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俗语是民间与老人交往的一种禁忌,也是提醒人们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过去,不仅仅在农村,在民间普遍流传,原因很简单,就是怕,怕人老人了,突然死去后,说不清楚。
五十不交钱五十不交钱,说的是不要与五十岁以上的人有金钱上的来往,这里就包括六十、七十、八十等年龄段的老人。孔子曰:“人年五十,不为短夭。”按以往很多地方农村习俗,人只要满了五十岁就可能称“寿”了,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古时,人的寿命很短,七十岁称古来稀,就是能满七十的人很少。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和平均寿命也就增长了,因此,有些地方要到六十才称寿。现在,平均年龄更长了,五十岁的才算中年,顶多也只算中老人。
为什么不要与五十岁以上的人有金钱上的来往呢?过去的人认为,人满五十后,步入了老年,按过去的说法,“黄土到嘴边”,随时都有可能死去。过去习俗叫“人死债清”。因此,不管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放债,还是借债,人们认为都存在极大风险。
这种习俗,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依然在农村地区流行。当老年人遇到困难,来家里借钱时,一般的人都会说得很婉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钱可以借,让你儿子来拿吧。”这是农村人过去规避风险的一种习惯举措。不然,“人死债清”借出去的钱就找水漂了。
记得几年前,我一个嫂子买稻谷烧酒,提前放了两千元钱的押金给一位五十多岁的族,不久,这位族兄弟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嫂子的这笔钱也就扔到水里去了。好在嫂子很看得开,自我安慰地说是前世欠这位族兄的债,今世来还。
六十不交言六十不交言,就是忌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生语言上的争执,这里就包括六十、七十、八十等年龄段的老人,即凡是老年人都不要与他们发生纠纷和争执。
按过去农村习俗,与老年人发生争执时,老人突然倒地身亡,要出一半的丧事钱,有的地方则叫贴棺材钱。这与过去农村耕牛打架的规则是一样的。过去农村,两家的耕牛打架,如果一家的牛当场倒地死亡,另一头牛的主人要赔偿死去牛损失的一半,俗称“倒地一半”。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放在一起来解释。
过去,七十古来稀,八十更老了,人老了哪个时候向阎王爷报到,谁也说不清楚。对这样的人不留宿和不留饭,主要是怕老人发生出现意外情况,突然死去。留宿和留饭的人家如碰到这种情况,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只好自认倒霉。
过去农村人,其实还是很讲这种规矩的人,人到了七十、八十之后,很少串门走亲戚。即使有一些老出去串门走亲戚,他们的子女也会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就不要东走西走了,别去祸害别人。”过去的人们对这事都是明白人,这其中还有一个习俗,人们认为,老人死在别人家里,对别人家很不吉利。
总而言之,农村俗语“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在过去是提醒人们,与上了年纪的人打交道,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虽然现在生活条件与医疗比过去好多了,人的平场寿命增加了十到二十岁,但过去人们的这种风险防范意识,对现在人来说,依然有借鉴意义。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中国俗语好,“俗语能教我长寿,俗语能教我发财”!所以来说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千千万,总是有道理的。而我们后人学习俗语也是以防范为主,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而聪明人都是心里有数的。
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句关于老人俗语。而老祖宗认为,人到年龄了一定的年龄以后,也是要分别对待不要一视同仁,否则也就会有数不清的麻烦事。比如这句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就很明白的解释了这个道理,那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什么呢,有道理吗?李子来回答。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的意思:50不交钱:
俗话说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而人一眨眼的工夫就进入50岁了,可以说岁月如梭,时间过得很快。但是老祖宗认为,人过50岁已经事业有成,而年龄也变老了,所以在这个时间上也必须要注意,比如就有了“50不交钱”之说。那么为什么人到50岁以后就不交钱了呢:
笔者认为,人这一生都是为了世间这几两碎银而生活着,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拼命的不惜以力气赚钱,无非是希望人到老了以后有一些积蓄能够养老,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所以当人在50岁的时候,也是积累财富最多的时候。而当前钱积累的多了,由于年龄的原因,但是其身体和精力也大不如从前了,还有孩子上学、结婚等问题也是日夜催璨着五十岁的老人。
所以来说这个时候50岁的老人方方面面是要花钱的。但是如果此时,50岁的人如果把这个金钱交出去,投资或者干别的事,不仅血本无归,甚至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不要和50岁左右的人有金钱上的大交易,否则吃亏的也是自己。这是因为50岁的年龄已经已经看透人生,其身体健康也不如以前的,如果有一个意外,这对别人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此老祖宗说的“50不交钱”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60不交言: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当自己和60岁左右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不要说出刺激他们的事情,而俗语“60岁而耳顺”自然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呢?
我邻居张大爷今年60的多岁了,而他在50多岁的时候脾气还好些,当他爬到60多的时候,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脾气固执,而且还成了老小孩了,儿女们一点不顺着他都是不行的,而且这张大爷还跟较真。
久而久之后,儿女们知道他的这个脾气后,从此也不愿意管他了,任由张大爷的性子发展。但是这张大爷的性子也是太拗了,时常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吵架,而儿女们对此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其他的外人看到张大爷后自然也是躲的远远的。
所以通过邻居张大爷的事例来说,这俗语“60不交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70不留宿:
为了老人的健康和自己的安全着想,对于70岁的老人,还是不留宿为好,而这也是避免纠纷的一种做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收自己去”。虽然这句话只是一俗语而已,但是在古时候的封建社会下,人过七十古来稀,人一旦到了70多岁身上的各种毛病也是越来越多了。
如果70多岁的老人健康还不要紧,可是一旦有人留70岁的老人去住宿,在睡觉的时候一旦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这有口难辨的则是要留宿的人了。毕竟这亲戚也不是不行的,因为有些亲戚也是为了利益互相利用的。因此来说这“70不留宿”自然也是指的这个道理。
80不留饭:
这和80不留座的意思是一样的,同样也是为了自己避免纠纷,以及老人的健康考虑。毕竟人一旦过了80岁以后就非常长寿了,但是这80多岁以上的老人其身上的毛病也是非常多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有意外发生。
因此来说,在现实的社会下,做事情都是要再三的考虑为好。特别是当80多岁的老人去自己家里的时候,尽量的不要留下老人吃饭为好:
一是,摸不清老人要吃什么东西,如果老人吃坏了肚子,对于老人的家人来说不好交代。二是,老人在80岁以后,是身体也是不太健康的,如果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对于主家来说也是很糟心的事情。所以来说,老祖宗这句话自然也是这个理儿。
综上所述:
其实这句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细分下来一看还是有道理的,毕竟这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
所以来说,我们后人在对待农村俗语的时候,一定要学以致用为好,并把俗语的精髓了解的透透彻彻,只有这样才能把俗语应用到自然,并少走弯路。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的俗语涉及面特别广泛,有的是说农事节气的,有的是说夫妻如何相处的,有是教大家怎样为人处事的。“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的俗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五十不交钱。这里的“交钱”是指和别人有金钱上的往来。50岁的人,年过半百,该折腾都已折腾,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再没有过去的那股活力,挣钱的想法和能力锐减,尤其是农民,上有需要照顾的父母,下有需要结婚的孩子,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再不要想着拿钱去投资或干其他的事,要考虑万一打了“水漂”怎么办?也不要轻易去借别人的钱,想想自己有无偿还的能力?如果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说不准还殃及到孩子;更不能借钱给别人,还不上钱了,不是多添一个仇人吗?
六十不交言。“交言”有几层意思:有些60多岁老人性格会变得孤 僻,不喜欢喧闹的气氛,就连自己的言语也少了,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或事,知道什么话不该讲,什么话该说;有些老人却害怕孤独和寂寞,变得婆婆妈妈妈,啥事都要念叨,还要去管。对这些老人就不要有啥话就给讲,尤其是家务事,弄不好还会出现家庭纠纷;这个年龄的老人不会再有故交,大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块晒晒太阳,聊聊天。就这聊天,也不要说东家长道西家短,这闲话说得多了,就会惹来事非的;有的人会有老愈犯糊涂,也许因一两句不中听的话争吵起来。其实,实属不该。气大伤身,何况都是60多岁的人了,吵来吵去,会让晚辈笑话的。
七十不留宿。70岁也算高龄老人了,行动很不方便,有的早已疾病在身,若串个门或做客他家了,即使老人有住一晚的想法,最好还是把老人送回去。要知道这个年龄的老人,心血管等病说发作就发作,摔倒或晚上掉下床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最怕万一,到时难以说清,还会伤了亲戚的感情。
八十不留饭。80岁可是真正的高龄老人了,这些老人是从苦日子一路走来,身体素质很差,吃饭也很少,有的自己都不能进食,需要别人去喂。别人不知道老人喜欢吃啥,禁忌吃啥,能吃多少?若由着老人性子去吃,不忌口被噎着,或有平时家里生活不好,权当“解谗”,出点意外,这责可担不起。,
“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的俗语说得是有道理的。人一旦上了年纪,要自己把握好自己。不能做的事绝不能去做,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着想。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即便是高等动物的人类也是无法避免的。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而年纪大了,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比较多。在农村里有些老人们,年纪一大就不爱出门走动了,即便是走亲戚也是去去就回,很少会留宿的。因为很多的老人常把“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这句俗语挂在嘴边,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50不交钱在农村里,有些老人常用半截身子埋土里来形容50岁的年纪,人到了50岁以后,身体也是开始走下坡路了,挣钱的能力远不如从前了,而且年纪一大,各种各样的毛病也多了,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因此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在50岁以后,就尽量不要和别人有金钱方面的往来了,比如把钱借给别人了。毕竟大家都需要用钱,钱借来借去很容易借成仇人。
60不交言有些年轻人总是抱怨老人的话多,特别爱唠叨。其实人年纪一大,是会变得唠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也害怕孤单和寂寞,也是需要关爱的。平时也总喜欢找一些年纪相仿的老人一起聊聊天,但是需要注意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还是要保留一些,不要什么话都告诉别人。因为在60来岁,已经很难在结交到知心的朋友了!
70不留宿老话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人能活到70岁的,自古以来都是比较稀少的。这话确实是这样,即便是在今天,70来岁的也不算太多。如果有年纪上了70岁的老人来你家做客了,对方不愿意留宿,那就尽量不要强行违背老人的意愿了。这样不但会让老人不高兴,甚至还会有一些突发的意外事故,比如老人摔倒了,或者是一些慢性疾病复发了,这样对老人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这句俗语后面还有两句的,即“80不留饭,90不留坐。”意思是说有80岁以上的老人来你家做客了,对方不想留下来吃饭,那就不要挽留了。因为老人的牙口不好了,肠胃消化也不比年轻人,在别人家里是吃不习惯的。而强留对方,只能会让老人家挨饿。如果有90岁以上的老人想要站起来走一走,你就不要勉强让老人家坐下来。对于老人来说,能多站一次就多站一次,以后的机会不多了。
其实,这句俗语无论是在农村里,还是在城市里,即便是今天依然还是实用的。因为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的年纪已经大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年轻人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不能强人所难。换言之,就是要提醒我们年轻人,多尊重一下老人,有时间多陪伴一下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虽然这句老话听起来有点不近人情,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有效避免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理解呢?欢迎大家点评和转发,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和转发都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从小长大的人都知道,老一辈的人们总是会说出各种各样的俗语,那些俗语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这些俗语有时候也很有道理。让我们不能不信,不过有些时候也不能全信。比如说:一罗穷,二罗富,三罗四罗开当铺,这个罗在我们那里就是手上的指纹。今天的话我们就说一下“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做”这句俗语的意思。
这里的五十不交钱。大概意思就是人到了50岁了,就要少和钱打交道。儒家讲究:五十知天命。在以前的古代和农村医疗水平比较低下,而且人到了五十身体素质就会降低,而且劳动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经济能力就可能显著降低。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的借别人钱或者拿着钱去做其他的事情。这个年纪的话也应该避免经济财务上的问题,不要过分的花钱火车欠别人钱。
“六十不交言”古代的时候人们60岁就已经算是高寿了。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我们看电视上很多老人都说:我过得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这个年纪的老人无论阅历还是经验都是非常多的,很多事情都看的很开。所以这个年纪应该享福,避免无必要的争吵。可是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到了六十岁依然辛苦的工作。
后半句就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后半句看似非常的不近人情,但是仔细想一下还是非常的有道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以前或者古代农村,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都属于高龄老人,并且农村的道路情况在以前是很不好的,高龄老人出门,很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降低,一旦发生意外,后果都是很严重。
“七十不留宿”讲的是:老人们如果晚上想回自己家睡觉,一定不要留宿他居住在你家里,避免发生意外;“八十不留饭”的意思是:这个年纪的老人如果不想在你家吃饭,一定不要强留,因为这个年纪的老人吞咽能力会下降或者有忌口的菜肴,你万一做错了,就会惹上麻烦;“九十不留坐”的意思是:这个年纪的老人如果在你家里想走的话,一定不要强留,因为年龄太大了,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老人想运动一下,就让他慢走以免发生意外。整句话“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中,后半句才是重点
后三句也是很好理解的,有的人家兄弟姐妹多,父母轮流照顾的话。有的孩子就害怕老人在自己家里住的时候发生意外。因为这个时候老人发生意外的话,可能有的兄弟会找自己的麻烦。
这些俗语老话都是人们一辈辈流传下来的,是以前的人们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积累总结然后留下来的,他们这么做就是希望他们的后代们可以吸取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少点儿麻烦少走一些弯路。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我奶奶就会经常给我讲一些俗语和老话来教育我,教导我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最好不要做,怎么样和别人交往等等,要具体说起来的话那就真的很多了。总之可以说,一开始我刚懂事的时候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那些俗语学得的,我想对于大多数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吧!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古代,50岁是一个人迈入老年的分水岭,正如杜甫诗句《望春》中的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言。意思是说,人老了,头发变白变疏了,就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于是,多有老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精神恍惚而感到生活力不从心,常常感叹自嘲:“人老了,不中用了!”
众所周知,一辆老爷车,不但毛病多,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抛锚”。而对于老人来说,就如同一辆老爷车,虽时时细心呵护,但也难以预料什么时候就会突发状况。
因此,一朝不甚就有可能惹上麻烦,甚至经济纠纷或官司。而这种情况,无论古今,都并不鲜见。
但是,聪明智慧的老百姓却从中总结出了一套应对老人的经验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
那么,“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的俗语究竟有些什么说法呢?
50不交钱古代,人们对于40岁男子,称为不惑之年,也就是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子“不迷惑、不糊涂”的意思。
当男子到了50岁后,则又被称“艾”,即:“艾眼之年”,也就是年老的意思。《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那么,人老了后,最容易出现什么状况呢?
后世常见的有更年期综合症、老年痴呆症等,而这些病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老人容易犯糊涂,其实多是时清醒,时糊涂。
这时,如果还钱(拿钱)给老人的家人,还是还钱给老人,一般不要直接将钱交到老人手上,最好当着老人子女的面对进行交接,以免因老人犯糊涂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葛。
同时,也不要直接借钱给这类老人,以免因老人糊涂遗忘,而伤害了大家的感情。
此外,在古代农村,到了50岁这个年纪,基本家庭都比较稳定。如果,这个时候,还有老人来借钱,一般都是家庭有较大变故。但是,这时老人的挣钱能力已经很不理想。所以,有人担心老人还不起钱,认为不借钱给老人为妙。
不过,相当于现代社会,大多数50岁的人,还是年富力壮之时,也不能完全用以上的经验来对照,但是对于50岁以后有类似症状的老人,在金钱流动方面还是要谨慎对待。
60不交言在古代,60岁也被称为“杖乡之年”,意思是说,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可以拄着拐杖在乡邑里“走东家,串西家”散散步了。
但是,在走门串户的闲聊过程中,老人因为年龄大的缘故,可能会非常唠叨,有时说话颠三倒四,口上就像没有把门似的,自然就容易出现言多必失的现象。
古语云:“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意思是说,越是闲人多的地方,是非越多,而人忙碌的地方,相对是非较少。
所以,一般不要跟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说一些类似“保密性质”的内容,以防老人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惹来是非口角。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讲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而且相对比较固执,尽量不要和他们争论,以免老人气血攻心,引发旧疾,那可就麻烦了。
其实,这种说法的意图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多尊重老人,多让着老人,更不要给老人去添麻烦。
70不留宿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古代,70岁是指古稀之年,意思是指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非常的稀少,如同“老爷车中的老爷车了”,会不会有隐疾突发,谁也说不准。一旦出现状况,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在没有子女等亲人的陪同下,尽量不要留宿,以免招惹麻烦。最好的做法就是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中。
80不留饭、90不留坐在古代,80岁和90岁被称为“耄耋之年”,意思就是年纪很大的老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饭量大都非常小,可能会有许多的忌口,身体机能还衰退较大,既不能大量运动,又不能长时间久坐。
那么,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正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上,不清楚老人有没有忌口,万一吃出个问题来,那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但是,自家人就非常清楚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忌口了。
所以,并不是不给老人吃饭,而是担心老人吃出问题来。
同时,90不留坐,当然是指不能留90高龄的老人在家中久坐,而不是不能坐。记得80年代的一个夏天,邻居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经常放在院子里和左邻右舍一起观看。这天晚饭后,许多人都坐在院里观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1个多小时后,当两集电视剧已经结束,邻居家都准备收拾回屋时,却发现隔壁家90岁的老大爷还坐着不动。于是,走上前去轻拍了一下老人,正想说“老大爷该回家了”,而老人却突然倒地身亡。
为此,两家人还曾大打出手。虽然,最终法医的鉴定给邻居家洗刷了清白,是说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属正常死亡,但两家却因此反目成仇。如果,这事放在古代,邻居家可能难保不受不白之冤了。
所以,不留90岁老人久坐是有道理的。
不过,无论是80不留饭、还是90不留坐,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中,而不是劝老人独自离开自己家中。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