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间不认识的还可以相互靠近,而人即使很熟悉,也不能真正亲近。这句话说虽然老虎很凶恶,但它们之间都可以去亲近,但人心一坏,比老虎还要凶狠,这样人们之间即使很熟悉但也不能去亲近。
这句话听起来好象不可思议,为什么人心狠毒起来了要比老虎还要厉害。因为老虎虽然凶猛但是还是可以驯服的,可是人就不同了,一旦人心发生了变化,很毒起来可是要比老虎还要危险的,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都会被伤害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时刻防备着才好。
这句话明代《增广贤文》:“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以上原文意思:老虎间不认识的还可以相互靠近,而人即使很熟悉,也不能真正亲近。来说长道短的人,就是会让你惹上麻烦的人。
这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老虎虽然凶猛危险,你去接近也未必有杀身之祸,但如果人心狠毒起来,那你就千万不能去亲近,否则,不然后果难料。老虎凶猛,但是它们的内心却是比较单一的,虽然吃人是它们的本能,但人却比虎聪明,人看到老虎会想方设法躲避,就有可能不被老虎吃掉。而对人心很毒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想害人,他们的行为将是人们难以预防的。
所以说,在我们交往中最可怕的是交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但内心狠毒,笑里藏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他们往往背后杀人,让人难提防。而那些看起来的凶狠,而往往不是真正可怕的,这些人当面很凶,我们只需要提防下就行了,因为但他们不会背后杀人,或两面三刀,有话都会说在当面。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虎是食肉动物,自然用其它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用侵略食啖其它身体来保全自己的身体,极其自私和凶残。但虎所行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它们的本性,在虎族中这是生存的本能,是最正常不过的自然而然的生活。虎的最初发心和终极目标一致,就是为了个人生存。而人就不同了。人有发达的大脑,有瞬息万变的思维。人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人性会受人心的驱动做出,做出永远超出人的本性的事情来。
虎吃人是为了活命,而人吃人为了名利。人是虎的粮食之一,一旦撞到,虎会毫不客气的将人一吃了之。与毒辣的人在一起,狠毒之人会权衡利弊,对方没有油水可榨,对方与自己没有利益之争,对方不会障碍到自己前进的路,那就相安无事。如果存在上述种种原因,或者面目狰狞的咬你一口;或者想办法,找借口。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撕掉你身上的两块肉。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虎吃人明目张胆,从不掩饰。人人都知道老虎吃人,会远离、躲避,或者把老虎歼灭。人被老虎吃掉的少之又少,相反与虎谋皮的却大有人在。人吃人要么不露声色,突然出击;要么玩弄阴谋,让被吃的人到死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要么暗算,让人防不胜防;要么以强凌弱,强词夺理,吃人还不许人哭。
虎吃人有时还吐骨头,人吃人有时还不流血。虎吃人时会落下几根骨头。如李逵与母亲取水返回原地时,不见了母亲,就是看见了母亲的衣服和骨头才知道原来母亲被老虎吃了。人吃了人让人无迹可寻。像某学校操场的抛尸案,20年后才真像大白。像那些毫无人性的人贩子,把没有反抗能力,没有防范意识的孩童偷去,藏匿起来慢慢吞噬,大人们急得团团转而无计可施。
动物也有思维,但不用计谋,听说狐狸狡猾也只有一些防身的本领。人太聪明,大脑发达,善于伪装,玩弄阴谋。动物界有善良的物种,也有凶恶的物种。凶恶的动物给人以明确的概念,人可以选择亲近善类,远离凶恶。人有善良的大众,有少数的凶残。凶恶之人混在善良之人一起,表面看起来道貌岸然,人模人样。人身上没有善良与凶恶的标志,口蜜腹剑给人迷惑。认贼做父,或误入浊流,都有可能随时遭来杀身祸。所以说“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人生在世,最复杂、最难看透的就是人心,最难调和、最难理顺的便是人际关系。“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笑里藏刀”,“人心不古”……这些语句都在昭示着人心的险恶。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老虎是危险的,但是它没有心机,它的存在对人来讲,构不成威胁。老虎的凶猛或者残暴,没有任何的隐藏和伪装,它就摆在你的面前,你不去招惹它,它不会找上你。老虎虽然厉害,终究要败给人类。唐门打虎,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现代人猎枪杀虎……虎皮被铺在太师椅上,虎骨成为药材,活虎被关进笼子,被人赏玩。笼子外的游人对着老虎指指点点,老虎低眉无语,温顺地晒着太阳。如果不是隔着笼子,真想伸手摸一摸光滑的虎毛。
可是,人就不同了。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忽而是你歃血为盟的朋友,忽而是你公平竞争的对手,忽而是你刀光血影的敌人。从古到今,人们普遍认可这样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唐朝的李林甫,号称“口有蜜,腹有剑”。今天,他还拉着你的手,亲密无间地和你称兄道弟,明天,他可能就会对你亮出锋利的宝剑。即便你死心塌地地和他站在同一个阵营,但是,一旦你威胁到他的利益,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将你出去的。
高拱和张居正也曾亲密无间,两个人同在国子监的时候,时常结伴到香山顶峰,畅谈人生理想,他们互相赏识,惺惺相惜。后来,二人同在内阁,高拱任首辅,张居正居次。隆庆帝临终,托孤于高拱,高拱唯恐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叹道:“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后来,这句话传到张居正耳朵里,张居正把这句话改成“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并授意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宝,让他去太后和小皇帝面前搬弄是非。高拱获罪,被贬为庶民,打回原籍。而张居正则水到渠成,登上首辅之位。
这就是人心,这就是世俗。老虎的利爪刚刚抬起,猛然窥见狰狞险恶的人心,马上收起利爪,仓皇逃遁。
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虎虽凶猛,但它不食年幼的小虎,这就是成语“虎毒不食子”的由来。
现实里,真是这样“虎毒不食子”吗?显然是不正确的:虎偏爱独居,求爱相欢后,雌虎将雄虎踢岀门外,平时里就不在走动或互帮了。于是,雌虎一胎生5至6只小虎,就是一负担而养活不起,不得不得其中的体弱小虎吃掉。
是不是很毒辣呀?雌虎不这么以为,它懂得优胜劣汰原则,吃掉弱的留强的。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种族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延续下去,并且一代比一代强。
有一年,漳州动物园的雌虎“”妞妞”喜添三子,工作人员们很高兴。想不到三天后:竟然少了一只,工作曾怀疑是“妞妞”将它藏了起来,后来经过彻底搜寻,才确定是“妞妞”食了自己的小虎。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呢?虎,是食肉性动物,吃其他动物也吃人。“虎身犹可近”仅是一种比喻,虎毒食子,人岂能近乎?只不过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才能避免其伤害。
至于“人毒不堪亲”,是一种借喻老虎,百兽俱怕,人也同样。说明人一旦毒辣起来比老虎还厉害,老虎可防范它,但人害人是防不胜防。正所谓“画龙画骨难画心,知人知面不知心”,处人待事要慎重,接交朋友更要明察秋毫。
《宋代.岳飞传》云:“飞子云和张宪书虽不明,具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恐怕是、也许有。秦桧诬陷抗金名将岳飞谋反,有人问他有什么证据?秦桧说:“莫须有。”意思是讲“也许有”吧、属于故意捏造罪证。
总之,“虎毒犹可近,人毒不堪亲”,古人古语,哲理深刻,警醒后人。人生啊,良心放中间,少结仇,慎交友。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可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也”。
老虎狮子再厉害,他毕竟是低等动物,人凭借自己的聪明,凭借自己的工具可以战胜它。所以老虎狮子虽然害人,但它害人的机会极少。人的同类如果善良,可以成为社会的榜样,如果其心恶毒,他一定很阴险,因为他和善良的一样会用脑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更会阴谋诡计,他要想害人,会让人防不胜防,即使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歹人,但是和他在一起吃亏上当也不可避免。所以民间形容心肠歹毒的人是“蛇蝎心肠”“猪狗不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不想吃亏上当被骗就要远离歹毒的人,多和向善向上的人做朋友,“亲贤远佞”是千古名言,更是千古真理!
为什么说“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意思就是世间动物万种,不及人歹毒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