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何处死了自己最信任的谋臣崔浩?

崔浩是北魏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拓跋焘得力助手,拓跋焘很器重他,他的死当时的一件突发事件“国史之狱”是直接原因,但笔者认为,崔浩的死早在之前的一些事就注定了,“国史之狱”是个引爆点。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里我就为大家详细道来。

崔浩虽是北魏臣子,是北魏一流的军事策略家,曾为北魏立下了很大功劳。但他是个汉人,他代表更多的是北方汉族世族的利益。崔浩极力的推行汉化,主张让鲜卑人融入汉人,思想上向他们灌输人伦儒家理念,更是主张多任用汉人,让汉人身居高位。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鲜卑贵族不能容忍的,崔浩似乎是没发现北魏终究还是少数民族政权,自己终究还是个外来人,他提高汉人的地位,必定会得罪鲜卑贵族利益。主张学习汉人的一切,更是让很多人对崔浩不能再容忍,若有机会肯定往死里打压崔浩的。

这不后来就逮住了个机会么,也就是“国史之狱”事件了。在这件案子中崔浩主持编纂的国史直接揭露了拓跋氏祖先的屈辱的历史,这引起了当时拓跋焘的愤怒,而加上崔浩得罪的一些贵族在拓跋焘身边煽风点火,拓跋焘本来就是火气正大,周围人又是煽风点火,就诛杀了崔浩,顺带灭了和崔浩有关系的四大家族。

其实不难发现,那个四大家族在当时都是北方汉族有名望的大家族。现在看来,这个“国史之狱”只不过是个引爆点罢了!鲜卑贵族与北方汉族士族矛盾尖锐,崔浩当时的汉化政策已经到了鲜卑贵族不能忍的地步,不管他再怎么位高权重,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毕竟当权者不是他,而他却触动统治阶层利益,崔浩的死是必然!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评论补充,同时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