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生活的紫禁城,有着怎样严格的守卫制度?

皇帝亲军共26卫(不隶属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以上12卫,洪武时设置)。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以上10卫,永乐时设置)。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宣德八年设置)。

明朝皇帝生活的紫禁城,有着怎样严格的守卫制度?

谢邀。

明朝为了保卫紫禁城的安全,皇城内外警卫严格,皇城的守卫由旗手、金吾、羽林等20个卫担负。还制定了严格的警卫规章制度,规定:值勤时不许顶替,不得擅离职守,不得拨散队伍,不得过问官员军民奏事,不得索要财物等。

明代紫禁城的城墙、皇城城墙和筒子河之间、筒子河外设有守卫的将士。皇城城墙和筒子河之间、筒子河外都建有守卫值班室。一共有将近一百字值班室。每个值班室都配备了十名守卫。皇城城墙和筒子河之间的守卫之间要依次传递铜铃,以防晚上如果遇到意外事件。铜铃起到的是安全信号指示的作用。

1419年(永乐十七年)二月,明成祖朱棣命工部铸造皇城四门铜符和夜巡铜牌,同年三月又铸宫城夜巡铜牌。皇城铜符上分别铸“承”、“东”、“西”、“北”等字,各代表其城门名。夜间巡检官持左半,守卫者持右半,守官遇到巡官来检查时,铜符相符而从事。

明朝不仅是城墙外戒备森严,宫内戒备解释十分森严的。担负皇帝贴身侍卫的有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三千营红盔将军2500人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 五军营围子手3000人, 勋卫散骑舍人不定,旗手等卫带刀官180人,总共有8300多人。设侍卫官6人统领,其中1人管大汉将军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刀者;1人管五军营叉刀围子手;4人管三千营红盔、明甲将军。侍卫官由公、侯、伯、驸马都尉等勋戚担任。

明朝皇帝生活的紫禁城,有着怎样严格的守卫制度?

明朝守护皇城的军队是锦衣卫与禁卫军。

直接保卫皇家人员及皇帝办公出处所的安全,锦衣卫和禁卫军直接听命于皇帝的调动,锦衣卫常驻紫禁城周围,在皇城内所驻小部分。

禁卫军常驻北京首都周围,在皇城内所驻小部分。

紫禁城是皇帝办公生活的地方,所以护卫严密。紫禁城宫城的各个城门上设有警卫,组织起严密的警卫系统。

在明代皇城的城墙内,在皇城城墙和河流之间,以及河的外面,都有卫兵把守和巡逻。

明朝皇帝生活的紫禁城,有着怎样严格的守卫制度?

有禁军看护,拱卫京师京城三大营。御马监,神机营……

明朝皇帝生活的紫禁城,有着怎样严格的守卫制度?

明朝宫廷守卫其实并不是我们大家所熟识的锦衣卫,而是亲军卫,亲军卫设置的时间比较早,元至正二十四年(龙凤十年)三月戊辰,朱元璋“定各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正三品,同知指挥从三品,副使正四品”,庚午“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这是明朝亲军卫的设置开始,也是明朝卫所设置的开始。

亲军卫从朱元璋开始设立,到宣德时期定型,而这些亲军卫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作用不同,任务也不同,比如锦衣卫和旗手卫侧重于仪仗,府军卫侧重于皇宫守卫,孝陵卫卫陵寝,腾骧四卫牧国马,武功三卫、永清左右卫、彭城卫服匠役。

另外要注意,并不是只有南京和北京才有亲军卫,《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三月置怀远卫亲军指挥使司于临濠,而《荥阳外史集》卷六十二记曾出现长淮卫亲军指挥使司字样,这种现象其实很简单,因为临濠也就是后来的凤阳,是作为明朝的中都存在的,朱元璋甚至一度有迁都中都的打算,所有有几个亲军卫不足为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