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说起俗语,这些在农村十分流行的俗语可都是过去人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和提炼。使用起来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所以深受农民兄弟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这么一个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这个俗语的意思是说:燕子一般不会到家境贫寒的人家筑巢,而家猫是不能进入死者的灵堂。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道理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燕子不进苦寒家
“燕子不进苦寒门”,奇怪了,燕子还嫌贫爱富,不愿进贫寒的家庭里筑巢?那道不会,这其实是和燕子的习性有关。
我们大家都喜欢燕子,都会把它当作是一种吉祥的鸟儿,更喜欢它在自己家的屋檐下筑巢。每当看到燕子飞来飞去,心里就很高兴。因为,大家认为燕子就是和平,安宁和吉祥的象征。
但从燕子的生活习性来看,它是非常具有灵性和聪明的鸟类,也是很恋家的一种鸟,对自己的巢穴特别看重。
一是安全性,燕子筑巢特别看重安全,所以它要寻找的地方必须要安全,房屋要结实可靠,燕子巢是泥巴做的,房屋高大,屋檐大,确保巢穴不淋雨,才能长期居住,不易受到干扰。二是房屋要高大,采光通风好,也便于飞行。三是环境好,安静,有利于繁殖后代。
燕子是候鸟,冬去春来,哪里出生的,还要回到哪里。所以,它的巢穴一定要选好地方,否则第二年回来,就会找不到巢了。
以这样来的条件来看,也只有皇家贵族和有钱的人家的房屋最受燕子青睐,能使它们的生活稳定,生存有保障。但穷人的房子就不行了,他们的房子大都是茅草屋,低矮,不结实,经不起风吹日晒雨淋,而且安全性也太差,当然不受燕子待见。所以说“燕子不进苦寒家”,可不是说燕子嫌贫爱富,那是受生活所迫。
只有真的找不到好的地方时,迫不得已,才会出现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现象。
二、家猫不入白事堂
“家猫不入白事堂”,这里要说明的是,家猫不入,不是家猫自己不入,而且不允许家猫进入。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允许家猫进入正在办丧事的灵堂。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还真的有意思,猫不能进灵堂的说法自古有之。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迷信成分,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里边的。
一是因为猫这种动物好动,动不动就上蹿下跳,极不安稳。灵堂是存放死者的地方,要保持安静和肃穆。如果不小心让猫入了灵堂,万一它上蹿下跳,又乱叫,就会惊到死者,这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是不能容忍的。
二是据说猫身上有较强的静电,会引起诈尸。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迷信,说猫的身上有静电,进入了灵堂的猫,如果不小心来到死者身旁,静电就可能让死者有所反应。传说受到猫惊扰的死者会突然坐起来,这就是民间常说的诈尸,会把灵堂里的人吓得不轻,引起不必要的惊恐和麻烦。
三是因为猫总是好动,跳来跳去,上蹿下跳的,如果突然间闯入灵堂,人一多,受了惊吓,到处跑,就会将灵堂里摆放的祭品贡品损坏,这在肃穆的灵堂里显得极不严肃,也是对逝者尊严的不敬,所以,在办葬礼时,一般是不会让家猫进入灵堂的。
最后总结一下,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告诉我们在过去,燕子筑巢时是会选择好的房屋的,很少到穷苦人家的房子下筑巢。而在为死者办丧事的灵堂里是不许家猫进入的,否则,就是不吉利。
我个人认为,其实这个俗语是人们对燕子和猫的一种误解,是人们对它们的习性不了解所致,虽然说可能还一些道理,也是它们习性的问题,大可不必太再意。我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随意就好。大家觉得为何“燕子不入苦寒家,家猫不进白事堂呢”?对此,你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个俗语呢?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所谓“燕子不进苦寒家”这个有点迷信的成分,说明连燕子也看不起穷人,所以不进穷人家,真是人穷百事哀。
燕子预示着美好吉祥如意,也就是有好运来的意思,春天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播种的生机,所以在古代靠天吃饭的季节里,预示好的征兆。
那么燕子真的是也看不起穷人家吗?其实燕子并非有意看不起穷人,而是穷人在古代大都住的低矮茅屋,透风漏雨的,没法安家筑巢,而富裕人家都是瓦房高大,屋檐较大,瓦檐下方便筑巢,这样可以更好的遮风挡雨,说明燕子势利眼也不为过,这个也是一个比喻,所以喜欢住在富人家。这个也具有讽刺意味,就连燕子也不去穷人家里面。
那么“家猫不入白事堂”就是家猫🐱不能进入白事的灵堂,这个就是不吉利的意思,因为大家都知道猫🐱是个灵性的动物,具有鬼神邪恶之说,怕打扰了死者的安息,所谓‘死者为大’怕妖魔鬼怪冲撞了死者的灵魂。
另外家猫上窜下跳,还不停的叫唤,太不安分了,这些都是属于人们忌讳的事情。其实不管是猫🐱还是其他任何动物都是不可以进入灵堂的,只是把猫的灵性鬼神化扩大化了而已!
作为现代化文明社会的的今天,神话版的俗语和说法,当然这些都是《唯神论》的观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糟粕的东西是要被世人抛弃的,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发展的今天,《唯物论》才是我们要学习和提倡的观点。
欢迎大家欣赏每天诗文的原创问答,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支持!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老人特别喜欢讲一些老话和俗语,特别是农村遇上一些大事,总能扯上几句老话,听的你云里雾里,细细一琢磨一打听,又给人恍然大悟非常有讲究的感觉,俗语既高深又通俗。看,燕子为什么不进苦寒家?农村人为什么又不喜欢家猫入白事堂?一起来看看。
燕子不进苦寒家燕子是报春鸟、报喜鸟,每年的开春,燕子都会从南方飞回来筑巢,而且通常都在家庭殷实的家里筑巢,这贫苦之人,燕子还看不上,难不成燕子还能知道穷富之别?专挑富的来筑巢?当然不是,这主要是因为,有钱人的家往往大气,屋檐宽,是遮风挡雨的好去处,加上院子大,燕子筑巢也能离开人类活动的范围远一点。
而贫苦之人的家,自己尚不能遮风挡雨,又怎会有一瓦之地留给燕子,总不能来跟你淋雨喝西北风吧。所以就有了燕子不进苦寒之家的说法,也有了燕子进门,人财两旺的美好寓意。
家猫不入白事堂俗话说:“猫通灵,狗通人”。所以有狗来富,猫来开当铺,也有猫来戴白布的说法,猫在农村人的心里,在一些特殊场合,代表着不幸、神秘、亡灵等等,就如白事堂,是不可以让家猫进来的。
猫进了白事堂,会被人们认为打扰了亡者的安息,因为猫特别喜欢上跳下串,偏偏还是不听话的主,一不留神给你跳上了灵台,岂不是乱了套。
这句俗语,当然是没有根据的,前者代表的是一种美好愿景,后者是表达对逝者的尊敬,至少在人们认知的一些寓意不好的情况下,是会主动去避开的。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话讲的就是农村里的一些小动物特别有灵性的意思。燕子喜欢在好的房子那里搭窝。而农村里的猫喜欢和有死气的东西呆在一起。
- 1燕子不进苦寒门。
燕子每年春天都会南飞到农户家去,搭窝生宝宝的。不得不说,燕子是鸟类的工程师,搭窝时要讲究的东西很多。
如需要通风良好,干旱有阳光的屋檐下。而屋檐还需要比较高的,防止有猫和老鼠来偷袭燕子窝。需要农户里家庭和谐,不能天天吵架打架等制造噪音。需要农户们有素质不去捅燕子窝等。
复合这些条件的,在古代一般都是有钱人家。单单一条屋檐够高,通风良好这一条,已经把很多普通人家给排除了。
而现代,农村里很多人都建起水泥楼了。屋子里干燥,通风晾干。很多普通人家也能吸引来燕子搭窝。
- 2家猫不入白事堂。
说实话,猫是很诡异的动物,有时候诡异到科学家也解析不通。
在美国罗德岛州有一养老院里,有只叫奥斯卡的猫,它能预知人的死。养老院有老人要走前,那猫就会提前去陪伴那老人度过最后时光。连动物学家也搞不懂,那啥那猫的预知能力比医生还厉害。
在农村里,一般白事灵堂里,猫是不进去的。有人说,是怕猫的叫声打扰了往生者的安息。有人说,是怕猫进入灵堂后,到处跑,会打翻油灯等。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主要是农村家猫不喜欢接近陌生人,也不喜欢陌生人多热闹的地方。
一般灵堂里,白天一群人在那里吊丧,各种哭声比较嘈杂,而东家的各种亲朋好友,对猫来说那些人都是陌生人。猫比较害怕,就远远地躲开了。
而晚上的灵堂,也是有人在那里守夜的,不间断地点起来的烟和蜡烛的气味,使猫觉得不喜,就不靠近了。
总得来说,燕子和猫都是比较有灵性的动物。燕子到富家庭院里搭窝生宝宝,是因为那里的环境比较合适。而猫不进灵堂,是因为怕陌生人和怕灵堂里的香和蜡烛燃烧的气味。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很多俗语是人们根据一些自然现象进行的归纳总结,很多人不了解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总想把一些事情关联起来,就总结出了一些俗语。这其中的用意也是想通过一些事物来表达一些看法。
燕子不进苦寒家:还有一句和这句俗语差不的说法,就是燕子不进愁苦之门。燕子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动物,叫声动听,同时燕子也是益鸟,所以人们一直把燕子能在家里筑窝认为是比较喜庆的事,每天看到燕子叽叽喳喳在房檐底下筑窝,也给小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所以小时候顽皮总喜欢拿木棍捅燕子窝,于是老人就会吓唬小孩,说燕子窝不能捅,捅漏燕子窝会瞎眼睛的。其实人们总是寓意着生活美好,愿意用一些事情来表达自己家是幸福快乐的,燕子既然代表了喜庆,所以就总结出燕子不进苦寒家,不进愁家门了。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罢了。
家猫不入白事堂:家猫不入白事堂,是说家里有白事,最好不要让猫跑进去,一是动物跑进白事堂内,容易打翻上供的香油灯火,这样是不吉利的事情,再有一说就是猫身上带有静电,容易和逝去的人产生静电反应引起肌肉反射。所以传的久了,就被人误传为,家猫从来不进白事堂了。
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有灵性,但也不是想俗语中说的这么夸张,只是人们根据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了关联,所以才有以上的这些俗语。
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大家认为说的是否有道理,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农村俗语“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所谓“燕子不进苦寒家,家猫不入白事堂”,这句乡村俗语,乍听起来似有些迷信色彩,但实质上有他一定的科学道理。
燕、猫都是颇有灵性的动物。从小到大,我一直生长在农村,还真的没有看到过燕子在贫家祝巢,更没有看到过谁家的猫去过邻家的白事灵堂。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你想,过去的苦寒之家,衣不中身,食不中口,绝大多数住在草舍茅屋里,又加之烟熏火燎,卫生条件极差,而燕子乃高洁之信鸟,每年春天,当它的从南方飞回来后,都会成双成对寻找旧巢。即使要筑新巢,它后也会选择一户条件较好,干净卫生的的户子去筑。燕子很勤劳,我观察过它们筑巢,每天早上,一对燕子同时出发飞向不同的地方去銜泥,一天到晚来回无数趟,不到天晚不休息,它们建好一个新家,大概要一个月时间,真的是“劳燕分飞”啊!
至于家猫不入白事堂,更容易理解。猫本来是个爱静的动物,常爱找个僻静的地方睡觉。你想,邻家若有丧事,常常是鼓乐声声,鞭炮阵阵,哭声不断,连狗也躲得远远的,更何况胆小的猫呢!
农村俗语、谚语,都是千百年来,老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经验之说,自有它一定的道理,有的甚至很精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