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句诗,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呢?单这句的意思是:即使千金耗尽,还是会重新再来的。
要想更好理解这句话,要把这一句合在一起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整句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有自己活着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就算是千两黄金耗尽,它也是会能够再得到的。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对理解这句话会有很大帮助。
《将进酒》
一一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很长,先来看一下它的大概意思。
难道你看不见吗?那滚滚黄河的水从天上奔腾而来,翻滚着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再回来。难道你看不见吗?你年迈的父母,看着镜子里的白发,正悲叹着自己的衰老,他年轻时的一头青丝现如今象一片白雪。人生在得意的时就应该纵情享乐,千万不能让手中的金杯空对着明月。
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就算黄金千两一撒而尽,它还是会再得到的。让我们烹羊宰牛权当作乐趣吧,痛痛快快地一下子饮它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啊,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
请让我来为你们唱上一曲,也请你们认真倾听:每天吃着山珍海味的奢侈生活有什么珍贵,我只希望一直沉醉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哪一位圣贤不是冷落寂寞的啊,只有那会喝酒的能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的事你们可知道?那才叫斗酒万千的豪饮,宾主们都在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敢说我的钱不多?去,只管买酒让我们一起痛饮。把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千金狐裘,叫侍儿赶快拿去统统换成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长愁!
从这首诗清楚地展现了李白那种与生俱来的桀骜不驯、孤高自傲的性格,深刻表达了在自己的政治前途出现挫折后的内心不平,同时,也流露出他浪漫、豪迈、纵乐之情。
读完全诗,回过头来再看“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诗人的写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了了。
这一句诗充分表达尽管诗人尽管仕途路上遇到不顺,但他仍然对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那种对金钱毫不在呼的口气,就表明了他对前途乐观的态度。
所以他不生气,他始终认为老天终归是有眼的,自己的聪明才干总有一天会得到展示的。他借酒消愁除了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外,重要的是表现了诗人勇敢的毅力、气魂,以及他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精神,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
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他又开始了游历的生活。天宝11年(752年),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道友元丹丘的石门山居(河南叶县石门山)为客。三人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在三人饮宴中,李白写下了千古名诗《将进酒》。《将进酒》也是《劝酒歌》,是汉乐府的劝酒的词牌。在这首诗中,李白写下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这也是他人生的写照,和对待财富的态度。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诗?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千金散尽的缘由
1,这是李白家庭优渥条件与他狭义轻财好施的体现。李白的父亲李客和李白的哥哥经商,他24岁出川之前,就是:读书,练剑,修道,游历访友。724年,他仗剑出川,家里给了他30万金。他一年全部散尽。他说都是用于接济落魄公子。"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上安州裴长史书》。
2,李白性情豁达大度,无拘无束,喜欢游历交友,轻财富重情义。李白的朋友圈有达官贵人,也有落魄士人,公子。他们与李白既是诗友也是酒友。有钱就"玉盘珍羞直万钱"的喝,没钱就"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梁园吟》。无论是谁做东,及时行乐,喝个一醉方休。没钱了把:五花马,千金裘当了!这里的千金裘指的是李白的祖传千金裘。她是用鷫鸘鸟的羽毛做的裘衣,是相当名贵的。这不是李白故作姿态。他真能这么做。
当年,他在扬州散尽了30万金,来到陈州后,已是身无分文。他不得已要把祖传宝剑和裘衣鷫鸘卖掉。陈州刺史李邕听说后,立即派人给他送来三千文钱。由此可见,李白对于金钱乃至祖传宝物等都十分轻视。
他对自己的钱财视如粪土,对他人的财富也是如此,"金龟换酒"就是典型例证。贺知章为他把官代上的配饰金龟解下来,换酒喝。
豁达大度,率性,无拘无束,轻财富重情义既是李白为人处世态度,也是他能够做到:千金散尽的心里和性格保证。
3,李白的人生观使然。李白本来就浪漫潇洒,无拘无束。再加上仕途失意,赐金放还后,他更加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认为:"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人生的命运都是一定的,那能拿出闲暇去忧愁,还是登高喝美酒吧!"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今人耕种信陵坟"。也就是:"富贵功名能长久,汉水亦应西北流"。官场的失意,命运的不公,李白更加产生了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他认为:人活着什么也留不下,只有:饮者留其名!也就是把钱花了喝个一醉方休吧。
4,李白对权贵的藐视,不落窠臼的胸怀才能做到不贪图荣华富贵,才能轻视财富,散尽千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如此才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个连皇帝都敢轻视的人,会贪恋钱财吗?因此,千金散尽也就不奇怪了。
二,如何做到千金散尽还复来
1,李白的才华是"还复来"的根本保证。
上面说到李白在扬州散尽30万金,到了陈州要把祖传宝剑和鹔鹴裘当掉。陈州刺史李邕得知后,立马派人送来3000文。
他与杜甫,高适在梁园饮酒。杜甫,高适二人各作诗一首。李白最后写了《梁园吟》。写完不过瘾,又挥笔题写到照壁上。老僧要擦掉,被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千金买下。留下了《千金买壁》的典故。
他奉诏进京,做翰林侍诏除了俸禄,陪玄宗游宴写诗是有赏赐的。赐金放还的赐金也不会太少。他的山东同居女人用这笔钱置了田产,开了酒馆。当然李白的三个孩子她要抚养。由此李白可以放心散金四处游玩。
李白的粉丝朋友邀约李白游玩喝酒赋诗,对李白是有酬谢的。如《赠汪伦》中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
2,李白明媒正娶的二次婚姻都是前朝宰相的孙女,都是不差钱的。特别是宗楚客的孙女千金买壁。在李白参加永王幕僚入狱后,竭力营救。使李白免于一死。
3,李白给人写诗唱和的大部分都是达官贵人。像贺知章是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他能为李白做到"金龟换酒"喝。给一般人赋诗都是给润笔费的。特别是李白还给达官贵人写墓志铭,如《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等。墓志铭的润笔费应该不薄。
由上可见,李白千金散尽还会复来的,这也是他敢于散尽千金的底气。我们要学习李白的潇洒大度,无拘无束,轻视财富重视友情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要学习李白的才华和知识,他的才华不是凭空来的,而是自小努力的结果,"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我们只有努力才能够做到"千金散尽还复来"。
怎么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名篇《将进酒》中的名句,慷慨激昂,豪放乐观。
我觉得,这句话至少可以体现出四层意思:一是做人要大方,交朋好友,不吝金钱;二是对自己要自信,钱花出去,可以再挣回来;三是说明金钱是一种流转物,换地方也许只是朝夕之间;四是有钱的时候该花就花,该舍就舍,有舍才有得。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李白《少年行·其五》李白生性洒脱,对金钱之事从不在意,对朋友一片赤诚之心,对晚生后辈也不余遗力。视金钱如粪土,富贵如浮云。他在另一首《赠友人三首》中则表现得更为直白,“人身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李白对自己也从不亏,动不动“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再不就“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完全是一掷千金的富贵公子哥儿及时行乐的做派。
因为他的才情,也因为他的大方,他的足迹踏遍大半个盛唐,他的朋友也遍布行各业各阶层。
这点,好也不好,还是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为好。毕竟,年轻的时候他还算不差钱,一路游山玩水;可是晚年的时候,只能叫做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投奔族叔才得以安身,死得不能不说是凄凉。
还是给自己留下过河钱的好!不然生活会要你好看,尤其现在这样现实的社会中。
“千金散尽还复来”,有钱时放松放松可以理解,可不要任性啊!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写这句话的时候,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了,却依然自信乐观。当收到唐玄宗宣其入京的诏书,竟如此踌躇志满狂放得意!
他以为迎接他的是一片光明,一条坦途。当两年后被“赐金放还”,那昔日的风光就成了一场梦。
人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有“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和信念是没错的;但过分高傲甚至自大妄为到目中无人就是不对的。
钱说来得容易可能也容易,要说挣得艰难估计会更多人同意。因为不想摧眉折腰,不想不得开心颜,“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浪漫想法没毛病;可是你得事先攒够了足够的盘缠钱!
不然天上不会掉馅饼!你自信钱花了可以再挣,有时偏偏就挣不来。比如李白,后半生把皇上给的钱花光了以后,过得也很不堪……
“千金散尽还复来”,相信自己能赚钱没毛病,可不能自信得过了头啊!
昭王白骨萦蔓草,何人更扫黄金台——李白《行路难·其二》世事无常,此一时彼一时,金钱和权势都在不停地流转。仕途上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钱财上是“钱不能做所有的事,但是能做许多的事”。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钱这东西,也是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控的。
财富流转才是世间正常现象,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金钱也时不时各处走走,串串门。千金散尽,也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
“千金散尽还复来”,回得来倒好,怕的是回不来;“散金”,还是适度的好!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不管是李白的时代,还是现代,都是同样的道理;有些真理可以亘古不变。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君不见,为了钱,多少亲人反目,多人恋人分手;多少人甚至不惜以命相搏?
《延寿药言》里说,“有财贵善用,须要约己周人”,就是讲有了钱要善加利用,要帮助周边的人。
也许你会收获更多的钱财;也许你会收获平安;也许,你会收获一些看不到的却影响你的健康甚至生命的无形东西……总之,有舍才有得,给比拿快乐。
李白如果不散尽千金,尝尽美酒,看尽美景,体验了世故人情;也许他也不会留下那么多诗,也不会千古留美名。
“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管它回不回得来,有时候该散的时候就要散,那不只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境界!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面能理解出的意思有许多。结合李白的一生和自己的感受,我只能写下这些。您呢?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怎么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在这首诗里,李白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怎么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
这首诗词的上面一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首诗词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巜将进酒》。
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让读者感受到天高海阔,好像一只雄鹰展翅在天空翱翔。
唐朝诗人李白的这句:“干金散尽还复来。读了这句诗,就能感觉到诗人的豪爽大气,在黄金干两一挥而尽,但是,它还是能够再回来。这样的挥金如土的人,也说明了诗人的桀骜不驯的性格,另一方面诗人也是自信满满,相信自己的实力与毅力,也说明了诗人的孤芳自赏,又流露出诗人纵情享乐之意。
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应该大气,应该胸怀大志,不能做井底之蛙,应该做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虽然不能挥金如土,但也不能小肚鸡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是丫丫恰恰,欢迎各位光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怎么理解“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
谢谢题主。
这句诗是李白的著名酒歌《将进酒》中一句。既是醉熏之语,就别把李白的话当真,让他忽悠了你,但是,我们看重的则是李白所表达的豁达的人生境界以及复杂的内心世界。
1.这是喝酒醉熏时的豪迈狂放之醉语《将进酒》就是个酒歌,看全诗,均是李白酒酣之时的狂放之情,这一句之前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喝酒,我有天生之才还会没有用处,今朝有酒今朝醉,银子花完了又会来,喝他娘的酒!人生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何等的狂放不羁。这也是李白以酒为乐、以酒怡情、“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写照。但是,且不要让李白的醉语忽悠了你,银子还是来之不易的,千金散尽还要拼命去挣,而且喝酒伤身。
2.表达的是看破红尘世事之后的人生旷达之境界这首诗大约是在因权贵的谗悔被排挤,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8年之后写的,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李白思想烦闷、幽愤,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而李白又是何等旷达之人,多舛的遭际让他早已看透了人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中什么都不重要,金银财富是什么?达官显贵是什么?都是粪土,唯有饮者才流芳百世,人生就该借酒行乐,及时行乐。所以,李白悟透了人生,超脱于世,淡泊名利,在酒中寻求快意,这不正是李白一贯的旷达、超然、乐观自信的人生境界的写照吗?
3.表达的是李白与现实的对抗以及内心的幽愤不平之情李白何以要喝酒?因为愁,故“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来自哪里?来自于现实中的无奈遭际。李白是充满浪漫的人生理想的,但是却遭到现实羁绊,人生不得志,于是,理想与现实便产生了矛盾,这便让他苦闷、彷徨。所以,李白要借酒来表达自己的苦闷、消除心中的愁绪,同时又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浪漫豁达之态去对抗现实,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心中的幽愤。而正是这种对抗和碰撞、快意无羁的表达,便有了一种惊心动魄魅力。
再次感谢题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