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那么宠幸虞姬,为何虞姬没为项羽生下一儿半女?

这个问题有意思,让我想起了秦末的那个故事。

一、虞姬在史书上记载很少,除了一句开头介绍“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和自刎时那首告别诗中“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几乎没有在史书上登场,其实有没有孩子是无从得知的,毕竟也没说没有,以下都是我个人的猜测哈!

有人说不记载是不是后代全被刘邦杀光了,又或是项羽失败后隐姓埋名了,所以无记载。个人认为这流传的两大主流原因是不太可能的,在那个时代一般结婚都在16到18之间,项羽成亲出入不会很大,项羽起义的时候就已经24岁,事业有成,一代传奇。如此光环,按道理他的后代是藏不住的,星二代光环嘛!当时刘邦的儿子刘盈,不也很“火”么。

况且太史公的史记一向推崇霸王项羽,所以如果项羽有后代的话,史记并不会去掩盖什么。除此之外,若真有后代我想项羽不会“无脸见江东父老”。因为无后,他才能死的那么坦然,到死前也只想的是虞姬,有后的话,肯定想儿子啊!

二、因此,基本不存在暗箱操作,问题出在他们个人。

首先说虞姬,虞姬是个舞姬,身材很好,喜爱跳舞,个人猜测可能为保持身材,虞姬个人不想要孩子。虞姬也可能不想为项羽留下麻烦,毕竟看到刘邦家眷老是被关押,牵制刘邦大业,虞姬深有感触,不想给项羽留下阻碍也有可能。虞姬不想要,深爱她的项羽也不会阻碍她的。

当时受战乱影响,他们认为要孩子只有弊端。或许他们认为来日方长,毕竟项羽闯出名堂时也才20多岁,之后成就大业后有的是时间,或许项羽都没想到他自己34岁就英年早逝了!

三、但纵观项羽一生,不仅和姬妾虞姬无后代,和其它夫人也无后。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项羽自己出了问题。

人有长处也有短处,不可能完美。项羽在历史上是个英雄,但英雄也会有气短的时候。

项羽脾气有时脾气会很暴躁,又多年在外征战、奔波,所以很有可能是丧失了生育功能,项羽不能生育,不能生也就能理解了。

项羽那么宠幸虞姬,为何虞姬没为项羽生下一儿半女?

虞姬,一个如投石惊扰了浮萍,飞鸟惊扰了清梦,在红尘里留下一抹望尘莫及的剪影的女子,垓下舞剑,为情自刎,香消玉损前的那一回眸,目光似水含情,揉碎了霸王的心,留下一曲霸王别姬,千载悠悠听者心碎。这样的女子,是历史里一朵开不败的花,哀丽而传奇,传奇而缥缈,越爱她越想了解她,越了解她却越不得不疑惑——虞姬这个女子,真的存在吗?

虞姬初登历史舞台,是在西汉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里,作为一部杂史,在众多史书里,它并不起眼,可在这部书里第一次记载了项羽和虞姬的故事,不过,书里并没有交代虞姬的结局,更没有写到虞姬最后是自刎而亡,等到司马迁写《史记》时,虞姬第二次被写入史书,不过由于司马迁在写历史时,写虞姬项羽,是参考了《楚汉春秋》一书,所以,司马迁笔下也没有详细的,明确的记载虞姬的结局。虞姬的结局是一个谜,或者说她本身就是一个谜,她的出生,来历,甚至是她的名字,在史书都没有一个定论,关于她的一切,前面都有会先说两个字——传闻,她从传闻里来,又在传闻里离开,如烟散在历史里。

当然,生平不详并不能全盘否定虞姬存在历史,毕竟正史里大多数笔墨记载的都是王侯将相,英雄男儿等等,女子总是不被重视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回答,虞姬到底存不存在历史一说,是存在争议的,而且这个争议是解不开的,如同走进了死胡同,然而,庆幸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细读历史,对比《楚汉春秋》和《史记》关于虞姬和项羽的故事里,有一个小细节却能够回答问题,而这个细节,就是一首诗。

《史记》原文里,关于虞姬项羽的记载如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这和《楚汉春秋》里的记载大同小异,而这“异”就在“美人和之”里,司马迁没有写出虞姬究竟和歌,和的是什么,而陆贾则明确写出来了——“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虞姬的和歌忽略不敢写?答案很简单,司马迁知道,虞姬的和歌可能并不存在。如此成熟的五言律诗,并不可能在汉出出现,而且还是出自一个女子口中,虞姬不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子,项羽更没有闲情逸致去教她读书作诗,她如果要有特长,也应该是弹琴跳舞,而绝不会是作诗。

既然诗是存在疑问的,那么虞姬这个人呢?她会不会也并不存在?如果她并不存在,为什么还有人去记载她?

答案很简单,虞姬是不存在的,但是项羽是存在的。不仅存在,还拥有一大批怀念他,敬重他的人民,诚然,项羽不是帝王之材,可他有大将之风,曾是天底下无数男儿心中的英雄,与此同时,他英姿雄发,男儿意气的模样,也入了无数女子的梦,一代枭雄乌江河畔自刎,是一出天地同哀的悲剧。当一个人消失了,可他的生平事迹却没有随风而逝,反而被人一直铭记,一直流传时,久而久之,真实里自然也会增添一些传奇色彩,人们对项羽的怀念里带着遗憾,可历史无法改写,于是就给了这位将军的一生加上了一位同生共死的美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仿佛这样,这位悲剧英雄的一生,就不再那么令人叹息,他的形象也在这样的爱情里高大起来,铁汉柔情,将军红颜,是永远经典的故事不是吗?

除了从史书推测里以外,虞姬的存在从现实出发也是说不过去的。第一,项羽行军打仗,身边带着一个女子,似乎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是需要人照顾,项羽也不可能长年只要这一个人来服侍;第二,如果虞姬真的存在,她和项羽又恩爱有加,何以项羽无后?项羽是什么样的性格?一代霸王,豪气冲天,天不怕地不怕,哪怕是乱世之中,倘若虞姬怀有身孕,他也必定认为自己能护母子周全,可虞姬追随他多年,并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

霸王别姬是经典的故事,可这个故事里的生离死别,荡气回肠,都仅仅只是故事里的而已,令人叹息也好,心碎也罢,终究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因为虚无,所以一碰就碎,就像虞姬,她永远带着与人相隔的朦胧美,神秘美,看不清走不进,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陆 贾 《楚汉春秋》

项羽那么宠幸虞姬,为何虞姬没为项羽生下一儿半女?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载: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书中就只有短短的这几行字,记录了项王的宝马,爱姬。又怎么能判断虞姬有没有给项羽生孩子呢?项王虽被司马迁归入本纪,但他终归未得到天下,更别说坐天下了。《史记》虽然文学性很强,但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学家,与史无关的就没必要记了吧?否则那本《史记》该多厚呀!

正因为司马迁字字千金,后人才会对这短短的几个字无限遐想,演绎多少凄美故事!选一点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念白、唱词与大家共飨: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看云敛晴空万里,冰轮乍圆,好一派清秋光景。苦——哇!月色虽好,只是四野俱是悲愁声,令人可叹!千古英雄争何事,赢得沙场战骨寒!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丢,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兴之成败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张国荣的电影《霸王别姬》,把凄美的人世情进一步演绎;

当爱已成往事,不疯魔不成活,他来之前蝶衣未醒,他走以后,蝶衣无声!

项羽那么宠幸虞姬,为何虞姬没为项羽生下一儿半女?

谢邀。

虞姬的名字和故事能够流传史册,与她的身份密不可分:她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侧室,也是项羽一辈子最爱的女人。

↑虞姬本无名,因为项羽才永垂史册↑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时候,是在项羽死后快一百年后了,项羽的传说仍在江湖民间流传,司马迁不但亲自去项羽故地采访,更是文采奕奕,赋予项羽这个人物永恒的光辉,《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不朽名篇。

但即使是司马迁,也没有对项羽是否有后人进行明确记载。

虞姬是项羽的侧室,那么项羽的正妻是何许人?他有没有别的姬妾?项羽有没有子嗣后代?虞姬有没有给他生孩子呢?一切内容皆不可考。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项羽就没有子嗣了呢?绝非如此。

↑项羽人生辉煌时期长于他的低谷期↑

那个年代的男人结婚生娃都非常早,尤其是衣食无忧的食肉阶层,比如汉惠帝刘盈死的时候才27岁,仍然留下了七个儿子,若干个女儿。

项羽出身本就高贵,项氏家族历代都是楚国将领,按照当时的风俗娶妻生子,不该有任何问题。况且,项羽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时,是在公元前209年,那一年项羽23岁,其娶妻生子的黄金年龄并未受战乱影响。

从公元前209年一直到公元前202年败亡,项羽经历了人生的巅峰和低谷,而他的巅峰岁月是要长于低谷的,这期间,像刘邦这样屡战屡败的一方之主,都能够不断娶妾生子,更何况项羽这样的人生赢家?

↑虞姬常伴项羽左右,但项羽绝不会只有虞姬一个女人↑

宝马配好鞍,美女配英雄。项羽身边绝不会缺美女。

项羽虽然宠爱虞姬,几乎一直带在身边,但专宠一人,恐怕不太可能,毕竟生子事大,没有孩子,还奋斗图什么?

虞姬年纪比项羽还要大一岁,对项羽来说,二三十岁正当壮年,虞姬则是红颜始衰。

还记得虞姬在自杀之前,曾经和项羽歌舞相和吗?

项羽帐中酌酒,一杯复一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雄落寞无奈之神态,跃然而出。

↑虞姬和项羽的爱情,千古流传↑

虞姬则边舞边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忠于项羽,愿随项羽而死,不求独活,让人感佩。

但这两人的唱和,并没有提及子嗣的安排,这里有一个关键因素:项羽已经注定败亡,那么他的子女要想活命,必须隐姓埋名逃亡。

这是一件非常隐秘之事,纵使离项羽虞姬年代最近的司马迁,也无法调查出任何线索,毕竟那个时代要想隐姓埋名其实不难,何况江东父老同情项羽遭遇者大有人在,更加能够保证项羽子女隐藏民间。

所以,推断项羽有子孙后代,是完全合理的,至于证据,恐怕已经难以追寻了。

↑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可江东父老仍感念于他↑

到了唐朝唐玄宗时期,齐州人氏项承晖自称是项羽后裔,他的父亲兄弟都是太守和中郎将官职,本人也被唐玄宗授予右威卫左中候。

项承晖本人二十八岁就死了,他在墓志铭上写明了自己项羽后裔的身份,并被记录到史书之上。

此时已经距离项羽虞姬去世有九百多年了。

对项承晖这个说法,你信不信呢?

项羽那么宠幸虞姬,为何虞姬没为项羽生下一儿半女?

应该生了,因为项羽和虞姬感情深厚。因为战败,在死亡临头之前,还是双双你唱我和之后才自杀长逝。那么,为保全后代就隐姓埋名托负于民间。

项羽那么宠幸虞姬,为何虞姬没为项羽生下一儿半女?

先来看下,项羽有没有后人。

在正史中,一直没有发现确切的项羽后人印迹。但是人们不甘心这么一位英雄没有后代。南宋时的朱熹就曾经在浙江察访过项氏族人,证明项羽没有绝后,还描写了《项氏重修宗谱》序。

2016年,浙江省衢州龙游县模环乡白马村的年长者项海金拿着族谱出来了,他宣称,自己与村人就是项羽的后代。

据项海金称,他是项羽的75代后人。根据他在项羽故乡宿迁的考察,他认为,项羽另有一个袁姓妃子,生有一个叫项隆的儿子。项羽兵败后,项隆逃到浙江绍兴隐居起来。

项海金手中的《项氏宗谱》记载:鼻祖自宋建隆从嘉兴徙居松阳大竹溪……迁浙中西部项氏第一世为连公,字贵一,娶王氏,生四子。

这个“连公”叫做项连,就是白马村项氏的始祖,而项连,就是项隆的后人,所以项海金才说自己是项羽的后人。

项隆是不是项羽的儿子,不可考。

所以,项羽有没有子女是个谜。

因此,虞姬没有给项羽生孩子,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项羽不能生,这个推测源于史上没有项羽子女的确切消息。

二是虞姬作为一个歌伎,很可能还没有上过项羽的床。

三是虞姬作为一个依附男人生活的女子,为保持身材与体力,采取了避孕措施。

以上推测,纯属胡猜,如有不对,估计也不影响各位的生活大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