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什么意思?
民间有一些俗语,不仅很熟悉,且能让人回忆起刻骨铭心的酸楚经历。“房檐滴水点点照”就是如此,即便是过去乡村那些不识字的老人,也能顺口说出类似的话来。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春暖花开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鸟儿在后山的树林里欢快地鸣叫。突然有人敲我的门,是我本家的一位叔叔,瑟瑟缩缩的,手里提着一只没有盖子的鼎罐也随身子抖动。鼎罐内装了湿透了的米,是淘洗过的米。我感到惊诧莫名,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天并不寒冷,他在抖什么呢,为什么提了一只鼎罐来找我。一问才知道,他和儿子吵架了。他早晨起来淘好米,准备鼎罐时,冷不提防,儿子向正燃着旺火的灶孔内倒了两瓢水。他知道我从外面回家了,特意来找我上他家评理,实际上就是拉我到他家去给他壮胆。我那本家兄弟平时最怕的就是我。
我们来到他家时,做了愚事的本家兄弟早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去了。还好,他还算有悔过之心,走之前把灶孔里淋湿的柴拿出来了,放在一边,重新烧了一炉旺火。我到他家时,烧得只剩火子了。本家叔叔是一个很迷信的人,按家乡习俗,往灶孔或火塘倒水,是一个家庭的大忌,据说会让家里一贫如洗,灾祸连连。也难怪他气得浑身发抖,路上还不停地颤抖。我按家乡风俗,对着灶孔讲了好的趋利避害的好话,他才平静些。突然,他又嘴里喃喃喃自语个不停:“屋檐头滴水,点点无差移,屋檐头滴水,点点无差移……”
本家叔叔说的就是他自己,这句话也是他的父亲“封赐”(是家乡骂儿子的话的说法)给他的。他父亲在世时,他就与父亲对着干了一辈子,他父亲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他父亲让他下河,他偏要上山。在我的印象中,他们父子除了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斗嘴外,平时难得有清静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婆媳斗嘴时,婆婆气得说不出话时,都是用“屋檐头滴水,点点无差移”这句老古话来作总结。在向邻里诉苦的时候,也是这句话说得最多。这也许是老人们在无奈之下的共性吧,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吧,一种“精神胜利法”,想的是现在我制服不了你,孙子孙媳会制服你。也就是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认为这句老古话是长辈对付儿孙辈的最有力量的语言。平时赞扬孝顺人家的儿子儿媳时,从来没有人说到过这句老古话,可能是人们认为场合不合适。
“房檐滴水点点照”,就是老子孝顺,儿子也学着孝顺的榜样,老子忤逆,儿子也跟着学样。《增广贤文》也有类似的话:“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这种说法的意思就再也明白不过了。
我国有一些俗语,到了民间就口语化了,主要是为了说起来顺口。老百姓不可能照搬《增广贤文》里文绉绉的句子,他们觉得说起来怪别扭的,便将俗话地方化,由此也就出现了“屋檐头滴水,点点无差移”“屋檐水滴现窝窝,点点不差”“屋檐水点点滴旧窝,点点不差移”“屋檐水儿点点滴,点点滴到原窝里”等等口语,其意思与“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一样的。
俗话说得好,"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什么意思?
农村流传一句俗语:“屋檐水点点滴,点点滴来无差异。”其意主要是比喻父母言行对子女影响的深远,形象地道出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的道理。对此,我深有体会,那是我亲娘舅年青的时候对我外婆非打即骂,后来母亲带着外婆去法院起诉了舅舅,舅舅被抓去关了很久。从此我们两家再无来往,三十多年过去了舅舅也己离世,听舅家隔壁人讲舅舅在世时大表哥也是同样的方法对待他!
真应了这句话“房檐水点点滴,点点滴来无差异”!
俗话说得好,"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意思!
俗话说得好,"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什么意思?
民间俗话,俗而不俗。浅显的比喻,阐明了一个妇孺皆知的深刻道理。屋檐水,点点滴,算来不差分毫厘。这句话本人认为它说明了一个因果关系,有因就有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以当前疫情为例,我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关心人民,珍爱生命,采取强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为世界防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给世界防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借鉴。而美国的特朗普与逢佩奥,毫无治疫良策,视本国人民的生命如儿戏,还不断地甩锅中国,妄想以此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终众叛亲离使美国陷入瘟疫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应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垮下来的现实版,也开启了恶有恶报立即报的现实版,这正是:屋檐水,点点滴,算来不差分毫厘。
俗话说得好,"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什么意思?
传统民间的一些俗话都是拿身边的事情打比如、讲道理。
这句“房檐滴水点点照”的俗话,在有的地方时这样说的:“房檐滴水照道描”“房檐滴水点点不差”。将这些一对比,意思就呼之欲出了,其实表面上讲的是房檐滴水这个现象,其喻义讲的就是照样学样、言传身教的意思,也就是前人怎么做,后面的人也就跟着学。
过去农村里,下雨天房檐滴水,前一滴水和后一滴水的轨迹基本都是一样的,这样司空见惯的自然场景,被赋予了一种文化上的劝诫意义。也就是说前人一定要给后人做好榜样,这样后人也会照着学,跟好学好,跟叫花子学讨,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差不多的做人道理。
就像最近热播的《清平乐》中,宋仁宗赵祯的亲生母亲李兰惠去世后,一开始太后刘娥——也就是赵祯的养母想草草下葬了事,这时吕夷简极力劝刘娥要三思而后行,要为刘家的未来着想,最终刘娥接受了他建议,以体面的方式安葬了李兰惠。正是这样的一个举动,最后挽救了刘家的命运,在刘娥去世后,八大王赵元俨更是大闹葬礼,而坊间也是传言四起,说刘娥毒死了李兰惠,在这样的形势下,赵祯顺势而为派一干人马围困了刘府,然后代人对其生母李兰惠开棺验尸,结果发现不仅没有中毒的迹象,反而是极其体面地厚葬。真相大白之后,立马下旨澄清了刘娥的功过,并且特意去祖庙跪拜刘娥感激他的养育之恩。
其实这样的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房檐滴水点点照”这句俗语中所寓含的道理。假若刘娥没有接受吕夷简的建议,而是一意孤行对李兰惠李宸妃薄葬了事,那么很显然刘家的命运肯定会很悲惨的。刘娥是聪明人,所以她接受了吕夷简的建议,一念之善的举动,后福无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句“房檐滴水点点照”的俗语,在民间大多场合下是劝人孝顺的意思,也就是说作为晚辈的要孝顺自己的长辈,这样也为自己的下一辈作一个好的榜样,等到自己老来的时候自己的下一辈也会像自己对待长辈一样孝顺自己。否则,自己若对待长辈不孝,将来自己的后辈也会照样学样,一报还一报,自己老来也会吃同样的苦。
俗话说得好,"房檐滴水点点照"是什么意思?
我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以前呢,这个我们农村做的房子都是这个瓦房,一下雨的时候那个水呀,就是都是从房顶上一滴一滴的往下面滴。很是好看。每次掉下来差不多都是低到那个点。
我觉得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要给他们做好榜样。
不能说我们对父母什么都不做。还想让我们的孩子将来对我们好。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的模仿能力很强。他就会看我,我爸妈就是这样对待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好榜样,在一个有爱的氛围中长大。将来他们也会有爱心。
所以这句话总体的意思我是这样认为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有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努力吧。为了下一代,我们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做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并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