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

萨松是英国近代反战诗人和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上流社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军,由于在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功勋。

战场上的残酷,战友的伤亡,让他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所以,1917年他从军队回到家乡。这之后,萨松就开始以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表明他的反战立场,其中代表作是有名的作品《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诗中“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也成为人们常说的不朽经典句子。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充分体现了人性是有两面的。人心就是猛虎和蔷薇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了蔷薇的柔人就会变得凶猛,但没有猛虎的勇,人就会变得怯弱,没有气魄。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每个人都不相同,因为在每个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的两面性是不同的。有的人心中猛虎占的比重大一些,蔷薇就少一些。而有的人恰好相反。

作者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话来表达个人内心爱恨是最恰当不过的。通过这个句子,我们知,不管是什么的人,只要他内心充满了爱意,人也会变得温柔可爱。

图片来自网络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这八个字将刚与柔诠释得很完美。不禁想到电影《野兽与美女》中一句台词,“纵然你外貌丑陋,浑身兽毛,对我却是倾尽温柔。”

1 出处

这句话很多人引用,甚至是泛滥成灾,可查的是诗人余光中先生有本散文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提到这句话的出处,

最早出自英国诗人萨松的诗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 ”,学者余光中先生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翻译很有诗意,还有哲理,被很多人所喜欢。

什么意思呢?

内心犹如猛虎野兽,旷野驰骋,却也能停下脚步,细细品味野蔷薇的芬芳。

人性中总有狂野与乖顺的两面,一面是洪水野兽,一面又温柔沉静。不断地追求远方,不可一世,又时不时低下头来任凭眼泪流淌,温柔尽现。

冷漠凶狠的眼神偶尔的柔情蜜意,总能带来心动的感觉!一个有魅力的人,一定是刚柔并济,释放自己的野心,又毫不吝啬自己的温情。

余光中先生说:“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

自然与人性中,有许多对立而又统一的特质,而这一句是诗句的优美,感性地表达。

山为粗犷,水为细长,阳为炽热,月为轻柔...而人性,人心,却能将动与静,刚与柔都囊括了,纵然,千仞石也能滴水穿,百炼钢也能绕指柔。

2 怎么理解这句话?

“心有猛虎”,内心深处住着凶狠的猛虎。不是人性的恶,而是人心的野,是胆识与魄力,智慧与梦想。猛兽的“王”意识,捍卫自己的权威与地位,不容侵犯。而人思想的力量,虽没高大的体魄,却有征服与占有的野心,有远大的志向与钢铁般的意志,前进与创造。

“细嗅蔷薇”,细细感受蔷薇的芬芳。英文是“rose”(玫瑰),余光中先生译为“蔷薇”,更有粗犷原野的意境。不仅仅指的是野花,而是所有微小而美丽的事物。

“细”,相对于“猛”而言,细细的感受与品味,能够用心地,平和地,温柔地,感知细小的美。猛虎的凶悍与野花的卑微也能组成美丽的风景。

“心有猛虎”,固然是拼搏的激情,远大的志向,震撼人心。然,低头静嗅花香的一刻,留恋微不足道的美时,才是天地皆灵,时间停滞的动人时刻。

上句强调不可征服的野,是刚硬之处,下句强调情的自然流露,是细腻之情。正是强烈的反差,这份美的统一才摄人心魄。

越是强大到不可一世,当他低下头来,温柔一笑的时候,越是迷人可贵。

3 为何受人喜欢?

其实这句话,很多人更喜欢后一句。为什么?

刚柔并存,才为完美人格。

《易经》有云:“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大地至柔至刚至动至静,方能厚德,承载万物。

孔子说:“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智者若水,仁者似山,博纳厚广,方为君子。山为坚韧,水为绵柔,仁智兼有,也是君子的刚柔并存。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至弱至强,若人有水之德,则无敌手。

“刚”是指点江山,辅弼君王的智慧谋略,是君子处世谋事,临危不乱坚守的原则与气节,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而“柔”是一种与世与他人与自我的和解,能忍辱负重,能权宜妥协,能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人们更推崇人性中的柔,它更接近真实的内心,“刚”是历练后的荣辱不惊,无畏无惧,而“柔”是无法掩饰的真情流露,纯粹之心。

“细嗅蔷薇”,强调爱与温情,才如此动人!

《天龙八部》中乔峰,武功盖世,抵御外敌,一身正气,铁血丹心,然对阿朱情深意重,至死不渝,让多少人心疼!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英雄的儿女情长,总让人欲罢不能,唏嘘长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站立的头发与炯亮的眼神,他的文章撑起刚硬的民族脊梁,他的笑容却温暖了一代人。

只有“猛虎”般的内心,是冷漠与无情,只嗅到“薔薇”,是懦弱与无能。既为远方而狂奔,又懂得欣赏脚下的美景,既能怒视匪首,又能温暖他人,这才是真正的人格魅力。

“细嗅蔷薇”,强调只对爱的人专一!

“猛虎”不分对象,自始至终的刚,而“蔷薇”一定是只对在乎的,才流露温柔的眼神。

越为坚韧冷静的,越会掩饰自己的心,越不轻意流露自我,只有对爱的人不经意的爱的坦护,越让人觉得可贵。

表面似冰般清澈,似壑般深邃,内心却如水般细腻,高冷范只是沒遇到对的人。

这八个字恰好诠释了所谓的霸道总裁的处事方式。既能一身本领上得了天,又能眼里只装得下一朵花,集能力与温柔,理智与感性于一身,这可能是人们自身梦𥧌以求的与渴望另一半拥有的完美人格。既高大又多情,这一句给了一个恰如其分优美至极的表达,满足人们所缺失的与得不到的想象。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反战诗人的不朽名言

众所周知,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这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台湾作家、诗人余光中的神来之笔。中文之妙趣,译笔之精准,在这一句中,体现得可谓极致,哪怕,余光中谦虚地说是“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但它在中文世界广泛流传的程度,不亚于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那么这句诗的原文是什么?它出自英国近代著名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一首短诗《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英文原文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回溯一下,萨松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写下这首诗的呢?

出生优渥的他,来自伦敦上流社会,就读于首屈一指的剑桥大学,如果没有战争,前程昭然。但战争很快爆发了,并演变成涤荡世界的一战。

怀着一腔年轻的孤勇骄傲,自愿参军的他,在一战的战场上屡建功勋。但是,近在眼前的死亡、迫害、毁灭、坍塌,让他对战争的目的产生深切的怀疑。所谓的战争,可能并不包含着他所追寻的热爱和正义。1917年,他选择了退出军队,永远离开战场。

这些经历改变了他也塑造了他,令他在日后成为一名反战诗人。《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正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如果看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后的两句,就该明白,它代表着萨松内心感受到的矛盾纠葛,以及苦苦寻求的灵魂安放——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余光中拓宽式的解读

文学的意义,在于其洞察幽微,也在于其境界宽阔。

隔着遥远的半个地球,隔着漫长的半个多世纪,1952年,余光中在其名篇《猛虎与蔷薇》中,对这句诗进行了独到的、拓宽式的、东方语境下的全新解读。

他认为,这首诗形象地体现了哲学家想要表达却一直没有解释清楚的话,人性里所蕴含的两种相对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两种相对品质间达成的调和。

猛虎,代表着阳刚的力量,如苏轼吟大江东去,如金刚怒目,如骏马秋风冀北;

蔷薇,代表着阴柔的韧劲,如柳永唱晓风残月,如菩萨低眉,如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种气质,粗看截然相反,实则相辅相成。以一个人来论,只有具备这两种特性,才能刚而不折,柔而不散,活出所谓的精神。

如余光中所言,“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那么,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坦然迎接命运的风雨,也能安静享受生命的风景。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

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人类内心的两面性。

他认为,再凶猛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 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每个人皆有阳刚与阴柔两种气质,或多或少而已。人生如战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以己之力抵抗逆流,风萧萧兮易水寒;但人生又像花园,会因清晨在一朵蔷薇上留下的晨露变得温柔恬静。心中若只有猛虎,未免鲁莽,仅存蔷薇又不够坚韧,人心也是猛虎和蔷薇的两面体,若缺少了蔷薇就难免变得莽撞,从而流于庸俗;若缺少了猛虎就难免变得懦弱,从而失去气魄。不过无论是怎样的人,只要心间起了爱意,就会变得很温柔,即便是猛虎,也会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靠近美好的蔷薇,生怕践踏了蔷薇,惊落那晨露。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文/小北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乍一看以为是古典名句,其实这句话是舶来品,原版是英国人说的,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翻译。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由来

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原文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著名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萨松出生于伦敦上流社会家庭,作为英国近代诗人及小说家,深入体察社会现状,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

他不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屡建奇功。然而,无休止的战争,不断牺牲的战友都让他更多地体会到了战争以人民生命为筹码的残酷性以及人类命运身不由己的悲哀,于是在1917年,他选择了退役。

回到家乡后的萨松始终不能忘怀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和迫害,他把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不安诉诸笔端,写下了很多反战题材的诗歌,《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就是其中之一。

怎么理解“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运用了一组有趣的对比,即“猛虎“和”蔷薇“。”猛虎“表现出来的是刚强和野性,而“蔷薇花”给人的直观感受则是美好和柔弱。因此,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非常动人的,即我内心的野兽此时此刻,正在细嗅蔷薇的芬芳。这两种世间志坚至柔的东西和谐共存时,我们其实能很直观地想象出那种宁静平和之美。

原来最凶猛的老虎也会有不再张牙舞爪,而是停下来细嗅蔷薇花香的时刻,原来世界上那些外表刚强凌厉的人和物都有其温柔的一面,哪怕是再野心勃勃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被一些事物的美好平静所打动。

所以,在人类的天性中,始终寓居着两个不同的灵魂。一个灵魂像猛兽般雄心勃勃、放荡不羁,敢于出入生命中的所有险境危途,而另一个灵魂又如同草木一般隽秀、灵动,满足于在宁静安详中看天边云卷云舒,纯粹享受生命之美。

人性中的刚强和阴柔兼而有之,这铸就了生命的多样和精彩,也表明生命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可调和的。正如老子之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往往是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才得以驾驭世上最刚强的东西。这是老子 “以柔克刚”的哲学。即使是再强悍的人,一旦他心中的爱意被唤醒,他也懂得拾起一点温柔,一步步去接近生命中的那些美好并悉心地去守护。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什么意思?

去年看到大陆书商策划做的一本余光中的新书,书名用的是余光中翻译英国作家萨松的名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的创造性的翻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让这句现代诗广泛流传。

这句现代诗之所以传播如此之广,除了余光中的神翻译之外,这句诗本身的内容也足够传神,只要读到就会被这句诗所吸引。

老虎的凶猛,是人人都能想象出的画面,而这只凶猛的老虎是藏于人心,确实人心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心中有英雄主义的人来说,凶猛的老虎必然存在于心。

而“细嗅蔷薇”这样一个非常细腻的动作,是讲的温柔的细节。心中有猛虎,依旧能够展现温柔,这样一个混合于一身的状况,是很多人所期许的“侠客柔情”,也是一个动情的理性的状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