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俺认为想过!但他不敢!倘若谋反,也必将身败名裂,身首异处,落得个族诛的下场。
诸葛亮的治国军事才能天下共知,其经天纬地之才,世人皆知。但一个人再能,离开了平台,你什么也不是!如果诸葛亮谋反,必将离心离德。离开了众人扶持和帮衬,就如红花离开了绿叶,你也就是一朵红花,黯然失色。
刘备临终前的一句话,想必我们都熟悉:“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见《三国志》)刘备不是吃素的,就这句话,诸葛亮已是战战兢兢,冷汗直冒。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可以说,刘备咽气前,说这句话就是试探诸葛亮,要不怎么托孤大臣还有一个李严,而不是诸葛亮一人?尚书令李严就是刘备制约诸葛亮的一枚棋子,只可惜李严实在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八年之后,李严就被诸葛亮找了个借口,借刘禅之手废为平民。诸葛亮扳倒了李严后,独揽大权,成为蜀国实际的统治者。但他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刘禅再没权,但他是合法的最高领导人,如果诸葛亮想谋反,刘禅一纸诏书,诸葛亮立马就变成孤家寡人,肯定树倒猢狲散,试想谁愿为一个谋反者“抛头颅洒热血”?即便有,也是区区几人也!用你,你就是丞相,不用你,你再有“昊”字的本事,离开了位置,你啥都不是!今天,我们还有些领导,作威作福,牛逼哄哄,倘若下了台,离开了位置,你还不如个“牛逼”。诸葛亮也是如此,蜀国是刘家的天下,按照正统观念,诸葛亮就是“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何况,诸葛亮虽是人,但不是“凡人”!以其文才武略,造反是“傻冒”才干的事。
“诸葛一生唯谨慎”不是说着玩的,成就一番大业,青史留名,才是诸葛亮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要不然,人家早投曹操或孙权去了,干嘛投你一个啥都没有,白手起家、弱小的刘备?
我是吴建彬626,小文一气呵成,如有不当,敬请谅解!欢迎关注留言、交流、评论。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想过,肯定想过。
理由就是,尽管诸葛亮很聪明,几乎达到神一样的聪明,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
不过,我认为诸葛亮想过自立的事,但不能说他想谋反。
也正因为诸葛亮神一样的存在,只是想而绝不会去做。
匡扶汉室,统一天下,不仅仅是刘备一向的夙愿,也是诸葛亮出山的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的是汉室社稷,不仅是为了刘备,更不会为了刘禅。
如果自立能够实现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目的,诸葛亮宁可背负骂名也会自立的。
如果诸葛亮实现了这个目标,不管当时,还是后世,都会称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的。
大家可以意淫一下,诸葛亮废掉了刘禅,自己做了蜀汉的皇帝。
苦心经营益州,国富民强,静待天下之变。
一旦时机出现,灭掉魏吴,一统天下。
由此开创八百年繁荣稳定的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那多好啊。
还有谁会去骂诸葛亮是逆臣奸贼哪?
由此看来,我认为诸葛亮可能会这么想过。
但诸葛亮更会想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已经无力回天,他还去做这种傻事干嘛呢?
荆州已失,就只剩下孤零零区区一个西蜀,偏安一隅,自保尚且困难,更不要说有别的企图啦。在刘备集团的鼎盛时期,能够实现三分天下,已经就是奇迹啦。静待天下有变,很可能就是刘备、诸葛亮忽悠兄弟们罢啦,恐怕他们自己也未必确信能做到。
刘备白帝城托孤,我并不认为刘备多么虚伪,反倒是认为,刘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蜀汉是够呛啦,实在不行的话,丞相自己干干试试,看看有没有一线希望。
诸葛亮一听,愁得是哇哇大哭:陛下,这个活实在是没法干啊。鞠躬尽瘁,弄到哪算哪吧。
再看另一个桥段。
孙策在临死前,把孙权托付给张昭,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弟弟孙权比我强啊,你要尽力辅佐他,一定要保住江东这个基业。实在不行你就取代他,尽上最大的努力,实在保不住江东啦,您才可以慢慢地回到江北去,也就没有后悔的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蜀汉没有啦,还有你刘禅吗?
江东没有啦,还有你孙氏家族吗?
无论孙权继位时的江东,还是刘禅继位时的蜀汉,的确形势都很严峻。
能不能保住,的确很难说。
最好的结局是保住,这也是孙策、刘备把位置首先留给孙权、刘禅的原因。
退一步说,能够保住地盘,不管是谁的天下,给自己的子孙有一个交代也是可以接受的。
全力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国破家亡。
与国破家亡相比,只要能保住这块地盘,对孙策、刘备来说,张昭、诸葛亮上位是可以接受的,比让给曹操要好。
从蜀汉最后的结局来看,尽管刘禅的作为很不爷们,但也不失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毕竟百姓没有遭受战争的灾难,自己也多活了几年。
自己屈辱的活着,也就保住了刘氏一脉。
如果有抵触怨言的话,可能就被灭族啦。
由此看来,刘备托孤之言,不仅仅是给诸葛亮一个压力,更多是一个现实的考虑。
何况,诸葛亮真的要自立的话,会因为你刘备临死一句话而良心发现,改变主意吗?
几十年老江湖的刘备不会那么天真的。
现实的考虑就是,如果不能一统天下的话,诸葛亮是不会自立的;
如果能够一统天下的话,诸葛亮不自立,其部属也不干,“黄袍加身”的故事恐怕就提前开演啦。
刘备托孤之言,一方面是心里话,另方面也是给刘禅压力。
贪玩不要紧,但不要太过,更不要干预丞相做正事,否则废了你。
总之,政治家绝不会一根筋的。
说谋反不太合适,但考虑过自立后,是否有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机会,倒是有可能的。
毕竟诸葛亮也是人,无论多么高明,也是按照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的。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诸葛亮压根就没想过谋反,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诸葛亮的终极抱负就是想辅佐明君,实现他的人生理想。诸葛亮追求的如何将的才华在政治斗争中进行展现,他追求的不是做统治者,而是做一个有人欣赏他才干的人。所以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做“一把手”的这个词,因此也就谈不上谋反一说。
二是诸葛亮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做不了皇帝。诸葛亮是一个清醒的人,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是非常了解的,他认为他只适合做将相,不适合当“九五之尊”。如果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最后结果肯定是身败名裂,绝不会成功。这就是诸葛亮聪明的地方。
三是诸葛亮的政治基础让他没有这个想法。在蜀国,不管是文臣开将,还是普通百姓,真正信服的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这是想做皇帝的最基本的政治基础。而诸葛亮并没有这个基础,他只是在蜀国建立了威望,他并没有可真正“铁杆”支持者。如果他想谋反,追随者将是寥寥无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去谋反。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从史料记载来看诸葛亮没想过,我个人认为!因为大业不可能一个人去完成,任务太重!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诸葛亮也只能相才,没有做帅才本事,谋反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把整个蜀国国库都掏空了,说明诸葛亮还是没有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功明利益!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个人认为谁也不好回答,也回答不了。理由是:一个人想什么,别人怎么会知道呢?难道这个人的大脑一想什么,就会在脸上反映出来或在身上写出来?如果那样的话,政治家们在想什么,大家马上知道,于是乎大家也就成了政治家。军事家正考虑军事谋略,大家都知道了,怎能保密。文学家在研究怎样写一部著作或创作诗词歌赋什么的,于是乎自已还未动笔,别人早就写出来出版了。就拿诸葛亮来说吧,大家公认他是智慧的象征,人们只须看看他的思维方式,在想什么,怎么想,于是乎人人便可成为诸葛亮。还有社会上那些不法份子,其在实施抢劫、盗窃、杀人、放火等不法行为时,总有一个预谋过程,就是想的过程。若能在其脸上身上让人看出,其就实施不了了。
综上所述,诸葛亮想过谋反吗?结论是:天不知,地不知,人不知,只有诸葛亮自知。
回答完毕,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