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古人说人死后入九泉,或称在九泉之下.比如“含笑九泉之下”、“九泉之下不瞑目”等。那么地下真的有九泉吗,又是指哪九泉呢?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这与我国古代的原始宗教、道教、儒教及释教的相互融合有关。

九泉俗称泛指黄泉,即阴间

古代劳动人民对地球认识有限,他们在打井时,发现从地下冒出来的水的浑浊的,呈黄色,认为地下是泉水的源头所在地,因此,称地下为黄泉。后来,人死后,要挖坑埋葬,这种土坑民间称井,很多地方称之为金井,就是金黄色的井。古代民间,不像有文化的人,把井和泉分得十分清楚,他们往往把井和泉混为一谈。就是到现在,很多地方在口头语言上,井水和泉水不分。由此,人们认为人死后,埋入土井里,也就是黄泉,你人死为“赴黄泉”。

再者,民间认为,“九”为阴数之极,用来表示所谓的“阴曹地府”处于极深的地方,这样,“九”与“泉”组合后,用来表示“阴间”。

因此,在民间,九泉和黄泉是一个意思,都指葬人之地,俗称为阴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没有所谓的九道泉水的说法。

(用现代化机械打井,开始的不也是黄的)

古老的九泉为神话传说中的九个神泉,即九渊

据我国东周时期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列子所著的《列子·黄帝》记载的九渊为:

“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 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九渊之说,原来流传于神话传说之中,后来作为道家人物的列子,用九渊之说,寓意达到终极圆满的九种人生境界与修道方法。

如此看来,先秦时期的九泉,即九渊的意思并不是指阴间,而是指道家学派修道的人生境界与方法。不过,后来的所说的九泉,与道家学派所说的九渊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

南宋初期,九泉被标上了具体的名称

九泉作为阴间的九个泉的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初期,一个叫路时中的人,编写了一部《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的道教书籍。书中认为,阴曹地府分很多层,人死后,有一部分人,仍回到所在的原归属地。因此,该书将阴间分为九层,即九泉,每个泉都是一层地狱,管理不同类型的阴魂。

这种具体化的划分,与民间平时所说的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的设定,有异曲同工处,但是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可以说,“十八层地狱”是道教九泉概念的一种细化。

从民间的观念来说,人死后皆可以说“赴九泉”,是阴间一种普遍的说法。而人死后,如果说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则是一个不好的的结果,一般来说,在人间作恶多端,或是坏了良心,道德品行不好的人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去接受地狱的惩罚。其实,“十八层地狱”设置,是宗教、民间利用人们迷信的思想,对不良之人起到一种心理震慑作用,以此规范社会道德。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一书中所说的九泉之狱的名称分别为:

一是酆泉,二是衙泉、三是黄泉、四是寒泉,五是阴泉,六是幽泉,七是下泉,八是苦泉,九是溟泉。

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九泉”一词的背后却融合了我们传统的民间宗教、道教和佛教等一系列思想。了解这个词,恰好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融合性有多强。

在古人看来 人死不是消失而是去另一个地方

很多人认为,九泉这个词好像应该来源于佛教。其实,并不是。要想了解“九泉”,我们要先从黄泉这个词说起。

其实,黄泉这个词的来源简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以前,古人喝水都需要打井。我们知道,因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陕西、河南等地都是黄土,所以井水出来之后,颜色偏黄。人们就习惯把地下的泉水称作“黄泉”。

下面来划重点。那么,黄泉怎么和死后的世界出现了联系呢?这就要涉及到中国的阴阳学思想了。在古代,人们讲入土为安。所以,人死之后要下葬。在古人看来,人死并不是消失,而是去到了另一个世界。

人的身体是阴阳和合的产物,人的死亡,其实就是阳气耗尽,只剩下阴气。阴气下沉,就落入黄泉之中。因此,黄泉就用来指代人死后的世界。那么黄泉,又是怎么变成九泉的呢?

九泉和九州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尚书》中,有大禹划分九州的说法。当时的古人认为,中国是由九个州组成的。那么,九个州,每个地方就应该有一个泉,就变成了九泉。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里面,九是至大至极之数。《素问》里面记载:“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那九泉与佛教和道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道教的影响。汉代时期,道教兴盛,于是就出现了阴曹地府的思想,人死之后就进入阴曹地府,地府中会有官员对你进行审判。你做好事,有可能会成为神仙,如果好事做得不够,你虽然也是进入阴曹地府,但是你不会受苦,还会和你在阳间生活没什么区别。我们现在说“含笑九泉”,就是以此而来。如果你在阳间穷凶极恶,那么就要遭受惩罚。这个时候,九泉就有了分别,有好与坏之分。

十八层地狱:九泉说法的细化

那么,佛教又如何影响了九泉的思想呢?原来,佛教传入之后,在道教的基础上,又对阴曹地府的思想进行了发展,出现了地狱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十八层地狱”就是佛教提出的。

十八层地狱的出现,要比阴曹地府和九泉的思想更加完善也更加细致。它依据你在世的果报,分得更加详细,刻画的地狱场景也更加形象,更能震慑人心。

不过,我们现在,十八层地狱、九泉等几乎可以通用。但是,它在历史上确实柔和了不同的信仰传统。

后来,九泉的说法在唐代诗人的作品、明清小说中多次出现。

比如,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西游记》里在提及九天元圣的时候,天尊说:“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

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所谓九泉,也就是传说人死后所要去的地方,九泉之下,含笑九泉,都是这个意思。古诗中也常有这样的描写,比如:

魂断九泉招不得,客边一日几沾衣。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九泉是不是真的有九个泉呢?

按照道家的说法,还真有这么九个泉。

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是一一对应的,所谓“事死如事生”,阳间有啥,阴间也有啥。

华夏自古有九州之说,那么相应的,古人也将阴曹地府划分了九个区,叫做“九泉九狱”。

根据道教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这九泉九狱有不同的功能,人死后,按照生前的善恶表现,被分配到不同的“泉狱”,这九泉是:

酆泉狱主摄天魔。衙泉狱主摄不职典祠。黄泉狱主摄山魈精魅。寒泉狱主摄江湖水怪。阴泉狱主摄血食邪神。幽泉狱主摄山林毒恶。下泉狱主摄古伏尸。苦泉狱主摄师巫逆鬼。

溟泉狱主摄刑亡横死。

我们常常说的黄泉,只是“九泉”之一。

这九泉九狱就是阴间的监狱,用来关押犯罪的恶鬼,当然,也是为了挽救幽魂。

有恶鬼就要有狱主镇住,什么能镇的住呢?世间什么最重?当然是山岳,所以繁体的岳字,上面是山,下面是个狱。

当然,如果抛开道教那一套的话,一般认为九泉就是黄泉。九并不是实指,而是因其为最大的阳数(1、3、5、7、9),一般借指极限,比如九五至尊、九霄等等。九泉就是土地的最深处,也就是阴间。

用黄泉来指死亡之地很早就出现了。《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记载,郑庄公弄死了作乱的弟弟后,对支持叛乱的老娘说,这辈子娘俩,“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老郑说的是一时气话,过后很快就后悔了。领导不开心,底下人就要想方设法给领导分忧解难。有个高人说,这有啥难的啊,您掘地一直挖到有水冒出来,然后在里面弄个隧道,母子相见呗。“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领导本来的意思是母子至死不再相见,结果,经高人一指点,变成了“遂而相见”,导演了一场“黄泉见母”的好戏。最后,“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和好如初。

高,实在是高!其谁曰不然?

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人与鬼,鬼与人,人鬼殊途阴与阳,阳与阴,阴阳永隔

这是酆都城门两侧的对联,横批就是漆黑牌匾上的“酆都城”!可见酆都霸气,名字就是最好的总结和点题,就像很多人将自己活成了“标签”,不需要解释,单一个名字就可以精确总结了。人死后只有进了酆都,才算是成为一只名正言顺的鬼,从肉身死亡到进酆都城之间都是黑户。

上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提到了阴曹地府的代表性地址——酆都,也有很多人会因为这酆都就是九泉了,其实不然。九泉并非是我们所谓的九条泉。那么九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九在中国文化中有些极其丰富的意义,九天,九泉,九五至尊,九九归一……但凡与九相关的,一般都让人觉得非同凡响,而九也确实不负所望。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说文通训定声》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得出,九除了表示计数之外,还有着哲学意义,它是极数,有表示“最、极其”的意思。所以说这“九泉”从字面来看就是极深处的水。古人打井,新井出的水一般都是黄色,所以九泉又被叫做黄泉,这些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最终我们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九泉是阴曹地府的总称,就如同城市的名字一样,至于这城市是否真有九条泉水那就不一定了。

前面我们说道了九泉,借此机会就顺便再简单说说隐藏地府的整体组织架构。我们说过,人死后,魂魄进了酆都才算是成鬼了,在这之前都是黑户的。那进酆都之前都要去什么地方呢?

土地庙:

土地爷是一方父母官,所辖区域内所有的生灵建筑都会在土地庙中登记备案。以前农村和一些城市都是有土地庙的,现在大概只存在农村了。不过无论有无建设土地庙,在阴曹地府的组织架构中这些都是硬性存在的。人去世后,灵魂脱离肉体大概需要经过12个小时,然后有鬼差带着地府公文上来收人,接单人之后就去土地庙确定一下个人信息,然后才能带着亡魂走。

黄泉路:

在土地庙那确认信息无误之后,鬼差就会带着亡魂走上黄泉路。这是到达酆都的路,此时的亡魂还不能称为鬼。在一些小说中我们会看到“抢魂”这种说法,就是在黄泉路上发生的,这是一条凶险波折的道路。

望乡台:

走过黄泉路,接下来就是望乡台了。相传望乡台是观世音菩萨悲悯世人和亡魂而设置。在望乡台亡魂可以再看一次家乡亲人。

恶狗岭:

过了望乡台,到达酆都之前,会经历两座山岭,这第一座就是野狗岭。如其名,这里恶狗横行,经过恶狗岭的魂魄要经受野狗袭击,断胳膊断腿断头,开胸括肚再正常不过。我的家乡在山东,殡葬仪式中送行人都会拿柳树做的孝棍,大概就是和传说中的恶狗岭相关——打狗棍。柳树是阴性树种,这在风水上很有讲究,写过的文章中有提过一点。传说狗是可以看见鬼神的,属狗或者是爱狗的人过恶狗岭就会比较平顺。

金鸡岭:

金鸡报晓,日出天亮,鬼魄都是要回避的。所以这黄泉路上也有一到金鸡岭,当然这金鸡岭的金鸡可不就是为了报晓的,它们也是攻击路过的魂魄的,啄眼吃脑,非常凶猛狠厉。在这里同样提到我们老家的殡葬仪式,就是要有五谷杂粮,据说是为了过金鸡岭的。

野鬼村:

经历恶狗、金鸡之后,就到了野鬼村。野鬼村有都市般的繁华假象,但这都是虚幻的!经历前面厄难之后,很多亡魂可以全身而出,所以在这里,这些残破的亡魂就会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别人的部分身体补全自己——这就是个虚假影像,在影像之下,是赤裸裸的贪念。当然,如果亡魂有钱(人家烧来的钱),可以给引路人钱财,让他们在最迷茫混乱的时候点醒自己,顺利过关。

迷魂殿:

过了野鬼村就是迷魂殿,在这里要喝迷魂汤,为进入酆都做准备。喝了迷魂汤,魂魄就不再撒谎,在接下来的审判中如是汇报一生的罪责恩怨。

酆都:

过了迷魂殿就到了目的地酆都了!进了酆都有头道门和二道门,头道门是直接登上西天极乐了,而大部分人是要走二道门的。二道门是干嘛的呢?听大禹说来。进了酆都,到了二道门呢,这在阳间的计算就是要过头七了,会有鬼差带着亡魂再反阳回家看看,做做最后阳间的了断。反阳回来后面临的就是审判!一出二道门就是十方阎罗了!从第一殿开始开始被审问,直到十殿结束,有罪的定罪,按照罪行送往十八层地狱,对,十八层地狱就在这里。有罪的去了地狱,没罪的亡魂去哪里呢?恭喜你,没罪的灵魂已经经过层层考核,成为一名真正的鬼了!就如同在阳间阳寿一般,在地府,也是有鬼寿的,就安心的在地府住下,工作,赚钱,买车买房娶妻吧。

供养阁:

无罪鬼魂被带着出了十罗殿,走向自己的鬼生路上,就会看到供养阁。这供养阁就是地府的邮局……不再解释了。

鬼界堡:

鬼生活的地方,这里的鬼都是有名有姓有户口的鬼,和度完人生一样,鬼要在这里过完鬼生才能再次进入轮回。

莲花台:

地藏菩萨讲经,净化鬼魂地府处。

还魂崖:

孟婆就是在这里的。这位婆婆大家都是很熟悉的,过完鬼生的人,进入下一次轮回,喝一碗孟婆汤,忘却前生今世,投入孟婆身后的六道轮回池,重新开启新篇章!

最后来说,这做人难,这做一只真正的鬼也不见得简单多少!无论前生来世的,现世我们生而为人,最起码要对的起这身气囊。

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谢邀!

看古装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看过这样的场景:某某角色临死前,会对身边的人说,只要如何如何,自己就能含笑九泉了,那么这个九泉指的是哪九泉呢?

要说九泉,先从黄泉说起,在古代,人们想要喝水必须先打井,由于地下水常常有黄土渗入,因此打出的水,颜色往往是偏黄的,所以古人就把地下深处的泉水叫做黄泉。

而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人死后要埋到土里,这样才能去到另一个世界,因此,古人就用黄泉来表示人死之后要去的地方。

那九泉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九一直都被认为是数字的尽头,一般表示极限,像什么九五之尊,冰火九重天等等,天有九重,地当然也有九重了。

九泉就是土地最深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阴曹地府,也有的人认为,九泉这个词和大禹有很大的关系,当年大禹治水时,把中国分为九个洲,而每个洲都有一眼泉水,所以就有了九泉一词。

另外,受到道教影响,古人认为人死之后都要下九泉去受审判,生前做坏事的人就要受苦,没做坏事就能含笑九泉,也因为这样,含笑九泉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做人最大的圆满之一。

黄泉地狱这样的观念,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它丰富了我们古代的神话体系,是中华灿烂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死九泉指的是哪九泉?

谢谢文武友邀请。

命丧九泉,魂飞九天,一言九鼎,九层妖塔等等,其中的《九》是用来形容最深,最高,最有份量等等,並非地下真有九个泉水,天上真有九层天,一句话相当九个鼎。…

人死九泉是指,人死,埋于地下,进入阴间。九泉意喻深藏地下,得以安息,是对死者的一种告慰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