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明朝皇帝以举国之力在湖北十堰修建武当山
这个明朝皇帝就是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以举国之力修建武当山确实不算是夸大其词,明永乐十年(1415),朱棣下令修建武当山,征用了20万军夫,动用了400多名官员,前后耗资无数,只大殿“鎏金”一项,就耗费了2000两黄金,将武当山打造成明代最宏伟的道教圣地,整体工程浩大之极。
要知道,朱棣是一个做事非常有目的性的皇帝,从他的登基之路,就能看出来。大肆修建这么个道场,除了本身对于道教的信奉之外,朱棣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关系到他的统治和皇位的稳固。
其一、玄武水神之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由四位真身分别守护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个神灵各司其职,各管一方。其中真武大帝则是主水,负责北方。对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来说,水,就意味着生存。有了水,庄稼才能丰收,百姓才能不饿肚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所以对水的祈盼,是历朝历代皇帝祭祀时主要的内容之一。
武神主水,自然就会成为人民信奉的对象。真神是于武当上飞升成仙的。所以武当山在道教体系来说,地位一直都比较重要。在朱棣重修武当山之前,这里的道场就十分昌盛,同时,这里还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道教领军人物,人称“太极祖师”的张三丰,由此武当山的地位在统治阶层越来越高。
朱棣在武当上上修建金殿,一来是为了向向神灵展示诚意,二来也是百姓们所期盼的,为了自己的百姓安居乐业,同时还能博一个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顺应天意之说朱棣皇位的来历,这在历史上已经很熟悉了。虽然朱棣通过各种手段来掩盖篡位这一个事实,但是后世的史料还是将此事说的明明白白。
朱棣以藩王身份,举“靖难”旗帜,杀进南京,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虽说是“靖难”,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借口。当上皇帝后,朱棣将那些顽固的建文帝旧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但是毕竟还是堵不住悠悠众口,天下人可看的明白者呢。于是,朱棣就要为自己登上皇位的原因和过程再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这件外衣,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
自古以来,“君权神授”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们屡试不爽的招数,将自己的出身以及成就,刻画成是天意所致,将自己描绘成真龙天子,这种手法,历朝历代比比皆是,朱棣也不能例外。
在永乐初年,武当上的道士曾向朱棣献上一幅图,朱棣看后,龙颜大悦。图画的内容是描绘真武大帝在武当山显圣的场景,图画中,天宫一派祥和。为什么朱棣会龙颜大悦呢?
因为真武大帝是受玉皇大帝节制,为玉皇大帝立下不少功劳,真武大帝也是北方的真身。由此,朱棣原本的封地也是北方,自己也是受朱元璋节制。这样,从道义上来讲,自己是名正言顺的,奉了住朱元璋的命令才前来靖难的。
于是,当金殿修建完毕后,朱棣率领百官前来祭拜,很多人就看到一个外观与朱棣十分相似的真武大帝雕像出现在金殿正中央。很多人不都得想到,朱棣是真武大帝下凡,这皇帝的位置上,非他莫属。
耗费如此之大,工程如此之复杂。朱棣修建武当山金殿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毕竟皇位的得来,还是有所不正。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朱棣修建大殿,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朱棣未曾想到,他篡位的这个事实,无论他如何让去做,都是欲盖弥彰,遮挡不住了。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张三丰初入武当,曾言:此山异日必大兴。这句话恰好成了大修武当的最好注脚。
大修武当是朱棣“君权神授”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况心怀天下的燕王!“靖难”之初号称蒙玄武(真武)大帝眷顾,被发跣足,三次显灵护佑;靖难之后,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回报玄帝都是朱棣“君权神授”“谋篇布局”的关键环节,目的就是规避起兵称帝的道德困境,巩固稳定到手的“天下”。
俱30万工匠同时推动两大工程,一是转移舆论风暴和民众视线,二是暗里追查建文帝下落,朱棣始终为自己的“不规矩”惴惴不安,故而大肆造星包装张三丰,以寻访尊请张三丰拉开了长达20余年大修武当的序幕,也应和了张三丰的那句话。有史料表明建文帝出逃的线路和传闻张三丰云游的线路接近一致。说到底,朱棣做作的这一切就是为了稳定。
为何选择武当山01 武当山是真武信仰的祖山
以真武信仰为主的武当山道教正式兴起在宋代,宋朝的皇帝大多是慕道者,对武当和真武也算青睐有加,但是武当山虽有名气,却远离政治中心,开发的规模并不大,真武信仰的地域范围也只在武当山周边。
大明王朝初起,因为朱元璋追慕张三丰,后三丰弟子丘玄清常伴君侧,道教氛围已然浓厚,武当山在上面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玄武神在中国神话中正好是北方之神,且又是兵戈之事的主神,所以他选择玄武作为奉天承运君权神授的对象自然就在情理之中。玄武武当修道的故事在唐末宋初已有流传,到“靖难之役”后变得丰富多彩。
武当山是真武信仰的祖山,朱棣称帝后,回报真武护佑,自然要将武当山变成自家道场。
02 武当山是天下龙脉所在
方圆八百里武当,“下蟠地轴,上贯天枢”,“自有太极,便生是山”,自古就是“神仙窟宅”。
放眼华夏,昆仑乃天地柱,中华龙脉,而武当山背靠大巴山,大巴山西连昆仑山,武当山的风水大格局实乃少有。朱棣的设计师正是站在巩固皇权的角度,同时开启了故宫、武当山两大工程。
故宫暗藏双龙,武当暗藏玄武;故宫主阳,武当主阴,一阴一阳谓之道,暗喻阴阳和合永乐盛世;故宫有太和殿,武当有太和宫;故宫有紫禁城,武当有紫金城;武当山金殿破例朝东向南偏80°, 指向南京,形成北京、南京、武当山三地的空间照应。金殿里的真武像,据说是参照朱棣相貌所造,朱棣在武当完成了“皇帝”与“神”的合二为一。
这一切都是为了“改命”,巩固天下,让世人相信他登上皇位一切都是天意所为。他就是天选之子。
【太极称道】专注太极文化传播,愿与您一起分享交流。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武当山在明朝被称作是皇家道观,这一切都与朱棣有关。朱棣在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之后,由于他信仰道教,在听说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得道修仙的地方,决定在武当山修建皇家道观,报答神灵的恩惠。
武当山皇家道观工程建设历时十三年才完工,道观由一神道、二观、八宫、十二亭台、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桥涵、七十二岩庙组成,各种建筑四百多处,二万多间,占地一百六十万平方米。武当山皇家道观标志性建筑当属武当金顶了,殿高5.54米,宽5.8米,深4.2米,重80余吨。为建好武当山皇家道观,朱棣前后发出六十多道上谕。
武当山皇家道观,是按照《真武经》中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的,宫观中神像、法器等物品,全部按照皇家要求制造,武当山皇家道观体现了“崇尚自然”的思想,金顶建筑群依山而建,与大自然和谐一体,相得益彰。当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在古代没有现代化施工设备,能建设出这样的天人合一的皇家道观,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用黄金白银堆出来的皇家道观。
武当山被尊为志高无上的“皇家道观”,武当山以“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是实至名归。
如今的武当山成了旅游热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传说与现实,更倾向哪种?个人更喜欢第一个!
据传说,朱棣的侄子建文帝在国破后溯江而上来到武当山避难,后皈依道门,一心向道。
几年后,朱棣所派出的密探得知建文帝避难武当山并密报给朱棣。原本朱棣想秘密杀掉朱允炆以绝后患,但得知建文帝一心向道,活脱脱成了一个真正的修真无为的道士,且再无留念皇权的意愿后,朱棣改变了杀死朱允炆的想法,并和建文帝达成秘密协议。而朱棣大建武当山也是监督朱允炆之意。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事实上这还是与明朝一脉相承的信仰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道教崇奉的玄帝怀有敬畏之心,这为道教在明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朱棣夺位后大修武当,一来是尊其父之意,二来就是在当时平舆论,笼民心;其修建力举大,从前前后后下达的二百多到圣旨就可以看出。
而朱棣在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之后,更听说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得道修仙的地方,决定在武当山修建皇家道观,报答神灵的恩典。
因统治者的大力扶持,道教在明朝达到了鼎盛,武当山可谓威名远扬,被誉为“举世无双庞大而宏伟的皇家道场”。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修建武当山,其实跟朱棣纂位有关。
朱棣是靠夺取侄儿的帝位成功的。他纂位成功,他认为是神仙保佑,是上天安排,其中有道教的神仙保佑他。而在靖难之役中,几次朱棣快被打败了,都是天上忽然刮起一阵沙尘暴,把南军迷住眼睛,然后打败了南军。
他建造武当山,也是感谢神仙的保佑,特别是感谢真武帝君(北方之神玄武)保佑。
历代的皇帝都拉大旗做虎皮,装神弄鬼,愚弄百姓。皇帝以天子自居,自称是天的儿子,法力无边,而老百姓只是听天由命的“天民”。皇帝说自己是君权神授,权力是上天赏赐给他的,拒绝承认他的权力来自人民。皇帝还认为权力与生俱来,不受任何人间凡人的约束,只有高高在上、最伟大最公正的天,才是他的唯一主宰。除此之外,他没有制约,无所畏惧。
这完全是自大狂的臆测和胡说八道。
那朱棣怎么通过建筑,来体现他是天下的主宰?
建武当山和造北京是一个道理。
这就要讲究天象。历代天子都要模仿天象,在国家的正中心建造宫殿办公和居住,以和他的爸爸——天上的紫微大帝,保持步调一致。紫微大帝住在哪里呢?他住在北极星(又叫紫微星)那个位置,那里也有叫紫微垣的宫殿。北极星独自居于天轴上,是天下的枢纽和中心,为众星环绕。
那么,天子是地上的主宰,他在哪里居住和办公呢?他应该独自居住于地轴上,是地上的枢纽和中心,被天下子民和建筑环绕。
经过勘测,这个地轴就是北京城和宫城的中轴线,是贯穿南北的中央子午线,和天轴对应。
而朱棣的居住办公地,应该位于地轴线的轴心,就像紫微大帝居住在天的中心紫微垣一样,这样就能天人合一、人神合一,达到太极、无极的理想境界,体现他是天下的真正主宰。所以,皇帝的宫城叫紫禁城。
因为北极星周围星辰的景象分为3个区域:紫微、太微、天市,又叫三垣。朱棣就模仿三垣,在北京建造3个区域的建筑群和3道厚厚的城墙,展现天子的威严。
北京由百万劳工流血流泪修建,是天下数千万大众勒紧裤带干出来的。修运河,建北京,筑长陵,造武当山宫观,征安南,打蒙古,下西洋,种种件件,让人无不惊叹朱棣的伟大。
但是,这些成就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是靠百姓的民脂民膏、热血热泪换来的,与其说他伟大,还不如说百姓伟大。
按我的说法:他是伟得太大了!因为国力消耗殆尽,给帝国带来深重的危机。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的经济逐渐繁荣。南方的粮食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到北京。迁都北京,已经水到渠成。
朱棣向大臣询问迁都的想法,反对迁都的人不是投进监狱,就是削职贬官。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相当于河南省省长)、河南参议陈祚等人上疏,说建都北京不好,都被打发到湖北武当山种地,还干得挺欢的。
武当山,那时也是一个惩罚官员、改造官员的地方。
大家一看朱棣玩的是假民主,行的是真专制,只好默不作声,作出“我是来打酱油”的姿态。
1420年十一月四日,朱棣颁布诏书,宣布迁都北京,成立两京,并于1421年新年在北京奉天殿举行迁都大典。夏元吉奉命迎接皇太子和皇太孙进北京,参加庆贺大典。
为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有真武帝君(北方之神玄武)保佑才做了皇帝,朱棣又派隆平侯张信等人,于1413年至1418年在今湖北十堰市武当山大造道观,动用30万名军匠、民工,干了将近6年,耗银超过100万两,建成2万多间殿宇,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但是,官员邹缉批评朱棣淫祀无福。
“营造宫观祭祀拜神的事,治理国家的人应当严加戒备。古人有言:淫祀无福。这种事情无益而且害了有益的事,浪费了多少国家钱财!这几件事情,都下失民心,上违天意,引起怨恨。”
他最后指出奉天殿作为陛下上朝之殿,首先遭灾,是不寻常的大事件。劝皇帝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大施恩泽,改革政治,帮扶天下穷困百姓,这样才能平息上天之怒。应当减免赋税,严惩贪污,不宜劳民伤财。他奉劝皇帝还都南京,要与民休息、无为而治,不要听小人之言再瞎折腾。
邹缉所讲的撇开迷信成分不谈,非常有道理,是睿智之言,后来宣德皇帝称赞他进言献策都是“正道”。朱棣看了奏书,无话可说,干脆置之不理,没治他的罪。
还有个事情跟武当山有关。道士张三丰,就是明代的,成名于武当山。
朱棣做皇帝后,怀疑朱允炆并没有死,真的是逃跑了。不抓到朱允炆,总是不放心。
他派户科给事中胡濙分巡全国,打着颁布御制图书和寻访道士“张邋遢”的名义,走遍天下,遍访城市和乡村,侦查朱允炆的踪迹。
“张邋遢”就是道士张三丰,成名于武当山。他不修边幅,云游四方,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千里。
胡濙在外奔波16年,到处寻找“张邋遢”,即使母亲去世,也不能回家守孝。
有了确切的消息后,1423年,胡濙赶回北京汇报。
恰巧朱棣北征,驻军宣府。胡濙又赶去宣府。
赶到宣府时,已经是深夜,朱棣睡得正香。听说胡濙回来了,朱棣马上下床接见,一直谈到四更天。大概朱允炆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朱棣心上的这块石头才落了地。
陆路上,朱棣派胡濙追踪朱允炆。海路上的侦查任务,则交给了三保太监郑和。
后来都没找到朱允炆。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中国有三教——儒释道。道教有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而其中的湖北武当山可谓是其中名气最大的。现代武当山之所以名气大,依靠的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小说世界,而武当山发展史上的巅峰莫过于明朝。一则元末明初武当真人张三丰集武功之大成创立武当派,二则明朝时期历代皇帝的大力建设武当山庙宇和推崇真武大帝。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山势气势磅礴,中间高耸入云,四周山脉绵延,拱卫主峰。景色秀美、远离人烟的武当山因此成为了道教修行的好去处。从汉唐两宋以来,武当山不断兴盛。至元朝时期,道教受到了元朝政府很好的礼遇。香火进一步兴旺。
继承大统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后,朱元璋十分推崇真武大帝。等到朱棣篡位谋权以后,朱棣一直担心自己得位不正而被天下人不服,更担心自己那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侄子建文帝尚存人间。因此便以自己为真武大帝化身人间,为的就是拯救百姓和取得天下教化万民。
因此朱棣派出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礼部尚书金纯、工部右侍郎郭琎带领二十万人的队伍去武当山大兴土木兴建道观楼阁,更是重塑真武大帝像,值得一提的是,工匠和监工官员为了讨好朱棣,便将真武大帝塑像按照朱棣的相貌修建,也正好印证朱棣是真武大帝下凡,也就是今天武当山顶上的那座真武大帝像。一时间武当山风光无限,香客信徒不断!
明朝自太祖成祖两代皇帝的推崇后,其后历代明朝皇帝无不重视武当山的修复扩建工作。有明一朝,武当山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至于为何要耗费巨资人力修建武当山,原因大约有三:其一,明朝一直有着张三丰真人寿命达到了一百多岁,更是有张三丰在整个明朝时期都尚存于世的传闻,因此历代皇帝均想向其请教长生不老养生之术。故而对武当山大修大建,寻访真人。其二,朱棣得位不正,急需要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来堵住悠悠百姓之口,毕竟人言可畏,不可不防!其三,为了统治者的江山能够稳定,任何一教一派之所以会在某个时期被统治者所采纳,无非都是因为国家需要,统治者需要让百姓有所信仰和忌惮,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江山社稷传承下去。毕竟温饱思淫欲,不能让百姓吃饱了闲着,那样的话准出事。只有让他们有所信仰,努力为国家工作,统治者才能睡得香吃得下。享受着万民供养的富贵生活。当然,最后一个原因我只是在说封建社会,大家不要乱想哟~珞珈山的猫原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