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职称是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对此你怎么看?

没错!首先职称的评聘随意性太强,先是局里的政策每年都变,今年倾向于老教师,明年又倾向于学历高的人,后年又说是要侧重优秀教师,。这个领导制定这样的政策,那个校长订那样的框框

有人说教师职称是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对此你怎么看?

评职称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答案是肯定的。

矛盾一:同事之间的矛盾。

评职称就是竞争,不管是正大光明的竞争,还是使手段的竞争,结果必须是有人上有人下。为了自己能被评上,就必须抓住对方的“漏洞”。曾经的好同事或好朋友,因为评职称而关系急转直下。

矛盾二: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凭什么他(她)能评上,我就评不上,只要结果一公布,肯定有个别教师不服气的,认为不公平的,肯定是要找领导理论的,要么给个满意答复,要么就闹个“鱼死网破”。

矛盾三:参评比例的矛盾。

对于教师来说,参评高级职称,简直就比上西天取真经还难,一个单位人少还罢,如果年龄大的占多数,那么,评高级就是水中望月,粥少僧多,让教师们对于职称的评定是即爱又恨。

矛盾四:工作量之间的矛盾

同样评职称,评上的教师干这些活,没评上的教师同样干这些活,如果单纯地从按劳取酬上来算,评上高级的就应该干的最多,实际上却是没评上的教师大多比评上的干的多。试想,心理能平衡吗?

我是月亮姐姐Nancy,码字很辛苦,感谢您的点赞,关注和评论(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人说教师职称是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对此你怎么看?

确实是这样 职称工资是毒瘤 已经严重阻止了年轻人前进的步伐 因为现在 工资跟职称挂钩 有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是 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根本没有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 年轻人的职称不高 而且 现在我们这里又停聘 这样的现实 大大挫伤了年轻人的积极性 我个人希望 把这个毒瘤彻底拔除 还教育一片艳阳天 我 一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从教工作20年 现在打卡工资3900 每天上四节课 现在竟然还在挣着中教二级钱 请问 公平何在 就这个工资水平 能养家糊口吗 ……

有人说教师职称是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对此你怎么看?

一、滋生腐败。从学校权力分层中,许多评高级的都不是真正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而是“以顺为正者”合适领导观点的吹拍辈;二、产生利益链。从一个学校历年评上中高的资料看,造假泛滥,而资料又多是花钱买的,再请人做一回,一个资料做完大概得花上小两万吧,评上了当然也值得;三、产生最严重的最尖锐的教师内部斗争。为了评上中高,教师之间反目成仇,相互攻陷的情况比比皆是。四、造成最大的社会不公平。评上中高者坐享其成,脱离一线,减少一线课量,脱离所评科目的教学,往往评上中高的又是那些利用手段的中青年教师,让那些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教师情何以甚?

有人说教师职称是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对此你怎么看?

职称之恶恶在教唆老师“作恶”!

中小学老师辛苦,天下之人有目共睹。他们起得早,睡得迟,为了一点微薄的工资有时甚至伤及尊严。职称像刀子一样,时时在老师的鼻梁上晃悠,让老师颜面丢失。

申报高级职称总是少数人的事情,而大多数的教师为了成为顺利晋升高级职称的少数人,于是不得不动了“邪念”,走了“歪道”。

第一,讨好巴结领导,恶化了同事关系。

职称评定首在名额。名额发放就显示了校长的权利。如果校长一身正气,学校还能风清气正,相安无事,按绩排队。就怕校长也是蝇营狗苟之人,用权力换取利益,把单位搞得乌烟瘴气,恶化了同事关系。

前几天网曝一条新闻,一所学校脱离教学岗位的后勤主任、负责校车的司机评上了高级职称,而一线教师却没有资格参评,这让一线教师情何以堪!第二,职称论文作为必备条件,怂恿教师弄虚作假。

论文作为教师申报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可是说实在的,教师写的那个能叫“论文”呢?就以我的高级职称论文而论,那种口水化的写作,东拼西凑的写作技巧,看了都觉脸红,更遑论价值了!

其实大家对于中小学教师论文都心知肚明,它养活了一些教育机构,养活了一些报刊杂志社。杂志社靠卖教师出版书号、收取版面费,就能够运营得很好。

这种支付版面费发表的论文又有多少含金量,却被堂而皇之的收入“知网”,明明假得不能再假了,却成为成为职称评比支撑,这怎能让人心服!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中心应当是教学工作,精力应当用在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率,转化学生方面。而现在职称评定的条条框框没有把教师引向正确的方向上,却把教师引入了一条“歪路”。所以说,职称就是教育行业的“万恶之源”。

职称讨论注定是一个没有结果的讨论,但你不能因此而说这是一个没有价值的讨论。把我们微弱的力量凝聚成浩浩之飓风,吹到职称制度制定者那里,纠偏矫正,让职称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福音,而不是怨恨。

有人说教师职称是引发教育领域里诸多矛盾的根源,对此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每年同学校的相关领导,去慰问退休老教师。

老教师们谈论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职工作的时候没有 晋升职称,也有不少退休老教师退休回家,还是二级职称。因为按照多年以前退休金计算方法,退休的收入或多或少跟职称等级有关,而且退休以后国家在调整养老金的时候,或者生活补助时,都以职称划分相应的等次,让很多老教师为此表示不满。

因为在职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晋升职称,反而退休以后职称成了退休老教师们,不愿说起的心痛。 在全国很多地方,近两年已经陆续下发,职称改革的文件,对于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放宽条件,取消了指标限制。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直接去晋升职称。

所以对于与我共事的退休老教师们,每当碰到他们说到,自己职称低,退休金没有别人高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劝老教师们养好身体,多活几年,多领几年退休金也许比什么都强,仔细算算,可能拿到了特级教师的待遇。

有人认为职称,是引发教师内部矛盾的诸多因素之一,所以应该取消职称,我不赞成取消教师职称

我之所以不赞成取消教师职称,根本原因是职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业务能力,虽然跟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我比较赞成的是,降低职称在教师工资薪酬体制中的比重。 改革现有的职称评审体制,实行破格晋升与按教龄自然晋升,相结合的方式。

给有能力或者有意愿扎根教育事业的同行们,提供更为有利的平台。 按照现在的薪酬体教师工资体制,教龄越长,职称越高,老师的收入就越高。这样的政策往往对于,中青年教师在工作积极性上,有一定的挫伤。

在不少学校,高职称,高教龄的老教师可能教学任务不是很多,反而中青年教师职称不高,教龄不算很长,往往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 但是他们的收入,同老教师们比有相当大的距离,有时候难免让中青年教师心生不满。

但是很多人可能会讲,人都有老的时候,不能让老教师在一线担任主要的教学任务。所以我觉得应该降低职称,在教师薪酬体制中的比例,缓解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收入之间的矛盾,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生长期从教。

结束语:所以对于职称,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有机会,努力积累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去晋升。没有机会,一切顺其自然,不要让职称影响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能因为没有晋升高一级职称,而自暴自弃。职称只是自己教师生涯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我们要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职称晋升,没有必要让职称,左右了我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