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叫秦王?

说起唐王李世民,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帝之一。很多人知道他大多是从历史课本上的介绍,还有就是电影,特别是电影《少林寺》中,“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中也有了解的。

李世民生于开皇十八年,他跟随父亲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大唐。李世民有着极高的文功武略,他亲率部队征战天下,为建立统一的大唐立下卓越的贡献。

当年李世民率军队攻入长安后,其父亲李渊大为高兴,拜其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等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司徒,还被父王封为秦王。

有人就不解了,李世民怎么会被封为“秦王”呢?这里面有什历史渊源?。

一、秦王只是个荣誉称号

这里讲的秦王,立要是指战国时期的秦国各位君主。如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等。

就说这些君王在位时,正是秦国大发展的时期,国富民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指数高。因此,秦王就是指的是秦国,被后世各朝君王所追捧。所以这个秦王头衔就是一个荣誉,一个王爵的封号。

由于这个缘故,后世许多朝代战功卓越的君主受封或自立为秦王,就是要以秦王为荣,就是要蹭秦王的热度。如隋朝秦王杨俊,唐朝秦王李世民,晋王的李治,明朝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都是秦王。

二、遵循古制

就是说,这种封秦王的作法是自古有之,而且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封王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秦代以后的历朝历代封王中,大都以“秦、晋、齐、楚”四个王封号最为尊贵。这四个封号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最强大国家。

在封秦王过程中,除太子外,一般都是帝王的老二才封力秦王。这是因为当时,晋王的爵位是最大,而秦王爵位排第二。秦王都排在太子之后。在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曾自封为晋王,其三弟杨俊则封为秦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因为李世民曾被封为秦王,所以后世都又以封为秦王爵位为尊,是排第一位,而晋王爵位则被迫成了第二。明朝朱元章长子朱标为太子,次子朱樉就封为秦王,三子朱棡为晋王,这都是遵循古制而定的。

三、论功行赏

秦王这个称号可不是谁都能封的,被封者,必须都是战功卓著,还要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只有这样才能获此的至高无上的荣誉称号。

李世民能够获得秦王称号,主要就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时立下的卓越的战功。其父李渊也对李世民非常满意,这也导致后来冷落了他的大儿子,太子李建成。

可说秦王李世民完的功劳盖住了自己的父亲李渊,和他的大哥李建成。一次,年青的李世民就救了当时隋炀帝杨广,杨广大为感动,就册封李世民为秦国公、赵国公。这些至高的荣誉称号也都是从春秋战国中一些强国优先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主要是缘于他的封地大部分位于秦国原来的地方。指关中、陇右这一带地区,后来这成为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秦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让他继续安心经营关中和陇右地区,保护好皇室。根本就没想让他接班的事,因为按祖制,太子李建成才是皇帝的接班人。

但秦王李世民可不是一般人,他不甘屈于人下,于是他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又被父亲李渊立为新太子。后来父王李渊被迫退位,秦王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开启了新的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

李世民为什么叫秦王?

首先说一下古代的封王制度,王一级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为一字王(有些戏说上称为一字并肩王),是最尊贵的王,一般封给皇帝的亲生儿子;郡王一般为二字王,比亲王低一级,一般封给宗室或者功劳很大的大臣。而从封号来说,一般都以周天子分封的诸国和封地的名字为封号。封王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还包括封地的一部分收税和一套班子(开衙建府的权利),可见其的显要地位。

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前如何被封为秦王?首先,秦王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封号,因为秦统一六国,本身在诸多封号中就是最尊贵的,秦地也是周天子发家和驻跸之地,本身地位就尊崇。

历史上,对于李世民封秦王的说法来自于两个:

隋文帝分封说。此说来自于杨广对李渊存有戒心,本欲通过李渊没有按时修建好行宫发难。而李渊正好携李世民见驾,李世民提出了解决方案,保证按时完成,不仅解决了危机,还获得了杨广的青睐。因此,杨广封李世民为秦王。根据之前的说法,这个分封有点不靠谱,李世民顶多能跟宗室挂点边,不太可能获得一字王,特别是秦王这个尊崇的称号。同样,李元霸也曾传说被封为“西府赵王”,李家连续获得2个极为尊崇的王,很难理解。

李渊分封说。李渊建立唐之后,李世民担任中书令和天策上将,本身军功显赫,而又不是太子,分封一个一字王,而且是最尊贵的秦王,更符合逻辑一些。

李世民为什么叫秦王?

李世民是在唐朝建立以后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光禄大夫以及秦王,李世民凭借着自己的文治武功获得秦王的称号;又一次年少的李世民救了当时隋炀帝杨广,因此被隋炀帝杨广册封为秦国公、赵国公。这些荣誉称号都是从春秋战国里面优先选出来的。

秦王就是一个美誉,秦王也就是秦国的代名词,也就是当时天下除了太子秦王就是最受皇帝欢迎的一个人。隋朝有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唐朝有秦王李世民,晋王李治,明朝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秦王,第三个儿子的封号是晋王。

秦王这个称号一般都是战功卓著或者就是天子的第二个儿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如此的荣誉称号。李世民能够获得秦王这一个称号,主要就是李世民在统一唐朝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李渊对李世民也非常好,之所以唐朝会发生玄武门政变的原因就是,李渊对待李世民过于太好,导致冷落了太子李建成。

古代的皇帝为自己的孩子们,册封了许多的封号,一般最受皇帝重视的就是秦王、晋王、齐王、燕王等等称号,这些是亲王。亲王下面还有郡王,郡王一般就是皇帝的一些小儿子,因为在开国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建立功劳,所以就册封为郡王;皇权强化的社会,皇帝都希望自己有几个能力卓越的皇子帮助自己撑住场面。

秦王李世民完全就把自己的功劳,盖住了自己的父亲李渊,以及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李世民能够称为秦王主要就是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唐高祖李渊的赏识。

李世民为什么叫秦王?

秦王来源于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之王。

秦国称王是一条艰苦卓绝一波九折之路。

周朝建立后,大封宗室和功臣于天下。那时候最顶端的是公。比如燕召公,齐太公,周公等等。周朝封功臣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第二等就是诸侯了。然后,以此类推。不消说这个时候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出现过五霸。但是,还没有人敢称王。春秋时期结束后,三家分晋,战国开始,才有了王的出现。当然,楚国例外,楚国本来向周天子写报告,要加入其中。但是,周太子拒绝了楚人,于是楚人就称王了。

即使三家三晋后,五国相相王,——诸侯升为“王”之称呼时。秦国还是“公”。如果再往前推一下,秦国的祖先是给周天子养马的,秦人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秦襄公,之后到了秦穆公,秦国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死后,秦国内乱,到秦献公时,秦国被魏国打得非常惨,河西之地被魏国拿走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强大起来了。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文君,在张仪的辅佐下,秦国收取了巴蜀汉中,强大得火爆。周天子致胙肉与秦惠文君。允许秦国从此称王,于是,秦国的第一个王,就是秦惠文王——秦王。

秦国自秦惠文王之后,一共有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秦王子婴。

秦楚之际,项羽封三秦王于关中。

在秦朝以后,西楚项羽灭亡,汉朝对秦朝深恶而痛绝之,对项羽的分封全部推翻。刘邦所封的所有异姓王和同姓王之中,没有秦王和韩王这两个封号,其他的战国时期的诸侯王称呼都保持下来了。不仅如此,而且另外还增加了许多的封号。

所以说,汉朝没有秦王,也没有韩王。但是,齐,楚,燕,吴,梁(魏),赵等等都保留了。为什么呢?,秦国刚暴而成功大,韩国软弱而国不保。加上刘氏替代嬴姓,秦朝的一切都是垃圾,所以,新朝不要旧朝的。

秦王这个封号就不要了,是个暴君的象征。比如,汉朝一开口说秦朝,就是暴秦,秦国之君就是暴君。

两汉如此,三国两晋南北朝之间之后,又有人推崇秦王这个封号,因为大家觉得在乱世中,秦国的斗争路线是取得胜利的法宝,秦王这个称号就是成功者的代名词。迄于隋唐,秦王简直定格为特别能打仗特别能干的象征了。所以,唐高祖李渊,就把秦王这个称号赐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秦王,因为李世民横扫千军万马,帮乃父李渊打下了天下,实在是当之无愧。

李世民为什么叫秦王?

古代爵位为王、「公、侯、伯、子、男」。古代汉朝以后,有非皇家不得封王的传统「韩信被封为楚王,属于刘邦一开始继承以前夏商周秦的做法,后来刘邦废除了异姓封王的传统,韩信后来被降为了淮阴侯」。古代皇家,异姓封王,属于僭越。比如曹操封为魏王,其实曹操就属于僭越的行为。在古代,每一个爵位也是分的很细致。

比如王爵分为,以国号命名的王,和以郡县命名的郡县王。所谓国号命名的王,是最高等级的,就是影视剧中所说的一字并肩王「一个字的王」。比如说秦王、楚王、晋王、齐王等等。这些王在战国时期都是非常强大的存在。所以被封为这些王,也是代表皇帝对你的褒奖。接下来的是吴王、燕王、越王,就相比较低一点儿了,但是也是一字并肩王。你说的秦王李世民,就是一字并肩王。皇帝下面最高级别的王。说明他对于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嘉奖他。

其他郡王就低了一级了,郡王比国公要高一点。比如郭子仪被封的是汾阳郡王。韩世忠封的是韩蕲王,岳飞也被宋孝宗追封为鄂「湖北」王。郑成功被封为延平郡王。古代被封为郡王,那就是代表着立下了不世功劳。因为封为“国”王,属于大臣僭越。大臣能封为郡王,那就很不得了了。

除了郡王,还有县王,比如彭城王。县王比较少,大多都是新朝皇帝篡位后,为了贬低前朝皇帝,给前朝皇帝所封的。比如三国曹奂被司马炎降为陈留王,其实就是陈留县王。最低一级的王。

清朝比较特殊,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不一样,爵位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亲王就等于其他朝代的“国”王。一般亲王,都用比较吉祥的字加封,比如恭亲王、肃亲王等「肃的意思是认真,严肃」!「清朝爵位的这里不详细说了」

中国古代除了王爵,其实公侯伯子男,也分等级的。比如公爵,也分为国公、郡公、县公。国公仅次于郡王了。曹操封为魏王之前,被封的是魏公,就是国公。再有比如明朝的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而汉献帝刘协后来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就是县公。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也是县公,其实就是安乐县公。

古代侯爵分为郡侯、县侯、亭侯。县侯比较有代表的是武乡县侯诸葛亮。亭侯最有代表的就是汉寿亭侯关羽。可不要小看亭侯。再怎么滴,也是侯爵里面最低的。做为草根出生的将领,能被封为侯爵,而且是大汉皇帝亲自册封的,其含金量个人觉得比诸葛亮的武乡县侯还要高,毕竟刘备只是三分天下的皇帝,而汉献帝是大汉正统皇帝。而孙权那时候虽然也是一方诸侯,但名分上,只是一个太守而已。所以对于汉寿亭侯的关羽来说,真的看不上他,所以有了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侯爵下面是伯爵,最有名的就是刘伯温被朱元璋封为了诚意伯。刘伯温被封为伯爵,确实爵位有点小了,但是古代文臣很难被封爵位。明朝开国的文臣武将里,只有李善长和刘伯温被封了爵位。整个明朝能被封为伯爵的文臣,也没几个。而且刘伯温是明朝开国伯爵里的第一位。有的朝代把伯爵也分为一等伯爵「郡伯」、二等伯爵「县伯」、三等伯爵。

子爵、男爵,有的朝代也分为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一等男爵、二等男爵。爵位的划分各个朝代不一样,大概都是公侯伯子男。李世民被封为的秦王,就是一个字的并肩王。皇帝下面最高的爵位了。另外还有琉球王、南召王、朝鲜王、南越王,这个是郡王的级别。但是仅仅是周边番邦小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一个象征,这个咱们不去解释。

李世民为什么叫秦王?

西周末 ――春秋战国时期

周王室分封诸侯国

按先后顺序分封主要的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鲁、燕、晋是特殊的诸侯国,它们是周王室姬性封国。

姜子牙因功封齐地,是为齐国,这时候还是诸侯国,不是后来的王号!

这时还是鲁、燕、晋、齐最大!

什么时候诸侯称的王?

大概东周的时候了,周王室权利逐渐下降,诸侯国阳奉阴违,有点听调不听宣了!春秋五霸的崛起,不满足于诸侯国的称呼了,自封为王!王爵封号

爵位封号一般是以国名命名的,还有以郡县为名的,这一级别就低了!王爵最尊贵的是秦、晋、齐、楚。

为什么说是最高等级的?

因为这四个封号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四个诸侯国!

次一等的封号:

“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

李世民为什么是秦王?

李渊起兵反隋后,随着战事的增多,李世民的功劳也越积越多,可以说大唐的多半江山就是李世民带着文臣武将打下来的,累功开府建衙――天策上将,这是李渊单独为李世民设立的,相当于另一个小朝廷了,地位仅次于唐皇李渊和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累功封秦王,秦王是最高等级的王爵,又是排在第一阶梯王爵中的第一位!功劳赏无可赏怎么办,又加了开府建衙――天策府!这是王爵封号最高的了,所以说李世民封号秦王,通俗叫法就叫秦王了!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