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谚语“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什么意思?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流传在广东的一句谚语。它的意思是:当一个鸡蛋只剩下一个鸡蛋壳时,这时风再大也沒什么可怕的,因为你不会再有什么损失了。比喻当你失去一些财富时,你可能会得平安。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七言圣贤经》:“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讲的十分有哲理性的:你看人们一直在担心鸡蛋要被打碎,鸡蛋如果一碎,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就没了,就会只剩下鸡蛋壳。那么只剩下鸡蛋壳就也没什么价值了,对你也是好事,就不用整天担心了,就算风儿再大,风险再大也没什么关系,因为鸡蛋已经碎了,而剩下的,除了摔碎了鸡蛋壳外,你也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损失。
鸡蛋打碎了,只剩鸡蛋壳了,就沒什么好担心的了,心情也好了,财去人才安。
这里就结诉我们一个铁的真理,人们所不遗余力追求的金钱、财富、名利就好像那鸡蛋一样,是非常容易打碎的,如果,你把这些看的很重的话,你就会日夜不安,整日提心吊胆,患得患失,恐怕这些失去。
而如果你豁然开朗,知道了孰轻孰重,懂得了取舍。不把这些看得那么重的话,以平常心来看待得到的这些身外之物,你就会很轻松,没有什么压力,内心就会充满快乐。
这个谚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说过去有一个非常小气的人,干什么都很吝啬,一毛不拨。一次,他要外出办事,乘船的话,要走三天水路。
他可不想浪费任何钱,就自备干粮,带了一个“熟灰卵”(咸鸡蛋)。连续走了三天,这个熟灰卵还设吃完。
这一天,他在船头吃饭,又拿出那只熟灰卵,可一不小心,蛋壳被风吹掉到河里了。他感到非常,他望着卵壳惋惜地叹道:“唉,风吹灰卵壳,财去人安乐!”。意思鸡蛋壳虽然掉下去了,可我人还在,真是万幸啊。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当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会获得另外一些可能更加珍贵的东西,所以,该舍去的一定要舍去。
图片来自网络
广东谚语“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什么意思?
和中国各地方言一样,广东有很多象这样顺口又诙谐的歇后语、顺口溜,这些歇后语还非常形象生动、直白、琅琅上口,听来让人哑然失笑,或者哈哈大笑,透露很亲切的乡音。
然而按广东人地道的说法,这些不叫“谚语”,也不说“歇后语”、“顺口溜”那么拗口,通常我们挂在嘴上的是“俗语有讲”、“讲开又讲”。讲的人好起劲,好听得象听说书一样,附图大家试着会讲几句?
象题主问的这句“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在顺德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辈人之间会说,而我们只会听,只秒懂意会。
问过老人,这句话通常有两个意思:
一是赌博的人输光了离场。自嘲或者自我安慰的时候就会来上这么一句,别人也会拿这句话揶揄他,也算是离场打的招呼。意思是输完了带的钱物,身体轻了,魂也轻了,也没了来时怀里揣钱的气势,走路好象无肉的蛋壳一样轻飘飘,蔫蔫的;
二是做生意失败的人。有时候也挂在嘴上感叹,投入的都打了水漂,做生意也是一场赌博啊,好彩(广东话:幸好)!亏了至少人还在,叹一口气;
三.然而,细品之下,这句话也是正面的意思,也有本地人的乐观在里面。钱没了,至少人是安乐的,也寄托了破财消灾、未来会好的期望,就象我们打碎了碗的时候,我们会说“岁岁平安”。那么为什么是“鸡蛋壳”呢,电视里财经专家经常会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栏子里”, 鸡蛋就比喻“自家钱财”。
广东话分广州话(也就是广府话)、客家话、潮汕话,内地朋友听不懂,就叫广东话叫鸟语,但实际上广东话比普通话直白有趣得多,想想那些香港粤语歌曲,就特别好听吧,还有王者荣耀的《一人我饮酒醉》,没听过的去找来听听。
近二十多年,因为推广普通话,现在一些俗语已在逐渐失传,现在的广东话,已经自然改良得更象“普通广东话”。
其实各地方言俗语是历代这一方水土上繁衍生存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沉淀的思维结晶,如同当地的风俗和土特产,也应该属于华夏民族或至少地方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人心里其实都不想地道的广东话失传,很多本土新生代都不会听说粤语,顺德的一些小学已经开设粤语课,有意愿让孩子们把这项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广东谚语“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什么意思?
您好谢邀!这句话原本出自《七贤圣贤经》,例如: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这句话是用了借喻手法,通过形容钱财就像鸡蛋壳一样脆弱易碎并容易失去,来体现一个人的德行。也可以理解为:那怕风再大,人们也不怕,因为失去的最多不过是生不带来,死带不走的钱财,相比之下,人的生命更重要,既然财富失去了,那么那些因财富带来的麻烦事也就烟消云散了,不会再找上门来,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的得到安全了,快乐了。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事,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被钱财所累,否则会活得很不自在,不快乐。我们要学会放弃,该有的总会有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要看淡一切功名利禄,做一个快乐的人。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广东谚语“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什么意思?
风吹鸡蛋壳,财去(散,失)人安乐。这话小时常当顺口溜说,现在说常用于自慰或慰人。
鸡蛋壳薄浮而轻,打开去蛋如弧,无用而丢,风轻轻而吹就可飞走。风吹鸡蛋壳,是轻而易举很随便、很容易的事,意为不要把这事看得太重,不要过于计较入心,当一阵风吹过,一眼而逝就可。这是一句浅显易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具有南方特色的谚语俗话。运用了诗的特点,先比兴一下,重心却在财去人安乐。这是在强调财不重要,人的生命安全,人的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患得患失,太计较钱财的得失。钱财如粪土,在这里似鸡蛋壳,可以看轻一些。
人生难得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做人要学会看淡看轻看远看开,不要计较于鸡毛蒜皮小事,锱铢必较,钱财身外物,情义值千金。人在人健康人快乐比什么都重要,钱财去了散了失了就算了,不必耿耿于怀了。钱财去了可再揾,人命没了就有金难买了。这是在劝人轻财仗义,要豁达大度又淡定泰然,既可用于自慰又用于劝人慰人。
广东谚语“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什么意思?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我国一句古老的俗语,至少在明朝时就已在民间流传了。不仅广东民间这么说,在其他地方同样也是这么说,只是个别字不同而已。
1、“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出处这里我们先看看明代《增广贤文》的古本,这是那时儿童启蒙书目中的一种,书中有这样一段: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槍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其中“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与“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只有一字之差。《增广贤文》一书的书名,最早在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后经文人墨客进行多次修订,其中以清同治年间,一位名叫周希陶民间老学究、儒修订的版本最为有名。现存的各种版中,流传最广的,仍然还在印刷发行的就是他修订的版本。
周希陶认为,原有的《增广贤文》错字和病句较多,作为儿童的启蒙教科书籍,以及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为人们所喜欢的教化书籍,这些瘕疵会误人子弟和误导民间百姓。于是,他对此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自己好恶,把一些他认为不合适的句子删除,同时增加了一些他比较喜欢的觉得有教育意义的句子。于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版本就没有了“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这一句话,很多人也就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了。
然而,这并不妨碍这句俗语,在各地民间口口相传,尤其是明清时期,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江浙一带,湖广一带等。当时社会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增广”即《增广贤文》,“幼学”即《幼学琼林》,都是明清时期儿童启蒙读物。如今广东民间认为了当地的谚语,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这句话也是广东民间流行的谚语。
我国有很多地方,一般把“风吹鸡蛋壳”这半句省掉不用,而是直接说话“财去人安乐”、“财退人安乐”、“财散人安乐”等,因丢失或损失财物,用来安慰别人或者自我安慰常说的口头禅,是一种省略式的俗语。
2、“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的意思鸡蛋壳,大家都非常熟悉,炒鸡蛋的时候,把鸡蛋壳敲破,分一两半,让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倒到碗里,或倒到锅子里。鸡蛋壳没有用了,就扔掉。吃煮熟的整个鸡蛋也一样,磕破鸡蛋壳后,吃了里面的蛋白和蛋黄后,就把鸡蛋壳扔掉了。
钱财,古代称元宝,是金子或银子做成的货币,后来民间统统把钱财称为财宝,是人们最珍惜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人的身上带多了钱,会格外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唯恐怕丢失,在人多处总是忍不住用手下意识地摁一下,看钱还在不在。古代有“钱不露白”之说,也就是提醒人们,对钱财的保管要格外小心。这就好比提了一篮子鸡蛋出门,唯恐鸡蛋让自己或者别人撞烂了,时不时要看一下鸡蛋,一路上,出门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一篮鸡蛋上。
平时,如果家里的现钱放得多时,人睡觉都睡得很不安稳,特别是到了晚上,一有风吹草动时,心里会战战兢兢,担心有小偷入室偷窃,怕钱被人偷走。特别是旧时,安全防范设施比较差,就更让人担心了。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的意思,前半句是一种比喻,后半句是实说。人们把钱财尽失的家或者个人犹如比被扔到室外的鸡蛋壳,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声响也好,没有声响也好,心里不用去管它。扔掉的鸡蛋壳没有任何用处了,别人拿走也不,不拿走也好,与自已无关,更没有人为鸡蛋壳草木皆兵,担惊受怕了。我家乡有一句俏皮话:“风吹响的鸡蛋壳,关你X事”。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这句话,在民间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来自我安慰,另一种则是用来安慰别人。
比如,有人丢了钱,或者丢了珍贵的物品,或者做生意亏本,等等,一般想得开的人,往往就自我安慰道:“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有的还要加上一句:“只要人好,比什么都好。” 如果碰到别人丢了钱,丢了东西,或生意亏本,看到别人心里闷闷不乐,人们也用同样的话去安慰人。
安慰是一种心理疗伤,人在碰到不开心的事时,需要自我安慰,也需要别人安慰。那些处在逆境之中,心理压力又较重的人,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开导和安慰。
事实上,《增广贤文》一书中有很多这样开导和安慰人的话,比如“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待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增广贤文》的这句话就告诉你,与在人生路上一路同行的人,有比你地位高的,经济条件好的,也有比你地位低的,经济条件差的。别总是把比你地位高和经济条件好的人相比较,自己气自己,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心要想开一些放放宽一些。
同样的道理,人生在世,不用太在乎钱财的得失,俗语说“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生活中有一个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广东谚语“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是什么意思?
破才(财)消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