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是啥意思?
“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这句话既是农村俗语,又是民间风水顺口溜,还是农村民居修建格局民俗禁忌。农村还有类似的俗语,如“门楼高过堂,家人必定哭”,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现在很多人对大门民俗禁忌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认为这是古人的一种风水观念,有的人还认为是一种迷信观念。
有的人还举例说,现在一些新建的农村院落,大门高过堂的人家有很多,尤其是那些从事跑运输业的人家,由于院子要停放大货车,院子的大门修得比较高大。还有一些种粮大户,家里要储放农资和粮食,修建的大门可以让大货车出入,一般把大门修得比较高大。这些人家不都好好的吗?哪里出现所谓的“家败人丁亡”的情况?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这句旧时农村俗语有多荒谬,是不正确的。
我国传统俗语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这句俗语中的观点,最早出现在《黄帝宅经》,书中有“五虚五实”之说,其中“宅门大内小”为“五虚”之一,“宅大门小”为“五实”之一,书中对“五虚五实”说法是“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
明清以后,特别是清中后期,“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这句话,散见于各类民间风水书籍中,并成为农村流传的俗语和风水顺口溜。大门不能高过常人,这也成为民居修建中普遍遵守的规则,也可以说是禁忌。
大门或者门楼修建的民俗规则,从历史上来看,首先是因为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因朝廷规则而形成的一种习俗,这是源头;其后才被民间纳入风水学之中,成为民居的风水习俗,这是后来衍生的习俗。
1、我国古代大门有什么样的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房屋不是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房屋间和架的数量,朝廷有严格规定,比如,明朝规定皇帝宫殿的最多间数为十一间,清朝规定皇帝宫殿缩为九间,其他王公大臣按照等级递减,到普通百姓的正屋,只能是四架三间。
古代大门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朝廷对王府大门的间数、门饰、装修、色彩都要按照规制执行。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清廷规定:
“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门钉减亲王九分之二,贝勒府正门五间,启门一。”
我国传统民居的大门通常分为两种样式,一种是屋宇式大门,另一种是墙垣式大门。这两种大门在封建社会时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分明的体现。
屋宇式大门。此类大门开在房屋的开间内,这种房屋一般为对座屋,也就是正堂(正屋)前面的房屋,利用开间做大门。屋宇式大门又分为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等。这些大门与农村普通百姓没有关系,古代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的民居,家里非富即贵,而民居中的如意门等,都是殷实人家。因此可见,屋宇式大门的等级的差别非常明显。
墙垣式大门,也就是开在围墙之间就墙而开的大门,旧时传统民居的大门,大多属于这种墙垣式大门。我国北方农村四合院和三合院的墙垣式大门,有清水脊门、花轱辘钱门、道士帽门、随墙门,南方农村则有牌楼式、楼门式、杆栏式等大门。
由于墙垣式大门为普通农家的大门,大门的样式非常灵活,有简单的,也有小巧复杂的,有高大一些的,也有低矮一些的。但是,大门再高大,在民居整体格局中,也不能“高于堂”。
2、大门不能高过堂,具体指什么?前面已经介绍了,农村传统民居的院子大门,普遍采用的是墙垣式大门。现在农村新式楼房就更是如此。
在农村,人们根据不同的大门建筑风格,对大门比“堂”要高的禁忌,因大门的不同,其具体所指的大门部位也有所不同,通常分为两层意思:
一是门楼式的大门。通常来说,门楼的楼顶不能高过正屋(这里的“堂”指正屋或主屋,有的地方称正堂),同时,大门的门洞上面空间的高度,不能超过堂屋(这里的“堂”是指堂屋,或者厅堂)顶板的高度,也有的地方认为不能超过堂屋或厅堂门楣,也就是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
二是篱笆式大门。篱笆式大门,现在又称栅栏式大门。此种大门比较简单,没有门楼,也是就墙而开,一般是两扇门对开,两侧分别立有大门的门柱,主要是起到固定门扇的作用。大门的门柱比门扇稍高。因此,这种大门对门扇的高度,不能超过堂屋顶板的高度。当然,不同地方风俗不太一样,也有一些地方风俗,大门门扇的高度,不能超过堂屋或厅堂门的门楣。
3、为什么会有大门不能高过堂的风俗?其一,先从传统农村的民居格局来看
传统民居院子格局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家庭的组成,是有一定等级规则的,也就院子的房屋有主次之分。
民居中的主,就是主屋,也称正屋、正堂,坐北朝南的房屋为北屋,古代以南面而坐为尊,因此皇宫正殿、官衙正厅都是坐北朝南。因此,主屋处于统治地位。厢房,四合院中的倒座房及其他一些附属建筑均为配房,皆为主屋的配角,处于从属地位。
如果说主屋是一个人的躯干,配房是四肢,大门就是一个人的“冠带”(古人的比喻),也就是帽子和腰带。在传统民居中,所有的配房都不能高于主屋,即高于堂。可以说是同样高,但是,按照农村传统习俗,配房比主屋要稍矮一点(一尺以内,也不能太矮)。配房的门同样也不能高于正屋的堂屋门。
如此,院子大门虽然很重要,但其重要性远不及配套房。一些农村传统习俗,大门的门楼连高过配房(指厢房、倒座房)都不允许,更不用说高过主屋了。
其二,从封建社会礼法来看
旧时农村,如果配房高于主屋,大门的门楼比主屋高,或者大门的门楣高于堂屋的门楣,从农村民俗方面来说叫“欺主”,从封建社会礼法方面来说叫“大逆不道”。
在封建社会时期,普通民居的门饰、装修、色彩不按照规定,触犯的封建礼法,就是一种“僭越”,比如大门不能有龙的图案或雕塑来装饰,大门前不能摆放狮子等。
这种限制同样也体现在大门门楼的高度上,如果不加以限制,农村普通人家的大门就会越建越豪华,越建越高大,这是古代封建统治阶层不能容忍的,因此就用礼法加以限度。而一些封建礼法在实施过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民俗习惯。
4、“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的说法是迷信吗?民居通常是为了满足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然而,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又被视为社会地位的标志。大门又是住宅中最能体现主人社会地位的建筑,被人们称为“面脸”。
旧时,我国农村历来有一种习惯,一旦家里富裕起来了,都喜欢建房,而为了突出自己在当地的身份地位,总认为自家的住宅越大越豪华越好,这样就会出现对奢华住宅的过度追求,造成两种不良的后果:一是造成社会的攀比之风,从而造成对社会物质资源的浪费。二是会容易授人之柄,为家里招灾引祸。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荣国府修建大观园,其奢华的程度,连回家省亲的贵妃贾元春都感叹太过分了,这也为贾府后来被抄家留下了隐患。小说的这一题材来源于曹雪芹家的一段史实。曹雪芹的祖上曾任江宁织造,官阶为五品,只能算是一个小官,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五品官员营造了一座令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等咂舌的江南织造府第。后来的结果是江南织造府第被查抄,当时官场同僚都拍手称快,曹家也因此败落。
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里,很多有智慧的人,往往身居小院小宅,有的甚至居陋室,得以善终,并保全子孙。而有一些贪官酷吏、土豪劣绅,因僭越建筑等级制度,被列入“十恶”之罪中的前四条,遭遇横祸而“家败人丁亡”。
在封建社会,那些有权势之家尚且如此,农村普通百姓之家,不管是房屋也好,大门也罢,只能遵守建筑等级制度,宁可居小房子,开低矮的大门,也不敢有丝毫僭越,否则,就可能带来牢狱之灾,甚至丢掉性命。
这也就是过去农民众之所说,“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现在有人所说的迷信,而是史实。
当然,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后来被古代风水界吸纳其学说之中,同时也被编写成民间俗语,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农村俗语:“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是啥意思?
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我理解的意思是:如果把大门建得高过正屋正堂的高度,就会导致家庭衰败人口迅速衰亡。这是一句劝诫警人之语,明显有过于夸张的成份,目的在强调人劝告人,建大门有讲究,有禁忌,要注意,不可乱来。
我国人是很重视家庭住宅,重视其结构布局的,并形成一些风俗特色,一些禁忌。我国历来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这也反映在住宅建筑上,更受儒家伦理影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也在住宅建筑上有反映。如我国过去大户人家,多是建我四合院,有三世五进的,深长大于宽,表示福泽绵长悠久。左右是要建平衡的,体现中庸。一屋之中是有主次之分,长幼尊卑有别的。堂屋正厅为主,左右厢房为次。左长右次,主为君为大为高,两厢其他为臣为仆为小,所以,一宅之中,两厢及大门等在结构布局的高度上论,是不能建得高大于正堂的,否则就是臣奴大于主君,是臣奴欺主,有逆反叛之义,这是不符今儒家中庸与伦理纲常的,所以才会有“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的夸张之说。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抬寸头”也是。左青龙,右白虎,在长幼尊卑中,左是大于右的,所以左青龙可以高大,而右白虎高大于左青龙,就幼欺长,是不合儒家中庸思想,伦理纲常之道的。
无理不成数,无数不成形,无形不成理。形状给人的视觉与心灵的冲击是很大的,从形中可见理数,可影响人的言行,人对形的讲究是不少的,建筑成形,反映的数理,对人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大小程度却各有不同,会因时因形因人因事而忌。形,环境对人影响肯定是有的。人不可忽略轻视形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习惯上,大户住宅,是有厅堂、住房、大门等之分的,大门是纳气口,连接内外,主岀入,位置很重要。在建设顺序先后上也是有讲究的,不可先建大门后建主宅,要先建主宅,再建大门。在建的比例结构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如门高过堂,就犯了禁忌,就被认为是不好会出事的了。事实上,有的人好显摆炫耀张扬,内主不怎之样,却在大门上大作文章,建得高大豪华,与主宅厅堂很不有机对称,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种,这种形状也反映了主人的性格心态,这也预示着理数,反映了不合自然之理,会加速败亡的。可是有人顾此失彼,只见一面,不见另一面,没有统盘考虑而导致的,是值得注意的。
农村俗语:“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是啥意思?
传统中式房宅格局,讲究对称和谐,不失错落有致。一处房宅主次分明,高低呼应,空间、层次、美学三元素兼具。远观,整体统一不散落;近看,细处各趣不突兀;合乎五行,应对四象。这就算的上一座好房宅。
"大门高过堂"犯忌讳,局部失格对整体房宅造成严重影响。"家败人丁亡"为夸张说法,是强调房宅影响日常生活体验,甚至身心健康。
一座房宅涉及建筑美学、民俗文化、生活体验,是生活真正的归宿,家人温馨的港湾。生活的感受,从那座房子开始,当然不能胡来。
1/3不合建筑美学
传统建筑上,房宅选配丰富,格局诸多讲究。主屋高大稳实,厢房高低有序,门楼高低恰好,大门和院墙实际情况也受院落大小影响。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框架。
一处上佳房宅,格局清爽,整体和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主题要突出,辅助要精巧。门楼作为房宅辅助建筑,高度不宜向主屋看齐,更不可以出现"大门高过堂"现象。
大门过高,则喧宾夺主,正屋失了主位,整体房宅缺乏安稳感。最直接感受是视觉上的违和感,格局不协调,影响美观。当你觉得房宅哪里别扭时,说明它已经影响家人心理。别扭则不踏实、不顺气,当然为大忌。
所以,大门不可高过堂。主屋最高大,厢房次之,门楼或大门不高于厢房。从门外看去,整体统一而有序,主屋又显高大气派之象。
2/3违背风水学
从四象来看,主屋在后为靠山,当有高大、坚实、稳固之象。南朱雀属阳,前方朝向以视野开阔为佳,暖阳沐浴,光线充足。
如此,一处阳光小院,温馨舒适,生活愉悦。因此,大门方向必须考虑视野和光线。
大门作为房宅和外界的唯一进出口,当然是非常讲究的。如果门头高过正堂,视觉上有压抑感,格局上有局促感。从厅堂看过来,高大门头有逼近主屋之势,此为建筑大忌。
五行家庭归位上,老者属土,居中,晚辈围绕方显天伦之乐。家庭之长当居主屋,主屋则象征家中长辈,厢房、门楼、院墙围绕主屋,就像儿孙们依偎着长辈,和睦温馨。主屋高于所有辅助建筑,这画面才会和谐。
如果大门高于堂,一家之主仰望兔崽子,这是要翻天的节奏。有违家庭辈分和长幼之嫌,寓意家庭不和,不成体统。外人看着笑话。
3/3生活体验不好
当你早上起来站在院里,看着开阔的天空,朝阳升起,天和上扬,微风拂柳,鸟鸣清脆,空气清新,眼前豁然……你的心情如何?
门头高大威猛,甚至高过厢房和主屋,起床一出屋就觉压抑。大门高,通常院墙也相应提高,人在院内,向前只能看到半截天空,两边墙外仨俩树头。家人就像被困在高墙内……
早晚时厢房遮阳,中间时段高大门头遮阳,院内常年缺阳,房宅湿气过重,秋冬季节,晚间阴冷。这种环境影响身体和心情,就像天气一直不清爽,生活一直不顺畅,莫名烦躁。老年人容易出现风湿、关节、腰腿问题。
人有面相,宅讲风水,合在一起就是家相。主人和房宅是统一的存在,房宅格局失调,家人生活感受也会受影响。
"家败人丁亡"那是夸张强调,是说这种违背建筑和生活常规的房宅格局不利于身心愉悦。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生活才觉顺气。
日子过的是感觉。环境影响人,如果别扭的感觉从家庭环境开始,可真有追求……
强哥这处山庄别墅就很讲究!
结束语
民俗多出智慧,老话不打诳语。俗话多调皮,说的是过去事儿,讲的是生活理儿。
"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说的是百姓建房经验,它是有学问、有说法的,不是完全由着个人想法和心情胡来的。安全问题、生活体验、建筑美学……这些都是重要考量因素,人房和谐统一方为上好家相。
建筑美学和民俗生活,是几千年华夏主流文化,当然有着深刻道理。老祖宗说"大门不要高过堂",你就听着。不犯忌讳不吃亏。
最后疑问:建个大门八丈高,外人经过看着你家房子就像个傻乎乎的羊驼。真的拉风吗?
农村俗语:“大门高过堂,家败人丁亡”,是啥意思?
这句话是属于建筑行业的一句古话,出自于《黄帝宅经》一书,为足以令家庭破败的五虚之一。
所谓五虚,一为宅大人少,二为宅门大内小,三为墙院不完,四为井灶不处,五为宅地多、屋少、庭院广。
从风水学来看,宅门过大,大过了内里的主房的话,是会影响到家庭的气场的,若以人体机构来看的话,大门则属于咽喉,是各类食物的必经之地,而宅院则为胃部,是食物的最终归属地。
喉咙过大而胃部较小,则会出现吃无节制,胃部消化不良,从而影响到全身,伤及全家的后果,所以一般而言,家庭的大门是不能超过内宅的,但也不能太小,以合适最佳即可。
同时若大门建筑过高的话,也会从外部给人以一种别扭的印象,外大内小则被认为是外强中干,不吝费用地将大门建筑高大,而内部却是一团糟,这也会被人感觉这家是个好面子,实则库中无粮的窘况,这样的家庭,不管是交往还是商业往来,都不能算是优选。
若从社会心理来看,大门作为一个家庭的颜面,是认识这个家庭条件的第一印象,大门建筑过高,容易被小偷、强盗等盯上,即使在入门后发现内宅不大,可是有了大门的印象,也会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错觉。
轻则破财,小偷还好说,没偷到钱最多就走了,重则害命,强盗可就不一样,这些过着刀口舔血日子,打着过一天赚一天算盘的强人们,可不会轻易地就打道回府,不把家里翻个底掉是不会走的,可能还会危及性命。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