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不当老二婆家不当老大,这句话你们怎么看?

“娘家不当老二,婆家不当老大”是过去民间的一句俗语。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那时多数家庭兄弟姐妹多,存在竞争、攀比和在家庭中承担责任的关系。

这句俗语讲的主角是过去的外嫁女,也就是从外嫁女的角度来看问题,也是外嫁女的一种心态。如今,要准确解理这句话,只要年龄稍长,家中兄弟姐妹多的女士,因亲身经历过这种在娘家和婆家为人处事的微妙关系,才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现在很多少家庭,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有一到两个。那些外嫁女,再也不用为当老大还是老二纠结了。在娘家,想不当老大做不到,在婆家,不想当老大也是理所当然的老大,躲也躲不掉,推也推不了,更不用说当老二、老三、老四了。时代发生了变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油画——哥哥与弟弟)

娘家不当老二

这句话在过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谓的老大和老二,是对家里的女儿而言的。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民间称之为独女的,其他的都是兄弟。物以稀为贵,独女在娘家最贵气,娘家父母看得起,兄弟也看得起,不存在姐妹之间的攀比。到娘家做人情,拿多拿少你都是老大,不存在争当老大和老二之说。

如果娘家有两个以上的女儿,回娘家做人情,或是到娘家去帮忙,就有了比较。有比较,在娘家父母兄弟面前就有好和差的区别,也有了面子上的竞争和攀比。“不当老二”,就是说在娘家做人情,或有事帮忙时,不能落在其他姐妹的后面,以免在娘家人面前面子挂不住。

这句话其实重点还是在做人情方面。过去,娘家亲戚有红白喜事,女儿女婿回娘家做人情时,大多用担子挑着进门。女儿女婿送什么礼物,礼的厚薄,左邻右舍看得非常分明。就是娘家人不说什么,邻居口里的唾沫也让人受不了。

其实,“娘家不当老二”的民间这种说法,属于一种操空心,说空话。女儿女婿有的是办法,那就是谁也不争老大,谁也不当老二,姐妹到娘家做人情,一碗水端平。也就是说,在娘家有红喜事时,姐妹回家娘做人情,大多相互商量好,送的礼物礼金大体相当,尤其的礼金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个别姐妹,有想在娘家邀宠的,也有想当出头鸟的,更有想把其他姐妹压在下面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情况,像是拍卖场一样,是一个竞价场所,一个个会往上加价。其实这还好办一些,明着来,家里富裕的就可当老大。如果像工程招投标中的投暗标,大家都写了一个数,谁也不知道是多少,只有打开时才知道价格高低,如此,礼金数量多的当然就是老大,礼金数量多的自然就是老二,还有老三和老四。

(上世纪七十年代油画——姐姐背上弟弟)

婆家不当老大

婆家不是娘家,娘家不怕当出头鸟,不怕树大招风,与姐妹的关系,从小是姐妹,长大是亲戚,很久才能面上一面。因此,在娘家争争面子,没有什么损失。姐妹之间的人情,就是一把二人锯,你拉过来,我拉过去,如果有一方停止不用力拉了,锯子也就不会动了。

在婆家,可是要过一辈子,是撑不开的码头,搬不走的水井。凡事都要有长远的打算,要讲究生活的技巧和策略。“不当老大”就是技巧和策略。

过去,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如果是生在帝王之家,或生在王侯世家、富贵之家,长子有优先继承王位、爵位、财产掌管的权力。因此,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谁不想做长子呢?

可在普通的百姓之家,长兄要比后面的兄弟姐妹付出的要多得多。小时带弟弟妹妹,长大后要帮助父母支撑一大家子。如果不幸父母先逝,不仅要承担抚养弟弟妹妹长大成人,还要承担他们成家的责任。因此,受苦受累是老大的,责任也是老大的。如此,民间也就有了宁做老二不做老大的说法。

然而,兄弟大了,都成家立业了,尾巴也翘起来。有的不甘心永远做老二老三,要在兄弟前面显摆自己的才能,要做实际中的老大,说话办事,要在兄弟面前显示出份量来。可兄弟之间,要说简单也很简单,要说复杂也很复杂,尤其后面还站着一个老婆。出了风头,争了面子,赚了便宜,老婆当然很高兴,也觉得神气。可一旦捅出了漏子,老婆就不肯干了,两口子就会闹翻天,最后还得老大来收拾烂摊子。而 老大及大嫂,在这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强多了,他们有天生的抗压能力。

其一,对于老二来说,家里有什么困难,甚至有什么麻烦事,天塌下来有老大顶着,老大永远站在前面,责任自然由老大来承担,包括老二、老三、老四等惹祸。老大生来说是挑重担和挡刀的角色。

(老大在家中的位置)

其二,老二在老大面前可以耍赖和耍横,可以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可以耍小聪明,只要不要太过分,天生老实的老大,一般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不了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挨一下老大的训斥,也没有什么丢人的事。可老大就不行,从懂事开始,父母就给老大灌输在弟弟面前要做榜样,凡事要让着弟弟的思想。这些思想就成了他们一生做人的原则。这些都是老二老三老四很难做到的,也很难忍耐的。

其三,兄弟姐妹之间,如果遇到困难时,出手帮忙的,往往是老大,这是老大做人的秉性,哪怕家里再困难也是如此。其他兄弟姐妹躲在老大后面,要左盘算,右盘算,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决定。

也就因为这三点,嫁过来的媳妇,除非是嫁给是老大,不得不承担起这种家庭责任。如果是嫁给老二老三老四,女人们一般不会怂恿男人在兄弟面前充当老大的。

举一个事例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邻村有一个老大,因父母早亡,辛辛苦苦把弟弟带大,培养他上大学,留在省城工作。弟弟结婚后要买房,可靠小俩口的死工资哪买得起房子,于是就给大哥写信。大哥接到信没几天,就扛了一个蛇皮袋子,装了一袋子蔬菜,兴冲冲地上省城去看弟弟。弟弟很高兴,可弟媳看到大哥穿得邋遢的样子,连省城街头的叫花子都比不上,很不高兴,一直铁青着脸,还在家里摔东摔西,并且很嫌弃地把大哥带来的蛇皮袋子也扔到门外。

大哥是一个很知趣的人,见弟媳这样,借口自己在省城还有别的事,空着肚子就出门了。走时,哥哥从蛇皮袋子里拿出一个塑料布包成的包,递给弟弟,并对弟弟说,这些菜你们不要就扔了吧,可这个包不能扔。说完大哥就走了。当弟弟打开塑料布包时,里面是三万块钱。当时,“万元户”在农村可是响当当的劳动致富人物。大哥不是“万元户”,这笔钱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大哥本身就有一大家子人。原来这笔钱是大哥接到弟弟的信后,找人东借西借筹措的,特意送给弟弟买房子。

这就是民间说的:在婆家要当老二。不要当老大当老二的好处,有天大的困难,上面有老大罩着呢。

(老大的肩上就如同图片中的负重老人)

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不是很理想。老大出了弟弟家的门后,直奔汽车站,可回家里的班车没有了,就是候车室的椅子上睡了一晚。因为大哥身上只留了回家的路费,那天,除了从家里出门时吃饭外,再也没有吃任何东西,直到第二天回到家里。

老二与弟媳因这事分了手,并回家把三万元钱还给了老大。这当然是老大不愿看到的结果。后来,老二又找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并升了正厅级位子,老二和妻子多次到家里来接大哥到省城去。老大始终不肯去,直到死也没有踏进老二的家门一步。乡亲们说,老大是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不想去打搅老二的新生活,不想给他们带去不必要的麻烦。

娘家不当老二婆家不当老大,这句话你们怎么看?

娘家的事要一马当先 承担责任

婆家的事不要强出头 有时候出力不讨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