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写了多少诗词?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

《我心目中的南唐后主一一李煜》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 ,他的亡国之音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清人王国维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肯定。

一、李煜虽然在政治上无能,但在文艺创作上造诣颇深,他工书善画,精通音律,尤善于词。他一生创作许多词,曾存诗集,但已流失,可以确定的仅有三十八首。数量虽少,但他足以凭这些词作傲视文坛了。

二、李煜词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在他主政时期创作的,他整日不理朝政,花天酒地,这时期,他的词作极尽绚丽奢华,笙歌燕舞之词,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而后期则是他被俘入宋之后,这时的他逐渐清醒过来,他的词作也转向亡国的悲愤和对家乡深怀念的故国之情。

三、我对南唐后主的词都十分喜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病起题山舍壁》、《病中感怀》、《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斛珠·晓妆初过》、《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下面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咋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的代表之作,也堪称是宋词中的名篇。李煜在三年的囚禁生活中,屈辱辛酸,终日以泪洗面,最后被宋太宗毒药害死。这首词因此可以看作是他的临终绝笔之作。

全词从问起,问结,从仰天问物到扣心自问,一气呵成,如诉如泣,荡气回肠,抒发了李煜极为痛苦的、真挚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表现了他思国如水,愁绪不断,用江水的流淌来表达他不可压抑之剧痛,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写了多少诗词?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写了多少诗词?没有人知道,因为,古人的诗词,因为年代久远,流传过程中有很多散佚了,就算流传至今的诗词,有的诗词也真伪难辨,很难确切的说很多少首是李煜的诗词。

经查,诗词名句网显示,李煜有69首诗词。诗的部分因为小楼没有相关的书,所以就说说词的部分吧。

李煜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有些或为他人伪作,可以确定的仅有38首。

李煜本有集,但已散佚,现在能看到最早的,是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南唐二主词》,录有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可分为两首,清代邵长光又录得一首,近人王国维先生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共为44首,但有些真伪难辨,不能确定就是李煜的词。

在李煜的这些词,小楼最喜欢的是《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相见欢》,是将人生失意写得最为深切动人的词,这首词中,仿佛涵盖了人生所有的失意与痛苦,包含了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每每读之,都会让人潸然泪下。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写了多少诗词?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

南唐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的诗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亡国前与亡国后。

亡国前

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和艺术感染力上,更胜花间词人一筹,在部分词里已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

亡国后

词主要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这时候的词作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格,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在他现存的所有诗词中,我最喜欢《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为什么喜欢它呢?

以水喻愁,历来并不罕见。

唐朝诗人刘禹锡便有“水流无限似侬愁”的佳句,

宋代的欧阳修也有“离愁渐行渐远,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描述,

秦观也有“便做春江都成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都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只是和李煜的相比,过于具体,是诗人们自己的感受。

而李煜,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他没有具体说明自己国破家亡的愁绪,而是进行设问,要问我的愁绪是怎样,请看着无尽涛涛的长江水!水无形,但又连绵不绝。愁思虽因人而异,但形象往往大于感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人的思想共鸣,不用想只要一读,满满的哀愁尽显其中。只此一点,便令我欲罢不能!

朋友们,您是怎么评论李煜的《虞美人》呢?您最喜欢李煜的哪首诗词呢?欢迎留言互动!

感谢你的阅读!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写了多少诗词?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

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