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春联大年初一脱落,再贴上去就可以了,没有特别的民俗禁忌,这一点尽可放心。这种做法,在我国古代民俗史中,有据可查。

(民宅春联)

很多人都知道,春联的来源,最早起源于桃符,而桃符又起源于桃人。古代的桃人就是用桃树雕刻的小木人,是兄弟俩,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名字,上了岁数的人也应该熟悉,我国民间一些地方的门神,直到现在依然用这两个人的画像,也是我国民间门神最早的画像。后来,很多地方的门神像发生了变化,用钟馗、秦琼与敬德、萧何与曹参、关羽与张飞等等,还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各地习俗不同,出现了不同的门神像。

据《荆楚岁时记》载:“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按:魏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逐疫,礼也。”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大年初一的习俗,二是用历史的同类习俗作比较。

(神荼和郁垒的桃木画像)

第一层意思:文中说的是正月初一清晨,当时(南北朝)的习俗,民间家家户户在纸片上面画一只鸡,贴在自己家里的门上,还要把苇索悬挂在画鸡纸片的上方,用桃符挂在纸帖两边。民间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种鬼怪都感到害怕,不敢接近人家。

第二层意思:文中注明为“按语”,也就是提示读者,下面讲的是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大年初一的习俗。三国时期的魏朝(多称曹魏)议郎董勋说他所处的时代的民间习俗,有这样的话:“如今正月初一和腊月的早晨,家家户户门前烧香纸,放一对桃树雕刻的小木人,把松柏树的枝叶编成绳索的形状,悬挂于桃人的上面,还要杀一只鸡,并把鸡血涂抹在门和门框上,用这样的办法来驱逐瘟疫,这是民间一种普遍的礼俗”。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春联民俗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汉朝至三国魏晋时期(注:历史上有的说董勋为东汉人,有的说为魏朝人,有的说是晋朝人),民间过年的习俗,不仅讲究正月初一腊月的早晨,也讲究腊月的早晨,在门前烧香纸、立桃人,在门上挂柏树枝、涂鸡血,用来驱逐瘟疫,是当时一种普遍的习俗。直到现在,门上挂柏树枝、门上涂鸡血这种习俗,依然在我国一些地方民间保存,只不过不在正月和腊月,而是在新宅上梁、装大门的时候。

(民间年画:神荼和郁垒)

到南北朝,宗懔(南北朝梁时期人)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当时荆楚地区的社会生活习俗,与汉朝和魏晋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门前立桃人(即神荼与郁垒兄弟),变成了门上挂桃符两片,只是这一对桃符上分写着神荼与郁垒的名字。杀鸡在门上涂鸡血也变成了用纸片画鸡,贴在门上,松柏树枝编成的绳索也变成了苇绳。

桃符变成春联的来历,据说已是五代时期的事了。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一个后蜀的割据政权,后蜀有一个叫孟昶的国君,此君总喜欢捣鼓一些新名堂出来。公元964年的除夕那一天,他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有了一个新主意。他让一个叫辛寅逊的大知识分子,把桃符木板写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句话,取代了传统的神荼与郁垒两个名字。

自此以后,这种做法在民间传开,人们纷纷效仿。到了宋代,民间在桃符上已很少写神荼与郁垒,写对偶句已相当普遍,这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对联。比如,宋代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也就反映了当时的盛况。

(如今的民间除夕贴对联和贴年画)

与此同时,门神开始在民间流行。民间就用带有喜气吉祥的红纸取代了桃符,这种形式流传至今。以前的桃符驱邪避灾功能转让给了门神,桃符上写的对联,也就逐步演变成了人们新年祈福的美好心愿。

讲完这段对联的传统习俗,我相信读者对除夕贴上去的春联,可在大年初一脱落了,心里就不会有什么顾虑和忌讳了。春联脱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再贴上去就可以了。

对联的前身,不管是桃人也好,桃符也好,古代都是在大年初一才放在门前,或挂在门上的,只是演化成对联以后,才提前到了除夕。也就是因为如此,民间对大年初一的对联脱落,自古以来便没有任何民俗忌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民俗说法。脱落了的对联可重新贴上去,也可以不去管它。不过,为了新春佳节的美观,也为了家里的喜气氛围,还是贴上去为好。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

过年,按照传统的习俗,腊月二十八就要贴春联,贴门神。不是有一俗话叫:“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贴画画”嘛。这里所说的二十八,贴画画,指的就是贴对联,贴门神。

不过,在腊月二十九,腊月三十(除夕)贴春联的也不在少数,因为大家都忙于办年货,给房子大扫除,实在脱不开身,只好选在腊月三十贴春联,贴门神了。这些都是可以的,只要不超过午夜十二点就行。

贴春联,贴门神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浆糊粘贴,首先把春联,门神,福字,正面朝下,底下摊几报纸,将浆糊用毛刷均匀地涂在春联背面,浆糊涂好一张,就贴一张。贴春联时,一定要分上下联,并贴正,贴平,贴严实。

如果大年三十贴的春联大年初一,掉了怎么办,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掉下来,就重新把春联粘贴好就可以了。若全部掉下了,亦用浆糊重新粘贴上。如果掉下的春联因风刮而不见了,那就算了,反正你年前已经贴过了,刮风刮掉春联,那是风的事,而不是你的事,只要自己尽到心就行了。尽到心了,喜庆仍在,来年的吉祥仍在,来年的幸福仍在!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和采纳。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和支持!提前恭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猪年大吉!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也没事,只要主人心怀欢喜,不要把落了春联看成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一切都OK了。

大年初一嘛,人们讲究的是一个美好的开端,美好的开端来自于每个人的心情,春联脱落了,你若无其事的捡起来,重新帖上去,并告诉家里人:“我昨天帖得不好,因为今年我家的运气会特别好,所以,春联就自动落下来让我重新装帖,新至年初,再帖春联肯定有新的运气新的气象。”说不定呀,今年你全家的运气真的会很好。因为,全家人都受到了你的美好的诠译的鼓励,会心情愉悦,一鼓作气的做人做事,自然而然,成功率就高了。

有一句话叫:“一切由心造”,是很有道理的。一切物境,均由人的心念所感得,为恶为善,是喜是忧皆由心为主宰。

我曾听父亲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爷爷辈的人过年有许多讲究和忌讳,特别是大年三十和新年初一初二家里摔破碗盘等餐具,或是泼散了油都会在新的一年里倒霉。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正待科举,大年三十的晚上,女主人在厨房忙活时不小心将一瓶油倒地上了。女主人吓懵了,害怕自己给家里制造了不好的兆头,这时男主人进来了,微笑着对妻子说:“太好了,油倒三点甲呀,好兆头好兆头,来年我们的儿子们一定能高中状元的。”妻子将信将疑,不那么害怕了,三个儿听了父亲的话后,信心大增,更外发愤,在新年科举时三兄弟真的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其实,“油倒三点甲”是男主人临时编出来安尉妻子的一个说辞,“油”字倒着写确是“氵 甲”,这个说辞即符合逻辑又恰与三儿子的科举吻合,说明这家男主人是很有智慧的。

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然就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习俗是人兴出来的,也可以由人来改变和圆通。

人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失手摔破什么碗呀,钵呀盆的最正常不过了,可一到过年便成了不好的彩头。对过,人们对于过年时“摔烂”东西早已有了圆满的全泽,发现什么东西打烂了,便会急切的圆说:“打发打发,越打越发,我们要发财了啰!”这样,心里舒坦多了。同理,大年三十帖的对联在大年初一掉了,也没什么可纠结的,就是一件很自然很平常的事,只要主人找个好的理由宽慰好自己,宽慰好家人,就一定不会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

时光如梭,2020年很快过去,2021年即将到来,家家户户开始考虑新年怎么过的问题了。过年要做哪些准备?置办哪些年货?如何选春联?贴春联?甚至考虑到大年三十贴了春联,初一脱落了怎么办?等等许多问题。

题主这个问题就是针对人们的这些心理状态而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透露出,人在过年前后必然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例如,如果大年初一发生了春联脱落应该怎么办?是不管它呢?还是再重新贴上?毕竟春节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的节日,在这样欢聚的节日中,出现大年初一春联脱落,人们的心里感觉肯定不好,会胡思乱想,这会不会是一种暗示,来年会有什么不顺的事发生?从而会产生顾虑,会担心,会不安。

过年,是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的传统文化节日。过年前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在忙年。年前忙着打扫卫生、擦玻璃、收拾家、上坟祭祀、挂族谱、置办年货、准备压岁钱、买春联、贴春联等等。然后,炒菜,全家人围在桌旁团聚,一边喝酒总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的经验,找出继续努力前进方向,一边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其乐融融。喝好了酒,再一起包水饺,包好水饺,晚上10点以后,开始放鞭炮,吃水饺,正式过年了!热烈的氛围达到了顶峰。人们在这种欢快中慢慢地进入梦乡,有的却玩个通宵达旦也不睡觉,那些小孩和年轻人第二天大年初一大早,还要去给长辈们拜年。

拜年

过年后第一天是大年初一,各家各户开始给长辈拜年了。开门却发现春联脱落了,有的掉地上了,有的在门面下垂着,有的在门上左右摇摆着。这是新年开门所遇到的第一件事,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再贴上?大正月里不是不准干活吗?令人束手无策。

过年期间的大正月里不能干活,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大家细心观察就会注意到,过年以后,尤其是正月初一这天,可以说每家每户没有扫地,往外泼水的,俗称说大正月里是“耍日子”,言外之意,大正月里不能干活,这不是干活的日子,更何况是正月初一呢!那么,春联脱落了,管还是不管?管的话算不算是干活?如果不管,对来年会不会不顺?不吉利?对新的一年是否有不好的影响?此时,面对春联脱落怎么办的问题,人们难免会出现这些顾虑和心理活动。

贴春联是件很麻烦的事。在贴春联之前,要先用面粉和热水搅拌成浆糊,再用刷子往门上刷浆糊,然后找准位置再把春联贴上。现在基本不用面粉和热水搅拌而成的浆糊了,而是去商店买现成的胶水,还有的直接用双面胶。不管怎么说,动手贴春联就是干活。既然是干活,按照过年习俗规矩,那是不允许的,大年初一干活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大年初一第一天第一次出门就遇到春联脱落,这是吉利?尤其是听说了过年贴春联的意义,对这事更加忌讳了。

贴春联

过年贴春联,是体现新年新气象,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想摆脱旧年霉运,迎接新年好运。春联内容象征着新一年的吉祥如意,福气到来!而此时此刻,面对春联脱落,有的人心理上怎么可能平静、安宁,不疑惑呢?人们感到忐忑与不安也属正常。

关键是面对春联脱落,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事难吗?不难,但也不容易,最关键是要从心理上解除那些没必要的多余的顾虑。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明确,春联是怎么脱落的?与自己新的一年顺不顺?吉利不吉利是否有关?

春联脱落是有客观原因的。其中有浆糊的粘性是否符合要求?天气是否有风?等,这都是导致春联脱落的客观原因。从主观上来看,在贴春联时,贴春联的人,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了?是否在贴的过程中认真去做了?......。

明确了春联脱落的原因,就没必要去多想了。虽然民间俗语有传说,大年正月初一春联脱落预示着来年会不顺不吉,但这都是毫无根据的议论,是主观操弄,这是人们在有意奉劝那些贴春联的人,一定要认真贴好,不能糊弄,否则,会影响到自己,殃及全家来年不顺吉。

再贴春联

综上所述,我们就明白了,大年初一春联脱落,二话不说,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贴好。如果,风太大,那就没必要再贴了,风不大的话再贴上,要按要求贴紧贴好,同时给自己提个醒,干任何事,都不能小瞧,都要有认真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办好,更可况是关系到自己与家庭,来年是否吉祥如意,事事顺心,如此强烈的过年心理活动呢!事实证明:大年初一春联脱落与来年是否吉顺毫无关系,只是与天气和贴春联的人有关。风大春联脱落正常。贴春联的人,有的缺乏技能,工作态度不认真而造成失误,也会导致春联脱落。至于其它的,没必要想太多,大年正月初一春联脱落是常见的事。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

一般来说春联是浆糊贴的很少会脱落,但有时也不排除贴春联时浆糊刷的少了点,风又大的话,那么春联就很容易松动,甚至是脱落!

那么它若是在大年初一脱落怎么办?没有办法,除了重贴还能怎样?只要它还在都还好啦!它若是不见了或是找不到另外一半了那才真是急坏人!

所以,大家记住贴春联时多刷点浆糊预防贴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是胶带或是双面胶贴的也得贴稳妥才行!毕竟一副春联会伴随我们一整年!

除夕贴的春联大年初一脱落了怎么办?

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捡起来再贴上去,但是会有的人,非常嫌弃,非常埋怨地跟你说道说道,难道春联脱落下来了,就不能再贴上去了么?他们的这种反应有道理么?

其实,春联最早来源于桃符,当时是为了辟邪,为了驱赶“年”,这个怪兽,就在桃符上写联语,后来就形成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就贴春联,这时贴春联,就有了辞旧迎新,迎接喜庆,表示欢快地迎接,新生活的喜悦之情,也展现了,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

那么,春联脱后,大家都会怎么做,有的人,看见脱落后,就直接再贴上去,那么这样做,会不会有违一些老规矩。其实是没有的,因为你不是撕掉,或者丢掉,如果是撕掉,或者是丢掉的话,有一种说法,是过了元宵节之后,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过了“龙抬头”之后。

所以,如果春联,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脱落了,那就马上再贴上去,这个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也没有什么说法的。

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