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端正心态,要走正道,面对人世间的灾难和磨练,,把这些当成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事情。人生本就是有曲有折的,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有逆境就会有顺境,有低谷就会有高峰。现在一般用来比喻革命道路非常艰难曲折。
世间万物都在运动,事物都在变化。一时的成功失败不会是一世的成功失败,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稳、积极面对生活。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主席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表示变化巨大,比喻的是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
要真正理解毛泽东当同志当时写这句诗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用意是不大容易的。要理解它的内涵首先要想到的是“革命事业是在经过千百次的磨难后,才取得了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其中的艰辛苦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这句诗给人一种远古沧桑、浑厚大气的感觉。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革命所处的艰难环境和伟人激荡的情怀,表达的意境广阔高远,投入的感情执着深沉。
“人间正道是沧桑”,多么大的气慨啊,如果天有感情它也会老,这就是自然规律。世界是变化的,发展就是变化,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变化的,连沧海也会变成桑田。这告诉我们什么?革命道路上,再大的困难、再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顺应规律、顺应历史,就没有我们完不成的事业。
什么是正道?,简单的说就是正确的道路。也可以说是一个信念,一个信仰,一个主义,一个理想,都可以称为是前进道路上的正道。
在这里正道就是革命的道路和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比喻的是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中国人民身受反动派压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带领人民走向一条幸福安康的人间正道。
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毛主席“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出自其脍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词写于1949年4月,是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而写的。
正确理解毛主席这句诗的意义,还要首先从主席写作诗词的时代背景入手,置身于解放战争末期,那场波澜壮阔,潮起潮涌,翻天覆地的变革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其真实含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一路向南,势不可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已经饮马长江,滚滚洪流直指国民党首都南京。
在这样大好形势下,国民党反动派玩起了两面手法,一面暗中备战,一面派出“求和”代表团,与共产党人进行“和平谈判”。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情况,是美国政府频频发声,希望国共两党能够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形成南北两个政权。第三个情况是,苏联政府也派来代表米高扬,征询毛主席意见。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49年4月20日,国共两党谈判因为国民党代表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致使和平谈判破裂。当晚,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是国民党政权盘踞22年的首都,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进一步土崩瓦解。
毛主席在这首诗词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即兴创作的。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借用儒家思想,说明正确的道路,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沧海桑田,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我们吸取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教训,决不能沽名钓誉,坐失良机,而要乘渡江胜利之勇,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一鼓作气,解放全中国。
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前句是唐代诗鬼李贺的诗句,毛主席引用他的原句后写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朽诗句,两句巧成诗联。天,应指自然界,就是天地日月的运行,李贺的诗句大意是说,倘若天地也有生命情感,那么它也会老去死亡的。然而,天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年千年,纪代演变,永不消亡。在自然天地间,却有无数的生命存在,其中,最高等的生命就是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无数个人,不同民族种族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为了生存与利益,曾有过互相争夺、残杀,甚至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毛主席在中国解放战争快要胜利结束,新中国将要诞生的时候写下了这不朽诗句!沧桑,指沧海桑田,因是诗句,是跳跃简洁的,详细解析就是原夲茫茫沧海,通过人的艰苦劳动(例如围海造田改良土埌),也可以变成种植桑树的地田,养蚕纺丝织布,改变人的生活。这里,用来指代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包括事农工商甚至科技登月等等了。人类社会的正道就应走这条和平光明之路,那些偷抢拐骗之行为,甚至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战争,都是歪道!
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要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就必须要结合上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来说,才能更深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是毛主席引用李贺的一句诗。中唐诗人李贺因诗句奇特被称为"诗鬼"。他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最后几句诗是这样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渐远波声小。"
首先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很好理解,是说天如果也象人一样有感情,天也会变得苍老了,结合这一句那″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好理解了,就是说人世间的正道,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不难走的,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坦途才对。而实际上呢,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艰难曲折,拋头颅洒热血,经过了十年内战,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才取得的胜利。是多么的不容易。
再从历史上看,中国除了三国这个朝代到到晋统一用的时间最长之外,就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用的时间最长最艰难曲折了,可见是多么不容易了。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国家割裂那么长时期,有人为因素,有不愿统一和偏安一隅的因素。而我们却是和蒋介石整整对抗了二十二年才取得的胜利,如果加上党的诞生就是整整二十八年的光阴,艰难程度是前无古人的。
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写于一九四九年初的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中的最后一句,这首诗全文如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属于有感而发。
一九四九年元旦,毛泽东发表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百万雄狮突破全面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开始了摧枯拉朽般的全面进攻,并很快占领了南京这个“国民党首府”。蒋介石试图利用“长江天堑”进行负隅顽抗,试图以美国为靠山在中国制造新的“南北朝”局面的企图彻底破灭。
从毛泽东同志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共十个月的时间,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可见一斑。
在近代中国,“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斗争是中国走向那里的根本斗争,在抗战结束之后,这个问题就成为了国共两党大决战的核心背景。
显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的最关键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的北方已经完全解放,国民党退居长江以南负隅顽抗的时候,美国人出面了,苏联人也出面了,他们的共同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试图利用他们的影响,在中国划分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于是“划江而治”成了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共识”。
美苏的这个伎俩,在二战后用了不止一次,欧洲的德国,亚洲的朝鲜,都是在美苏势力的强力干预下分裂,分别成为了“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在中国,美苏的势力试图“故技重演”。
而在国民党内部,以李宗仁为首的势力,也试图借助美国的影响,与中共达成“划江而治”。共产党内部也出现了“老大哥派”。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是“国家民族的统一和独立”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九年元旦发表《新年献词》的目的之一,就是对美苏的企图以及国内各派别的期望给予明确坚定的回答——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回到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诗当中“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理解,通过这首诗产生的背景就比较清楚了。
所谓“沧桑”,就是“沧海变桑田”,指的是“翻天覆地”的本质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也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种变化,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不曾发生过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人间正道”。
所谓“人间正道”,就是“正确的方向”,推翻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就是“人间正道”。
这种变化,不可能仅仅通过温和的变革,改良来达成,一八四零年之后,所有的革新,维新,改良都没有真正的解决中国的问题。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根本原则就是“苍桑巨变”。从根本上铲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土壤,建立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人民共和国。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和勇气”。
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怎样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首先,沧桑是指沧海变桑(农田)田。日本国的国歌歌词中有:(大意是)直到巨岩变砂砾,再到砂砾长青苔。大意也是指沧海变桑田。或者是含海枯石烂之意。正道对应歪路岐路。道是道德丶道路`道义、天道,替天行道。弄清了本义,再来引申,理解就不难了。联系到李贺原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很直白,照字面读就是了。毛主席一向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受三李影响颇深,直接“拿来”的不少。比如“雄鸡一唱天下白”,拿来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再直接加上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高手的高就是借用丶套用出新意,且天衣无缝,使人不得不服,甚至叹为观至。个人心得,习诗以悟为高。本人近日在“今曰头条”上发表的习作(游庐山)……步毛主席登庐山诗韵。最后一句“天演造化自桑田”,就是学习,仿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二句,活学活用而成的。献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