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这句农村老话有没有道理,要放在我国过去农村传统文化背景来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农村的这句老话。

农村对古怪相貌的说法

相信大家都好理解,古怪相貌就是跟一般人的相貌不一样。古怪相貌之人包括了相貌丑陋的,但不一定都是相貌丑陋人,只不过是这种人的相貌特征稀奇罕见,明显异乎寻常。这种相貌与大众化的面谱最大的区别,大众化脸谱,见过一面后,如果把他放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再一次见到时,不一定还认得。而古怪相貌见过一面后,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让人记住,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之中,再次碰见了,一眼就认出来了。

比如说,古代人与波斯人有通商来往,古书上对他们的描写,就说他们的相貌古怪。欧美人到中国来时,国人也说他们的相貌古怪。还有其他肤色的外国人也是一样。因为那时候,我国民间没有见到过外国人,很自然他们的相貌属于稀奇罕见。外国人在街头出现时,当时的人们还争先恐后地看稀罕。现在我国与外国人交流频繁,一些大城市的街头常见走着各种肤色外国人,已经不再稀奇罕见,自然,我们也就没有了外国人的相貌古怪之说了。

对于过去农村来说,只要人生的相貌与众不同,比较特殊一点,都被认为是古怪相貌。比如说,个子矮小点,个子特别高,个子特别瘦,人特别胖,脸蛋生得很特别的,身体有缺陷,等等。其实相貌古怪之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一个人的相貌古怪,又得到人们的公认,这个人的相貌就古怪。如果人们认为一个人相貌平常,这个人的相貌也就平常了。

古怪相貌与古怪能耐的中国传统说法

能耐,一般指技能、本领。古怪能耐,也就是异乎寻常的技能和本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特殊的技能和本领。

“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之说,少不了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戏曲里,把这种既有古怪相貌,又有古怪能耐的人,称之为人有“异相”,把他们的才能称之为“异能”,有的还特意把一些历史著名人物的相貌进异化,以表现他们有异能。

比如说,宋代的包拯,历史的真实相貌是一个白面书生,在文学作品和戏曲中则变成了黑脸汉,“包黑子”“黑脸包公”也就是为了突出有“古怪相貌”的人,有“古怪能耐”。

又比如,民间把朱元璋说成是一个相貌奇丑无比的皇帝,也就是因为他出身贫苦,靠自己的本领,从社会最底层,做到了皇帝,没有“古怪能耐”能行么?民间的思维方式认为,朱元璋肯定有“异相”,才能有“异能”,因此,民间就出现了朱元璋奇丑无比的画像,而他在宫廷的画像则被民间说成是经过美化后的画像,并引发了民间无休无止的争论。

还有,清代体仁阁大学士,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刘墉,历史真实情况是背稍有点驼,其实就与很多正常人一样,是一种正常现象。而文学作品和影视戏剧之中,刘墉就被刻画成一个带先天性残疾的罗锅子,还取名“宰相刘罗锅”。

像这种把历史著名人物的人为相貌古怪化,以凸显这些人的本领不一般,历史上的文官武将都有,事例不胜枚举,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怪相貌与古怪能耐民间的说法

农村的传统文化无疑要受到文学作品和戏曲的影响,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自然也有了文学作品和戏曲的影子,说法一脉相承。

不过,农村认为的古怪相貌与古怪能耐,可比不上文学作品和戏曲那些名人“古怪相貌”形象,也无法和那些历史人物的“古怪能耐”相提并论。

过去农村所谓“古怪相貌”的人,就是长得与大家不一样,有点特别,有长得丑陋的,也有长得漂亮和帅气的,有身体健全的,也有身体天生带缺陷的,有聪明的,也有智力并不很好的。

所谓“古怪能耐”,农村人们主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一技之长,或者有某种特殊本领的人,都视为有能耐的人。

比如,有人在手工艺方面的技术有过人之处,这就是人的能耐;人的口才好,这也是能耐;人的力气很大,别人一般只能挑一百五十斤,他能挑三百斤,这也是能耐;家里的田比别人种得格外好,也是能耐;天生的嗓音,唱出来的歌非常动听,这也是能耐;日行百里,快如风,这也是能耐;有人在水里憋气呆一两个小时,这也是能耐;看书过目不忘,这也是能耐。如此等等,就是比别人在某方面要胜过一筹,即为能耐。

总结

俗语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就是告诉人们,世间之人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任何人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这与孔老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文脉上是一脉相承。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

谢邀!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我看马云非常像!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

答,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农村这种老话,就凭“古怪相貌,就必有古怪能耐”说法肯定在各个农村、或城市的地方出此人材,应该有道理,要不怎么这样的古话流传民间。

我们出生在新社会里,虽然读过书,毕竟是农村人见识浅,只知道干农活,对于“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的一词,也不大懂,更莫说古时候的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稀罕事情了。

只是凭着自己生活中遇到一些人在为人处事时见到那些的古怪性格,相貌也没有什么古怪。

古怪相貌这词是在闲谈中说起一个人在为人处事总是抠小便宜,而且对待家人也一样的抠,心计好狠,好使人讨厌,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人说了一句道,你不看看他脸上没有四两肉,两眼无情尖嘴猴腮的样子吗?有句俗话说,“脸上无肉,做事刮毒。”

听她这么说完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

这就是所说的农村老话,“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吧。但那人古怪能耐也又不见得有什么古怪能耐。

可能是各地农村各有说法。谢谢邀请回答!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

人有奇像必有奇才,是很有道理的,不信你可以连想一下,从古到今有很多例子。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农村俗语“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说的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首先得明白这里的“古怪相貌”到底代表什么?是异于常人的丑陋,还是突出与常人在长相上的不同,可以理解为人不是丑,而是相貌看上去很有特点,从原意上看,古怪的意思还接近于后者,就是在相貌上很有特点,让人一看就能记得很明显,比如说是眼大,或是耳朵大,脸上有明显的痣,秃顶等等,只要和这样长相的人见了面,就很容易记住他。

从上面对“古怪相貌”的解释,大家就知道下面的“古怪能耐”的真正意思,那就是说有这些特别相貌的人,必然有一些特别的技能,以前古人说哪那个大人物,都传得比较神,说他们长相异于常人,有的更是一度说得过于离谱。 包拯被老百姓贯以“铁面无私”的美誉,既然是铁面,估计面容比较黑吧,经民间用戏曲等形式广泛宣传,就做实了他这个“包黑炭”称呼,老百姓从心里已经定型了他的黑面。甚至还给他的额头上装上了月牙,形象上可谓是威震天下,但是在安徽合肥包公祠里供奉的包公像,却是一个白面长须的清秀书生,在故宫所藏的包公画像也证明包拯并非黑脸,而是百姓对其尊称罢了,其实这个黑也罢白也罢,真实的包公长什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关键人们相信他长得就是那个异于常人样,这是包公断案的无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神一样的存在,而这种认识在其他的历史人物中比比皆是。

现代人不象以前,只听其事,未见其人,现在那些大人物不时会出现在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传媒上,人们在认识他们的同时,也在尽力寻找他们与平常人的长相上的不一样,心里自然就有一种肯定独特的地方这样的意识,越是有名的人,越是感觉不一样,其实这也是他们出镜太多的原因。

话说回来,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还有点意思,人人都有相貌上的“古怪”,因为人与人长相都不尽相同,但是有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的长相在大众面前出现多了,就造就了他是有面貌上有特别之处这样的事实,只所以没有用“古怪能耐”来定义每个平凡的我们,是因为我们做着平凡的工作,也不习惯别人处处在评判我们,所以这句话就是一个主观上的认识,因为他的能力强,就认为他的面相上有异于常人,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道理?

农村老话说:"人有古怪相,必有古怪能耐,"有没有这个道理?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有,但不是绝对。有些人有古怪相不假,但其没有什么能耐,只是一个无能的普通人。

因为有些人的相貌古怪,是遗传或者生理缺陷等造成的,他为了生存,他必须要学到以众不同的技能,必须要后天努力得到。但是,从相貌的来看,也是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耐或者此人的性格是怎么样,等等情况,这些,在古代命相学里,都有介绍过。

所以说人有古怪相,不一定有古怪能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