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有钱莫住东厢房”这句农村老话,让现在的人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时代不同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非昔比。因此,现在一些人容易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现在社会所看到的情景,用现在的思维来评价过去东厢房住居条件上的好与差,事实上,这句老话所产生的背景,与现代农村社会完全不同,其要表达的意思并非东厢房居住的感觉,而是另有深意。
1、东厢房到底怎么样?东厢房是一种什么样的房屋,到底好不好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好。从我国民居坐南朝北的地理环境和民间风水上来看,正屋坐北朝南,俗称为北屋。如果庭院是一座四合院,东厢房在正房的东面,其位置仅次于正屋,比位于正屋西面的西厢房要好,比位于正屋前面的倒屋更好。如果是三合院,东厢房比西厢房要强多了。
在古代,东厢房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空间的拓展,可向东面扩建,哪怕扩建成另一个院子也是可以的。但是,西厢房就不可以。古人有“西不益宅”的说法,意思是说,住宅建成后,就不能向西边扩张,如果向西扩张就叫“西益宅”。古籍《风俗通义》说:
“俗说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也。不西益者,恐动摇之耳。”
民间还有左青龙右北虎的说法,即住宅左边为“青龙”,右边为“白虎”。以坐北朝南的房屋为例,“青龙”(东)方代表阳气,早晨太阳出来的方位,“白虎”(西)方代表阴气,太阳落山的方位。古人认为,向住宅的西面扩张,就会导致住宅的阳消阴长。住宅向西扩张加高风水上是白虎抬头。民间有俗语说:“宁让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头望”。民间还有西厢房的房间不能比东厢房多,否则就是“白虎开口”。
也就因为如此,在古人的观念中,东厢房在以后拓展的空间上要比西厢房大得多,不受限制,而西厢房在空间上是 受限制的。这种传统规矩,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在过去农村得到普遍遵守。
2、东厢房是什么人住?我国农村有一句分家老话:“哥东弟西,老三出去”,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以上的儿子,分家的时候,长子分优先分到东厢房,老二只能要西厢房,老三以下的兄弟,要到外面另选地方建房。
我国民间旧时传统,分家时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原则,长子在分家产时是有优先权的,所分到的房屋,除正屋外,是最好的房屋。如果东厢房不好,民间为什么把东厢房分给长子呢?东厢房就是长子优先继承树的象征。
有人会问,其实这句老话后面还有一句,完整句子是:“有钱不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东厢房不好,不能住,冬天不暖和,夏天不凉爽,其中的含义不是指儿子住不住东厢房,而是指一家之主能不能住东厢房。按道理来说,一家之主应该住主屋(正屋,即北屋),有钱的一家之主更是如此。家里有主屋不住,住东厢房就显得不伦不类了,长辈不像长辈,儿子不像儿子。不了解内情的人,还认为这家人的儿子不孝,让父母住偏屋。这在旧时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了解内情的人则认为,这家人不讲规矩,没有尊卑之分。
事实上,民间还有一句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这句话就很明显了,只有家里出了不孝儿郎,才让父母从正屋搬出来,住在东屋和南房(有四合院的家庭,南房又称为倒屋)。在旧时农村,如果有人上家里来,看到父母住在东屋和南屋,问都不要问,一看就可以断定,这个家庭的儿子肯定是不孝之子,对父母极不尊敬。因此,旧时,民间在住房的分配上,是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矩的,一家之主就得住主屋,不可住到偏房去。
再说,过去大多数家庭儿子较多,有四五个儿子(有的六七个)的家庭比较普遍。四五个儿子成家后,就是四五个小家庭,再往后,就可变成同样有四五个儿子的大家庭。通常来说,一个家庭也就一座农家小院,有的只有一半农家小院(很多地方的房屋还只是平房,也就是一层),兄弟结婚后分家时,一个人分不到多少房屋,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哪里容得你去东挑西拣?哪里容得你嫌弃东厢房和西厢房的“冬不暖,夏不凉”?过去的生活水平低,想建新房,哪来的钱呢?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儿子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可言。
旧时,农村儿子分家没房屋住时,通常搭建简易的茅草屋,再好一点的就是土坯屋,屋顶盖秸杆压泥巴,无法讲究“冬不暖,夏不凉”。不像现在农村,家庭子女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不建新楼房,祖屋也足够儿子选择住哪个屋,不住哪屋,哪个屋冬暖夏凉,哪屋“冬不暖,夏不凉”。有了楼房的人家更是空了一大半,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对过去的老话,不能用现在的思维方式去解释过去的农村老话。
3、“有钱不住东厢房”到底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上一节讲到,一个家庭分家时,通常来说东厢房要分给长子居住,其他的兄弟还没有资格住。如果长子分家出去后,只能勉强糊口度日,没有钱建新的房屋,那么他可能长期在东厢房,直到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房屋住总比没有房屋住得好。至于以后,长子能不能拥有独立院落,还要看他的儿子的能力怎么样,否则只能住在东厢房养老送终了。
如果分家后的长子有钱了,就有能力到外面建新房屋,他们还愿意在东厢房住吗?他们当然不愿意。既然与父母分家了,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分门立户”,自己有能力的话,修建自己的独立院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分门立户”和“成家立业”。拥有自家的院子大门,有自家的正屋和东厢房、东厢房,如果气派一些,还可以建南屋,那就修建成四合院了(过去乡村大多为三合院,院前为一道围墙和大门)。
如果自己没有建独自院子,住在东厢房,那只能算是“分户立灶”,守着祖业过日子。院子的大门,是兄弟共同的大门,没有主屋,只能算是偏安一隅。一个院子住了几个兄弟,上有父母,下有妯娌,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各种是非,不听也得听,清官难断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挤在一起,容易出现兄弟阋于墙,亲情也变得疏远,有的兄弟宛如仇人。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常见。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分家之后,在父母的屋檐下,也同样如此。与父母抬头不见抬头见,眼见心烦,眼见肚忧,说不定三天两头,父母找个借口,狠狠地训斥儿子一顿,儿子只能唯唯诺诺(旧时规矩),满肚子苦水不无处可倒。
自己有了钱,谁还愿意过这种日子呢?如果自己建了独立院子,住的是主屋,过的是独立的生活,与父母和兄弟保持了一定距离。即便不出去建房,就在厢房的基础上向东扩展成独立院子(俗称东院),也就有了独立的大门,新院子和老院子相邻,也是一种距离。兄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各家过各家的,比天天挤在一起锅碗瓢盆相碰撞要亲热得多。这也算是一种距离美吧。再说,儿子修建了新房屋,搬了出去,父母心里不但不怨恨,反而特别高兴,因自己有这样有钱能干的儿子感到骄傲。在村里人面前,他们的腰板挺得直直的,说法也底气十足。父母都希望儿子超越自己,他们脸上也有光彩。
试想想,位置条件比西厢房和倒屋优越的东厢房,有了钱就不能住了,要建新房屋开门立户,那些住西厢房和倒屋的兄弟就更是如此了。自己努力赚钱,有了钱就盖属于自己的院子,过去一户一院的生活,美滋滋的,谁不愿意呢?
因此,“有钱莫住东厢房”这句农村老话之中的“东厢房”,象征祖业。实际上这句老话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安于守住现成的祖业,祖业再多,兄弟多了,分家时也就分得一个角落。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的儿子又只能分到祖业之中,一个大角落之中的一个小角落。只有不断拼搏努力,勤劳致富才能建立新的家业。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对于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其实就是因为东偏房容易冬天不暖和、夏不凉快。像我们这边农村的主房屋多是坐北朝南,而对于东厢房来说,也就是坐东朝西了,一般夏天东南风刮不进来就会闷热,而冬天东北风就会容易刮进来而屋里更冷了!所以说,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有钱莫住东厢房”的理解
在我们这边农村对于偏房往往会比较常见一些,像我们家两处宅子上都会有东偏房,一般是不住人的,会当成储存间使用的,主要是放置一些化肥、农具以及家里的粮食等物品,有时候也会当成厨房使用!
不过,东厢房也是可以住人的,记得初中时,我们家老宅子的东偏房就是作为我的卧室,那时候好像是因为我原来睡觉的正房东屋房顶有条家蛇,就会特别害怕而搬到了东偏房里居住。
由于那会儿东偏房刚盖好不久,所以说,刚搬进来东偏房时并没有感觉到“冬不暖,夏不凉”,但住的时间久了,就会感觉到冬天的冷风特别大,会从门缝、窗户缝里刮进来,那会儿基本就会盖很厚的棉被保暖!
而到了夏天,尤其是过暑假那会儿,太阳照的非常毒辣,而屋里就会热得受不了,即便有风扇也会常常感觉是热风!再加上夏天多是东南风,而东偏房的东边又是一面实墙也基本刮不进风来!因此,就会特别闷热!最终,没住两年就又搬回正房东屋居住了!
所以说,对于有钱人来说,宁可把正房多盖出几间房来,也不愿意去住这种“冬不暖,夏不凉”的东厢房!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观点看法!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大家都知道,在农村生活,人们对于居住的地方和位置都是有着非常大的讲究的,哪怕在同一个院子中,对于居住房子的选择也是有着很多的说法的。比如人们常说“有钱莫住东厢房”或者“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东厢房哪里不好了?
“有钱莫住东厢房”这句话的原句是“有钱莫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这种说法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既然叫做东厢房,那房子的朝向就是坐东朝西,房门朝西面打开。之所以说“冬不暖,夏不凉”就和我国盛行的风向有关了。
我国夏季风向多为凉爽的东南风,而冬季则多为凛冽的西北风。可是如果房子坐东朝西的话,则东南风会直接被房子后墙挡住,刮不进屋子,自然无法在夏季带来凉意。而西北分则正好直入正门,将股股的寒风充斥整个房间,房屋中的温度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有钱莫住东厢房”这句话说的是非常正确的,一般人家是不会长期在东厢房居住生活的。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建筑对称性的要求,东厢房又不能缺少,所以一般只是用来让客人短期居住。
骏景——殷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厢房是指四合院中东西两侧的房屋,在四合院中北边是正房、东西两边均为厢房、南侧为倒座、中间是天井。那为什么说“有钱莫住东厢房”呢?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冬不暖,夏不凉”。
不住东厢房的原因在下半句说得很清楚了,因为我国地处北半球,建房最好是坐北朝南,而东厢房等于是坐东朝西的设计。这样上午的时候基本上是照不到太阳的,所以冬季就会比较寒冷,加上冬季吹的是西北风,在东厢房中往往会受到寒流的侵袭,所以冬天的居住体验比较差。
而夏天就完全相反,过了午后太阳就会直射到东厢房,房间里的温度会骤然上升,所以夏季会比较炎热。加上夏季风向是东南方向,所以东厢房也基本吹不到凉风,居住体验同样不好。
不过现在这句话已经过时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很多方法来取暖、乘凉,可以完美解决东厢房居住体验不佳的问题,所以现在合院在布局的时候也没有了那么多的顾忌,接下来给大家推荐几套合院的图纸,宅基地面积比较宽裕的朋友可以把图纸收藏起来。
第1套:
占地尺寸:18.8m×28m
占地面积:278㎡(不含庭院)
建筑面积:278㎡(不含庭院)
建筑高度:7.3m
建筑情况:设6室 1厅 2卫 1厨 1堂屋 1娱乐室
第2套:
占地尺寸:18×18m
占地面积:324.94㎡
建筑面积:577.7㎡a
建筑高度:10.5m
建筑情况:7室 2厅 1厨 1餐厅 6卫 2露台 2储藏间 2设备间 2衣帽间 1书房
第3套:
占地尺寸:22m*30m
占地面积:332㎡(不含庭院)
建筑面积:332㎡
建筑高度:6.2m
建筑情况:共设5卧室 1客厅 1厨房 1餐厅 5卫生间 1车库 1茶室 1书房 1储藏室 1配电间 4庭院 1 露台 1回廊
第4套:
占地尺寸:26.6m*25m
占地面积:678.4㎡
建筑面积(不含庭院):506.5㎡
总 高 度:10.3m
建筑情况:共设5室 4厅 7卫 1厨 5衣帽间 1书房 1走廊 1阳台 1露台 1庭院
第5套:
占地尺寸:18m*29m
占地面积(含庭院):522㎡
建筑面积(含庭院):657㎡
总 高 度:9.3m
建筑情况:共设4室 1厅 6卫 1厨 3衣帽间 1桑拿房 2书房 1茶室 1起居室 1泳池 1休闲区 1庭院
想看更多合院图纸,可以关注头条号:住宅公园。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
厢房,其实也就是常说的朝向是东西方向的偏房。对于这种厢房来说,冬天冷、夏天热,一般是不会住厢房的。
对于东北农村来说,房屋的朝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叫做正房。而对于厢房比较少见,一般都是作为仓库的。而对于一些乡镇或者城市,厢房较为多见。
东西朝向的东厢房,窗户一般都是开在东西向的墙壁上。上午太阳升起时,东厢房内东侧窗户是见不到太阳的,显得阴暗。因此,东厢房上午的温度是偏低的;而对于下午3点以后太阳要落山之时,阳光却从西侧的窗户照射进来,显得屋内异常的闷热。正好与坐北朝南的正房相反,所以东厢房的居住环境是比不上正房的。
而对于这种带有厢房格局的房子,主要还是北京以及北京以西的关内地区。一般是一侧正房配两侧厢房的格局或者前后正房配两侧厢房的格局。对于正房,主要是给家主或者老人居住,显示身份;而厢房呢,主要给未成家的孩子和佣人居住。相对来说,西厢房住自己家人的情况居多。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住东厢房呢?其实,这具老话只说了上半句,其完整的句子是“有钱莫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现在是不是应该明白了呢?
在过去,北方的房子主要是以四合院的形式,目前在北京依然还有很多四合院的老房子,现在可都老值钱了。而四合院的房子中普遍是以北面的房子作为正方,这样早有两边的房子,则分别称之为东厢房和西厢房。以前是比较讲究的,一般东厢房的房子是给儿子住的,而西厢房的则是留给女儿住的!
既然明白了房子的朝向,那应该很清楚为什么不住东厢房了。那是因为东厢房一般是坐东朝西的,而且它的窗户是向西边开的。而在过去很多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这样做就是为了冬暖夏凉。
可是东厢房的却并不是这样的,如此一来在上午的时候,这个房间基本上是照不到太阳的,采光不好不说,而且冬天的时候,风是直接往屋子里吹,自然是比较寒冷。而在下午的时候,又会有太阳暴晒,这样夏天的时候房间里就和烤箱一样,再加上通风也不好,是非常闷热的。因此也就有了“有钱莫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的俗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