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不是农村的老话,连俗谚也算不上,是旧时嫁女或结婚习俗“开脸”开始时的祝福语。这种语言比较独特,不仅在农村有,我国民间民俗中普遍存在。我国民间称这种语言为祝福语,也称吉祥话、赞美歌、祝词、好话等。
为了让读者朋友理解祝福这一种民俗文化形态,本文分两部分,用一些实例来解说一下民间吉祥话的相关民俗内涵。
一、我国民间的吉祥话民俗学上,一般把这类话称为吉祥话,与民间的吉祥物、吉祥画一起组成了我国民间三大吉祥元素符号,构成了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的吉祥文化。一般用于嫁女、成亲、房屋修造、祝寿、生育、节庆、民俗文化活动等宗教仪式色彩浓厚的场合,表现人们对人和事的赞美、祝福、祝贺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例举我多年来从民间收集的一些民间吉祥话,这里要说明的是,因这些吉祥的篇幅太长,这里只就起造房屋、结婚和舞龙各例举一二。
1、起造房屋类。
过去农村起造房屋,被称之为“千百年的好事”,而起造房屋最隆重又最具仪式感的当属上梁。因此,我国民间过去普遍流传上梁的吉祥话,但地方不同,这些吉祥在语言上有些差异,就是在我的家乡,不同的木匠师傅所说的吉祥话也有差别。这里例举的是我家乡普遍使用的上梁吉祥话,分为《赞梁歌》、《上梁歌》、《安梁歌》、《踩梁歌》、《抛梁歌》等。限于篇幅,这里只例举前两首,供读者朋友参考。
赞梁歌
日吉时良,天地开昌。
主东操心,荣造华堂。
五方龙神来朝贡,千年富贵万年红。
天上金鸡叫,地上凤凰鸣。
鲁班仙人、财帛星、文曲星、武曲星、天月二德星,
禄马贵人到,正是上梁时。
此梁此梁,生在何方,生在细米山上。
根攀三十里,叶子遮太阳,里面装松柏,外面桂花香。
此木不是平凡木,而是皇宫桂花香。
别人拿来无用处,鲁班拿你做金梁。
七十二人砍不脱,八十二人抬不动。
忽然一阵仙风来,吹到我弟子木工场。
左手急忙忙,右手急忙忙,截了两头取中央。
我拿神尺量一量,量得不短又不长。
刨子一过,墨线一行,
刨子一过放毫光,墨线一打正合堂。
两头做起龙须榫,中间做起万贯庄。
五包丝线绵又软,正好用来缠金梁。
左缠三圈生贵子,右缠三圈出栋梁。
我报你发来你就发,报你升来你就升。
升!升!升!
说明:此赞美歌是在梁木做好后,上梁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由木匠师傅说的吉祥话,当匠师傅说到最后一句“升!升!升!”,在房屋顶上的人就开始往房屋顶上吊梁木。
上梁歌
天开黄道是佳期,紫微高照良日吉。
鸾凤乘龙来到此,正是主东上梁时。
上升一步,贺喜主家一发如雷;
上升二步,贺喜主东双福双寿;
上升三步,贺喜主东三多吉庆;
上升四步,贺喜主东四海扬名;
上升五步,贺喜主东五子登科;
上升六步,贺喜主东六位高升;
上升七步,贺喜主东七星高照;
上升八步,贺喜主东八月科场;
上升九步,贺喜主东久久兴发;
上升十步,贺喜主东十全十美;
升十一步金满斗,
升十二步斗量金,
千年发达万年兴。
两脚攀到瓜,贺主东富贵荣华。
两脚攀到檩,贺主东官居一品。
上登头,贺喜主东儿孙代代出公候。
上到顶,贺喜主东儿孙代代坐朝廷。
(以上两段吉祥话由本文作者根据民间艺要口述,并参考《绥宁民族志》进行整理)
说明:房屋顶上的人把梁木用绳索(有的地方认为,用背小孩用的布背带最佳)把梁吊到房顶后,两位木匠师傅各从堂屋的一边,顺着长梯子爬上屋顶去安梁木,一边往上爬,一边嘴里高声唱读吉祥话。
2、舞龙灯吉祥话
舞龙灯是农村春节期间一项最普遍的民俗文化活动。过去,村村扎龙灯,有布龙、竹蔑纸龙、草龙等。有的在白天舞龙,有的则在夜间舞龙。舞龙的队伍走村串户,恭贺新禧,每到一村,每到一户皆要停下锣鼓,舞龙灯的队伍出来一人说一些祝福主人的吉祥话,主人也要回敬客人的吉祥话。有的地方的吉祥话比较简略一些,有的地方的吉祥话要复杂一些,甚至用唱歌的形式一问一答,民间称之为《龙灯歌》,此歌的数量多达数十首。比如,龙灯到达刚进新屋的人家,舞龙灯的人要唱《赞新造华堂》,主人也以歌的形式回答。而到老屋房舞龙灯的人要唱《赞华堂》,主人同样以歌的形式回答。龙灯歌里唱的就是吉祥话。这里例举《赞新造华堂》。
赞新造华堂
(客唱)
风调雨顺收成好,国泰民安好收成。
到了今日元宵夜,扎起几节不成灯。
造下此龙不像样,深更半夜惊动亲。
惊动老者坐千岁,惊动少者发万春。
惊动孩童多伶俐,门门考得中头名。
龙王抬头打一望,主东造下好华堂。
堂前又有炮火接,又有果杯接龙神。
炮火连天来迎接,上红挂彩上龙身。
龙王未到贵村地,新造华堂色色新。
上头盖起琉璃瓦,地下要敞两扇门。
双手推开门两扇,金玉满堂气象新。
鲁班仙人来起造,雕栋画梁艺术精。
凤阁龙楼好府宅,白鹤仙人下罗针。
前有云雀来迎宝,后有玄武赐黄金。
青龙白虎来相顾,财也发来人也兴。
此歌唱到这里止,打起锣鼓出财门。
[此歌为湖南绥宁鹅公金坑村民杨麒麟先生(已故)生前整理成手抄本的传统《龙灯歌》之一]
3、女子出嫁吉祥话
过去,民间婚嫁程序性最强,每一步都有人送给新娘的吉祥话。比如新娘的的扯脸到穿戴,每个步骤都得说吉祥话。下面就是扯脸(开脸)、梳妆打扮、穿戴的吉祥语:
(一)、给新娘扯脸(开脸)
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生娇女。
一连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
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控花郎。
妹妹今日恭喜你,恭喜贺喜你做新娘。
(二)给新娘梳头
日吉时良好风光,新娘今日好梳妆。
新娘吉时把婚配,喜结连理万年长。
发水打开香喷喷,洒在新娘头顶上。
左边梳起成龙凤,右边梳个好鸳鸯。
梳起犀牛来望月,梳起织女配牛郎。
头发梳得光溜溜,梳起狮子滚绣球。
好比皇家女子嫁,牡丹插在右边上。
恰似仙女下凡配,配个仙郎共枕头。
今日新人成双对,同床共枕到白头。
早生贵子跳龙门,定中状元占鳌头。
(三)给新娘穿衣
恰逢曰吉时良期,手拿罗绫与缎匹。
新娘行到堂屋内,梳妆打扮穿嫁衣。
新衣穿到新娘身,珠光宝气好光生。
右手穿衣乘鸾风,左手穿衣听和鸣。
穿上新衣配新郎,必定千年万载兴。
配成夫妻共到老,同心同德万年春。
(四)给新娘戴帕
青丝帕,花手巾,戴到新娘头顶心。
仙家女子戴官帽,乌纱手帕赐新人。
戴上帕子行婚礼,荣华富贵万年兴。
新郎新娘相匹配,生下贵子坐京城。
(五)给新人穿鞋
新娘出到堂屋来,今日来穿出嫁鞋。
手拿新鞋量一量,刚刚只有五寸长。
左脚穿鞋出富贵,右脚穿鞋出善良。
早生贵子跳龙门,五子登科状元郎。
齐眉士女乾坤久,结发夫妻岁月长。
将鞋穿在新娘脚,鸾凤和鸣百世昌。
(以上根据民间口述及湖南《绥宁民族志》整理)
二、民间婚俗语的“开脸”民间婚俗中的开脸,又称为扯脸、开面、绞脸、绞面等,是一种沿袭较久的习俗。不同的地方,开脸的时间不一样,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在新娘出嫁之时,由女方家开脸,也有一些地方在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男方家安排开脸。
所谓开脸,地方不同,内容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包括改变新娘的头发的梳妆样式,用线绞去脸和脖子上的汗毛,修齐鬓角;有的地方则只要绞去脸和脖子上的汗毛,修齐鬓角,改变新娘的头发的梳妆样式则属于另外一道程序,叫给新娘梳头。
开脸对女子来说是人生的一根分界线,开脸之前,女子属姑娘时代,用一些地方的农村话说就是在娘家“做女”的时代,开脸后就进入妇女时代了。女子一旦开了脸,就要经常用线绞脸上长出的汗毛,保持面部光盈。
过去给新娘开脸的人,都是女人,分职业的和业余的。职业的一般是城镇居民,有专门给人开脸为职业的人,称之为“整容匠”。比如:
《二刻拍案惊奇》第二五卷:“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
这句话中的“整容匠”就是游走街巷,专门为女子开脸的职业女性。请职业“整容匠”开脸要支付费用,也就打发红包。
旧时,农村给人开脸的女人都是业余的,有的地方纯属义务性质的,有的地方则封一个小红包。
因为城镇是职业型的,对“整容匠”的要求有的地方有禁忌,有的地方则不太讲究。但是,对农村人家来说,普遍比较讲究。农村对给新娘开脸女人的要求,必须是“全福”之人,即娘家父母双全,夫家父母双全,夫妻双全,儿女双全,或者子孙满堂福气好的老女性老人。
开脸下手用线绞汗毛时,要说一些祝福语。也就是题中所说的“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地方不同说法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只说到“三线”,后面再加若干吉祥语,而有的地方则要从一说到十,寓意十全十美。但是,民间的这种开脸说吉祥话的习俗和内容,在形式上大同小异。
今天,一些农村婚嫁程序中依然有“开脸”的习俗,但是,现在的女孩子喜欢讲究美容,在实际生活当中早就到美容店“开脸”了,且使用的就是传统的开脸方法,只是在工具的使用上更先进了,可以说是古老的美容办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方式。因此,一些农村给新娘开脸时,一般只是象征性的用线比划一下,而传统的新娘梳妆也到理发店去做。真正具有仪式感“开脸”只剩这些传统的“吉祥语”,给新娘以美好的祝福。
农村老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俗话说“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已经对以前的农村老习俗遗忘了。但民间的婚丧嫁娶,兹事体大,一直以来都是很受重视的。其中的婚庆礼仪,更是有很多的细微环节,比如姑娘出嫁之前的“开面”和“上妆”。
在古代,是没有现在的礼仪化妆师的,姑娘出嫁上花轿之前,都会有“开面”和“上妆”的环节。说白了就是新娘子的梳妆打扮,不过确实有专业的“开面师”的,据说“开面师”这个职业在古代很吃香,必须为正派的妇人,且要父母双亲具在世上。
关于“开面”,就如上面说的,还会有一个流程。开面师再给出嫁的姑娘开面的时候,嘴里会说一些吉祥的赞美话,比如这个“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古代女子出嫁,到了婆家,就有了重大的使命,孝顺公婆,开枝散叶,相夫教子。
但在历史典籍中,我又找到了一个更为详细的“开面赞美歌”,原文内容是“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我们今日恭喜你,恭喜贺喜你做新娘。”这里的开面歌更具有人性化,更有喜庆感。
从开面歌可以统计出来,开面“弹线”应该是有八次之多,不过具体到底是多少线就不得而知了,应该有规矩,不能少弹,也不能多弹。女子开面弹线,多用五彩丝线,开面师左右手各持五彩丝线一端,再用牙齿咬住丝线一端,丝线成拉锯一般,能把女子脸上的汗毛夹掉,脸上没有了汗毛,更干净姣好漂亮。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就不用开面师了,因此这个职业也很少有人继承了,不过有的地方还是有保留这种习俗的。开面,是女性少女时代的结束和妇人时代的开始,据说女性的一生只开面一次,可谓是不能够不庄重。
其实老话说的也没别的意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说的是把额头和脸蛋上的汗毛给“绞”掉。而“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则是对新嫁姑娘的美好祝福了。
农村老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以前女孩出嫁的时候都需要“开脸。以前女孩出嫁时,对于开脸也是很有讲究的,给姑娘开脸的人需要属相上能够合得来,而且家里面还要求是有儿有女,在村子里面口碑非常好的人,才可以担任开脸的工作。所谓的开脸,就是把几根红线捻在一块,然后用捻在一块的红线,把女孩脸上的汗毛给拔下来,当然,这个过程还是有点脸疼的。
为了开脸时不至于因为太疼而影响女孩出嫁的心情,开脸的人一般会唱一些歌谣来转移女孩的注意力,就像咱们今天说到的这句”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等等,不但是生动的表达了开脸时的情景,也唱出了对于即将出嫁姑娘的美好祝愿,听到这样的祝福,自然是心情就会好很多,等到开脸完成以后,主家一般都会馈赠一些礼品对帮忙开脸的人表示答谢。
在今天看来,开脸就相当于现在的婚礼,开脸也意味着少女时代的结束,也是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的开始,所以说开脸只能是在出嫁的当天来进行,开脸以后女孩的皮肤会显得更加白净更加的细腻,那时候没有什么粉底,美白霜等等,所以开脸就成为了女孩打扮自己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村老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话说“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过去的女孩子,出嫁时都需要“开脸”,这句话是开脸人嘴里唱的喜歌。直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农村女孩子结婚出嫁的时候,还都是要“开脸”的。说到“开脸”,现在年轻的女孩子可能都不太明白,因为现在年轻人结婚,新娘子都有跟随的化妆师,可以随时补妆。化妆师都是专业的,能够把每一个新娘子都打扮的娇艳美丽,所以根本无需开脸。
我老妈曾经跟我说过,开脸也是很有讲究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给出嫁的姑娘开脸,给姑娘开脸的人需要属相能够合得来,而且还要家里儿女双全,在村子里口碑比较好的。开脸就是把几根红线捻在一起,用捻在一起的红线,把姑娘脸上的汗毛硬生生的拔下来,这个过程是有点痛苦的。为了让出嫁的姑娘心情好一些,开脸的人都会顺口唱一些喜歌,像这句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既生动的表达了当时的情景,也说出了开脸人对姑娘的美好祝福。为了免去开脸人的“罪过”,姑娘家里要送给开脸人一样礼物,以此表示感谢。
开脸,对于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来说,相当于一个仪式,或者是一个典礼。开脸意味着少女时代的结束,同时意味着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的开始。因此开脸只能在结婚的当天,上轿之前才能做这件事情。开脸之后,女孩子的脸蛋就会显得更加白嫩细腻,那时候没有什么高级化妆品,也不需要现在这些繁琐的化妆手续,只需开脸人为女孩子修一下眉毛,修齐鬓角,完了之后,脸色会变得更加靓丽。
开脸属于翻过去的一页了,第一次开脸是比较疼的,现在的女孩子结婚,没有人再去请人开脸了,所以也就很少再听到开脸的喜歌。
农村老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来讲,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走进婚姻的殿堂,是成年男女朝思暮想的事情。古代婚俗颇为庄重,较现在来讲,仪式更加繁琐。“三书六礼”从商朝就开始实行了。在过去的农村,还有一种特别的仪式--开脸,开脸的过程中,手拿红线的人会一边开脸,一边祝福新娘:“一线开当面,二线开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那么,开脸这种习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来聊一聊。
开脸,是古代女子出嫁前必须经历的一道环节,也是一个庄重的仪式,一个隆重的典礼。开脸,可以说是一个女子即将为人妻母的开始。开脸,意味着新娘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即将担负起传宗接代的使命。开脸是女子出嫁前去净脸上、脖子上的汗毛的过程,是古代女子已婚的重要标志之一。女子开脸之后再上妆、穿婚服、盖盖头、入洞房、新郎揭盖头……才算正式成婚。民间俗语说道:小媳妇,过了门,开脸才是婆家人。
开脸这一仪式,多由当地子女双全,德高望重的女人执行。开脸要在结婚当天,上轿之前。开脸时,手拿几根红线,从脸部中间开始,依次向两边,仔仔细细地把新娘脸上的汗毛拉扯下来。此时,新娘虽然有丝丝的疼痛,但是内心里却是充满了幸福与甜蜜,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开脸时,那妇人一边认真拉扯红线,一边念叨着祝福语:“一线开当面,二线开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开脸的过程,正如祝福语所说的,第一条线开脸的正面,第二条线开脸的两边,第三条线祝福新婚夫妻早生贵子,第四条线祝福孩子将来当个状元郎。为了表示感谢,姑娘家里人要送那妇人一样礼物。
开过脸,新娘脸蛋儿白嫩细腻,脸上更加靓丽,容颜更加娇媚,在鲜艳婚服的映衬之下,愈加楚楚动人。可以说,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此时,新娘脸上含笑,春心荡漾,既紧张,又期待。
这就是过去“开脸”这一婚姻习俗的过程。而今,开脸这一习俗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现在女子出嫁,有专门的化妆师,一番浓妆艳抹,精心打扮,穿上礼服,飘飘若仙。可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是古朴与纯净,也许是庄重与典雅,也许是紧张与期待……农村老话“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个状元郎”是什么意思?
这是旧时姑娘出嫁前,做的“开面”、“上妆”时说的祝福语,赞歌,好话,期望好始好终。旧时人很重视礼节仪式感,每办大事都会有仪式讲礼节,期望得好,婚嫁是人生大大的事,自然更重礼节与仪式,更期盼得好了。
旧时姑娘出嫁前,习惯上都有仪式,都会让人帮“开线”与“上妆”。今天的新娘不也请人梳妆打扮番么?
“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四线生状元郎。”这是“开线娘”为新娘“开线”对说的好话,我小时就见过。开线娘用五色彩线替新娘开线,弹去脸上汗毛,然后再上妆,开线开弹是有讲究的,一般一边弹四线,两边八线,上下八线,前后八线,共二十四线,可代二十四节气,时间是一年,人是一生一世了。人都希望好,求善始好终,所以都会讲好话。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婚嫁是洞房花烛夜,结果是要怀孕生子。女凭夫荣子贵,想生贵子,中状元得富贵谁不求之?所以开线娘要讲好话,要迎合人的心理,要会投其所好,讨人喜欢。
由可各地风俗不同,开线娘说的祝福语也不尽相同,但一定是祝福,是好话,是赞语褒言颂扬人必然的。我小时就听开线娘唱过: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生龙儿,一边四线弹得稳,胎胎能产麒麟子。婚嫁最望孝顺公婆,开枝散叶,相夫教子,最想早生贵子,还有多子多福思想。所以这仪式,都会讲好话唱赞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