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要不要孝男孝孙的名字刻在碑上,答案非常简单,回答的答案高度统一:必须要刻上。然而,世间之事总是有其复杂性,有的墓碑就出现没有把孝男孝孙的名字刻在碑上的情况。
本账号在前面曾回答过如何写碑文、能不能立碑、同姓夫妻立碑三个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前面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关注今日头条关山听风民俗文化账号,阅读前面内容。
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是否和谐有很大的关系,也与社会道德观念有很大关系。
下面我举一个事例。我曾调查过许多古墓碑,发现里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说墓碑是一种历史的真实记录,但有一些墓碑并不能呈现真实的历史。如某姓(恕不能点真实姓氏)的老祖宗某公,为北宋人,其后代分布全国五六个省。按其族谱记载,此公之后有三房,即三个儿子,但碑中只有两房及孙子,长房及孙子在碑上没有记载。此碑立于清乾隆年间,符合当时立碑盛行的社会实情,也说明此公去世时,当地还没有立碑的习俗,是清朝时期民间立碑盛行后才立的。
后来经询问才得知,原来在清乾隆年间立碑时,长房这一支抱着对立碑无所谓的态度,既不来人,也不出钱,更是长久不来扫墓,因此就没有在碑上刻长房及孙子的名字。有说明的是,按此地风俗,长房出外闯天下,小房守老屋。直到本世纪初,各地民间掀起寻根热,长房一脉到某公坟墓扫墓时才发现这一情况,觉得很没脸面。在长房一脉的强烈要求下,三房支脉表代会商后,决定保持原碑不动,在原碑内镶嵌一块石板,重新镌刻碑文,覆盖原碑文,此事也就算是圆满解决。
根据民间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墓碑立碑时,因多种原因,有的孝男孝孙的名字也没有刻在碑上。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一是不孝之子。这种人在父母在世时,拒绝赡养父母,没有尽儿子的义务,一般父母去世前留有遗言,不允许其名及后代之名刻在碑上,这也是过去的一种惩罚措施,比较常见,直到现在还有类似情况。二是兄弟不和,在立碑问题上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有的是负气不让自己的名字刻在碑上,有的是因不肯出钱出力,其他兄弟不让。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阋墙之争及后人纠纷不断。三是过继他人的儿子,或者入赘女方儿子,继为他家之人,其名自然也就不能上碑。四是因犯罪被处以极刑之人及后代,或做了有损于家庭和家族名誉之事,被家庭和家族除名之人及后代。
立碑是民间的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孝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民间家庭和家族的历史记录的一部分。
现在立碑与过去立碑有了很大变化,如一些地方不仅仅只是孝男孝孙的名字刻在碑上,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的名字也刻在碑上,毕竟现在人的子女远比过去少,全写上也占不了碑上多少地方,应该绰绰有余。历史总是由人来写,民俗也是由人来创造,时代不同了,立碑也应与时俱进。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墓碑是我国丧葬文化中的一种,为何存在墓碑呢,其实首先是利用墓碑来确认死者是谁,第二就是子孙利用墓碑来对已故先人的一种怀念,通过墓碑的形式来让自己的后人了解墓碑背后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对先祖缅怀纪念的表达方式,没有墓碑几代过后基本上就不知道坟墓是谁家的了,坟墓中的人在家族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有了墓碑就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些事情,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至于一无所知,立墓碑其实也是特别有讲究的,从墓碑的大小以及材质还有撰写的格式和内容都是有一整套规矩流传下来,并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就可以立碑刻字,所以对于立墓碑基本上都是有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来进行,而碑文的内容是需要立碑人定,格式由专业刻碑人来做。
墓碑真正成型流传在民间是在汉朝以后,墓碑的格式和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因为这些都是按照传统文化来进行,所以格式内容几乎都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墓碑的书写内容丰富,包括风水,籍贯,姓名,身份,生死的时间,子孙,立碑人,安葬或者重葬的日期等等内容,可以说内容极为的丰富。
首先是风水情况要写在墓碑的左边也叫做龙边,因为四大神兽青龙为左,籍贯一般都是一些移民逃荒躲避战乱远离家乡的人死后墓碑上才会写上,本地地人的墓碑上不用写籍贯,正常来说籍贯都是写在墓碑左右两边中的一个显眼的位置上就可以,姓名写在正中间的位置,也叫做中榜,如男子用显考,女的用显妣,然后是姓名,姓名的后面男的加上公,府君,女的加氏,孺人,字数的多少根据特殊情况定。
出生年月日和死亡的时间,一般写在中榜的两边,有男左女右之分,也就是死者是男的,那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写在左边,死者是女的,那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写在右边,接下来就是本题目的核心问题,就是立碑人,其中包括子女和孙辈家属成员都要写上,格式是按照长幼辈分来排序的,要写在墓碑的虎边,也就是右边,后背子女孙辈都要写上最后就是立碑的时间也要写上,写的位置在虎边也就是右边位置。
这些是普通老百姓的墓碑的写法,而古代的一些帝王的墓碑写法和老百姓的区别非常大的,帝王的墓碑有自己特殊的书写方式,民间不可以模仿,有权势的人一般不只是有墓碑,还会在墓穴里面写上墓志铭,其实就是一块讲述墓主一生重要事迹的碑文,这些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以上的墓穴才有,普通人是没有这些的,现在的墓碑刻写其实就是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格式写的,代表的是一种缅怀情意。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立墓碑,其实是特别有讲究的,从墓碑尺寸的大小,材质和颜色,撰写的格式和内容,以及什么人能立碑,什么人不能立碑等,都有一整套规矩流传下来,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立碑刻字的。由于篇幅有限,还是回到文章的主题吧!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首先,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还是要刻在碑上的。
主要是为了让别人好辨认这是谁家的墓,另外是为了让后人祭拜的时候知道自己的亲属有哪些。
孝男孝孙的名字怎样排序呢?碑文的名字排序也是有讲究的,根据辈分的不同以及长幼等等,都会划分出不一样的顺序。
1、排列次序:子→女→孙子→孙女→曾孙子→曾孙女→玄孙子→玄孙女→以此类推。
2、平辈之间次序:儿子和儿子排在一起,女儿和女儿排在一起。先长子(最左),再次子,而后三子,以此类推。女儿也是一样,先长女,再次女,而后三女。
长子老大靠主碑文最近,离主碑文越远越小。
3、孙辈之间:以年龄最大的为长孙,然后依次排列。
关于孙辈的排列也有争议,有的说按年龄排序,年龄大的就是长孙,应排在孙子辈的第一位。
但有不同的声音却说,孙子辈、曾孙辈、玄孙辈中的老大、老二等是按房头来确立的,不是按年龄确立的。年龄再大,如果是幺房,也要排在后面。反之,长房生的孙子,即便比幺房生的孙子小也要排在第一位。
到底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序,还是按照长房长孙排序,我觉得这就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人情了。
知道了排序,接下来说说主碑到底怎么写?已故人的姓名,写在墓碑中心部位,称“中榜”。为尊敬长辈,如父亲称考、显考,母亲称妣、显妣,男子加公、府君,女子加氏、孺人。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
(上图先故去的是女性)
(上图为男性)
出生年月日和死亡的时间,一般写在中榜的两边,有男左女右之分,也就是死者是男的,那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写在左边,死者是女的,那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写在右边。
立碑人,包括所有子女,都应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其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仍是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也有不愿流露姓名者,可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即可。
结语:按旧式传统,男丁才可刻在先人的墓碑上的,女儿孙女及媳妇孙媳妇都不刻。如刻上,女儿孙女会对婆家不利,媳妇孙媳妇会对娘家不利。如果非要把女的也刻上去,那女儿孙女可刻,儿媳孙媳还是免了吧!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刻石铭文为已逝先辈立墓碑,一是为了保护坟莹,二是为了让后人对逝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若干年后的子孙们寻根问祖提供明确的依据。
墓碑的碑心主要铭刻逝者的名讳,如:男碑写“显考x公xx老大人之墓”,女碑写“显妣x母x氏老太君(老孺人)之墓”。若女的是识文化的,就写“老孺人”,属文盲的写“老太君”。名讳右边写两行,一行写逝者的生辰,一行写已故时间,格式为:生(卒)于X年X月X时。左侧写孝男、考媳、孝女和孝孙的名字。碑心两侧支撑碑帽的叫碑柱,碑柱上要铭刻上“墓誌”,墓誌的体材是夹叙夹议的半白话长短句散文式韵文,以介绍逝者身世、歌功颂德为主线。先叙述逝者的简介,然后诉说逝者的人生遭遇、功德,最后抒发儿孙对逝者的的歌颂。墓誌的基本写法如下:
盖闻流水有源,草木有根。追溯我祖,源远流长,祖籍南京应天府,誌铭者乃xx先祖,第x支系,x代世孙也。时光推移,历史变迁,大清之末,移居xx(地址名),共和国立,又迁xx(地址名),忆思x公,可谓贤夫慈父。衣冠之年,与某府之女,芳名xx,盟结连理,生儿育女,苦度时光,爱妻护子,勤劳简朴,乡邻和睦,厚道善良。赡养父母,门庭增光。抚儿育女,饱经风霜,教导儿女,积极向上。含莘茹苦,操劳奔忙。喜看今朝,子孙盛昌,门庭兴旺,传承遗风,前辈恩泽,山高水长。愧为儿孙,无以报偿,刻石铭文,以表寸心,千古颂扬!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感谢邀请!
在我们这边农村,这个是肯定要的,必须要的!
在我们这里在立主墓碑时,不光是要刻墓主人的名字,他(她)的子孙后代,孝男孝孙、儿媳、女儿、如果有孙女婿的话,都会刻上!现在主人的墓碑都比较大了,以前穷的时候有好多祖上的墓碑就是一块小的圆石头,上面刻不了多少,还有些年代久远的墓碑就是一块小石头,上面有些什么都没有刻,就只能听上辈说是祖上谁的墓。
现在都是大墓碑了,还有好多是好几块雕刻好花型的石头拼成型的,它的墓碑面上大,可以刻好多碑文,所以就把自己的子子女女孙孙都刻上去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们后代为了更好的缅怀一下去世的亲人!特别是后代多的家庭分大了,也可以更好的让每次去上坟的时候记得一家人得走的跟亲热更和睦!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给逝世者立墓碑,无非两种原因,一是墓山坟墓多,清明扫墓时难以找到,立碑能快速找到逝世者的坟墓。二是给逝世者立墓碑,代表逝世者后继有人。墓碑越大,刻上名字越多,说明逝世者后人人口发达。
其实墓碑上刻字有一定要求的,碑文分成三组,左边刻的是逝世者的生辰和去世时间,中间是逝世者的称呼号,比如是男的,刻上“故严公,或故严父,或严祖父加上老大人之墓”,如果是女的刻上”故慈母,或故慈祖母,或故慈太祖母加上老孺人之墓”右边是逝世者的后辈名字,在刻后辈名称时,以逝世者血脉最近的人放在第一位,那当然是儿子,比如孝男,孝次男,然后是儿子的妻子,孝媳妇,再刻孝孙,以此类推,并刻上哪年哪月清明立。
一个墓碑,一定要刻上逝世者的儿子和孙子名字的,除非逝世者没有儿孙,那么要刻上女儿女婿名字的,总之是先刻血脉最亲近的人名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