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农村俗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说的是:如果进入了冬季了,也过了霜降节气,天气还是暖和,还没有下霜,那就意为第二年可能是荒灾年
一般情况下,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应该是先下霜,再进入冬天,这才算是正常年景。要知道,在过去,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正常的天气变化对农民来说就可以算是风调雨顺了。而且农作物也可以有较好的收成。
这是因为,霜降节气到来后,正常下霜,天气逐渐冷了才进入冬季,那么,农田里的虫子很多都被冻死了,这样有利于农作物生产,避免发生大的病虫灾害,使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反之,气温高,害虫繁殖快,对农作物就是灭顶之灾,甚至颗粒无收。因为,过去农民是看天吃饭的,没有什么农药,对病虫害是束手无策。
结合今年的天气,我们发现,就是一个“先冬后霜”的天气状况。进入冬季以来,气温一直在攀高,搞的冬天暖洋洋的,和往年相比,气温明显偏高。一些到3月底才开的花,现已盛开,提前了20天左右。
有人开始担心了,会不会出现象俗语中说的,今年大灾呢?在这里可以明确告诉你,把心放肚里吧。
以现在的农业科技水平,对这种气温异常天气变化还是有办法的。所以,今年的农业生产本身不会受太大影响,粮食丰收也是可以期待的。
图片来自网络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眼下,河北地区的天气并不冷,可是在有七天,霜降节气就到了。于是大家很关心进了霜降后,天气是冷还是暖?到底下不下霜?因为老百姓觉得,明年年景好不好,和霜降节气有直接的关系。
有一句俗语说:“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这句话到底说的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探讨。
大家都知道,霜降在二十四节气表里排在第十八位,霜降过后意味着秋天就要结束了。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冷,开始进入冬天了。
但是,在冷热交替的季节,造成霜降气候温度相对不稳定。
1、先冬后霜,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先冬后霜,说的是如果霜降后天气还很暖和,一直不见下霜,只有等到立冬后才下霜,那么来年的年景就不会好,地里的庄稼就会歉收,在过去人们没有粮食户口,就有可能闹饥荒。
那么,在过去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霜降为秋季转入冬季的重要节点。在霜降节气到来时,会出现早晚天气较冷的现象,导致昼夜温差较大。原则上来讲,霜降过后,温度应该是逐日下降,因此,每日早起地面就会有凝霜的现象发生。出现凝霜的现象,对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反之,将严重危害农业增产增收。
先冬后霜,对农业增产有哪些危害?
霜降,本该下霜不见霜,这种现象就代表是暖冬气候,易发倒春寒的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特别是冬小麦造成严重的威胁,很有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结果。
另外,霜降节过后,温度不但没有平稳下降,却还有所抬升。这种温度抬升的现象会导致农作物的各种病虫害在严冬来临时难以冻死。这样,在第二年春季来临时,农作物就会发生了大面积的病虫害,那么,农作物减产将会成为定局。
如果是先冬后霜,会不会真的“来年大荒”?以2020年为例,早在今年春耕生产开始,农业部专家就于3月22日已给出病虫害预警: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农业的病虫害是属于偏重的年份,具体到小麦就是条锈病和赤霉病,从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贪夜蛾的威胁。
有了科学的预测和预警,今年家乡河北地区的我们,随时观察庄稼的情况,对小麦和玉米进行对症下药,科学管理,收成还是挺满意的。所以说,即便出现先冬后霜天气我们也不要惊慌,只能说造成些许减产,不会出现大荒。
今年的霜降节气是在10月23号06:59分到来,是农历的九月初七。届时不管是“先冬后霜”还是“先霜后冬”,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相信明年的年景都不会太差。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这句话与二十四节气的霜降节气有关,霜降节气还有7天时间就到了,我们很期待霜降节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气,是冷还是暖?是下雨还是晴天?是有下霜还是无霜?再过一个星期就知道了。
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俗语中先来分析一下,“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这句话与霜降节气有密切联系。
霜降节气是排名第十八位的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的到来是秋季准备消退而冬季渐长,也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年的霜降节气是在10月23号06:59分到来,是农历的九月初七。霜降节气带来的是早晚气温降低,晚上如果露水足,气温下降明显到达0℃的时候,就会有霜降落下来了。
当然,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因为每年天气变化不一样,霜降节气到了,不一定能立马下霜了,因为也有霜降节气来临之后,气候温暖的时候,气温高,天气冷得慢,即使到了霜降节气也不会下霜的。
俗话“先冬后霜”,这里面冬就是天气变冷的意思,并不是说的冬天,在这里就是指霜降节气来临之后,天气比较暖和,霜降之后短时间内不会下霜,要等到后面天气冷了才有霜,这就是先冬后霜的意思。简单点说,霜降节气来临的时候,天气温暖,不会下霜,这也预示着今年是暖冬的说法。暖冬对于农民来说是灾害性的。
“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这里的九月霜降无霜打与先冬后霜意境差不多,都是说的暖冬,无霜打的情况,这样冬季就是暖冬。
暖冬,来年会是大荒吗?
这个说法有点过头了,暖冬是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但不至于说是大荒。暖冬带来哪些影响呢?1、暖冬的冬季天气温暖,气温高,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很旺盛,油菜很可能提前出薹开花,而小麦提前分蘖拔节生长。但是到了寒冷春节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冷,徒长的农作物会发生冻害。俗话说“麦无二次生”,小麦一旦发生冻害之后,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了。2、暖冬带来春季的“倒春寒”天气。倒春寒天气是春季气温降低带来下雪,导致春化了的植物发生冻害,倒春寒天气是极端灾害天气。3、暖冬带来病虫害爆发,这样庄稼地的农作物受害严重。
总之,只能说有减产的影响,不会出现大荒。年景好不好这个谁提前说不准,再加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变小了。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一)我国农民总结的气象谚语,对农业生产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作为气象谚语先冬后霜来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上,确实是存在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这些气象谚语,是我国勤劳的农民有上千年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历史实际经验。并不是用顺口溜的形式表达的。特别是农历的二十四节,在我国的农业上,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域,如果你不按照二十四节去种植农作物,绝对会受到粮食产量上的减产。
(二)霜降正常年份是秋冬季的分水岭:
因为今年第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日,霜降是十月二十三号,农历的九月初七。可是作为今年的天气气温,确实是近几十年无有出现过的低温天气。因为以上的年份我们平原种冬小麦有句谚语,叫做起寒种麦,十种九得。也就是寒露一到及时抓紧种植小麦就是最好的时间。可是以上几十年当中寒露种小麦时,人们都还是穿着夏天的衣服,只是早起温度低一点。可是今年的寒露种小麦的时候,人们已经穿上了棉衣冬天的衣服。也确实应了先冬后霜这句谚语。比起以前到立冬前才穿棉衣,提前了二十多天。这就充分证实了先冬后霜这句谚语。但是作为来年大荒准不准呢?我认为只有作为参考,作好防范意识才对。
(三)气象谚语在在解放以前还是十分准确的:
作为上千年我国的农民总结出来的农业上面的谚语,在解放以前确实还是比较准确的。作为现在要不是有高科技方面的技术支撑,也绝对会给我国的农业上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已经是充分证实过。就是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我是亲身经历过的。因为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农民无粮食可吃得了浮肿病,不知道夺走了多少农民的性命。可是从过去六十年代以后到现在,我国也遭受到了无数次的大大小小自然灾害,为什么我国的粮食还是供应充足有余呡?
(四)有现在的高科技保驾护航,我国的农业完全可以经得起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
就象今年我国春季遭受到的严重倒春寒霜冻,如果要是放在解放以前,就会从演了1932年的倒春寒,小麦绝收的过程,尸体遍地无人掩埋残忍的现象。可是为什么在今年春季倒春寒比1932年还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的小麦不但没有绝收,甚至有的地块还能够继续保持高产丰收,沒有受到丝毫影响呢?这完全与现在的农业高科技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就是有农业科学家们培育出来的抗寒小麦品种有关,和现在的小麦受到严重霜冻灾害以后,有高科技的技术补救措施得当,才能够使今年我国的严重倒春寒对农作物无有造成损失。
(五)毛主席早就给我国的农业抗击严重自然灾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气象谚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我认为对现在的高科技社会发达时期,只有作为参考思想上,提前作好农作物的一切防范措施才对。不应该把它当作挑战人类的生存看待。因为在解放以后,毛主席领导着全国的农民,通过了不分昼夜的辛苦劳动付出,已经把所有的土地改造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丰收高产良田,是能够抗击一切不可想象的严重自然灾害的。我国人们的生活安全用粮绝对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现在需要关心的是,怎样提高农民种地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才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大问题。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这是我国农民总结的气象谚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2020-2021年,却是正值拉尼娜现象年,我国冬天大概率要比往年寒冷。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1、所谓“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其实说的就是暖冬现象,比正常年份反常,霜降后天气还暖和,迟迟不见打霜,立冬后才下霜,这样的天气对于冬小麦播种不利。
2、暖冬意味因为冬天来的晚,冬天时间短,病虫害被冬天的自然冻杀时间短了,所以相对来说,次年病虫害会比较厉害,影响到庄稼的生长、收成,这样说年会是个不好的年景,地里的庄稼严重歉收,庄户人家很有可能会闹饥荒。
3、相反的,“先霜后冬,来年大丰”,说的是霜降后天气迅速冷下来,早上就能看见地上有霜的话,那么病虫害被自然冻杀的效果会好,那么来年正常来说会是个不错的年景,地里的庄稼生长、收成会丰收。
2021年有点不同,因为拉尼娜现象1、2020-2021年,是“拉尼娜现象”年,中国以往遇到这样的年景,冬天相对比往年要冷,比如上次这样的年景是2008年,冬天出现了大范围寒冬。
2、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拉尼娜会维持到2020-2021年冬季末的概率高达85%,它目前并没有达到顶峰,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一次中等到偏强的较强拉尼娜。
3、今天入秋以来,我国四川、陕西、山西已经下了第一雪,普遍感觉今年冷得比往年早,明天的年景,大丰可能受异常天气影响的可能性更大。
---
欢迎关注@情感悟道馆,每天分享情感智慧。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看到问题中提到的这句老话“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就让我立马想到了我爷爷说的一句话叫“牛马年,广种田”那么这句话也就是说在来年的庄稼一定是个好收成,因为明年也就是2021年的时候就是牛年,当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是无论是哪一句老话都是经过当时老辈人的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的,因此对于问题中提到的我个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今天我就结合农村的生活来进行讲解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今年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我刚看了一下我们家的万年历,今年是先霜降后立冬的节气,因为今年的霜降在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当天,而今年的立冬是在阳历十一月七日当天,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今年虽然有说是非常寒冷的天气。
但是如果要是根据这句老话来看的话,那么对于我们的庄稼是没有影响的,毕竟刚才咱们刚才也说了同样的一句俗语“牛马年,广种田”就是和问题中提到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那么至于为什么会说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主要原因。
就是因为在立冬以后天气就会越来越冷,本身这个时候田里的庄稼比如说像麦苗,蒜苗等都处在一个幼苗阶段,那么也就是说正是一个成长的初期,这个时候已经很冷了但是如果再下霜的话,就会造成这些田里的农作物受到冻伤的现象。
从而影响了庄稼的初期生长,以至于后期会导致一定的减产现象,毕竟幼苗在初期阶段的正常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根据这句话所描述的意思,再加上今年是先霜降后立冬的节气,由此可以判断明年是一个丰收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