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这句俗语,小时候 在农村常听老人说,这里面最说不清楚的就是这“三”字,十个人口里说的,就有九个人不尽相同。不知谁对谁错。就是放在现在,人们的说法也未必完全相同,众说纷纭。

我后来才知,原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其实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多”的意思,很多俗语有都带“三”,也是这个意思。虽然这个“三”是“多”的意思,但还是要根据当时的回忆,集中我们村里大多数乡亲的意见,例举出来说一说。

人穷不省三种钱

人穷不省三种钱,自然是生活中最要紧,又最有意义的钱。过去的人穷非常讲实际,不作表面文章,不打肿脸冲胖子。

一是祭祖的钱。人生在村里,离不开左邻右舍,也离不开家族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是“撑不开的土船”。平时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家里穷,没有钱时,随便带些物品就可以了,过去乡亲讲究的“人到礼到”,只要不空手就行。带几把菜,带一升米,就是礼。农村讲究的是“多少是个礼,长短是根棍”。事实上,过去的农村大多都是如此。

过去的人对礼金红包之类的金钱并不是那么讲究,既然红喜事要办酒,对不起,不想着赚多少钱,要有亏钱的准备。白事就更加了,一把纸,三根香,就是礼,如果出力帮忙,也是一种礼。

在一个地方,人们最看重的是祭祖。如果一家人祭祖都不参加了,平时做人情给人去的礼再厚,也没有人瞧得起,就好像是与家族的人断了来往一样。

过去集体祭祖,一般分祖庙祭祀和扫墓两种。

二是孝敬老人的钱。过去一家子兄弟多,结婚后一般要分家。同是兄弟,有生活过得好的,也有贫困的。逢年过节的时候,该孝敬老人的,要孝敬老人。有的人以家里穷为借口,舍不得孝敬老人一分一厘,最后在村里落得个不孝之子的名声。在过去,你穿着不好,住房不好,无非就是一个穷子,不是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最让人看不起的就是不孝之子,影响极坏。

三是小孩读书的钱。过去村里有学堂,分两种,第一种是启蒙,由村里家族集体办,教室在祠堂内,请先生的脩金大部分由族上的学田收成里出,自已出很小的一部分,钱物皆可。 第二种是开讲,村里提供地盘,也在祠堂内,请先生的脩金完全由自已负担。

不省读书的钱,讲的就是孩在启蒙阶段的钱,省了这笔钱,孩子就成了睁眼瞎,连斗大一个字都认不了一箩筐,孩子长大以后的还得做死工,想学手艺也没有人要,一样受穷。

没钱不串三人门

没钱不串门,主要是人穷,就不要进不该进的门,进一些给自已带来麻烦的门。

一是不串寺庙门。意思是,既然家里没钱,你就不要寺庙去串门。寺庙的东西不少,信士捐赠了钱财,一旦失窃,首先怀疑的是没钱的人。人们怀疑你去踩点,晚上作案,没钱人百口难辩。再说,过去人常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平时要多结交一些学手艺的人,说不定哪天能用上,可摆脱贫困。

这句话的含义是比较多的,归纳起来就是说,改变穷困的窘境,不能靠迷信,如信八字、巫觋之类的,要靠勤劳致富。

二是不串是非门。俗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不仅自已不要去是非多的人家串门,对一些搬弄是非的人也应拒之门外。本来家里没有钱,如果不小心惹上了诉讼,过去社会有句俗话“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没钱之人是打不起官司。

当然,是非门所指的范围很宽,总的意思就是少串门,少去惹是生非,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三是不串赌场门。没钱的人虽然没有赌资,但一旦走进了赌场门后,看得手发痒时,也想赌一把。没钱怎么办?只有借赌资,自古以来,赌场都有放高利贷的人。借债赌博,这不是霜上加霜吗?

这种说法的意思,不仅仅限于赌博的场所之门,其实是说人在没钱的时候,不要去走歪门邪道,像赌徒一样,把家庭和自已的身家性命都赌上,最后落得个家败人亡。

对于现在人来说,社会环境不同了,人的观念也不同了,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人们对这句俗语理解肯定也不一样了。 我可以说,依然是十个人之中就会有九种不同的答案,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传统俗语本来就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一些谚语或俗语话语虽然简单直白,却凝聚着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精华,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对我们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人穷不省三种钱,是说一个人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有三种钱不能省:礼钱、饭钱、表钱,具体来说:

第一,礼钱,是指人情往来的各种礼仪钱财,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存于世便不可避免的和周围的人有各种往来,礼钱是这种往来最直接的一种表现。

数额可以有多有少,但仪式必不可少。

比如曾经有个报道,某一个村庄中多年来礼钱一直固定在五毛钱。

五毛钱,在许多人眼中不值一提,甚至许多人看到地上有五毛钱都不会去捡,但是,这五毛钱背后代表的社交礼仪、人情往来,不能少。

第二,饭钱,表面看来,是因为吃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活着,填饱肚子必不可少,实际上,这饭钱,也包括不能随便蹭饭,以及和别人一起吃饭时,

不能太过抠门,必要的饭钱还是要付的。

正如《许三观卖血记》中,每次卖血之前,许三观都要去小饭店喝一碗黄酒、吃一份炒猪肝,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信仰。

第三,表钱,表在这里指仪表,是指一个人要保持基本的仪表整洁,要有几身得体的衣服,能够应对不同场合,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最差也要有遮体之衣,做到干净整洁。

《许三观卖血记》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便是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拆了许三观的几副手套织了一件毛衣,干净整齐的穿在身上。

这不仅是简单的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

串门是人与人之间拉近感情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农村,串门是很正常很常见的。

但许多人都明白,当我们没钱的时候,尽量不要随便去别人家串门,不是怕别人担心我们去借钱,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不想被别人看低,尤其有三种门要尽量远离:

冷眼门、远亲门、是非门。

第一,冷眼门,没钱的时候,不要去想着巴结讨好比自己混的好的人,因为这种人不仅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反而会极尽可能的对我们冷嘲热讽。

我们去串门,就算不是为了寻求帮助,仅仅是最基本的人情往来,也可能会被防备、被嘲讽,自取其辱。

第二,远亲门,我们常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说明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没钱的时候,要尽量不去远亲之门。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奔着远亲的名头去的,虽然接受了不足贾府一桌酒席的金钱帮助,但也被人百般戏弄,还被冠上“母蝗虫”的绰号。其实刘姥姥的遭遇还算是好的,很多人没钱的时候走访远亲,不仅没有受到一点帮助,反而连那点淡薄的亲情也会抹去。

第三,是非门,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的会有许多是非,但如果能够远离,还是尽量远离,一个人甚至一家人本来就没钱、穷困潦倒,如果不幸再招惹上是非,那更是雪上加霜,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比如我们最常说的“寡妇门前是非多”,在一些封闭保守的农村,随便去寡妇家串门,我们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但更受人指责的,还是处于是非中心的寡妇。

现在许多人可能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是非本来就纠缠不清,还要带累别人受伤害,能少一些还是少一些吧。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表面看来,是告诉我们陷于贫困地步的时候不要省哪些钱、不要串哪些门,深思起来,其实和孟子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何种境况,都要保持身体和灵魂的干净整洁,维持自尊、不卑躬屈膝、不奴颜卑色,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深深的警示作用。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问题中所说的“省”就是节俭的意思。人们平时都会注意攒钱,而农村人,因为挣钱的机会较少,很多人生活是不富裕的,所以更是额外要省着过。而问题中的“串门”,农村人没有太多的文化生活,却喜欢热闹,爱串门,特别是住在平房,更加方便串门。那么“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山村梅花来解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人穷不省三种钱”是指礼钱、饭钱和行头钱。礼钱,指平时人们之间的人情往来要随的礼钱。人情都是感情之间的交往,都是有来有往的。如果和亲戚朋友之间不能及时随礼钱,尽管你家里条件比较差,但是,人家会慢慢地把你给遗忘和疏远的,并且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出手相助,你的日子会越过越死饭钱,指平时与朋友相聚时,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多少钱,光吃别人的。这样时间久了,朋友的感情会慢慢淡了,慢慢地让别人瞧不起的。行头钱,指人的穿衣戴帽要花的钱。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说明人的穿戴的重要,因此,在买衣帽上花钱是不能省的。

“没钱不串三人门”,是指不能串冷眼门、远亲戚、是非门。所说的冷眼门,指平时瞧不起人的人家。尤其是在你穷的时候,更不能去这样的家串门,这样会自找没趣。所说的远亲戚,如果平时不走动,只时偶尔去,在你穷的时候,你去远亲戚家串门,即便不是有事相求,也会造成人家对你的误解。所说的是非门,指一些特殊家庭,如寡妇家或丈夫长期不在家的人家,最好不要去串门,因为这样也会造成一些误会,因为寡妇门前是非多。

以上是山村梅花对问题的解释,如果觉得对,请为之点赞和转发。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结出来的俗语看似简单,其实却总结出了人生哲理。就拿“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们。”这一句俗语来说,它就道出了世间人生百态。

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往往会在生活中十分的节俭,总觉得节俭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些。但是无论你如何节俭,却有三种钱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的。这三种钱分别是:

第一种:人情钱。现在的社会人情关系特别重要。当你遇上别人有喜事时,你一定要大方的去处理,前来与别人共同分享他的喜悦。这时候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穷而节省这种钱。否则会让别人对你心里产生不满意的情绪。或者是当别人拿的礼钱高,而你出的礼钱少时,虽然主人当好你的面表现不出任何的情绪,但是心里肯定会说,这个人太小气,不大气,不值得一交。当然,除了这个钱之外,一定要记清楚,朋友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会因为朋友的帮助而富裕起来。所以在外面请朋友吃饭的时候也一定不能省钱而拒绝。曾经有就俗语说的好:“朋友的嘴是富贵的嘴,越吃越有。”所以记清楚,当别人开玩笑,或者是认为你该请客的时候,大方的拿出钱请他们吃饭吧。这样你就可以交到朋友。当然,相信别人也会与你有相同的想法,当给他们请客吃饭的时候,他们也会大方的请你吃饭。

第二:行头钱。说简单一点就是我们的穿着打扮的钱。当我们在家里时,可以随便的穿着打扮。但是出门在外,或者是遇上重要的事情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这样既可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说朋友有喜事请你吃饭,你穿的邋里邋遢的,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对生活是消极应对的,对他人的事情也是不重视的。当然,对于某些爱面子的人来说,出现这样的你,别人也许会感觉到很丢人。别人对你有了不好的印象,在日后的生活中与你交往,肯定会有所防备。所以,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多穷,都要准备出一些钱,把自己的穿着打扮搞好,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体面的出现,这对于我们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看病,检查身体的钱。无论我们再穷,身体也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我们感觉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就医看病。否则你省下所有的钱都是白搭。更何况没有好的身体,你想挣钱,这个希望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为了生活的更好,就医,看病的钱一定要提前预备着,千万不能因为贫穷而省这个钱,否则会遗憾终生。

当然,如果一个人穷的事,往往在精神上就感觉到自己不自然。如果处于这种状态,一定要记清楚有三人门不能串,这三人门分别指的是:

第一:轻视门。对于平常在日常生活中瞧不起你的人,说明他们就根本看不起你。如果你在贫穷缺钱的时候,千万不能上这种人的门,否则会让他们更加瞧不起你,认为你没有本事,没有钱又来巴结他们了。

第二:经常不走动的亲戚门。经常不走动,说明虽然你们是亲戚,但是关系却很疏远了。当你贫穷,没钱世上这样的忙,他们只会在心里排斥你,无论你说的任何事情,他们都不会给予帮助,与其白费力气,白张嘴,还不如从别处想想办法。

第三:特别富有的亲戚们。有钱人往往会表现出傲气。对于一般的人都会表现出轻视的态度。在他们的心目认为只有有钱的人才适合与他们交往。当你贫穷无钱,上这样人的家门只会自取其辱。

当然,我们也要相信“富没底,穷没根”,只要我们认真生活,努力工作,贫富总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我们贫穷时,该注意的事情还是一定要注意。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东西必须按照规定行事,不能马虎。老话说的“人穷志不穷”,很多人生活虽然贫穷,但是有三样东西却是不能省的,而有三种人的家门也是不能乱穿的。

第一种:上礼钱不能省。在我们农村每年都会有各种酒席,比如结婚酒、满月酒、升学酒、进新房酒等等,每到酒席时候亲朋好友都会前来祝贺,并送上礼金。礼金是我们农村人当中不可缺少的,只要别人邀请你了,人不到,礼金是要到的,在穷也不会不给礼金。

第二种:彩礼钱不能省。现在娶个媳妇不容易,而彩礼虽然年年攀升,但是只要能办到的,男方家庭在给女方彩礼上都不会少。给少了,女方不高兴,而且自家也没有面子。所以很多家庭基本上在给对方彩礼上都会做到让对方满意。

第三种:吃饭钱不能省。很多人在社会上艰苦打拼,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太过于省吃俭用,最后身体吃不消而引发各种疾病,得不偿失,把赚来的钱又全部搭进去了。

没钱不串三人门

第一:不串跟自己很少交往的亲戚。每个人估计都有一部分这样的亲戚,别人之所以不跟你联系,在他们心里也根本不会把你当做亲戚对待,而是早就作为陌生人了,因此没必要多此一举。

第二:不串经常走偏门的人的家门。这样的家人经常依靠各种投机取巧或者违法的行为来赚取钱财的人,迟早自己毁了自己,因此不要跟这类人接触。

第三:不串富人之门。当你很贫穷的时候,即使是你朋友的富人也会看不起你,因此更没必要热脸去贴别人冷屁股,而是要更加发愤图强,改变自己。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人穷不省三种钱,没钱不串三人门”是一俗语,意思其实非常简单。

“不省三种钱”:指的是表钱、礼钱、饭钱:

  • 表钱:说的是妆容仪表的意思,就是说人再穷,也不要让自己邋里邋遢,要衣冠整齐。

  • 礼钱:就是人们常说的随份子一说,这是人们说的礼尚往来,再穷也不要在礼上丢了份儿。

  • 饭钱:这个好理解,就是人们总要吃饭,再穷也不要省饭钱。

“不串三人门”:指的是冷眼门、是非门、远亲门:

  • 冷眼门:指的是一些贫富差距大的人家,穷人如果去一些富有的人家的话,就会被看不起,所以没钱不要去冷眼门。

  • 是非门:在农村来说,农民喜欢串门,而有些人家是非比较多,如此,为了自己能独善其身,还是不要去这样的人家好。

  • 远亲门:去远亲门总要带一些东西,因为不常去,带礼物是必须品,如果没钱还要走动的话,对自己来说太累了,所以还是不要去远亲家了。

人穷不省三种钱其中说到了礼钱,那么这里所说的“礼”并不对。

仪表庄重则为“礼”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谓礼,首先就是说的仪表问题。在《弟子规》当中有这样的要求: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冠帽要端正,纽扣一定要扣上,鞋子跟袜子要与身体贴切,整体的仪表要端正,不可吊儿郎当,这是仪表的规范。更代表了礼仪。

像现代有很多人都衣冠不整,以一些嘻哈风格为主,这其实跟我国传统的礼仪相悖。如今很多人都以这种衣冠不整为美,其实这并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

其实只要穿戴整齐,没有太多的矫揉造作,处事大方得体,才可以称得上是有礼仪。不过,我国这种礼仪的传统传到现代,已经所剩无几了。

礼尚往来并非礼“上”往来

说起礼尚往来,这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然而到了现代,这种礼尚往来被曲解了意思。如今的礼尚往来,人们更多的是把“礼”当成了“礼物”,送“礼”成了现代礼尚往来的根本。那么我国最早的文化传统中的“礼尚往来”中的“礼”真的是这样吗?

说起我国的文明史,它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了,看来我国的文华也真的是够博大精深了。老一辈的思想传统真有见地,就拿“礼尚往来”来说,我国一直都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

其中的礼尚往来本意是,所谓礼,崇尚的是往来之道,就是说有来无往,非礼也。举个例子,就是说受人恩惠,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回报,这才叫礼。

古代的礼范指礼仪、礼品、礼节。其中礼节占比较重,古时的人们看重的是礼节,而非礼品。而现代人们则把礼品放在最前面,所以就曲解了“礼”的意思。

礼还指行为举止

《论语·学而》中,孔子这样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如果不够庄重,那么就会没有威严,即便是学习了,也不会得到巩固。这就是说,行为举止要庄重,才能让人敬仰,才会让人折服。

如果此人看上去特别毛燥,即便此人身怀绝技,满腹经纶,也不会让人信服,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理。

行为举止要庄重,才是礼仪的规范,这也突显了我国的文明。第一印象给人以庄重,才会让人感觉到尊重,才会感觉到我国的礼仪文化。

人穷不省三种钱里的礼钱其实应该是上述几点,而非随份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