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是因为昏庸无能,重用奸佞而败给朱棣的吗?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由于当时藩王势力强大,于是建文帝着手废除藩王,引起了燕王朱棣起兵反抗。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建文帝占很大优势,但建文帝却在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败给了朱棣,难道真的是因为建文帝昏庸、任用奸佞么?我的回答是“不”,建文帝没有任用奸佞,更不是昏君,他败给朱棣其实是有其他原因的。
建文帝上台后,施行建文新政,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善了其祖父以前的一些弊政 ,在江南一带深得民心。比如他刚上台就下令“省并州县,革冗员”。没多久又“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后又他再“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冈徒还乡里”。建文帝虽没有自己叔叔、爷爷的能力,但他绝对是比他们更仁义,这样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即使才能再不济,我觉得也不能说他昏庸无能吧!
然后来谈谈“重用奸佞”一说,建文帝输有一 重要原因确实是输在用人,“大明战神”李景隆确实算是个小人,但他是不会打仗,并不是故意想输的,后来投降则是投机了。建文帝用他是因为信任他。战败不处置他,是因为建文帝念其先祖之功,宅心仁厚,并不是“重用奸佞”,只能说不会识人。
那建文帝为何会败呢?之前说过的不识人用错李景隆是原因之一,但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建文帝太过于轻敌了,他开始并没有将朱棣放在眼里。以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难事。他明知最主要的威胁是燕王朱棣,但却一开始不动他,好几次可以杀朱棣却没杀。在对战开始后,又战时临时换将,这里就可以感受到建文帝把这场战争当的太儿戏了!不重视自己的敌人,把战争当儿戏,怎么可能不输!然后就是重文人,看轻武将。打仗还得靠武将啊!而建文帝看轻武将,使其他地区武将在靖难时,隔岸观火,对建文帝的处境有多数是冷眼旁观的,重用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书生,又不知兵事,怎能不败!
还有就是建文帝在老辣强劲的叔叔面前显得还是太年轻了,他在重大决策时,彷徨不决,在关键时刻总犯致命错误,而朱棣则是沉着冷静应对所有问题。
所以说建文帝输给朱棣是输在不会用人、轻敌、看清武将和太年轻了,并不是所谓的昏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