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老人常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一些俗语,别看人们平时只是随口说说,以为是农民自编自说,其实这些俗语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着悠久的历史。

“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句农村俗语,在历史古籍中就有出处。原句为:“犬不八年,鸡无六载”。这句话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广为流传的志怪类的书籍。与历史上志怪类小说代表作《搜神记》类似,但《易妖》比《搜神记》出现的时间要早,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易妖》一书明显受西汉学者、京氏易学创始人京房所著的占卜书籍《易妖占》的影响。

1、白狗变老人的故事

《易妖》有一个关于狗变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农村流传。一些年纪稍大的农村人都熟悉这个故事。《易妖》中的故事与农村现在流传故事大同小异,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差异。故事是这样的:

古代有一位巨富老人,年轻的赤贫,创业期间喂养了一只白狗。老人从贫到富,白狗一直忠心耿耿地陪伴在他身边,老人与狗的感情非常深厚,一刻也离不开。老人过上了富裕生活后,白狗也老了,但它在家中的地位仅次于老人,家里的仆人称白狗为“二老爷”。

有一天,老人突发疾病去世。家里人厚葬了老人。让人感到诡异的是,老人去世这天,老白狗也在这天也消失,不见了踪影。家里人认为白狗和老人感情太深了,太伤心了,不忍看到去世的老人,也就离家出走。

一年之后,怪事出现了,老人从坟墓中“复活”了,并走回家里来。这可把家里人吓得够呛,以为见到了鬼,一个个东躲西藏。后来经老人慢慢解释,家里人才安定下来。原来一年前家里人把老人埋葬后,有一位道士从他坟墓傍经过,认为老人阳寿未尽,于是就施法救活了他,并带他在各地名山大川,道家圣地游历了一年,如今才回到家中。

听老人这么一解释,家里人的疑虑也打消了。自此,老人依然回归他从前的生活,掌管家务和生意,家里更加富有。直到八十岁寿辰那天,家里大摆宴席为他热热闹闹地祝寿。老人特别高兴,也就酒兴大作,多喝了几杯,醉倒在坐席上呼呼酣睡。突然一阵阴风吹过,人们一看,睡在坐席上的老人变成了一只老白狗。原来老人并没有“复活”,回家的老人是老人生前喂养的老白狗变的。

故事的结局在农村流传的版本中有多种说法,有的说白狗被家里人打死了,有的说白狗化作一缕黑烟溜走了。

这个故事对后来农村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农村,人们认为喂养的家禽家畜不能太久,太久了会成“精”。

2、“狗不过八,鸡不过六”的意思

小时,我们村里有一位在旧时私塾教书的老教书先生,常给我们讲故事,讲完事故事后,他总喜欢给我们申明故事的来源。哪些故事出自西游,哪些故事出自三国、水浒、封神榜、三言二拍等。以此证明他看过不少书,肚子里装了不少学问,无所不通,说明他讲的故事都是有根有据,不是虚妄之言。也许那时还处于特殊的年代,怕被人扣上宣扬封建迷信的帽子。

记得他说过,树老变妖,蛇老成精,猪、牛、狗、鸡等家畜家禽老了,会变成怪物。他讲这些事的时候,常对我们提起的一本书,书名就叫《易妖》,收录于《四库全书》。“犬不八年,鸡无六载”这句俗语,我最早听到时,是老先生给我们讲的故事。

“狗不过八,鸡不过六”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说,家里的狗喂养不能超过八年,家里的鸡,包括公鸡和母鸡,不能超过六年。如果狗和鸡喂养超过了年限,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过去农村老人的回答是“对家庭不宜”。那时我们对“不宜”只知道是一种禁忌,到底妨碍家里什么就不太清楚了。

后来,还是村里那位有满腹学问的老先生,把“不宜”给我们讲解清楚了。所谓“对家庭不宜”,就是说,鸡超过六年和狗超过八年,如果还喂养,家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怪事”,比如对家庭的运气不好,对家里人的健康也不好,还会让家里人“折寿”,甚至还有的说会坏家里的风水等。主要原因是鸡和狗都是有灵性的家禽和家畜,老了就会变成“精”,在农村“精”、“怪”与“妖”基本上是一回事。

3、“狗不过八,鸡不过六”之说,是迷信,也是经验

“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句俗语,体现了过去是农村一种典型“怕老忌老”的迷信说法。

旧时,农村对动植物老来成精、成怪、成妖的迷信说法非常普遍。比如,古树是成了树精的树,任何人都砍不得,砍了后要中邪;又如乌龟、黄鳝、大鱼、母猪等,老了都会成精。农村有母猪喂养久了,会变成“猪婆精”,还附会了很多传说故事。

因为农村有了这种迷信的说法,一般农家的家禽和家畜,不敢喂养的太久,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得处理掉,以免它们变成精怪。

这些都是旧时,农村民众封建迷信,在现在的人看来很荒唐,没有人相信这种荒诞不经的说法。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去农村思想愚昧落后,再加上科学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一些大自然的特异现象。而人们长期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其实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很难用科学的思想去推广,或者说服人们。人们往往利用一些迷信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就是用迷信的方式恐吓人,让人们不能这样做,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比如家里喂养的狗,是家人最忠诚的朋友,喂养久了,自然就有了感情。农家喂的鸡也是同样一种情况。有些生蛋的优良母鸡,因生的蛋多,孵育的鸡也多,主人对母鸡有了感情,舍不得处理,哪怕不生蛋了也一直喂养。对一些品种比较好的老公鸡也是一样,因其繁殖的后代比较好,一直希望这个优良品种一直延续下去,舍不得处理,不知不觉,五六年就过去了。这种情况在农村还普遍存在。

从科技角度上说,鸡和狗一般在10年左右。但农村的狗和鸡都是放养的,大多数的家庭谁也不会扳着手指去记鸡和狗的年龄,因此,过去,8到10年的狗还是很常见的,五六年的鸡也存在。

也就是因为如此,过去农村人们积累了经验,认为六年以上的鸡产生不了效益,已到了极限;八年以上的狗,基本显出了老态,狩猎时跑不动,守家时反应迟钝,且开始乱拉屎尿,遭人厌恶。更重要的是,过去农村粮食紧缺,狗和鸡毕竟是食粮畜禽,与人争粮,超过了年限,实在是浪费粮食。

这种经验得好,思路也是正确的,就是今天,农村的家畜家畜的饲养,出栏的周期越短,养殖产生的效益就越高,相反,周期越长,养殖产生的效益就越低,有的不但没有效益,还要倒贴本钱。

在农村里老人常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更多农村奇闻趣事,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农村知识。 对于现在马上进入了7月以后就是离伏天不远了,尤其是这段时间的天气也是越来越热,进入了伏天以后也是雨季的到来,这个季节也是庄稼生长的时期,也是为了到了秋天以后能有个好的收成,这个天气在农村里一些老人聚在一起找个凉快的地方,然后一起探讨最近的庄稼涨势和一些茶余饭后的一些俗语探讨,这个时候老人们都会热谈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语,我们也经常听到老人说"鸡不过六,狗不过八"的这句老话,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农村里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养鸡和养土狗的习惯,尤其是家里的土狗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农民都会带着土狗一起出去干农活,还有的土狗就是能为家里看个门什么的,而土鸡呢一来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二来可以让我们多增加一点收入,但是在这些狗和土鸡也是有一定的生命期限的,在农村里有的人认为狗一般活到8年就是一个期限了,鸡一般都是活到6年的时间为一个期限,这些现象也说明了鸡和狗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会觉得有的成"精"的感觉,尤其是对家里的运势是不好的,也是不合理的! 在农村里有些老人觉得狗和鸡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年限的话,必然会给家里造成不祥之兆,尤其是狗,狗也是最通人性的,在农村里狗和人朝夕相处后,人类的一举一动狗也是看在眼里,所以一旦狗过了八年以后那么必然会给家里造成祸端,危害很大,所以说狗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眼睛在夜里就会越来越亮,有人认为这个狗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认为超过8年的狗必然是不好的,才有了狗不过八的说法,不过这些个人感觉也是属于无稽之谈,之前本人养的土狗也是到了10多年也是没有什么事发生。 而我们农村里都有养土鸡的习惯,认为六年内的鸡在产蛋方面也是有着很好的利用价值,如果到了六年以后就不会下蛋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往往还要浪费家里的粮食,主要过了六年以后的鸡吃起来也是很不好吃,所以就有了鸡不过六的说法了,不过从现在的社会角度来看,这些话也都是茶余饭后的一些调侃的一些话,现在养狗的很多都有超过八年的,往往这些狗也是很健康的,鸡到了六年以后价格也是很贵的,有些人专门从城里赶去农村里买一些老土鸡来吃!其实这些话也是农村人对于一些跟着自己身边相处时间长的牲畜一种感情而已,如果到了年龄后这些牲畜就会死去,对于人类来说也是感情的不舍,所以才有了这些话的说法!你感觉这些话还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头条号三农堂广讯,点赞太容易,点个关注更显真情🙏🏻🙏🏻🙏🏻

在农村里老人常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过去的人认为狗最多活八年,鸡最多活六年。

若鸡狗寿命超过了这个时间,那肯定不是好事。

狗不过八

在魏晋时期的古籍《易妖》之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老狗成妖的故事。

是传说有一户富翁,家里养了一只白毛犬,这条狗倒是非常长寿,而且非常通晓人性,所以家里人也非常喜欢这条白毛犬。

富翁年迈去世之后入殓,而白毛犬却突然消失无踪,家人四处寻找也没有结果。

没想到一年多后,富翁突然回到了家里,家里的子孙虽然害怕,可仔细端倪观察,发现来者与富翁完全一样,不管是容貌还是言行举止,虽然感觉奇怪,但还是恭顺孝敬。

夜里酒过三巡,那富翁饮下了酒,竟然在月光之下现出原形,竟是当年消失的白毛犬。

家人被吓得魂不附体,慌乱害怕之下用刀砍杀了那只已经修成人形的白毛犬,事后有道人说是那白毛犬修成了道行,与富翁相处多年,所以能仿得一模一样。

古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狗,早在先秦时代,狗就是六畜之一。

以前养的狗,绝大多数都是田园犬,没有什么外来的品种,而一般来说,那时候的条件也不怎么样,养的狗能够活到八岁,已经算是比较高寿的了。

由于古人崇信鬼神之类,认为有些生灵若是过于长寿,那么天长日久就会成了精怪。

俗话说,土狗养十年,必成精。

狗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它们的感官比人类要灵敏很多,被人养大的狗经过长时间的与人相处之后,会学会很多人的想法与行为。

时间长了之后,家里的老狗会做出一些非常通人性的行为,所以古人觉得这样的狗成了精怪。

民间常说人活一日,狗活七天。

狗的寿命按理来说不会很长,一旦变得很长寿,加上狗的各种通人性的举动,在过去的人看来那就是妖异之兆,预示着灾祸,是留不得的。

鸡不过六

这与狗不过八的道理是一样的,也是说太长寿的鸡,也是不祥之兆。

其实现在的鸡,如果你不想吃它的话,一般活过六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鸡来自美国,足足活了十四年。

不过在古代,鸡的寿命要短不少,能够活过六年的鸡很少见。

以前的人觉得,鸡若是活得太久,那么肯定就预示着天下即将大乱,所以才留下了“犬不八年,鸡无六载”的各种说法。

其实,古代的人之所以有这些无稽的说法,主要还是因为对于自然的畏惧。

从现代的人的角度来看,狗活过八年,鸡活过六年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不会引起什么祸端之类,但是在过去,人们无法了解这些。

而科技与知识无法普及的时代,人们只能用各种神奇说法来进行解释,认为是鬼神之力导致的那些反常的现象。

有违常理的事要格外注意

换个角度来看,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反应的也是人们对于反常事物的担忧,这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有违背常理的事情都要注意,这倒是真的。

打个比方来说,河里的鱼群突然浮出水面、老鼠突然成群结队招摇过市、家里原本非常温顺的狗突然变得坐立不安狂吠不止,这都很反常。

对于有悖常理的事情,总是要多留个心眼儿,这是没有错的。

就像多年前的印度洋海啸,有些人看到海水突然倒退,心里觉得非常奇怪,虽然无法解释,但还是觉得事情不对劲提前撤走,最终躲过。

鸡不过六、狗不过八,按照传统说法,是说鸡活过了六年,狗活过了八年,那就是不详预兆会带来灾厄,这肯定是不对的。

然而,凡事多留几分注意,尤其对那些不对劲、不合常理的事情,这才是“鸡不过六,狗不过八”所折射的真正的道理。

在农村里老人常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小编从小在农村长大,题主所说的鸡、狗,家里都养过,而且饲喂它们都是小编的任务,至今记得母亲给我安排的放学后捉小鸡的事。

每年的春天,村里会来卖鸡苗的小贩,母亲会买十只回家,放在纸箱里用小米或者是玉米面、花生饼喂养,先是在土炕上育雏,等鸡苗蜕去绒毛,翅膀上羽毛初现的时候,可以不用整天在土炕保温。白天在院子里自由活动,晚上抓起来放回纸箱,抱回家,免得鸡崽还太小,被黄鼠狼叼走,这就是当时上小学的我,放学后的首要任务。

抓小鸡最佳的时间是天色刚黑,小鸡眼神不佳聚堆取暖的时候,轻手轻脚抓回纸箱里即可。那天小伙伴们在等着我一起做作业,心里就着了急,当时天还不黑就开始抓小鸡,结果可以想象的到,小鸡利用一切障碍物和我躲猫猫,追得是气喘吁吁,一不小心追过头了,一脚踩上去,只听“叽”的一声,小鸡让我踩得左摇右晃,像喝醉了酒似的,放到纸箱里当天晚上就死了。吓得不敢告诉大人原因,却在心里难过了好久,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好笑。

农村至今还散养着土鸡,一些是为了平常吃蛋,一些是当作肉食鸡养。蛋鸡三年后就不产蛋,基本都会宰杀,像题主说的超过六年的鸡确实很少见。不过外婆健在的时候养过一只老母鸡,寿命长达八年多。这只老母鸡小编印象格外深,是一只草黄色的母鸡,因为那时候的鸡窝都在农户家里,在一进门锅灶旁边,冬天天气严寒,晚上吃过晚饭后锅灶里仍有余温,母鸡从鸡窝里溜出来,悄悄躲在锅灶的下层睡觉取暖。那时候农村的锅灶分上下两层,上层烧火,下层盛放炉灰。

小编早上睡眼朦胧的起来烧火做饭,都往锅灶里烧了好几把柴草了,母鸡才从锅灶下层扑扑愣愣蹿出来,左边翅膀上的毛都点着了,左边爪子也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后来翅膀长出新的羽毛,爪子却留下了永久的残疾。不过下蛋非常勤快,母亲把它送给外婆,想让外婆炖了补补身体,结果送去的当天,又下了一个蛋,把外婆高兴的哪舍得杀了吃,就一直养着,直到跟随舅舅进城的时候,城市里没有地方养鸡,才让舅舅把母鸡杀了。

从小到大家里一直养狗,都是各种各样的土狗,超过八年的实属平常,曾经养过一条十七年的大青狗。农闲时是看家护院的好手,农忙时跟着父亲上山看护庄稼,一直是兢兢业业恪守自己的职责,并没有像老人说的成精成怪的迹象,只是寿命长些而己。

而农村老人讲的“鸡不过六、狗不过八”这句话,其实它字面的意思就是养鸡不能超过六年,而养狗不能超过八年,再深一层次的意思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其实根本就是旧社会封建迷信思想在做怪, 把一些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现象归类于精怪之说,这是不科学的,哪有什么精怪,人类文明才是社会的主宰。以上是农村老人说的“狗不过八,鸡不过六”的由来,小编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分享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小编前进的最大动力。

在农村里老人常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狗是忠臣,猫是奸臣,我小时候经常听到奶奶这样评定猫和狗的品行,原以为是忠臣的狗我们应该善待它一生,直到它死,然而却不是,就因为还有一句老话,导致当年村里谁家中有只特别老的老狗,主人会选择让它们在不遭罪中死去。这句老话就是今天题目里的老话:狗不过八,鸡不过六。

这句老话的出处是一本古籍 《易妖》,流传于三国两晋时期,那时候人们是不支持家中有老狗,老鸡,总之很老的动物农民们都不怎么敢养,因为当时的人们都是讲究各种迷信说法,说无论什么动物,要是活的年限太久的话它们会成精,成精后的动物必定会作妖,因此强调家中狗不过八鸡不过六。

狗的一岁等于人类的7—10岁,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秦始皇时期还有六十岁还甲子,不提倡人活的年龄很大,更何况是禽畜,以前六十岁就是很老的人了,七十古来稀,而狗的八岁足足有人类的八十岁,因此那时候有狗不过八这个说法,不允许狗活过八年,怕它成精后危害一方百姓。

鸡一岁相当于人的十岁,妥妥的十岁,狗好歹还赚了个忠诚之名,鸡的一生什么都没赚到,就是吃喝拉撒睡,而过去,鸡过了三四年就属于老鸡了,如果是下蛋的鸡,此时它的下蛋频率已经没有以前多了,要是公鸡的话过了四年以上也没有留的价值,因此一般农村家庭里没有五年以上的鸡,虽然有这样的老话约束着,但农民们心甘情愿不让鸡活到五年以上。

在七十年代时曾经听过村里老人讨论谁家里的狗,说那家的狗太老了,可能已经有八年之久,他们家的人心可真大,也不怕那狗万一成了精祸害家里,也不知道这话怎么就传到有老狗的人家耳朵里去了,于是斟酌再三,他们给狗做了一顿好吃的食物,食物里放了安眠药,让那狗安静的死去,据说狗在吃食物时眼角还噙着泪水,让主人甚是伤心。

狗不过八,鸡不过六,是过去老人们的迷信说法,根本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咱再看看现在的狗,视频里那些泰迪,那些金毛,一个个穿着价格不菲的衣服和鞋子,聪明的一塌糊涂,给大家的感觉就是成了精的狗狗,为什么大家还那么的喜欢它们呢?

再说了,随着时代进步,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即使是老话,是俗语,是不是也该给狗和鸡把年限放宽一下呢?开玩笑的,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连农村老人都没有人说这个狗不过八,鸡不过六的话了,这种不合理的俗语快被人们遗忘了。

在农村里老人常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乡居小菜在农村生活,记得小时候村里的人一起聊天说到寿命的时候,那些老人最喜欢说的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叫自己去”,而说到农村常见的人们养的一些鸡鸭猫狗等动物的寿命时也有一套说法,像这句俗语"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说的就是人们养的狗一般不要超过8年,而鸡不要超过6年;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狗跟鸡也是有各自的寿命的,养到一定的年龄段了,对于它们来说步入老年了,身体各方面状况也不是那么好了,虽然养着它们也吃不了多少粮食,但看着它们慢慢老去,孤单的样子,也是挺不忍心的,也不舍得吃掉它们。

狗不过八

像狗狗的寿命一般是在10-15年之间,平均寿命是12岁左右,而在过去农村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差,人们经常吃不饱,吃得也不够好,家里养的土狗也是吃得比较差的,而且有时候狗养大了还有可能被人偷走呢,所以能自然养大到八岁这样的狗也是不容易的,而且活到8岁的狗狗不够以前那么活泼了,比较老,也不知道哪天突然就过世,到时候惹人伤心呢。

“土狗养十年,必定成精”,虽然在农村人们养土狗久了会有感情,狗也特别有灵性,跟它说什么好像它都听懂的样子,但养的土狗可能也会遭一些爱吃狗肉的人惦记,“十年土狗半年水鸭”说的就是养到10年左右大小的狗营养特别好,所以不要养狗那么久也是考虑到这点,毕竟自己养的土狗,肯定是不吃的,但别人就说不定了。

鸡不过六

乡居小菜家不单是养土狗,也养鸡,特别是以前,养得更多;家里养的鸡一般是养大了卖的,一般养四五个月这样子,若是养来下蛋的母鸡,一般是养三四年之后母鸡的生育能力下降,下蛋太少了就卖掉;农村很多人都是这么养的,一般养的母鸡都不会超过5年的,因为人们养鸡除了拿来卖赚点钱,养来给自家人吃,也不用特地养那么久,喂蔬菜、粮食,养久也怕被人抓去吃了,不划算,没有必要。

而且鸡的寿命在6-7年左右,养那么大,太老了,人们也不怎么吃,一般是养2-3年的老母鸡最受欢迎,营养、口感都很好;还有个说法就是,鸡的寿命也就是六七岁这样,若是这个年龄的鸡还活得很好,有可能像人们说的“成精”了,而若是鸡成精了,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招来不利,所以没有必要养那么久。

"狗不过八,鸡不过六",有相反的例子吗?

而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一直养的,打破"狗不过八,鸡不过六"这个常规的说法,只要家里的狗/鸡还活着就一直养,从小养到老去,就像亲人一样,也没见有什么怪异的事情发生,倒是因为那狗/鸡活得太久了,引起其他人的好奇。

像前几年有报道,我国海南海口的一个村民家养的一只老母鸡,截至当年活了27年,真可谓是实实在在的长寿鸡;而当时人们得知有只这么长寿的老母鸡,还有人想高价买呢,那只老母鸡也是够受欢迎的;也不知道这几年过去了,那只老母鸡还健在不,若还健在,到今年也已高龄30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