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急急如律令”原为汉代公文结尾的常用格式,也用“如律令”的格式。后来,以我国以道教为主的宗教借用为咒语和符箓文字,用于末尾。其使用的目的就是勒令所谓的鬼神,按照符令执行。

(汉代公文)

如律令历史渊源

我国的道教虽然发源比较早,历学上普遍认为是先秦时期,但是真正定型的时间为汉代。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道教为学派,即百家之中的道家。道教的教团组织到了汉代才正形成。因此,道教文化自然也就受汉朝时期的主流文化的影响,保留了汉朝文化的基因。

如律令就是来源于汉朝时期的行政公文的格式。

《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

东汉末年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如律令之意,就是依据法令执行,语气要轻缓一些,而急急如律令之意,则是比如律令在时间上要紧急,意思为立即或马上按法令执行。用在道教的符箓上,就是符到马上奉行。南宋赵彦卫撰写的《云麓漫钞》一书,对急急如律令的历史渊源,在此书中的卷七解释得非常清楚:

“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民间对“急急如律令”的说法

大约在唐宋时期,民间将“急急如律令”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认为“律令”是一个神的名字,属于雷部。传说律令跑得特别快。如清代顾张思所著的一部辞书,书名为《土风录》,书中对“律令”一词解释为:

“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

(古代驿传骑手)

这样一来,“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像律令的速度一样快。这样说法在民间,甚至在道教内部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一种主流说法。

从历史的真实历史渊源来说,当然是受汉代公文影响,并沿用汉代的公文这一说法最靠谱。

“急急如律令”的使用

一般人认为,“急急如律令”使用是道教的专用词,其实不然。只能说,“急急如律令”首先使用的是道教,后被民间的法教也广泛使用。

法教是什么呢?法教我国民间的原始宗教,其起源早于道教,脱胎于古代的巫傩文化,但因其成分复杂,教派繁杂,没有形成统一的教义和组织,在民间一直以师徒相授,口口相传,以讲究实用为目的。

法教之名只是一个总称,历史上从古至今一直活跃于民间。既保持了原始祖先的崇拜的巫傩特色,又认可道教之神,同时还融合了释教和儒教,以及民间的一些其他原始宗教。

因此,道教和法教同时使用“急急如律令”咒语和符箓文字,使其影响在我国民间非常大,尤其是过去法教比较盛行的南方地区民间,影响更深。

“急急如律令”的使用,一般在“急急如律令”的中间或者前面,加上神的尊称,如道教常用的方式是:

“急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律令”、“急急如元始度人律令”“急急如长生大帝律令”等。

道教一般神名放在中间位置。而法教的用法就比较复杂,有的按道教方法使用,有的则把神名加在“急急如律令”前面,如“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等。

“急急如律令”的使用上,自古以来就有严格规矩,道教之人未得师父传授,法教之人没有“过法”,不可随意念诵,民间之人就更是如此。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这是道教的“呼名法术”,后来成为道教念咒驱使鬼神时所用的末语。

律令,据传说,是道教神话中雷部众鬼里跑得最快的一只鬼的名字。

东晋干宝《搜神记》载:“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载:“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事情太急需要立即处理,犹如律令奔走一般。

我个人觉得,把“急急如律令”翻译成大白话,大概意思就是“(我前面所喊过的那些神仙),这件事情太急了,需要你们立即来处理。你们赶紧来吧”。

这样的咒语,都收集在道教经典著作《万法归宗》里。下面,我简单摘录几个相关咒语,供朋友们欣赏。但朋友们千万记着,危险动作,切莫模仿。如果有人随意模仿,万一出了任何事故,我可不承担责任啊!不要说我没有告诉你啊!

咒语,有咒、诀两种,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后缀“急急如律令”

比如说,身体有某种病,画符念咒:东华元君,韩君降临,玉府真命,保佑生灵,真无到处,永保长存,急急如律令。

一般后面都有具体方法,因为有宣传迷信的嫌疑,后面就不说了,只写两句咒语:“南念大乙,救苦天尊。”

二,急急如律令后加一个“敕”

这种咒语,似乎比“急急如律令”还有更加急迫的意思。我个人觉得,念咒或者施法的人的意思是,我的事情更急,需要你们先处理!就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办事,但办事的人很多,需要排队,但施法的人认为,我的事比别人的事情都更加紧迫,需要插队,便会念完咒语以后,在咒语末端“急急如律令”后面再添加一个字。

如:日出东方,苍苍皎皎,杳杳茫茫,金童玉女,委我收疮。一收,不要疼与痛;二收,不要脓与血;三收,不成疮和疖。急散急消,莫待来朝。急消急散,莫待来旦。神笔到处,万病消汗。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急急如律令”后加敕字的情况,咒语中一般都会出现某位大神的名字。有的是奉玉皇大帝令,有的是奉太上老君令。

显然,这种情况暗含有施法者认为自己的法术,比别人的法术高明的意思。

三,急急如律令后缀“摄”字

比如:五呼六位神,元阳甲子君。急速急报应,愿君集吾身。窦娄李鬼翟,急速报吾精。吾奉太上九若急急如律令摄。

摄,在这里并不是摄影的意思。而应该是“吸纳”、“摄取”、“抓取”的意思。比如《西游记》猪八戒:“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摄走了。”

四,有一种诀,后面一般不加急急如律令

比如:神笔扬扬,万古流芳。吾今书篆,飞召千方。去兴飙驭,速降临场。神墨灵灵,通幽达冥。松君效职,柏友凝馨。仙君降格,速驾云乘。

总之,我个人认为,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里面也有很多糟粕成分。如果是作为研究之用,这无可厚非。假如是痴迷其中,用它来专门驱鬼辟邪,不可取。至于这些道教符咒最早究竟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毕竟它们都是我们老祖宗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不可能都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我们既没有资格排斥它们,也不敢对它们有大不敬。但也只是看看,了解一下它的内容,并不会专门用它来做什么。这就是我对这些道教符咒的态度。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急急如律令”,就是奉太上老君之命,速速前去驱使鬼神兵将的意思。是道教仪式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常见的话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那么,这句话里的太上老君是谁?吾指的又是谁?为什么太上老君要派他去行使权利?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

(道教始祖元始天尊)

关于“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中的吾,有一个的传说。

其一,据说,律令本来是周代时期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生着两条飞毛腿,跑的特别快,他死后就变成了雷部的神。其二,传说西北有一种神兽,形状如马,但是足不着地,其行如风,这个神兽就是律令变化而来的。

因为律令跑得快,所以,太上老君才把这么行如风的任务交给律令去办。

后来,律令就成了古代命令兵将的代名词。大家知道,命令兵将的时候叫做下令,令就是命令的意思。律令就是按照律条执行命令。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说要立刻马上快速的去执行这个命令,和传皇帝圣旨的意思差不多。

小时候,看影视剧,不知道“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好玩儿,还经常用这句话和小朋友搞恶作剧,喊上两嗓子。

现在想想,这句话在宗教人士看来,其代表的是神仙的本尊,也是非常严谨的哲学态度。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影视作品中会出现“急急如律令”这个咒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对历史有了解的人会知道在古代的皇帝或者官员在命令兵将的时候叫做下令,令就是命令的意思。律令就是按照某一些条款、条约、规矩而规范行使权力。“如律令”的意思我说的话就像律令的意思,加上急急这两个字就是要马上、立即、快速的去执行这个命令。 我们最常见的《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我是行使太上老君给予的权利而去驱使鬼神兵将等等,这都是道教仪式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和吾奉太上法旨的意思差不多,也和传皇帝口谕的意思差不多,这样会比较容易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宗教中这句话具有非常浓厚的神秘色彩,也非常受宗教人士重视,这一句话就可以代表了神仙的本尊,所以大家平时千万不要拿这句话开玩笑,以免显得对哲学的不尊重!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急急如律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其实单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急急就是快速,然后像律令一样执行。

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小说之中,道教修道之人念完咒语最后都会加上这一句,急急如律令 ,比如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吾奉太上大道君急急如律令,吾奉东厨司命君急急如律令,吾奉东极青华大帝急急如律令,吾奉飞銮迎驾天尊急急如律令,吾奉灯光普照天尊急急如律令等等……

念完咒语,然后说吾奉谁谁谁急急如律令,就是说,这咒语是所奉的这位神的旨意。

那这律令到底什么意思?

这就牵扯到道教神话的一个单位律令部,以及律令部之中的律令神。

那这律令神是怎么回事?

其实律令是一个人,先秦时期的人,春秋还是战国忘记了,因为天他生前跑得非常快,死后就被封为律令神,管理律令部,律令部就负责传达各位神众的指令,就好比雷部负责雷雨一样。

比如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驭使雷霆。

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鸣。

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急急如律令。

这是金光咒,急急代表火速,快速,律令就律令神。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急急如律令属道教词汇,原为公文用语,后成为道教驱鬼用语。

律令是周穆王时期的人名,因为走路很快,死后在雷部做小鬼。

此句最早出现在汉代公文的结语,意思是形势紧急,需要像法律那样迅速执行。

此句为道教词汇,因为道教兴于汉代,因此在汉代的公文和檄文中都能出现这一词汇。

后被民间巫师所吸收,比如东汉时的墓门解除,解除文是“百解去,如律令!”

后又被道教所吸收,发生变格,主要是潜入神名,比如太上老君,有的在后面加上摄、敕、疾等字,比如

“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