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也作欲壑难填。形容人的心里欲望像深谷一样,是很难填满。比喻人的欲望实在是太深,难以获得满足。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出自《国语》。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就是指人一旦被欲望控制,欲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测,多少东西都填不满,他会诱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那么在欲望面前,人就无法控制了吗?不是的,如果想控制自己的欲望,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达到。
一是要明确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如果想控制这些欲望,应该知道这些欲望到底是什么,分清楚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不必需的,比如合理需求、食物、水、安全、爱的需要,这些都是合理的需要。如果是不必要的欲望,可以适当的克制。
二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总是自己胡思乱想,有很多的欲望是不切实际的,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不能脱离实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人生目标,当然目标也可能实现不了,但可以享受追求的过程。
三是要有规律的生活,积极和朋友、家人沟通、交流,尤其是将自己的想法诉说给家人,也能帮助减少欲望过多的问题。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就是告诫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欲望,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欲望又是要不得的,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被心里的欲望所控制,要成为欲望的主人,而不做欲望的奴隶。
图片来自网络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感恩邀请。出处还真不太知道,但知道欲壑难填这个成语。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之七情。在修习心学的人看来,人心中本就有欲望,但需要良知去体认清楚。欲望像浮云,而人的良知就是太阳,天上飘着几朵浮云正常现象。气候本来也是这样,偶尔乌云还完全遮蔽太阳那。
七情顺自然而发,其实是良知在发生作用,但不能执着,执着就成了欲望。如佛家所说,放下执着便是了。承认欲望存在,只要不执念就好。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首先感谢邀答!“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国语》(又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说一个人的欲望太大,就像一个深沟一样,很难用土填满,又有成语“欲壑难填”就是这个道理。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意思为:心里的欲望就好像深谷一样深,很难用土来填满。比喻人的欲望实在是太深,难以获得满足。
该书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分别记录了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前后,约公元前967至公元前453年的王侯治国的言论,客观地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一句,出自《国语·晋语八》。
比喻人的内心欲望之门一旦打开,就像潘多拉魔盒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又如沟壑一样,再多的土也难以填满!
所以,人之不幸,多于欲多而无制也!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这句话出自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自《国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我看大家都把意思给写出来了,那我就说一个大概相反的一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对上面这句话深有体会,当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又想要这又想要那,做起事来,畏手畏脚。
欲望谁都有,只是这些欲望中,哪些是合适的,现在急需的,且根据自身状况能够想匹配的,在合情合理合法之间,才能够去争取,只有摒弃无用欲望,心中才能无杂念,奔着一个方向去努力。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容易彷徨,无助,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心中欲望太多,不能脚踏实地,就会产生愤怒、困顿,乃至彷徨无措。
世人千千万,高人多又多,不要在乎别人过得怎么样,最主要的是心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与君共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