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陈友谅,真如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样吗?

《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拜奸险小人混元霹雳手成昆为师,简直是助纣为虐,在丐帮中播弄是非,陷害帮主和丐帮长老,后来又引诱了武当宋青书走上了邪路害死武当七侠之一的莫声谷,这样的陈友谅成了一个典型的野心家和阴谋家。

他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就是元末的一代枭雄陈友谅,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

历史上的陈友谅,真如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样吗?

谢邀:

许多人,对于历史上的陈友谅,其实并不熟悉,反而对于金庸先生笔下的他更为熟悉,金庸笔下的陈友谅,出现在其作品《倚天屠龙记》中,虽然小说中描写并不是很多,不过但凡是描写陈友谅的地方,都是十分的精彩,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金庸先生笔下,陈友谅是丐帮的人,奸诈狡猾、嚣张跋扈,利用宋青书杀了武当七侠莫声谷,十恶不赦。而且心机很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那么历史上的陈友谅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我们来看一下

陈友谅原名陈九四,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其实在朱元璋开创大明之前,元朝至正二十年左右,挣扎在这场天下大乱中的有识之士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这场草根逆袭开创新王朝的神迹,就要上演。而缔造奇迹的人选,却并非朱元璋,而是陈友谅。

说起历代群雄争霸的年代所发生的事情,其实与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各种对决博弈。

而陈友谅最大的对手,其实就是朱元璋。

陈友谅出生在湖广沔阳的渔民家庭,父亲是个上门女婿,而且当年打鱼可是比种地地位还低下的事儿,所以陈友谅可以说集合穷、困、、苦为一身,或许金庸正因为如此,才将其安排进了丐帮吧。

当然他的师父并不是成昆,而是一个名为徐寿辉的人,历史上的徐寿辉是当时起义的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

而就在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时,陈友谅于黄蓬起义,正式加入红巾军,开启了他的人生仕途,直到后来,他甚至亲手干掉了徐寿辉,坐上了东路红巾系的头把交椅。这时候,已经是可以与朱元璋扳手腕的人物了。

那么,能做到这样的人物,又怎么能是没有权谋心计以及野心的人呢?这一点,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也与小说中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但是,这样的野心,与起义的初衷,其实也造成了他好的一面,那就是在乱世中爱民如子。多年如一日实行仁政安抚百姓,治下的湖广地区,是当时出名民心安乐经济富庶的乐土,也因此长期受拥戴,哪怕他最后兵败身死,却依然得到湖广百姓的虔诚哀悼敬重。

而他手下强悍的军队,更以纪律优良著称,不但极少奸淫掳掠,良好风纪远扬,更信仰坚定无比,各个相信弥勒下凡拯救众生,所过之处除了保卫民众就是热心传教。公认南中国最威武文明的铁军。

所以说,其实许多历史的评判,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任何一人都有其善恶等多个方面的。

而小说作品,不过是根据需要,将其某些特性放大,某些特性缩小最终呈现出来的一个人物。

既然如此,从小说去理解一个人,终究还是有所偏颇的。

历史上的陈友谅,真如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样吗?

金庸先生还真没有冤枉陈友谅,真实的陈友谅比《倚天屠龙记》里的还要狠毒。

陈友谅,是一个手黑腹更黑的人。他曾经抓着一付好牌,可是由于性格原因,打得稀巴烂。他的故事也许告诉我们,要想干大事,不是手狠心辣就够的。

陈友谅出身于渔民之家,可是他喜欢读书,不但读过私塾,还曾为县吏。但是他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他的心里有着一个很大的梦想,和一般造反者是生活不下去不同,他就是冲着那份建功立业,万代扬名的想法参加红巾军的。

倪文俊是红巾军的将领,他是渔民出身,但打仗十分厉害,陈友谅就是投奔的他。

倪文俊见陈友谅识断字,便任命他为簿书掾。

陈友谅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在红巾军中,算是个难得人才,所以提拔很快。倪文俊不断提拔他,让他当上了黄州兵马元帅。

可是倪文俊和起义军首领徐寿辉闹崩了。倪文俊逃到黄州,准备联合这个自己一手提拔的陈友谅,以图东山再起。

陈友谅大开城门,欢迎倪文俊,更主要的是欢迎倪文俊的人头。倪文俊死也不相信,他最信任的部下会用他的人头来往上爬。

陈友谅用倪文俊的人头,换来了自己的地位,接管了倪文俊的军队,地盘。他的忘恩负义和阴险也暴露无遗。

依靠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陈友谅在义军内部制造分裂,图谋夺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商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商,改元大义,以恢复商王朝的统治为号召。

1360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顺江进攻金陵。到了采石矶,他用一把铁锤,取了徐寿辉的性命。陈友谅正式登基称帝,国号汉。

陈龙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陈友谅接连败北。至正二十三年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不但大败,还战死在鄱阳湖。他的大汉国灭亡。

  陈友谅是一代枭雄,但一个人只讲目的,不择手段,有才无德,那就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历史上的陈友谅,真如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样吗?

并不是金庸先生笔下所写那样,只是他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成为了朱元璋的一块垫脚石。

历史上的陈友谅,真如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样吗?

不是。陈友谅不简单。只是朱元璋大明王朝一个插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