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李白首先是中国人,但是不是汉族人,还值得商榷,大多数人据历史记载和史料分析说李白应该是一个混血儿,这在开放的唐朝不算什么。

据史料记载李白于70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李白的父亲是李客,祖籍陇西成纪。在隋朝末年,李客由于酒后杀人,潜逃西域。李客与西域女子结婚,并于公元701年,在碎叶城生下李白。

李白长相英俊,深眼眶,高鼻梁,典型的西域人形。也遗传了父亲的好酒好色,放荡不羁的性格。但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和浪漫主义情怀。

因此,有人说李白是混血儿血种,但是他的根还是中国人,他的学识和生活规迹来看他还是一个汉人。

可以说李白仍是我国文学史上名声很响大诗人。传说他的长相与常人不一样,十分精通月氏语,这也不难理解,他就出生在西域。

并且据说他的先世曾经流落到西域。李白自己就说过,他出身显赫,是皇帝唐玄宗的族祖。李白的作品中,也有:“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以及“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梁蒙逊难,奔流成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等自述。

我们看李白的叔父李阳冰在他的《草堂集序》中也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需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滴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从这些记载来看,李白真不是个一般的人,李白还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兄中的某一个。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在大宝华国曾签下过诏书,准许李属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也就是说登记上皇族的户口,但后来却没有入,不知为何。

后人对李白和他的父亲逃亡的家事也不是大清楚。清人王琦认为,李白父亲李客逃亡外地很可能与避仇有联系。他想当然地认为李客由于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不得已到边远地区,苟且偷生。

还有人说从李白的长以及他对月氏语、外族礼节的了解程度。如李白的相貌“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很有胡人的特征,特别是他精通月氏语,这在古代就很不寻常,基本上可以断定李白就是胡人或有胡人血统的混血儿。

也有人认为这是胡说,李白根本就不是一个胡人是汉人,虽然李白精通月氏语和懂得外族礼仪,这不能说明什么。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个放的朝代,民族融合非常好。只能说由于李白的家世可能与西域有关联系,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和礼仪也可以说的过去。但要说他是胡人和混血儿,那就太牵强了。

至于李白是什么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只要知道他是中国人,中国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就可以了。

图片来自网络

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初次收到这个问题时,有些生气。感觉提问者有混淆视听,故意搅起一滩浑水之嫌。于是就搁置一边,没去理会。

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我觉得三岁小孩都知道。还用问吗?

后来心态平复了,就想,有如此无聊的提问,就必有其无聊的缘由。不妨回答一下吧。

之所以想回答,也是因为早先,竟然还听到过李白是哪国人的争论。实在是可笑至极。

今天,就本人略知的一些信息,给大家一个笼统交代,供大家思考明辨。

有人说李白曾是四川人,也有人说李白原是甘肃人。

李白的作品中曾有:“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如果这一句能证明,那么李白就是甘肃一带人。

但一直说李白是四川人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说,李白就是在四川长大的。其根据是,原来李白的铁杆粉丝兼忘年之交魏万,在《李翰林集》中写道:“李翰林,身既生蜀。”意思是“我的偶像李白大才子,出身在四川呐。”

但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都无疑证明了,李白是中国人,是汉人的事实。

而后来提出李白是胡人的,估计首先是陈寅格先生,不知他有何证据。但是经他一说,也确实影响了一些人的视觉判断。

也许他只是认为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之缘故吧。

但请注意,陈寅格先生只是随心所想,提出了他的无端质疑而已。

那么,退一万步讲,如果一个人的出生能够证明国籍,那么李白依然是中国人。

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的盛唐,吉尔吉斯斯坦不过是唐朝的附属国,严格说,也是属于唐朝的地盘的。

关于李白出生在碎叶城的传说,有两个大同小异的版本。在这里也说说。

其一,说当初李白的父亲做生意,来来去去碎叶城。于是随同的李白母亲,便把李白生在了碎叶城。

其二,说当初李白的父亲在家乡时,一次喝酒闹事,误杀了人。为了逃命,就去了碎叶城,而且化名为李客。然后其母就把李白生在了那里。

我认为,不管以上两个版本哪一种正确,都严重影响了李白一生的仕途。

我们都知道一个说法就是: 文人自古爱做官。李白也是。但李白一生就是没能当上官。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李白的家庭情况,说白了是其父亲的原因,据说被当时朝廷政策所规范,所以他当不上官。

其二,就是李白的个性洒脱豪放,张扬不羁,不适合做官。

而后来,实际上李白被推荐到朝廷做过两年多事的,但他依然没能把握住做官的机会,最后还是回家了。

看来,李白天生只适合写诗!哈。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对于这些略知一二即可。恕不一一了。

再后来,经过郭沫若先生的考证,确定了李白是汉人的事实。

大家注意,是考证,而不是像陈寅格那样的惬意推断。因为考证是需要大量证据的。具体多少证据,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

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

李白属于旷世奇才,才华盖世。据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乖乖!其聪明程度,可想而知啊!

大家应该明白,胡人是有自己的文字的。试想一下,如果李白是胡人,他不可能在五岁的时候,却能把汉文掌握得如此渊博和精准到位。

很现实的说,李白如果是胡人,那么汉文对他来说,就相当于一门外语啊。

他能在五岁时把自己本民族的胡文掌握了就相当不错了,还能够把汉文学得如此精通透彻吗?

所以,很简单的道理,这在常理上也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点,就是李白当时非常反对胡人安禄山,而且还亲自去朝廷告密过安禄山造反的意图。

如果李白是胡人,不可能对安禄山如此痛恨和不屑。

综上所述,无疑是想澄清说明,李白就是中国人,也是汉人。这一点无可争议。

但愿以后,不会在碰到如此荒唐的问题!

好了。喜欢本人见解的好友,欢迎关注,留言,点赞支持哦!深握大家的手!

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李白才华出众,才思敏捷,是跟杜甫、白居易齐名的唐代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在当时的诗人中名气是最大的,他曾是风流天子李隆基的坐上客。唐玄宗李隆基仰慕李白的大名,派人把他请到身边,听他写诗作赋,还负责给唐玄宗起草中央文件。

李白生性洒脱、狂放,在皇帝跟前依旧放荡不羁。连李隆基和杨贵妃跟前的红人高力士都曾给他脱鞋,被他羞辱。

和李白同一个时代的大诗人、诗圣杜甫曾经有诗赞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但是关于李白的身世却有很多的争议,有人说他不是汉人。

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有人说李白是汉人,出生在西域碎叶城,也就是如今的吉尔吉斯比什凯克东部,不过是祖上曾移居在西域。李白自己也说自己的祖先因为躲避战乱,在隋朝末期跑到突厥的地盘住了下来。

也有人说在那个时候中原到西域交通不便,汉和突厥没有开始交往,李白的祖上跑到那里根本就无法立足。所以说李白是从隋朝谪居西突厥可信度很低,根本就不可能,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就是持这种观点。

陈先生说,在隋朝的时候,胡人经常到汉人区域来做买卖,但那时候汉人根本没有人去胡人的区域;因此李白要是从突厥过来,那他只能是胡人,而根本没有可能是汉人。

而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李白是地地道道的汉人,著名学者郭沫若就是这样认为的。

郭沫若的依据是,李白的汉语水平很高,文字功底扎实,不是汉人根本做不到。祖先是胡人的话,自己能说汉话就不错了,怎么会有如此非凡的汉文化成就?

李白自己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这样介绍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李白在《赠张相镐》又自我表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六甲"是一种诗的格式,李白说自己五岁的就会吟诵诗歌,十岁的时候博览群书。试想一下,一个胡人的后代,谁教给他这么多的汉族文化知识,他又是从哪里来的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

而且李白如果是胡人,为什么对混血胡人安禄山没有一点亲近感,反而那么藐视、鄙夷和仇恨呢?

众所周知,安禄山是个混血胡人,李白对安禄山没有一点好感。对于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的态度是深恶痛绝,旗帜鲜明反对。

李白曾经在幽州待过一段时间,幽州是安禄山的防区,李白到这里并没有跟安禄山亲密接触,而且李白以灵敏的嗅觉察觉到安禄山这货不地道,迟早会造反。因此李白一到长安就向朝廷举报了安禄山,可惜李隆基认为李白是书生之见,对李白的话没有放在心上。

后来安禄山搞事的时候,李白义愤填膺、愤怒声讨,并上书皇帝要弃笔从戎。

李白在公元757年还满含深情写下了组诗《永王东巡歌》,赞美了永王李璘率军平叛的盛况。表现出诗人祈祷和平、痛恨反贼的爱国热情:其中有一首写到: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如果说李白住在长安衣食无忧,生活惬意而渴望和平,反对分裂是人之常情的话。李白对胡人相貌的描述以及他描述时的心理则更能说明李白不是胡人。

李白是怎样描述胡人的呢?

李白在乐府《上云乐》这样描述胡人的相貌: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戌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意是说,胡人长着一对深蓝色的眼睛,一头金黄色的卷发,长长的鼻子都按着厚厚的嘴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会相信会大自然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杰作?

假如李白是胡人,怎么在描述胡人相貌时这样大惊小怪呢?只有汉人才会有这样的奇异感受,才会有点调侃的意思在作品里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李白是汉人,不折不扣的汉人。

但反对的观点也是振振有词,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所以关于李白的身份,大家一直争论不休。但无论李白是汉人,都无法改变李白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能抹杀李白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都不影响我们欣赏李白的佳作。

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李白当然是汉人,李白祖藉陇西成纪人,李广的后人。天下李氏出陇西,李世民的祖先也是陇西人。

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题主的问题是: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据我所知,李白是汉人!

李白这个人很奔放,而且又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家里以做买卖为生,所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应该是个胡人吧!

其实,这大错特错了,华夏族自古就是一个很奔放的民族。

刘邦就算是当上了皇帝也时常在酒席上放声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打仗的时候,刘邦也喜欢冲在前头,所以在和匈奴的战争中被围在了白登,好在后续部队及时赶到,要不然他就被抓到草原上放羊去了。

那时,燕赵地区号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勇士们唱着歌从容面对死亡;长安地区的老秦人就算是临时组织起来,也能和汉朝的禁卫军打的有来有往;江浙一带的人更是轻死易发,动不动就拔剑决斗。

就算是宋朝初年,那时候的华夏族人也是硬核极了,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武功高,打仗也喜欢冲在前头。有一次士兵攻城屡屡受受挫,赵匡胤一着急亲自带队冲锋,第一个杀到了城头,为此战第一功!

(赵匡胤像,这体格、这精神头一看就挺能打)

而唐朝时期是我历史上又一个武功高峰,其雄浑大气只有汉朝能够与之比肩,即使文人也希望在边关建功立业:男儿何不挂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劝君暂上凌烟阁,落个书生万户侯!

这样的氛围,让很多诗人天生就带有豪迈的气质,李白正是其中之一。为此,李白还向当时的天下第一剑客学习剑法,一个打几个是没问题的。

至于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当时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这里也是东西方交流的枢纽,本来就生活着大量汉人或者说是唐人。

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安西军在怛罗斯大战阿拉伯联军,在对方绝对优势兵力的攻击下,在盟友的背叛之下,2万安西军损失惨重,但是回到安西之后不需要从中原调动兵马就能继续统治安西地区,就是因为当地唐人众多,可以轻松征集兵马,并且当地唐人和安西都护府是命运共同体,对大唐忠心耿耿,于是保证了这里在军队损失惨重之后仍然对安西各方国和周边敌国保持威慑力。

并且,不久之后安西唐军竟然能远征克什米尔小勃律。

所以,李白出生在碎叶,也只能说明那时唐人遍布亚欧大陆,没有别的意味。

其实,即使李白出生在碎叶,这里远离中原华夏文化核心区,但是李白家族来到蜀地之后,能够让李白学习文化知识,也说明当时在碎叶一带华夏文化之昌盛,和影响力之深远,让那里的唐人一直保持着对大唐的归属感。

即使在唐朝后期,大唐对西域已经失去了控制力,当地的唐人在面对蛮族攻击的时候,历经半个多世纪一直守卫在这里,以大唐子民为自豪。

李白的诗歌中,对自己汉人的认同感也有描写。

他最著名的诗歌之一的《胡无人》,抒发了对汉朝军人征战四方的敬仰之心。

诗中的“胡无人,汉道昌”就是李白对自己汉人身份的表达,也是他对汉朝大军击败胡人,建立不世功勋的事迹总结。

这种总结是对汉军的褒奖,对自己拥有如此强悍祖先的自豪,所以李白是汉人无疑!

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

关于李白的“胡汉之争”,历史由来已久,至今未曾有定论。反正咱们可以确定地是,至少不是韩国人。

个人认为,咱们唐代的浪漫主义大诗人,“诗仙”李白,应该是真真正正的汉人。

李白是胡人之说,来源于国学大师也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陈寅恪大师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提出了李白是胡人的两大论据:

①李白并非出生在中国,而是出生于西域。具体地点是西域碎叶城,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中亚人。

②李白没有汉姓、汉名,汉族的姓名是移居中国后改的。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陈寅恪先生是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者,学界地权威啊。他老人家的观点我虽然不能苟同,但也不敢反驳。

所以我找出了一些证明李白是汉人的历史实料,用干货说话,才是最好的答案。至于孰是孰非,这个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一、文物证据

近二十年来,李白的出生地“江油大匡山”陆续出土了几批历史文物,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为李白是汉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佐证。

出土的文物分别有:

①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

碑中记载:“李白旧宅位于青莲乡,后在戴天山读书。”

②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

碑中记载:“李白,字太白,翰林学士,少时为当县小吏。”

这些记录在古代碑文中的珍贵文字,如果碑文的年代足够久远,其实是要比史书单纯的文字记载要更加具有说服力。因为史书可以篡改,碑文总不能再刻吧?

所以这是极其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李白出生在江油。如果当年能早些出土,陈寅格先生能够看到,他估计也会怀疑自己的理论吧。

二、古籍证据

其实就从古籍上来讲,有关李白的证据也不少。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写道(白话文翻译):“唐中宗年间,从西域逃回四川,又对着李树,生下了李白。”李阳冰是李白的至亲,李白曾为李阳冰养老送终,他的话可信度极高,他在《草堂集序》中描写了李白一家从西域逃回四川的一幕,证明了李白出生在中国。

而“逃归于蜀”这句话非常值得玩味,“归”在古代指“回归”。证明了李白一家都是四川人,但曾经由于某些原因而迁徙到西域,在唐中宗年间又举家逃回四川的这一事实。

李白的铁杆粉丝兼忘年之交魏万,在《李翰林集》中写道:“李翰林,身既生蜀。”意思是“我的偶像李白大帅哥出身在四川。”

《李翰林集》是李白嘱托魏万编写的,可信度也是极高。

三、李白自述

当然了,别人说得再多,不如李白自己承认,李白曾在《上安州斐长史书》中提到“少长江汉”。汉江位于四川的嘉陵江和岷江之间,这证明李白从小在四川长大。

还有李白在一诗中提到“家本紫云山”,紫云山就是四川江油的青莲镇。

综上所述,李白的确是汉人,出生在四川。所以读李白的诗,至少在前期,咱们其实用四川话读比较靠谱。不信你用四川话去读一读《蜀道难》,绝对另外一种感觉,很带劲儿。

如果有是语文老师的朋友,建议可以在课堂上推广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