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彩票,一张100%中500万,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
《你敢不敢赌一把?》
两张彩票,一張100%中500万,另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如果让我选,我一定不选第一张,而选第二张。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彩票本来就是一种赌博,自己为什么不来赌一把呢?
一、只想给自己一次机会。有人说,能稳中500万多好,为何还要冒险选第二张,如果不中,什么也得不到。不错,真实情况就是这样。但我依然认为,既然给了你一次中大奖,而且能彻底改变你人生的机会,为什么不博一把?500万虽然也不少,但5000万呢,冒一下险就可能中500万的十倍,光想一想就刺激。当然,也可能一无所获,大不了回到起点,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不管怎么说,我坚持认为这个险值得一冒。
二、人生还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如果我选第一张,可以不费任何力气中500万元,这是多好的事啊。但人生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一些人认为不值得冒险,这种求稳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生活在世上,一出生就开始进入冒险状态,各种各样生存危险在等着我们去一个一个地克服。每天都在和冒险在一起搏斗。不冒险,成不了大事,成不了气候。敢于冒险,也成就过很多渴望成功的人。
因此,这两张彩票的选择,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大冒险,成功了,你会幸福一辈子,不成功,大不了回到正常生活,也影响不了什么,况且这次冒险的成功率还很高的,50%啊,这难道不值得我冒个险、赌一把吗?
两张彩票,一张100%中500万,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
绝大多数人会选500万那张,但我肯定选50%中5000万那张。
这是一道经典的金融学基础题目,考的是预期收益的概念。所谓预期收益,就是事情发生的概率×事情发生后的回报。这道题目当中,第一张彩票带来的预期收益是:100%×500万=500万元,第二张彩票的预期收益是50%×5000万=2500万,因为第二张彩票预期收益率是第一张的5倍(2500万vs500万),所以肯定选第二张。
接下来有人会问,这样的算法是没有意义的,毕竟你有50%的可能性什么都中不到。确实,但在金融市场,风险和收益都是可以转移的,而且风险和收益也是有价格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变通的方式,赚到更多钱。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你将这张彩票以1000万元的价格卖给马云,对马云来说,那可以拿着这张彩票当刮刮彩,他有50%的可能性刮到5000万元,那么扣除1000万元成本,还能赚4000万元;如果不幸没有刮到,那也就是亏损1000万元而已,这笔账,马云肯定是算得清楚的。
如果说,你不认识马云,也不认识其他巨富,那你同样可以通过风险转嫁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回报。你可以找信托公司设立一个信托基金,基金分成1000份,每份1万元,基金募集的到钱全部归你,1000万元;对基金的投资者来说,1万元的投资代表:50%的可能性中奖5万元,50%的可能性1万元打水漂,这样的基金,肯定是有人买的。如果你觉得1万元的亏损额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那你的基金份额可以设置成1万份,每份1000元,那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就多了去了。
实际上,上面距离你只卖1000万元,实际上你还可以卖到2000万元甚至更高,这取决于你给对方提供的潜在收益要高于他们的损失额即可——理论上,你最高的卖价是2500万元,这时候潜在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相当。
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非常局限于自身,而是要重视外部可用的资源,这样才能让你的收益最大化。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两张彩票,一张100%中500万,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
哈哈,贪得无厌的人肯定是50%5000万的了,但我要100%的500万了!所以做人知足👍
又是废话!😊
两张彩票,一张100%中500万,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抛开我根本不可能中奖这个扎心的事实来看这个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问题,可以对应出人的非理性行为和风险偏好。
第一张100%中奖500万,选了就有500万,只有一个结果;第二张50%中5000万,有可能不中,有可能中5000万,有两个结果。如果是对于普通人,仅仅作一个选择,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张彩票,一定可以获得500万,这已经很满足了。第二种要是不中奖,什么也得不到。这种选择属于理性行为。
但在实际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生非理性行为。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例子1:
如果你是一个股民,给你两只股票选择,第一只股票一定可以赚5%,第二只有可能赚50%,正好第二只收益是第一只的十倍,对应本题中所讲的500万和5000万的奖金。如果按照刚刚所分析的理性行为,我们应该选择第一只股票。
然而,你只要想想自己,再看看认识的人,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第二只股票。对应的前一只是银行股,后一只是垃圾股。有没有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它活生生的变成了非理性行为。
例子2:
你正在玩一个闯关答题游戏的时候,游戏一共有10关,每答对一半可以获得10元钱奖励,你在中途可以随时结束,可以拿到已获得的奖励。但是如果答错了,前面的奖励全部取消。但是如果你坚持答对了10道题,可以获得500元的奖励。
当你连续答对5题的时候,选择结束,可以得50元奖励。但是如果坚持答完可以获得500元,这时大多数人都会再接再厉,选择继续答题,结果答到第7题失败了一分钱也没拿到。看到了没有,同样还是非理性的行为。
因此,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选择无风险收益才是理性人的行为,而选择存在失败概率属于非理性行为。理论上来说,人类会作出理性选择,但实际生活中,作出的却是非理性行为。这是一个比较很有趣的现象。
这里涉及到预期收益和风险偏好的问题,还与无风险收益的吸引度有关。比如说题目所讲的500万元和5000万元,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所以选择第一张无风险收益的彩票,获得500万元,已经完全可以达到了心理预期,自然不会再去冒险,而会作出理性行为选择第一张彩票。
对于股票来说,比如说用1万元来炒股,选择第一只股赚500元,只是5%的收益,明显没有50%收益吸引力更高。而彩票成本为2元,500万元的收益率已经是250万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我们会去考察收益与成本的比值。当然这里还涉及到风险偏好,比如说保守投资者,不愿意承担潜在风险,那么即便收益率只有5%他还是会选择第一只股票。
再说答题游戏,当我们答了5道后,可以获得50元,可以买两个鸡腿,但是如果我们再拼一把,可能获得500元,那么可以买到全家桶还能有结余。并且我们会认为,我们答题付出的思考、时间,它是无成本的,就算是答错了没钱,自己也没有损失什么,因而反而觉得继续回答才是理性行为。
因此,我的结论是:人大多数时候都会作出非理性行为,决定因素是目标吸引力、收益成本比和风险偏好对比作出的一种自我均衡结果。
两张彩票,一张100%中500万,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
看上去好难抉择。但其实针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记住是大多数普通人),是最简单抉择的一个事,那就是选择100%中500万!不会有第2个选择。
在西方谚语中,有句话叫“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也是充分浓缩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1.先将必然发生的利益得到手,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以前科学家做过此类实验,也是这种必然性和50%概率来让100个人进行选择,当获得奖品价值越来越高时,只要超过一个人平均月工资收入之后,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必然得到的奖品,只有少数人会选择概率奖品。当奖品上升到超过年收入时,基本无人再去选择概率奖品。
2.这是普通人的心理分析试验得出了结论。有人提出看电视节目《百万大赢家》,不是有很多闯关者会继续冒险往下走吗?而不收手收获现有财物。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因为在游戏中,除了运气之外,还要拼自己智力的水平,有些参与者非常有信心自己的智力,所以他参与往下走。但是彩票没有智力区别,傻子和聪明者,都仅去面临运气的问题,所以他们的选择都会是一样的。
3.在真实的投资世界中,投资者也是这样的选择。巴菲特也不断在引用这句谚语,警惕大家及时获利了结,而不要承受太高的风险。也就是说:在投资时不要随波逐流,贪婪是投资人最大的自我敌人!要把握投资结果的确定性。因为普通人在投资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因为贪婪成为市场过客。还有个有趣的例子:
一个石油商人去世后进了天堂,圣彼得对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但这里人以群分,石油商人居住区已经满了,我没有地方提供给你。’商人问:‘您不介意我说五个字吧’。‘可以。’于是商人把手拢在嘴边,大声说:‘地狱里有油!’所有的石油商人都直往下冲,地方空了!圣彼得说好吧,现在这块地方全都是你的了。商人停了一会儿,说:‘哦,不了,我还是跟着他们去地狱吧,毕竟空穴不来风。”
总结下:抓住现有机会,实现获利,不要去冒着太大风险,以至于颗粒无收!
当然还有很多冒险家,不会这么选,会选择博取最大收益,但是最后结果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当年大航海时代,多少人都去探险,都消失在太平洋中,只有哥伦布成功了,名垂青史!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两张彩票,一张100%中500万,一张50%中5000万,你选哪张?
我觉得博彩就得有搏劲,富贵险中求,高风险才可能有高收益。本题假设的二张彩票,虽然中500万那张百分之百的概率,求稳显然也有不错的收益。但另一张彩票中5000万,也有50%的概率,其概率也是很高的,要我选我肯定选5000万那张,有一半的概率为何不搏一次?即使没有中奖,只怨运气不好,损失也就只是买张彩票的钱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