步,德军先下手为强,苏军后下手遭了殃!
望斧正!
二战时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参战攻打德国只是时间问题。
最好的例子就是看苏联和日本。
苏联和日本在1941年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停止冲突,互相承认外蒙古和伪满洲国,苏联停止援助中国。
然后苏联和德国打仗,日本和美国打仗。
即便如此,苏联仍然在1945年8月攻打日本,最后占领了中国东北,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的北部,捞了很多便宜。
站在世界角度,轴心国也就是德意日和同盟国英美法,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德日的本质在于抢夺英美法在全球的利益,获取地区甚至世界霸权。
然而,苏联虽然一度游走在轴心国和同盟国之外,但和德国开战是必然。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欧洲大陆已经被德国完全控制。卧榻之下启容他人安睡,苏联和德国两虎相争是必然的。
德军不去打苏军,苏军也必然会打德军。
希特勒认为,既然战争一定要开始,还不如先发制人,乘着苏联整军备战没有完毕,美国又短时间无法参战的有利时机,一举击溃苏联,迫使其像法国一样投降。
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美国和只剩半口气的英国。
这几乎是德国唯一可能获胜的方式。
如果现在不打,等到美国参战,必然和苏联结盟,到时候德军根本不可能打赢,单单美国的工业总值是德国好几倍。
即便不考虑美国,如果让苏联完成准备,尤其是大量生产先进武器和编组预备役部队,德军怕是连初期摧枯拉朽的一连串胜利也达不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