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也就是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我国各地的传统风俗,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礼”,这是是旧时的一种传统仪式,称为“满月礼”,或者“给月礼”、“弥月之喜”。为此置办的酒席称“满月酒”。现在一般称为“满月酒”,其他称谓都省略了。
1、满月礼的时间确定看到这个小标题,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废话吗,满月礼就是满三十天的那日,还要另外确定日期?
按过去的习俗,“满月礼”不一定要放在满三十日那天。过去,婴儿的满月礼确实要确定一个日期。不同地方,或不同人家,甚至婴儿是男是女,确定的日子还真不一样。比如一些地方风俗,男孩的满月礼定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十天,而女孩则定在二十九天。据民间的说法,这种日子的确定为“古法”,也就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
过去,也有一些人家,主要是比较有文化,崇尚儒家思想的人家,把婴儿的满月礼定在婴儿(不分男女)出生后的二十四天。其中的寓意,取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典故,期盼婴儿长大成人后,以像二十四孝之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
也有一些地方则是自己翻老黄历,或者请人选择吉利的日子为婴儿举办满月礼。
现在大多数的人家,不分男孩女孩,一般都是定在婴儿后出生的三十日。也有选择吉日的,不超过婴儿出生后的四十天内。
过去新生婴儿有“三朝礼”,有的地方还有“六朝礼”“九朝礼”。现在的人都比较珍贵,一般来说生孩子都到医院,这样要保险一些。产妇在医院少则住四五天,多则住半个多月,当然也就无法做“三朝礼”“六朝礼”“九朝礼”之类。很多人就把这些与“满月礼”合在一起了。
2、宝宝满月时传统风俗中姥姥送的礼物按照过去民间的传统风俗,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值得庆祝,产妇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到满月之时称为“出月”,也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事。因此,过去民间一般要置办隆重的满月酒。
到了喝满月酒那天,奶奶或母亲抱着婴儿与长辈和客人一一见面,长辈与婴儿见面时要送孩子的礼物,或者送“圧岁钱”。亲戚朋友有的送衣物,有的送红包。主人家要回赠客人红鸡蛋,也就是把煮熟的鸡蛋皮染成红颜色。
满月礼的重头戏是产妇的娘家人来祝贺。在女儿生孩子时,产妇的娘家一般以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代称,这与旧时男人忌产女有关。旧时习俗,满月礼这一天,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不亲自前来,而是派产妇的兄弟来给小外甥(小外甥女)送一种贵重的礼物。旧时民间把这种礼物称之为送“头尾”。“头尾”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是一种深含寓意的说法,即期望新生婴儿将来长大成人,有好的开头,也有圆满的局,谓之“有头有尾”。
那么送的“头尾”又有哪些东西呢?“头尾”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穿戴的帽子、衣服、鞋袜、小被子、小风披、小毛毯等,还包括婴儿的饰品,根据家庭的状况,饰品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比如有金锁(有的是银锁)、银牌(有的是铜牌)、手镯、脚镯等等。
很多地方除了送衣物和饰品外,姥姥家还有送“长寿绳”的习俗。什么是“长寿绳”呢?“长寿绳”就是用彩线系着的一个红包,包内装有铜钱,民间称为“铜钿牌”。并把“铜钿牌”挂在婴儿的胸前,寓意为保佑婴儿长命富贵。
也有一些地方的“长寿绳”比较简单,用彩线系一枚铜钱,也是挂在婴儿的胸前,也称为“铜钿牌”,寓意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铜钿牌”的简化版。
至于其它一些小孩用品,如摇篮、童车、高火桶之类,旧时一般作为嫁妆办齐,也就不再重复赠送了。
3、现在姥姥送宝宝满月礼物那么现在姥姥给小外孙小孙女送些什么好呢?如今时代不同了,所要送的东西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送“头尾”,现在很多地方不是兄弟送,而是姥姥亲自送上门,以表示姥姥的心意。也有不少的做姥姥的,一直在服侍产妇,现在都是正常事。送的“头尾”也简化了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帽子、衣服、鞋子自然少不了,只是件数根据实际需要置办。变化最大的就是婴儿的饰品,一般送一两件 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然而,姥姥送“长寿绳”的习俗,很多地方依然传承下来了。
现在女儿出嫁时的嫁妆不比过去,一应俱全,现在简化多了。因此,有的姥姥还得送小外孙小孙女的童车(旧时是坐式童车,现在是手推车)及其它一些儿童用品。主要是根据姥姥的心意和婴儿的实际需要。
还有一些地方,姥姥或外婆小外孙小孙女有特别的习俗,那就按地方的习俗办理,毕竟,我国民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主有不同的传统民俗文化。此文讲得只是普遍性的民间习俗。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是家庭中最为高兴的时候,一般都会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宝宝的满月酒来分享喜悦。亲戚朋友来的时候都会送些礼物或者红包之类的。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家宝宝满月的时候姥姥都是送了什么礼物。
1.孩子用的小车:一辆婴儿推车:婴儿推车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辆小车,选择婴儿推车的时候尽量选择一款即能坐又能平躺的一款,因为带婴儿外出时休息更方便,能用到宝宝大概2-3岁。一辆学步车:这个要宝宝大概6-7个月的时候才用到,这个时期的宝宝应该学会站立了,也慢慢开始学习走路了,有学步车就方便多了。一轮自行车:用到这个车的时候要到宝宝3-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学习自已脚蹬自行车,可以适当的和妈妈一起骑行。一辆滑板车:因为我家是男宝宝,宝宝长到5岁以后才可以单独玩耍这种车。
2.首饰:送首饰在我们老家有一种寓意,佩戴之后驱邪避灾,代表着吉祥如意的意思,比如手镯,项链琐等。首饰材料可以选择金的或者银的,我家宝宝姥姥送的是银质的一对手镯和一把长命锁。宝宝特别喜欢他的手镯,总是向家人和朋友炫耀他的手镯,手镯可以调节大小,宝宝一直带到了3岁多。
3.衣服和小被子: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是冬天,所以姥姥给送好几套亲手制作的棉衣和2个小被子。自己缝制的衣服里面用的材料都是家里自己种植的棉花,而且是连体的棉衣包括脚的部分。宝宝用着即安全又保暖。
4.红包:红包当然也少不了,买过东西又送红包,这也是我们那里的风俗,姥姥怕买的东西不齐全,缺什么让自己再买。
以上就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姥姥送的一些礼物,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会不同,送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别,希望这些能帮到你。无论送什么礼物长辈们都非常疼爱孩子们的。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时办满月酒是由原来的“三朝(宝宝出生第三天)”,“六朝(宝宝出生第六天)”,九朝(宝宝出生第九天)”演变而来的。
宝宝满月比三朝、六朝、九朝来得科学多了。想想噢,亲人们为了宝宝而聚,宝宝、宝妈是一定要到场的,宝宝出生几天,宝宝宝妈都受不了风寒,满一个月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所以,宝宝满月酒就这样兴起来了,宝宝满月这一天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宝宝满月酒不请别人,姥姥姥爷,舅舅阿姨,奶奶爷爷,叔叔姑姑父系母系两家亲戚少不了都会聚在一起,庆祝宝宝“满月大吉”, “见证宝宝健康成长”。
庆祝宝宝满月,送点礼物表达情谊是必须的。礼物不要太贵重,有意义就行;送礼也不需把与宝宝的关系理得太清,只要认为合适就行。从古至今,粮食代表生命。宝宝滿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送大米或面条,长辈们送大米为宝宝带来粮食,预祝宝宝粮食充足,生命力强;长辈们送面条祝愿宝宝长命百岁。二送银器,银子没有金子昂贵,大都办得起。送银碗(饭碗牢不可破)祝愿宝宝一生衣食无忧,送银筷祝愿宝宝快快长大;送银项圈祝愿宝宝圆满人生,百毒不侵;送长命锁,吉祥物祝愿宝一生平安,添富添贵。三送红包,红包里装的人民币不具多少,我一同事外孙子满月时,她做姥姥的就用糯米做了一个大糍粑,大圆桌桌面那么大,再用100元大纱把糍粑两面帖满。我问她帖了多少张?她说:“不多,才八千八百元”。红包一般用个吉利数字:八八八(发发发),六六六(六六大顺),四八八(四季发)……。
其实,现在的小宝贝们什么也不缺,大都还没出生,所有一切都准备好了。姥爷姥姥也好,爷爷奶奶也罢,什么礼物不礼物,无非是想表达一下对孙辈们的宠爱。我孙女儿和外孙女儿满月时,我送了她们同样的礼物:银碗(我送给她们一世不破的饭碗);银筷(我愿她们快快长大成人);吉祥物是她们的生肖(红丝带手链串个小金猪、小金猴)。当然,大米、面条是少不了的,而且她们每年的生日我都会送给她们一些上等大米和优质面条。我祈愿我的一双宝贝一生平安,永远快乐永远幸福。我祈愿天下所有少年儿童都能健康成长!我祈愿天下所有孩子长大后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我们这边一般是金锁或是银锁,手镯,还有衣服推车,这一类的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这个各地的习俗不同,各家的状况也不同,可谓因人而异。在我们地区,一般是送金或银的长命锁,寓意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风俗,姥姥要给宝宝送礼物。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送锁子,米面和鸡蛋。
1.送锁子锁子的意思就是银项圈,上带长命锁,寓意长命百岁。后来到我小的时候,不流行长命锁了,都改为送银手镯或者银脚环了。
很多家乡的朋友现在翻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都会发现清一色的手上带着银手镯,或者胖胖的脚上挂着银脚环。
这个米面并不是单纯指米和面,是很多东西的统称,而且我家乡在中原地区,不产大米。
满月时,姥姥会准备一些食物,一般是面食。再带上小朋友的推车,衣服,小被子,摇篮等,去女儿家喝满月酒,送给女儿女婿。
送的所有东西,包括这个去送的过程,叫做“送米面”。
3.送鸡蛋送鸡蛋一般是给产妇的,有一定的数目,具体多少我也记不清了。上百个是有的,还要准备红糖。
之所以单独拎出来说一下送鸡蛋,是因为还要以满月宝宝的名义,给到场的客人送染了红颜色的鸡蛋。
这个送鸡蛋就不单单是产妇用了,也等于是送给宝宝的。
现代衍伸虽然现在还有人按照习俗给满月宝宝送礼物,但由于路途遥远,经济发展的原因,改变送礼方式的也不少。
比如我妈,我生完孩子,直接送了现金来。说我要是买车买鸡蛋,一千多公里,怎么带来?你们自己看着买吧。
很多人对姥姥送礼物可能有点嘀咕,这一般是因为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合,或者与别人对比的结果。建议妈妈们还是放平心态,风俗是死的,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最终宝宝平平安安,家人和和睦睦才是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