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易经很深奥,也不是太容易理解,而且不同的人理解也会不一样。所以,浑刻理解它的内涵还是要读原文,悟道理,还必须要下一番功夫的。

这句话出自《易经·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什么是革卦?它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其中一卦,这里讲的“革”,就是指改革、变革、变化。

一、句中大人、君子、小人的含义

1、大人是谁?大人能排在君子之前,说明大人的地位及影响力要高于君子。大人指的是什么人?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圣人,天子,高官,贵族等。在这里应该是指统治阶层,包括帝王在内的王公贵族,地位职位高的人,手中掌握大权的人。

2、君子

起初,君子是指一国之君的儿子,特指国君的嫡长子,是将来要继承整个王位那个儿子。

后来就指地位高,有权力的上层人,再后来,君子就是指那些品德才智高出常人,也就是人格高尚的人。人们常常喜欢将君子与小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小人

小人这个称呼有几种意思,一是表示那些人格卑鄙的人。二是表示普通老百姓。三是过去对学生的称呼,四指小孩子。五是对自己的谦称,小人在古代叫“鄙人”,称呼对方为“大人”,“老爷”。

在这句话里,有人认为小人应该是和君子相对应的,是道德低品质不高的人,行为举止不雅的人。我认为应该是泛指没有文化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过去说的小人和现在说的卑鄙小人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二、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的意思

1、大人虎变

大人虎变,本意说的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行动变化莫测。虎变,原指老虎身上的斑纹,变化多端。

大人虎变,古人常常用虎变来表示大人成长的过程。大人就像老虎刚出生时,猛地一看,并不怎么好,可能很丑陋,很普通。但是他们能主动通过自身的不断修养、不断丰富自己,最终就能成为真正的老虎那样高大而威猛,矫健而无畏。也才能真正变成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和做事雷励风行的人。

2、君子豹变

君子豹变,和虎变差不多的,形容的是一个君子的成长过程。因为君子的豹变像虎变一样,一开始并不出众,但是君子善于经过自己修身、求知,最终也能成为真正的豹子那样敏捷而勇猛,高雅而大度,就能很快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豹变,作为君子,也还要像豹子一样能闻风而动,顺从趋势,响应改革,能协助有道德的大人物来一起进行变革,这样才能使变革更加彻底。

3、小人革面

小人革面,在这里就是指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作为小人,虽然说不能和大人虎变,君子的豹变相比。但只要能换个面孔,顺应社会变革也就可以了,但不能阻碍变革,要求也并不高。

所以小人革面,虽不容易,但迫于大势所趋,小人也就不得不被动接受,顺从变革。

三、如何理解这句话?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的意思,我们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对各种人群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也会不同,如果每个人都能按各自的责任去做,社会就会有良好的秩序。

比如说在社会变革方面,作为大人,上层掌权的人,如果要对社会进行变革,那么就要“虎变”,也就是说要彻底进行质的改变,这是大人的责任。而君子呢?就是要“豹变”,豹变虎变意思比较接近,也比喻变化的彻底,改变得彻底。

君子也要协助大人对旧的秩序进行改革,也要有彻底改变。最后作为小人,是普通的老百姓,该怎么办?你不可能象虎变豹变一样,但只要能改变一下,改变以前面貌,能顺应变革发展也可以了。

在这里,大人,君子,小人就是社会三种人群的代表。这三类人所担任的职责不同,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但如果都能做好自己的职责,社会就会向前发展。

关于这句话,很多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符合它的本意就可以。

这句话对今天的人又有哪些启示呢?我认为还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时代大发展的人来说更是有意义。一是我们要敢于立潮头,勇于改革,勇于拼搏,要有“虎变,豹变”的勇气,彻底革新自己,改变自己,勇于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来参加到这场变革当中。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坎坷和困难,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不管是虎变豹变,都是要有一定的内在积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有最后的虎变和豹变。

三是不要做小人革面,自己不努力,不去拼搏,只是出于压力,仅仅是换了一副面孔,逆来顺受的被动接受是不行的。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有一股劲,一股不服输的勇气才行。所以,有小人革面的人就应该警醒,要拿出虎变,豹变的勇气,勇敢面对挑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挑战不了的难关。

图片来自网络

《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这三句话均是《易经》革卦的爻辞。

革卦五爻爻辞是:“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革卦六爻的爻辞是:“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革卦的解说,有《彖传》和《象传》做参考,还有许多解释做展开和补充。革的卦意是变革和革命,《彖传》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革命”的概念,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革命是变革的最高形式了,把"革命”纳入六十四卦,意义和影响都十分重大。

但在解释卦象的时候,我认为,该卦取下火上泽,解释不通如何变的形象。并且出现了一个“革”字,在下卦解释为“皮革”,如“巩用黄牛之革”,其它“革”字都解释为“变革和革命”,如“革言三就”,但是再没有“革”的卦象了。其实,上卦应当取“兑”为“皮革”之象,就能恰当地呈现出“革命和变革”的卦象,辞义解释也比较得体和自然贴切。该卦下卦取离为火是合理的,取上卦为皮革,也就是和下卦初爻的“革”字同一个意义,这样取卦象,比较符合《周易古经》简易直观的取象原则,解释也会更加深刻,呈现出一般解释中没有揭示的深层意思。

如此一来,整个卦象和卦意就好解释了,看看皮革是怎样被“革命和变革”的。居于上卦的“兑卦”,下面两个阳爻为皮,四爻是内皮,五爻是外皮,六爻为阴,是皮上之毛。原来,《革》卦的卦象,是一张皮革,放在火上烤,火要把皮革烤变为能用的一张好皮,必须让皮子变出新质。这是不是一种古代的制皮方法,有待研究,作为比喻象征的卦象,则能很好地说明变革和革命的情态和规律。

在《革》卦中,经过下面初爻至三爻的革命行动,或者谨慎从事,或者及时采取坚持不懈的革命措施,都是离火升腾的阶段。进入了上卦的四爻,就进入了兑所象征的皮革,已经发生了革命效果,好比是内皮靠近火,最先清去了腥膻之物。到了五爻,革命就成功了。此时的革命领导者是王者,爻辞上叫“大人”,他发生的变化,就像皮子经火,恰如其分地烤制到位,皮上的纹路和毛色,显现出灿烂的图案,又有威严,又有美感。

取喻的爻意是,领导变革的人,主变的人,在革命中,发生的最大最深刻的变革是自己首先变革了自己,并使自己取得最辉煌的形象,有虎的威严和伟岸;这就是“大人虎变”。

这个革命,对于领导人来说,既是自己内在经验、体验、甚至理念的变革,也是地位和形象的变化。从卦象上说,革命,首先是从自己把握好自己内在的变革开始的。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取得变革和革命的成功,巩固变革和革命的成果,必须及时变革自己的内在素养。《革》卦五爻后一句是说,这时的革命,不必占卜也是成功。"有孚",是有所得,即取得成功的意思。也可以按《象》的解释是相信的意思。

六爻相当于外皮和皮上的毛,为柔,为阴,在取象上,就是烤制刚好的时候,表皮变化,只变出像豹皮一样的花纹,没有虎纹那么灿烂,但也很夺目。喻义是,追随变革和革命的君子,即革命骨干,是在追随着“大人”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变革和革命中的变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君子还在皮层,能变出豹纹,也就是得到的变化也是有内在思想的变化,比较深刻,有了质变,但比之五爻的“大人”,就像豹和虎的区别,没有那么深刻、灿烂和伟岸,地位也是要低一些。这就是“君子豹变”。

再看“小人革面”。卦象告诉我们,而普通民众不管是追随者还是随大流的普通人,都是处于从属者的地位,对革命和变革的认识就要简单得多,或者不明就里,只是随波逐流,革命成功了,只是发生了面色上的变化,甚至“变色不变心”,好比是皮革上的毛色随着自己附着的皮子的变化一样,变化只是表面上的变化,或者“面服心不服”。

同时,六爻爻辞和卦象也提示我们,烤制皮子要恰到好处,革命也是一样,要知止而止,不能心急或期望过高,烤过头就皮毁物失,过犹不及。尤其对“小人”的变革,不能切之太过,否则,就会有凶险,这就是后面一句“征凶,居,贞吉 ”的意思。在变革之后,要及时巩固和消化成果,稳定局面,不能燥进,而要化守,才利于今后。

以上对三句话的释义,和《象传》的解释是吻合的。《象传》解释:“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谢邀。

在回答题主这个问题之前, 我敢打赌在没有看过安倍采访说“君子豹变”的新闻之前,99%的人估计都不认识“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这句话。想起也有点悲哀,自家的文化,还要外国人提醒才会去深究(包括本人在内)。包括之前全国抗疫时期,日本寄过来的物质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么美好的词句作为中国人的我,还是从日本相关的新闻上才第一次知道,实在惭愧。

好了,不说题外话了,关于“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这个话的了解,我还是好好做了一点功课的,但我也不想列举一些文言文的内容抛书包,那就直接用现代白话文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首先,我们知道这句话出自《周易》就可以了,它是其中的一个卦象,全文是: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这里的“变”,通假“辨”,意思是“弁”,弁其实是古人戴在头上的一种礼仪的帽饰。原本的意思应该说的是古代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大人(君王,统治者),它的礼冠是用虎皮做的,花纹十分显赫(大概就是说地位很高)

君子(臣子,文化人),它的礼冠是用豹皮做的,花纹十分华丽(大概意思说有身份的人)

小人(随从,被统治者),它的礼冠是用皮革做的,没有花纹(指的没有身份地位),只能听从君臣的指挥。

原文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子吧。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但是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引用这句话,其实用的都是它的引申含义,大致的意思如下:

大人物天生就有显赫的地位,拥有老虎一般的气势;

文化人就像豹子一样,出生的时候皮毛并不美观,但随着岁月历练,成长为成年的豹子,拥有一身华丽的皮毛(这里做了类比,豹子出生的时候,身上的花纹挤在一起很难看。但随着成长,皮毛长开后,华丽的豹纹就出现了)

小人物就像皮革一样,没有蜕变资本,只能顺从前面两种人去过生活了。

如果把“君子豹变”代入到安倍他形容的自己的语境,大概就是想说自己作为一个君子(文化人,从政者,政治家,大概是这么理解吧),经历过磨砺之后,最终会完成华丽的蜕变。

如果天马行空一下,这里的言外之音:我虽然现在经受磨难,但以后我还会华丽归来!

说不定安倍现在是以退为进,后续还有他的政坛第三春来着。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我对《周易》了解不深,如有错误,请帮忙指出。

《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易经》中,有一个卦叫泽火革,里面的第五第六爻,就说到“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关于这三个形容,应该怎么解释?估计很多人理解上有偏差,于是,我看到问题了,就又要来拨乱反正了。

首先,一个大的基准,就是看卦象,卦叫泽水革,顾名思义,就是改变,变革的意思。这个卦怎么解释,都要以此改变为宗,不可偏离。那么要怎么去变呢?就要重点看六个爻的解释了。但本回答不超负荷解说,仅讲大人,君子,小人,这三变。

大人虎变

原文: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人,就是领导,在九五之爻,代表位高权重,就是说的上话能发号施令的人。关于老虎,我们都知道,老虎是不会毛手毛脚的,是很威严很稳重的。在他未出动之前,他是可以猫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但一出动呢,就会很迅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那么,大人虎变,意思就是讲,身为有为的领导,在变革的时候,会像老虎一样稳重,不会随便乱动。当真的确定可以变的时候,就会很有魄力很迅速的去实行,不会有半点犹豫。那么,真是这样,你当知道“未占有孚”,不用去占卜去揣测,就知道这变,变得很有把握的,会有好效果的。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原文: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君子豹变,是好事吗?豹变可是和小人革面放在一起说的哦。所以,这俩个词要放在一起来解释。

所谓豹变,指的是迅速,快速变化。但因为是在第六爻,又欠缺稳重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考虑不周,然后又变化的很快,这是很容易翻车的。

革面,看字面解释就够了,就是浮夸的表面的改变,内里没动,心口不一,表里不一。这就是小人革面的意思,这个还比较容易理解了。

只要是君子豹变,小人革面,不管是哪一样,都征凶,不吉利,没有好结果。所以,还不如“居贞吉”了,还是不要乱动的好。

本文也算是对泽火革做一个卦的解释,不只是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分享给有缘的朋友们,共同学习。听说安倍就曾经拿豹变形容自己,说他不是自私的人,是为了大家,显得好有文化似的。可是,当您真理解了原文的意思之后,您是不是在偷笑呢?

《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大人是老虎变的?君子是豹子变的?小人的脸是皮革做的?这个扯得有像诗和远方。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周易》文字古奥,前人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不知道!幸亏我天纵英明,学问高深,这就来探赜钩玄,发微研几。

《周易》中,困卦之后继以井卦,井之为物,久而久之则污浊秽腐,掏洗整理则洁净清澈,不可不作改变,所以井卦之后,受之以革卦。革,变革。革卦兑上离下,泽中有火。水火不容,所以需要变革。革卦所论,即是变革之道:得其时,得其位,得其才,审虑而慎动。

实施变革,人未必立即信从。所以,初九,巩用黄牛,条件不具备,不可以有为。至六二,条件具备,巳日革之,无咎有嘉,可以开始进行变革。到九三,三就而后革,讲究变革方法。九四,变革全面推行。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九五,阳刚之才,中正之德,居尊位,是为大人。以大人之道统领变革,那么所发生的变化,必炳然昭著,如虎纹般光彩夺目。这就是所谓“大人虎变”。虎,百兽之王,用以象大人。未占有孚,即不用占卜,大人已知因其变革得当,而使天下必信。这是自信;天下蒙大人之革,不用占卜,天下人因知其变革相当合情合理而必生信心。这是他信。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变革成功!成功要见到效果哦。主要的成效表现在两方面,即“君子豹变”和“小人革面”。

君子豹变:君子从善如流,从革而变,这种变化,如同豹之纹,蔚然昭彰。这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天下人都可以见到。常言虎豹虎豹,豹,比虎略差一级,以虎象大人,以豹象君子。

小人革面:小人比较麻烦。小人鄙陋顽固,难以进行改造,拒不从内心接受变革。但在表面上,小人表示可以遵照执行大人的教令。小人仅“革面”,不“洗心”。注意,“征凶”!就是对小人不能有过高要求,“革面”就行了,这时变革可谓已经成功,不要再深刻的修理他们(“征”),否则,就失去了革之道,“凶”!大人应该贞固以自守,所以“居贞吉”。

变革之事,在于难以开头,万事开头难矣。变革之后,在于难以知止自守。对于自暴自弃,不信不为的小人,能革其面,使之不敢放肆,不公然搞破坏,能在表面上做到顺从君令,则革道已成。另外,小人之中,并非尽是昏愚之人,有强而有才有力者,宜谨慎对待。

水火不容,所以“革”。虽然水火不可同处,但如能使之相合为用而不相害,岂不妙哉?这种美事,煮肉的鼎做到了。所以,“革”卦之后,继之以“鼎”卦。鼎新革故,移风易俗。易者,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大人虎变”是《易·革卦》的九五爻辞,其辞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其《象传》释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易·革卦》的上六爻辞,其辞曰:“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其《象传》释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两句爻辞,我们首先应该看看《革卦》是怎样一个卦。

《革卦》是讲革命的卦。所谓“革命”,就是指天命有革。《革卦·象辞》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火”是天象,水火相息,不是火灭就是泽涸,两者必有一亡,矛盾不可调和,故天道必革。“治历明时”,就是改朝换代。 古人认为帝王承天命而君天下,帝位相承和天体运行相次序,每个帝王皆各有历数。《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历数在谁,则由谁承帝位,帝王易姓,谓改历。天改命,则帝改历。

治历明时指重新计算历数、时间,开始新的统治。《革卦·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就更明确地指出,《革卦》就是天改命、帝改历的革命之卦。

从卦象上讲,《革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的。《革卦》六二原为《大壮卦》六五,《大壮卦》六五本是君王,但柔居刚位而不当,不堪称“九五至尊”。卦变为《革卦》后,《大壮卦》六五之君被赶下台,最终回到内卦中位,回家“卖红薯”去了。赶他下台的就是《革卦》九五,《革卦》九五“治历明时”,完成了改朝换代,开始了新的统治。而《革卦》上六原为《大壮卦》上六,身居高位,本是旧王朝的元老重臣,现在改朝换代了,何去何从,自有演变。

“大人虎变”是《革卦》的九五爻辞,意思说白了就是夺取了王权,登上了王位。 “虎”在《易经》中就是君王的象征。虎是独居动物,有自己的领地。古代君王喜欢称孤道寡,或称“余一人”,可不是谦虚地说自己身孤德寡,而是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则说明虎威猛、可怕,二则主要是说虎不允许别人有挑战自己的实力和机会,一旦虎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就会不顾一切加以排除。虎是兽中之王,古代是以虎喻王,而不是以龙喻王,在《周易》中,龙只是供人驱乘的坐骑,这一点必须明确。《乾卦》中有“时乘六龙以御天”之语,王是唯一的,不可能同时有六个,更不可能被人驱乘。后代对《周易》的理解逐渐肤浅,自以为是并以讹传讹,不知何时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连君王都误导了。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革卦》的上六爻辞,意思是改朝换代后,身居高位的旧臣遗老的两种选择和表现,也就是说上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象。一是豹变的君子,二是革面的小人。小人革面是表示顺从、臣服;君子豹变是表示避让。虎与豹都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属于食物链的同一等级,故虎与豹的关系,不属于上下臣服关系。虎一般不以豹为捕猎对象,但虎豹相遇时,豹一般采取避让态度,不敢与虎争雄,不过也不会臣服于虎。虎体型更大,力量更强,但豹更敏捷,且善攀树,豹获得猎物后,一般都要把猎物拖到树上。善于攀高实际上是避让性质的本领。革命之后,上六若为君子,就会对新的帝王采取避让而不臣服的态度,以相安无事为原则;上六若为小人,则会主动笑脸相迎,表示顺从臣服。“革面”就是易容,由对旧君陪笑脸改为对新君陪笑脸。

从卦象上讲,《革卦》九五和上六两爻,一个是阳爻,一个是阴爻。阴爻象点状斑纹,阳爻象条状斑纹。《革卦》九五位居中位,中五行属土,其色为黄;又五位为王位,其色黄而有条状斑纹,位居兽中之王者,非虎其谁?故曰“大人虎变”。这只虎主要是从其斑纹上看出来的,故《象传》释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革卦》上六为阴爻,其纹为断续的点状,又上六居极高之位,说明上六在食物链中居顶层地位且善攀高。上六居食物链顶层地位,有点状斑纹,且善攀高者,豹之象也,故曰“豹变”。又《革卦》 上六是兑体主爻,“兑为说”,“说”通“悦”,喜悦就会面露笑容,故上六有面露笑容之象。《革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上六在《大壮卦》中居震体,卦变为《革卦》后震体变为兑体。震为雷,令人怖,《震卦·象辞》曰:“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卦变前后,上六先恐惧而后笑,面容易色,故曰“革面”。上六阴柔,《易》以柔为小,故取象为“小人”,故曰“小人革面”。《革卦》上六与九五比邻,上六的笑脸是露给九五看的,表示顺从于九五。九五为君,故爻象传释曰:“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武王革命胜利后,豹变避让者如箕子;革面归服者如微子;而征而反叛者如武庚禄父。商王朝覆灭后,箕子拒绝了周武王的重用,遗《洪范九畴》后避走朝鲜,后在朝鲜建立了箕子王朝,称为“箕子朝鲜”,并得到周王的认可和尊重,并不把箕子朝鲜当臣属看待。早在灭商之前,箕子就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 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微子又被封于商代宗邑,建立宋国,称为宋公,使他保持商人的宗祀。武王克殷班师时,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统率殷的遗民。后武庚拉拢不满周公的管叔,蔡叔等又起兵反周,局势一度变得很严重。但周代商而王天下,已是大势所定,周公亲领大军东征,首先集中兵力诛灭了武庚,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消除了叛乱的中心势力。再经三年苦战,相继平定了东方诸国,彻底完成了灭商事业。

把历史事实套进了爻辞里,就是“箕子豹变,微子革面,武庚征凶。居贞吉。”(图片来自百度,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