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以后多用于比喻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元稹《遣悲怀》
离 思 五 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练的词句,赞颂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他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难为水”、“不是云”,这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一起聊聊这个问题吧,这是元稹给大家蒙上的一层面纱,我么会一起来揭开!
公元779年,一个把爱情写的淋漓尽致的渣男,出生在了洛阳。他是北魏鲜卑族的后裔,一个标致得混血儿,他叫元稹。
公元799年,二十岁的元稹被朝廷安排到山西永济当个小官,当时的永济不太平啊,经常有散兵游勇抢掠平民,但是这一切都跟元稹没关系,他优哉游哉的当着小官,没事牵个狗在大街上遛弯。
一天,他遛弯到当地的一个寺庙,看见一群大汉围着一堆百姓,正准备下手抢钱。他本来只是想站在那里看看热闹,但是看着看着,忽然,就在人群中看见了一个美女!很美很美的,美女!
是的,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
不行!我要救她!元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县衙,找他的好友搬救兵,要去演一场英雄救美。
现实有时候真的很狗血,元稹一个年轻的小帅哥,带了一队官兵,从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驱散了大汉,救了美女。美女也两眼冒着小星星,跟他回了家。
元稹在家里一问,呦呵,这个美女还挺不简单,是个妥妥的富二代,地主家的女儿,出来玩不小心陷入了人群中,幸好得到元稹的搭救。而且,还跟自己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她叫崔莺莺。
自此,崔莺莺张口一个哥哥,闭口一个哥哥的称呼着元稹,元稹也妹妹前,妹妹后的献殷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就很简单了。
哥哥——男朋友——老公。
一个穷屌丝,迎娶了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白富美。
看着过程很长,但是这都是在一年之间发生的事,因为一年后,元稹就走了,彻底离开了崔莺莺。
公元800年,与崔莺莺相识一年后的元稹上京考试,这次考试,考好了就是仕途一片明媚,考不好就只能继续蜷缩在这个小县城吆五喝六。考试拼的不仅是才学,还有人脉关系。元稹只有与崔莺莺的男女关系,他应该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当时的大官韦夏卿很欣赏他,但是还到不了为他出头的程度,仅限于看他顺眼而已。元稹也不认识别人啊,就想在韦夏卿这里突破,他知道韦夏卿有个没嫁人的女儿,就展开了迅猛的攻势。
写情诗,送鲜花,天天在闺楼下面转悠,就为了吸引韦丛的注意。
待字闺中的纯情少女韦丛,怎敌得过花丛老手元稹的套路轰炸。没过一段时间就倾心于这个混血渣男了。接下来,元稹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招式,竟然让朝廷大员韦夏卿答应把女儿嫁给他这个穷酸小官。
于是,京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很多人根本不能理解的婚礼,元稹就是其中的男主角,这个声称自己单身的男主角。
至于崔莺莺,早就被在洞房之中的元稹忘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多年之后,元稹又想起了崔莺莺,可能觉得有些对不起她,便写了一本书《我的初恋》,学名《莺莺传》。在这本书里,他叫张生,崔莺莺就叫崔莺莺。在这本书里,他为自己始乱终弃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他说,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这个理由实在是让我捉摸不透。
元稹与韦丛的婚姻就是活脱脱的政治的产物,是元稹为了上位才费尽千辛万苦迎娶了这个妻子。
但是两人却恩爱的异常,这可能是渣男元稹这辈子作为丈夫最称职的时候。他下班就回家,从不在外应酬,不看一眼外面的莺莺燕燕,甜言蜜语只说给妻子听,还抢着帮妻子做家务。韦丛虽然出身富贵,但却对元稹微薄的俸禄毫无怨言,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两人如胶似漆,真是一对恩爱的神仙眷侣。
很快,元稹就在老岳父的隐蔽下,连升几级, 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美好的日子马上就要开始了。
但是老天总是那么的残忍,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这个时候,正是元稹刚刚升任的时候,眼看着生活马上变好了,妻子撒手离去,元稹痛不欲生,伤心欲绝,写下了三首《遣悲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可谓是:字字真挚,声与泪俱。
很难想象出元稹写这三首诗会是怎样伤心欲绝的状态。可能是某个晚上,泪流满面的元稹看着妻子的遗物,抱头痛哭,涕泗横流,狼狈不堪,着实可怜。但是仔细查阅了以下元稹的生平纪事,让我知道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809年三月,也就是韦丛病重时期(韦丛七月去世)。元稹作为监察御史,公干出差到蜀地。
他到蜀地第一件事不是去察看官员,而是直奔当时才名艳名冠绝一时的薛涛而去。
两人在梓州相会,一见面就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就连薛涛这个四十二岁的风月老手,都敌不过三十一岁元渣男的风骚攻势。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出轨姐弟恋。
他们两个,马上就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薛涛《池上双鸟》)
两人每天不分你我,朝朝暮暮都缠绵在一起,元稹回京之前,薛涛竟然陷得不能自拔,还写了一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可恨的是,家中妻子病重的元稹,竟然还回赠了薛涛一首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种渣男,世所罕见!
元稹与薛涛缠绵没几个月,元稹就被调离四川,回去洛阳。从此,再也没跟薛涛见过面。
这段感情中,薛涛是可怜的,元稹走后薛涛极为思念元稹。这个风月了一辈子的女子,深深地陷了进去,不能自拔,这可能是她唯一动心的的一次。她每天给元稹写情诗,还手工做了流传千古的“薛涛笺”。但是什么笺,什么诗都没有得到元稹的回复。她知道自己是一个风尘女子,跟元稹在一起只会影响他的仕途,于是,她留下了一首《春望词》毅然遁入空门。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你以为元稹的渣男生涯就这样结束了,不,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渣”一千年。
元稹离开薛涛之后,韦丛去世,但就在他的守制期间,竟然又纳了一个小妾,叫安仙嫔,安仙嫔跟了元稹三年,同样因病去世,中年又丧妻,这个渣男,有时候又那么让人心疼。
但,很快,他又娶了第三任妻子,裴淑。这个妻子陪伴了元稹一生,直到元稹去世之后,她才去世。
裴淑也是名门女子,大家闺秀。但是她跟元稹的爱情,却不像韦丛一样甜蜜。自从裴淑嫁给元稹之后,元稹就开始了频繁调动的生活,往往很长时间见不到一次面,见面也很快就会分别,她独守空闺,十分苦寂。元稹写诗安慰她说: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但是诗写得再好,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元稹的渣男本性再次暴露了。
在元稹任浙东观察使时,遇到了与薛涛同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刘采春。刘采春不仅会写诗,歌还唱的特别好,她的歌声名动江南。元稹当时作为有妇之夫,遇到了已经有丈夫的少妇刘采春,一如既往,元稹轻轻松松就赢得了刘采春芳心,他写道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不知道元稹有什么魅力,刘采春也被他迷得神魂颠倒,竟毅然决然离开了自己的丈夫,要跟元稹生活在一起。殊不知,几年后,元稹调离江南,也像抛弃薛涛一样,丢下了刘采春。
而刘采春的选择,却不是遁入空门。她为了元稹,离开了疼爱自己的丈夫,离开了本来甜蜜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最后却换来了无情的抛弃。她觉得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了,在当时那个封建的时代,她也再没有颜面活在这个世上。
元稹走后,刘采春投河而死。
崔莺莺,韦丛,薛涛,安仙嫔,裴淑,刘采春。与这六个女人的爱恨纠缠贯穿了元稹的一生。
很难想象得出,悼亡诗写的让人声泪俱下的一个诗人,居然是如此的渣男一个。
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我觉得是对元稹最贴切的评价:
“然则微之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个渣男,用这两句诗,渣了一千年。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这是唐诗里面出名的一首悼亡诗巜离思》的上半句,是唐代大诗人元稹怀念妻子韦丛所做。
全诗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在此诗中把妻子比喻为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再面对世间的涓涓细流和别处的云彩,再也懒得看上一眼了。
读完此诗,真的是情深深,意切切。元稹得了一个世间痴情男子的美名。
事实上,在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背后,恰恰是无情。
元稹并不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没有他自己诗写得那般高大上,在历史上,元稹就是一个“渣男”。
元稹的妻子确实是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的千金小姐,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二女儿,在娘家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个元稹呢,当初就是长安城里会写两首诗的秘书省校书郎。加上长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被韦从的父亲韦夏卿一眼相中,招为二女婿。
元稹当时跟长安城里跟一个叫崔莺莺的女子热乎,时来运转,有了韦夏卿这样的靠山正求之不得,立马把崔姓女子忘置脑后。
忘了就忘了,日后又以自己为原型写了本《莺莺传》,就是后来被王实甫改过来的巜西厢记》。为自己留下滥情的实打实的证据。
韦从下嫁元稹虽然物质生活比起自己在娘家时差远了,但对元稹这位才子丈夫倾心有加。
放下从前娇小姐的身段,尽心尽力做好元稹的贤内助。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元稹做了韦家乘龙快婿从此也是平步青云,仕途得意。
韦从做为一个贤妻良母还是合格的。再加之元稹为了升官发财巴结岳父。一开始元稹对妻子还是有感情的,但并不爱惜她,韦丛跟他在一起七年生了6个孩子。
又过着不如娘家的窘迫日子,操持生活。身体受到极大的伤害,第七个年头死于难产大出血。
元稹死了妻子确实伤心了一阵子,为妻子写下多首悼亡诗,流传最广的就是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来的人就常常以这句来形容自己对某个人刻骨铭心的爱恋。世上除了你在我眼中最美最好,别的都是浮云。
而元稹呢,哭过一阵子,就连纳了两个妾回来,到处留情。最后还染指了当时年长他许多的大才女薛涛。一首接一首的情诗轰炸是元镇在百花丛里到处沾花惹草的法宝。
元稹得不到的朝思暮想,得到的却毫不珍惜,后来抛弃大唐才女薛涛后,元稹第三次贬到浙江绍兴那地方时,又听闻当地有一位才貌绝佳的欢场女子刘采春。
不光会作诗,还有一副好嗓子。
迫不及待地去见她,才子配佳人,又看对眼了。元稹于是拿出泡妞绝技,写诗送给美女。刘采春当然招架不住这样一个钻石王老五的表白,毫无悬念地投怀送抱了。
元稹直接使些银子为其赎了身,和刘采春朝朝暮暮,耳鬓厮磨了七年之久。
后来又怎样了呢,元稹升官发财被皇帝老儿招回京了,刘采春落得个和当年的薛涛一样的被始乱终弃的命运。
可怜当年薛涛和元稹在一起的时候,元稹也如出一辙丢下她独自离去。痴情女子薛涛自己裁剪出精致的染了桃红的信笺写上想念的情话寄给元稹。
句句思念句句泪,红笺小字,诉不尽平生意。彼时,元稹早已新欢在怀,哪里又闻得见旧人哭呢?
如他自己所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不过是旧时月色旧时景,对一个到处留情的薄情之人来说,也不过是用来应景罢了。
对她们来说,这世上唯深情不可负。而对元稹来说,这世上情深垂手可得,天涯何处无芳草,懒得回头顾惜。
自古以来才子配佳人。但事实上,遇上一个心口不一的才子,真的就是一桩悲剧。
元稹虽人品不咋地,这首巜离思》还是很有意境,在唐诗中算是极好的一首。
也许当初元稹在写下这首悼亡诗的时候,心里还是触碰到了一丝对妻子的愧疚,想起了她在世时的种种好,有那么点真情流露吧!
对世上重情重义,情深不可辜负、相见仅剩怀念的人来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爱情里最好的阐释。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从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可以说每一句都很经典,都成为名言佳句。其中,第一句更是全诗最绚丽的一笔。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对妻子韦丛深切的思念
第一句这句话化自《孟子·尽心》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如果你看到了大海,再看其它的河水,溪流,就都不能称做水了,你要是与圣人在一起,做他们的弟子,那你就很难再听进去别人的言论了。
其实孟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衬托孔子的伟大,前面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方式(《孟子》最喜欢用的修辞)来表明圣人思想的魅力。
元稹很聪明的化用了这句话,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韦丛的悼念。
元稹的这首诗成为了一千多年来,年轻男女思念对方时吟诵的经典名句。
历史上的元稹:背叛初恋,为官职娶了高官之女但在历史上,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元稹完全属于一个“渣男”,为了自己的名利,官职,不惜抛弃自己的初恋与韦丛结婚。韦丛的父亲当时是京兆尹,相当于首都长安的市长。在韦丛之前,元稹曾经与“崔莺莺”相恋,后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莺莺传》(又名《玉真记》),我们直到的《西厢记》就是王实甫根据《莺莺传》改编的。
在《莺莺传》里,崔莺莺并不是相国之女,仅仅是财产甚厚的普通人家子女。元稹呢,当时在唐代已经是一个才子了,唐代士大夫的酒宴上,歌妓女们必定会吟唱他的诗篇,就连东宫太子都对他的诗喜欢得不得了。
《宣和书谱》上说他是“挟才子之气,而动人眉睫也”,意思就是说有才华,又帅,能吸引少女的目光,崔莺莺就是被他吸引的。
后来,他为了做官,就抛弃了崔莺莺,还写出《莺莺传》来诋毁她,说她不是良家妇女,是红颜祸水。史学家陈寅恪评价他,没有操守。不过,如果我们回到唐代当时的环境里,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代,门阀士族之风仍旧残存,很多才子考上科举之后,士族门阀都纷纷去找他们,想让自己的女儿与之成婚。这些才子也必须与他们联姻,否则一辈子官职都不会很大(这一点直到黄巢起义之后,黄巢将门阀士族杀戮殆尽,这一讲门第的观念才退出历史舞台)。不管元稹是不是不得已,但是他这一行为已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与陈世美无异。
韦丛死后,又勾搭薛涛再一次始乱终弃娶了韦丛之后,二人也过了几年好日子,元稹也因此入职朝廷,做了校书郎(虽是七品小官,但是能做校书郎者,以后前途无限)。但没想到,几年后,韦丛就去世了。
元稹写了数首悼亡诗,每一首读起来都让人潸然泪下。然而,这个“渣男”却就在那一年,借着到四川巡察的机会认识了才女薛涛。这个薛涛诗词也写得好,可是她的私生活也比较混乱,从小她就入乐籍,卖唱为生。当时,薛涛已经42岁,元稹才31岁,两人非常要好,“姐弟恋”的两人迅速跌入爱河。薛涛还大胆的写诗,说我们“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口味简直重得很。
后来,元稹离开四川,走之前跟薛涛说我会来娶你,但他一起不复返。回到长安之后,他又四处沾花惹草,娶妻纳妾,为人所不齿。
元稹每次去政府上班,他的同僚们就对他嗤之以鼻,甚至当着他的面说,哪里来的苍蝇,不知天高地厚。可见,元稹的人品之差。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于唐代诗人元稹,全诗内容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的意思全诗的意思就是,亲爱的呀,自从看到了你片大海,世间上所有的水对于我来数就都不是水了;亲爱的呀,自从看到了你这朵巫山上的云彩,世间上就再也没有云彩能够让我留恋的了(我的心里只有你);就算把我扔到那美女如云的花丛之中,别的姑娘我也懒得看她们一眼了(因为有了你),这是因为,一半的原因是我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另一半的原因在于我有了你。
表达的情感这很明显是表达了对一个姑娘的炽热的爱意,表达的非常优美,也非常地动人,以至于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情话。
我曾经看到过一些说法,是元稹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但是按照全诗的意思来说明显不是这样的。如果只看前面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许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但是如果看后面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就肯定不是写亡妻的了。因为后面两句很明显,他和这个姑娘正在热恋之中,不可能是逝去的妻子。
写作的背景写作的背景是在唐代,也是我国在文化上最为包容和开放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性也是非常热情而开放的,往往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当然,唐代也不像我们现在,有手机可以聊微信,也可以看视频或者去夜场酒吧啥的,没这么多的娱乐活动,基本呆在家里除了绣花之类的就只有读诗了。唐代也出了很多好诗,出现了诗歌流行文化,唐代长安城里的青楼女子都以能够得到李白的一首亲笔诗而自豪,自然也会为她增加许多的价码。当时只要是有命的诗人,在烟花柳巷是非常受欢迎的,经常可以不花钱白吃白喝外加白...呵呵。
诗为谁而做?作为明星级的诗人,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当红明星。
元稹当时的这首诗迷遍了不知多少少女。自然这首诗也自然是传遍大江南北了。那么这首诗是为谁而做呢?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是在追求当时一位当红的青楼女子,如果不当红,那么元稹就不会费这么大力气去追求了,如果不当红,估计元稹也没兴趣去追求了。可惜的是,元稹估计是把人追到手之后,没多久就移情别恋了。
实际上元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西厢记》的原型实际上就是元稹,当然《西厢记》是大团圆的结局,张生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现实中的张生却是始乱终弃。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借景舒情诗是出自唐朝·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原诗是这样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看到过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人,其他地方的水再也不能称之为水了,只有巫山之云,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云。
这是一首舒情诗,借物抒情,作者在这首诗里运用“暗喻”修辞方法,体现出的深刻含义是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暗喻初恋情人,除了诗人所思、所念、所爱的初恋女子,再也不会为其他女子而动心动情了,体现作者爱情专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