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红楼梦》里的李纨,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政长子贾珠的媳妇,王夫人的儿媳妇。

李纨虽然出身于书香之族,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但因为贾珠早夭,李纨青年守寡,便显得呆板无趣起来。

那么读过《红楼梦》的人可能感到王夫人和儿媳李纨之间的关系奇怪。她们之间好像交流很少,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对这样的儿媳妇,王夫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李纨来历可不一般,她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给王夫人当儿媳也是很般配的。特别是她又给王夫人生了孙子贾兰,因此,王夫人没理由不喜欢李纨。我想贾珠如果不死,李纨在王夫人心目中的地位会很高。

不幸的是贾珠的死,丧夫之痛,让李纨心灰意冷。她将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儿子贾兰身上,而王夫人也不会这时再对李纨挑三拣四的,李纨在各种场合的做法也让王夫人没的说。

丧夫的李纨内心痛苦,加上她的性格使然,不可能在人前大笑。也不可能象王熙凤一样在王夫人面前尽情表现。李纨的工作在家中把小姑子日常照看好了,也就完成任务了,也不用和王夫人说什么,这也导致她们之间很少交流。

同时,这王夫人自己也象个木头人,平时里对人也比较冷淡,加上李纨的性格,二人见面确实没话说。但可以说王夫人对李纨也是不错的,还给她申请福利。特别是王熙凤病后,她就让李纨协助探春负责管家。以此看来,王夫人对李纨还是重视的。

只可惜,王夫人儿子贾珠才二十岁就死了,这是王夫人内心中的伤痛。但凡看到李纨,心中马上会想起儿子。所以从这方面考虑,她也不想碰见李纨,也不愿意亲近她,以免引起伤痛。

李纨也一样,丈夫不在了,自己守寡,更不能开怀大笑,不能表现出快乐,否则让王夫人看见,会痛恨她的。所以李纨在人们面前一直都是很低调,不声张,很安静,让人摸不透。

图片来自网络

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谢谢邀请,说李纨在王夫人心中的存在感,我认为她在王夫人的心中位置比较靠后,在贾府是被边缘化的。

从两方面说:本来是贾府嫡亲大少奶奶,既不掌权又不管家,只有带几个小姑子做些针线读些书。

婆婆王夫人这个贾府的实权人物,对李纨和唯一的孙子贾兰也有距离感,一年也瞄不上几眼。

在这也要为王夫人辩解几句,红学爱好者有不同看法,可讨论。

那还得从《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给李纨的一句定义说起。“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妻子是谁,便是李纨。

问题来了李纨生了贾兰不久,贾珠就病亡,王夫人痛失爱子,在那个封建迷信社会,对这个儿媳甚至孙子都是心存不吉的,有不有?如有存在感可想而知。

当时的社会,所处的环境。王夫人才从爽利到木纳,李纨也成为“一名槁木死灰封建女性”。

相反,李纨作为荣国府的孙辈长媳,她似乎更有资格,也更应发挥她在家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参政议政”才是。

但此时,李纨正好丧夫,显然,自幼就读《四书》《烈女》本身就避字当头。在贾府李纨就这样隐没了,“就寡妇失业”退出了正面舞台,边缘化了。只剩下侍亲养子,陪伴小姑们针黹诵读。

正好这时候,贾府长房贾赦儿子贾琏又娶妻王熙凤,姑母王夫人十分了解,风姐除美颜之外还有,一副“好口才”和杀伐决断硬手段。

能力强,能够担此重任,又不是外人,是自己亲侄女,在贾母面前好交待,凤姐何人?贾赦、邢夫人的儿媳呀,何不做顺水人情。

自己的善为“两全其美”让位于自己的侄女王熙风管家,决策权依旧牢牢把握,自己做个吃斋念佛的大善人,所以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边缘化的,就是这样的存在感。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

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李纨是王夫人长子贾珠的遗孀,她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多余

李纨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除了拥有探花父亲的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中,再无比她出身更清贵的了。父亲为她选择的丈夫是贾珠,除了看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门第,也是看中贾珠本身的出色素质。

贾珠十四岁进学,贾政对这个儿子是十分自豪的,必定常带他出去应酬炫耀,可能也因此而引起了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青睐,于是把自己的独生爱女嫁给他。

贾珠很乖很争气,家长让进学就进学,家长让结婚就结婚,家长让生娃就生个儿子出来。如果一切照此发展,李纨很快会成为举人夫人、进士夫人,成为荣国府最受尊敬和羡慕的大少奶奶,即便是贾琏媳妇和宝玉媳妇也远远不能相较的。然而,有了儿子之后,贾珠一病而亡——李纨的好运到了头。

对于王夫人而言,李纨作为贾珠的遗孀,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贾珠十四岁进学之后到二十岁,都未中举。没有中举会怎样呢?按照贾府的风格,一顿打总是免不了的。

贾代儒一顿板子之后,孙子贾瑞死了;秦邦业一顿笞杖之后,儿子秦钟死了。所以打儿子才是读书人家的必需,父母只爱有出息的孩子,没出息的,打死也不冤。

贾珠是否是被打死的,书里没有明说,但是看贾政夫妇总是对贾珠之死深怀遗憾又讳莫如深的态度,贾珠就算不是被打死的,多半也是被逼迫而病死。

作为家族中唯一的略有可望者,贾珠承担了过多的压力。所以一病而亡。后来元春嘱咐父母,管教宝玉别过度,“过严恐生不虞”,不虞会怎样?自然是大哥贾珠那样。

因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贾珠的死成为贾政夫妇二人不可碰触的痛。他们很少提到贾珠,夫妻间变得格外客套,贾政更乐于与没心没肺的赵姨娘相处。王夫人则托病不理家务,天天念佛,对一切吃喝玩乐都失去兴趣,除了给李纨母子金钱补偿,平时很少关心和亲近他们——是因为对贾珠之死,连累儿媳守寡而抱愧,还是暗恨儿媳克夫命,没照顾好儿子而导致他英年早逝呢?恐怕二者兼有。

王夫人对袭人说:

我何尝不知道管儿子,先你珠大爷在日,我是怎么管来。

可见,王夫人对贾珠的管教是十分严格的,包括袭人在内的丫鬟们也有目共睹。后来贾珠之死,王夫人只怕也有责任。

背负着这样一种负罪感和遗憾感的王夫人自然不想见到李纨,因为她的存在只会提醒自己曾经的错误和伤痛,以及自己今天的困境——现存的这个小儿子比他哥哥差远了。王夫人说过,假如贾珠活着,打死一百个宝玉也无所谓。

可惜死的是那个一百分的好儿子。

李纨与王夫人也少有互动,作为寡妇,她必须是一幅槁木死灰的样子,作为遗孀,她对逼死丈夫的公婆不能怒更不敢言。所以,即便是王夫人因为鸳鸯抗婚而被贾母冤枉,李纨也是置若罔闻,宁可留给探春这个未嫁小姑去辩护——表面看是寡妇守礼,实际也是另一种姿态的隔岸观火。

这一对婆媳,已经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

李纨母子的存在,是日后宝玉继承家业的累赘。

王夫人在众人眼中是“菩萨似的”,菩萨是什么样呢?就像庙里神像,有求必应,求了才应,你不求,她也想不到。因为她的心思只在自己健在的儿子身上。王夫人很清楚,孙子将来就算有出息,还是只跟母亲亲,而自己的封诰只有儿子才能挣来。

通常婆婆对于早逝儿子的遗孀,不会太喜欢,儿子早死,儿媳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嫌疑,至少克夫的罪名是免不了的。但是孙子需要儿媳抚育,况且人家年轻守节令人敬服,依礼也必须善待。李纨尚德不尚才,寡妇应该清净生活,那么刚好剥夺她的管家权力,让她带着姐妹们读书做针线。李纨对这种安排也自得其乐,书香门第出身的她爱美贪玩,却未必喜欢应付冗杂的豪门家务。

贾母吃饭时还想着送一碗肉给贾兰去吃,贾政组织猜谜活动时发现贾兰不在就马上派人去找。而王夫人却没什么对贾兰特别关爱的表现。但她一到裁员倒是马上想起要裁贾兰的奶妈——也是,三春都不是她亲生,裁她们的人不合适,只有裁儿子和孙子的仆人才比较顺手。宝玉与袭人云雨之后,奶妈依然能随侍身边进言禁酒,贾兰才十岁出头,已经要撤奶妈了。王夫人对待长子遗下的独子,未免刻薄了些

如果贾珠还在,有妻有子勤奋好学的他自然是王夫人晚年的依靠,而一旦他不在了,他的遗孀和儿子不但不能为王夫人挣来安稳晚年,反而要分去部分家产,成为幼子宝玉日后继承家业时的累赘。

李纨把这些都看得很透,她对贾家早就失去了亲情。贾家真心对她好的大概只有贾珠,他已经死了。所以她说“我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欢迎关注凭栏翠袖的《红楼梦》文字!

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王夫人和李纨是一对婆媳,她们都谨慎寡言,恪守规范。不会带给人别样的欢快,也绝不轻易为人平添忧愁。这样两个人的交集,会令人觉得像道旁的无名野花一样平淡无奇。事实并非如此,她们的过从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延续香火,功不可没

贾珠年纪轻轻就死了,李纨带着幼子为其守节。我们看王夫人似乎并不在意他们母子,而事实上他们母子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张爱玲的小说名篇《倾城之恋》里的女主角白流苏与前夫离婚了,几年之后前夫死了。前夫家里派人来协商,想前她回去,过继一个儿子,为前夫这一脉延续香火。

在当时人的心中,儿子死了,儿子这脉的香火不能断。李纨为贾珠诞下一子,自己年纪轻轻就如槁木死灰一般,不着艳装,不施脂粉,一心一意的守节。这对于王夫人而言——甚至整个贾府——都是大功一件。

王夫人对李纨的感觉如何呢?第四十九回,李纨的婶母带着李纹、李绮姐妹同宝琴、岫烟等人一并来到贾府。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伏,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他外头去住。王夫人和贾母,都很看重李纨,她娘家人来了,竭力挽留住在府里,奉为上宾。

贾珠如果活着,到了这个年纪,如果没有考取功名,贾府会为他捐个前程,不会没有官做。既然当官了,就会有俸禄收入。现在贾珠死了,李纨便是寡妇失业,只能依靠那点月例生存。

王夫人和贾母对李纨有多方的照顾和补贴。第四十五回,凤姐正在安抚平儿,李纨带着众姊妹来了,请凤姐入社做监社御史。凤姐调侃李纨,例出李纨的收入和花销:

“你一个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份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我们看到,因为贾珠死了,贾府尽量的在经济上对李纨进行弥补。这是在安抚她,同时也是对她为贾珠产子、守节功劳的肯定。

贾府对李纨的态度,也代表着王夫人的态度。

宝玉挨打时,王夫人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李纨也禁不住放声大哭,贾政听了,泪珠更是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贾珠是李纨和王夫人心中共同的一个痛。只要王夫人爱贾珠,就会认可李纨的功劳。

谨慎惜名,不能成为臂膀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

“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

贾珠死后,李纨就没了管家资格,只能清净守节。除了抚养儿子贾兰,李纨的责任便是陪侍小姑子。

第五十五回,凤姐小月了,不能理事。王夫人将家中琐细之事交由李纨协理。李纨尚德不尚才,不过是按例行事,不肯严管,逞纵下人。王夫人无奈之下,只好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后来又特请宝钗帮忙。

李纨就真的这么无能,管不了吗?

第四十回,刘姥姥来了,贾母在大观园摆席宴请。李纨清早起来,看着老婆子、丫鬟们扫落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凤姐的丫鬟丰儿拿着钥匙进来园子,说凤姐请李纨打开缀锦阁的门,带着人搬一些桌几出来。

李纨命丫鬟素云接了钥匙,又令婆子去把二门上的小厮叫几个来。李纨站在大观楼下,令人上去开了缀锦阁,看着人往下抬,吩咐道:“好生着,别慌慌张张鬼赶来似的,仔细碰了牙子。”李纨做事,谨慎小心,该看紧的、提醒的都不会落下。

回头笑着刘姥姥上去瞧瞧,很懂得人情世故。

抬完桌几,锁上门,一齐才下来。李纨道:“恐怕老太太高兴,越性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着。”

我们看到李纨做事细心周到,还颇有主见和创见。她有管家的能力,而且还可以管的非常好。

王夫人令李纨协理家务,李纨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等凤姐病好了,一切都会还原。她怎么可能为了管这几天,就失了“大菩萨”、“德善人”的好名声。

现在宝玉还没娶媳妇,荣国府暂时由凤姐管家。宝玉结婚之后,凤姐将回去贾赦、邢夫人那边,管理荣国府的是宝二奶奶。李纨很清楚,她的才能永没有发挥的一天。不如一直守着好人缘、好名声,无须沾湿衣裳。

李纨精明谨慎,责任之外便问事不知、说事不管。使得她不可能在王夫人需要的时候,尽力协助,成为好臂膀。

在王夫人的心中,李纨是个不可或缺却又百无一用的存在。

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一个合格的儿媳妇,但因两人性格,不会有太多戏剧冲突和交集。

一、李纨的出身、性格和能力。

李纨出身比较好,父亲是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可见是出身于诗书世家,个人读书识字的见识方面有优势,这应该与贾家的家世和要求是比较符合的。本来王夫人的大儿子贾珠也是年轻有为,符合当时社会和贾家光耀门楣的要求,两人是天作之合,育有贾兰也是刻苦上进,基本不用贾家上下费心。

贾珠病逝以后,李纨生命色彩也就黯淡了许多,但是从组织诗社角度看,李纨文化水平不错;从与凤姐的几次交谈沟通来看,李纨处理事情上并不是想象中的软弱和愚钝,反而是寸步不让且句句在理;从对贾兰的教育上来讲,也是相当成功的。只是,她的贾珠遗孀的身份注定了她不能像凤姐等人一样,去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屈意承欢,也不能在盛大的庆贺场合欢笑逢迎,因此她为自己定的人生目标就是,不争抢贾府的管理权,不掺和其他人的肮脏事,一心把贾兰培养成功,光耀门楣,母凭子贵。

李纨对王夫人的态度,我们还可以猜测一下。王夫人对李纨太过冷淡,而且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收拾晴雯等人时,顺手把贾兰的奶妈也处理了。李纨言语行为上没有表现任何不满,但之前她在调侃黛玉时说她恨不得黛玉明儿个就得一个厉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隐隐看出李纨任务王夫人不好伺候,或者说凭黛玉的性格和王夫人和谐相处还是有难度的。

二、王夫人对儿媳妇的诉求。

王夫人和凤姐的契合之处,在于性格,在于亲戚关系。王夫人本身被贾母叫做木头,王夫人自己的做派也是吃斋念佛,表面慈善,不善管理,不善变通。凤姐作为王家的人,在关系上和王夫人很近,贾珠病逝后,宝玉还小,贾琏靠到贾政这边做事,可谓瞌睡遇到了枕头。凤姐管家之后,能够在大事小情上把自己八面玲珑的性格发挥到极致,在贾母面前替王夫人缓解不少尴尬,赢得贾母欢心。

王夫人在阻止贾政打宝玉一回的言语中看出,王夫人对贾珠是非常看重和喜爱的,李纨作为大媳妇,本身作为寡妇,进退有据,平时不曾失了礼节,又把贾珠儿子贾兰培养成孙子辈的第一人,应该说功劳显赫。因此,王夫人虽然对李纨并不热情,但对其不抢贾府管理权、一心教育孩子的做派上还是肯定的。因此,李纨家的月银和王夫人等是齐平的,年例也是上上分儿。

王夫人心中,对贾家的家业传承应该是首先想由儿子宝玉承担,因此也和薛姨妈物色好了心机缜密,城府颇深的薛宝钗作为宝玉妻子的不二人选。从能力上讲,在王熙凤之后,宝钗也确实有管理贾府的能力和心机。以后的传承,贾珠和宝玉的后代还要再看情况选择,更何况贾兰也是自己的嫡孙。当然,王夫人不出意外,在世时间还很长,只有把握住宝玉这一支,整个家的管理权还是在王夫人这一派的手上。

综上,我认为在王夫人心中,李纨是一个循规蹈矩,并没有影响王夫人做任何决策,对自己定位准确的一个儿媳妇。

李纨在王夫人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李纨和王夫人,二人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暗中相互较劲状态”。即:王夫人心想“我知你想改嫁,快想疯了,但你不敢提。你改嫁兰儿咋办?贾家颜面放哪儿?我看你敢提改嫁二字试试,你是我儿遗霜,哪个敢娶…?”。李纨心想“装大肚,假慈悲。你假惺惺嘴上许我改嫁,贾家势力那么大,我嫁谁去?坏贾家名节,我提改嫁,就是死…,我偏偏不提,不上你假惺惺的当,你就知道我有一颗不奈寂寞的心,你能咋?改嫁,不是我不想,是我不提…”

二人暗里叫劲儿,相互提防。王夫人总伺机寻错儿,一旦有把柄,立即置李纨于死。李纨知道背后婆婆那双眼睛,她恨死了,她在想:我不犯大错,让你抓不住把柄,整天让你悬着心,我……我累死你。

二人整天暗里叫劲,相互成为对方提防的存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