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所谓民间的红事遇到白事,一般来说就是迎亲的队伍遇到送葬的队伍怎么办的问题。按民间习俗,这种可能性在现在社会可能会出现,在旧时几乎不可能出现,除非办喜事的人家和主持婚礼的人都是糊涂虫。
(农村迎亲)
红事为民间喜庆之事,如收亲(指男方婚礼)、嫁女,庆寿,乔迁等;白事为民间的丧事。红事除收亲、嫁女、乔迁在路上行走外,其他的事,如入学、赴任等之类的事根本不值一提,肯定是先让送葬的队伍先行。很多地方民俗认为,入学、赴任路上遇到送葬队伍为大吉,路遇棺材,寓意“升官发财”。而乔迁喜事,按民间习俗,一般都是在黎明前进新屋,也不可能与白事队伍相遇。因此,只有收亲、嫁女,即迎亲的队伍才能和送葬的队伍相遇。
红事遇白事怎么办的问题,共有三种情况。一是同居住一村落、街道的人,既有人家嫁女的红事,又有人家办丧的白事,如果选择同一天,谁先出门的问题。二是同居一村落、街道的人,既有人家办收亲的红事,又有人家办丧的白事,如果选择同一天,谁家先进门和出门的问题。三是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相遇了怎么办的问题。
(农村送葬)
民间有“白事为大”的说法,现在人们往往对“当大事”有误解,白事之“大”按民间风俗,确实是这家人或左邻右舍乃至全村压倒一切的大事,但并非大到无边,可以横冲直撞。民间自古有“白不冲红”“丧不冲喜”之说。也就是说,白事尽量不要去冲撞人家的好事。再说,白事并非不能和红事一起操办,只是人们把白事和红事联系在一起,心里忌讳而已,是一种心理上的联想作用。按古代习俗,喜事和丧事可一起操办。如,有的地方家中有孝,三年或七年不准办喜事,否则是对老人的不敬孝。有些地方,当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一般重病在床的老人即立让儿孙举行婚礼,目的就是避开长时间的守孝期。如果老人突然病亡,那只好抢在家里老人入土之前,在老人的灵柩前举办婚礼,先换喜服办喜事,喜事办完后,立即换成孝服办丧事。因此,古代所谓的“逝者为大”,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比,“无后为大”排在“逝者为大”前面,也就是说,自古以来,白事要礼让红事(指结婚)。
(乡村迎亲)
结婚要择吉日,一般在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前就定下的日子,以便于做充分的准备。而老人的去世,是突发性的,拦也拦不住,是没办法的事。一个村子、自然院落,或一条街道,如果既有人家办喜事,又遇有人家办丧事,按照旧习俗,可各办各的,但在操办过程中,一般都会协调好。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白事礼让喜事,主要体现在出殡时间礼让出嫁女出门、新娘进门时间,一般是错开日子,这样就碰不到一起了。在民间,像这种事情都能商量得好,除非两家有深仇大恨,故意挑事闹事。这是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一、二种。
第三种情况,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相遇的问题。旧时,民间非常讲究礼节,结婚时新娘出嫁和新娘进门时间都用红纸张贴出来,公之于众;同样,丧事出殡时间、所葬地点用白纸张贴,公之于众。办喜事的人家一般要派人在迎亲所经路线上打探情况,提早防范,避免这种尴尬的场合出现。办丧事的人家也会派人联系所走路线办喜事的人家,防范于未然。倒是迎亲的队伍与迎亲的队伍在路上相遇才是大忌,但民间的也有解决的办法,一般两位新娘或送亲客交换饰品后,各走各的路,皆大欢喜。
(家村送葬队伍)
如果硬是避免不了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相遇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不管是迎亲的队伍还是送葬的队伍,旧时,他们均派人在前面探路,也就是以防万一,及时处理。按民俗习惯,两种队伍如相遇均不能返回,且送葬的队伍只能在规定的路线行走时,是不可改变的,一旦改变路线,会触犯民间很多的禁忌,包括触犯沿途居民的禁忌,会闹出更大的纠纷。
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迎亲的队伍礼让,一般是绕道而行。按民间地方风俗,很多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就是接亲抬空轿走的是一条路,接亲回来时要走另一条路,不能从原路返回,此所谓不起“回头路”。因此,迎亲的队伍绕道是没有禁忌的。而送葬的队伍也要“礼让”,其“礼让”的方式是,放慢前进的脚步,慢慢前移,直到迎亲的队伍绕道走远后,才按正常的速度前行。如果迎亲的队伍与送葬的队伍在同一条路上朝一个方向走,一般后面的队伍放慢速度,前面的队伍加快速度,这也是民间的一种“礼让”。
(现在农村接亲的队伍)
现在社会,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更容易相遇,现在的人比旧时人要多了几倍,且交通四通八达。在宽大的公路上,迎面相遇的,一般大路有两边,各走一边,互不相干。狭窄的乡村道路上,迎亲的队伍最好在前面的四五里地放出打探信的车辆,及时打听情况,发现前面有情况,该绕行就绕行,需要等一下就就等一下,也就是尽量回避。
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谢谢悟空请,
个人关点,安当地风俗习惯,如果办喜事头一天老人了,先办白事,如果同一天先办喜事,在办白事,这是我们家乡风俗习惯。
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生死,生在前面。
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红白事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互相礼让。
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用一句老者通俗的传统观念,“死者为大”,建议红事尽可能避让白事,毕竟要图个吉利吗...
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说一个刚好身边最近发生的事情。
一亲戚女儿刚好婚嫁,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的队伍也是豪车一辆接一辆。
但队伍到了新郎家小区楼下,碰巧碰到一家楼下邻居刚好老人殡天,也在百事花圈,拱门新挂。
小区这边黑白喜事同天碰到的也是头一回。
有人交涉说死者为大,应该延后婚娶,但是新郎这边不信鬼神,不畏习俗,婚娶照常进行。
于是新娘到了楼下,刚好碰到老人冰柜上救护车,哭声哀乐连天,而新郎新娘这边也是敲锣打鼓,婚车人员满满。
下车的新娘也是头回碰到这个事情,给吓懵了,缓不过劲来。
伴娘牵着脑袋空白的新娘,穿过黑白喜事的时空,这个世界,仿佛暂停了。
也许,多少年后,这对于两方来讲,都是此生忘记不了的记忆吧。大家对这个情况怎么看?
个人认为要看双方各自的立场。
如果是白事方,我相信死者这个是无法更改的日期,毕竟人死谁都预料不到,设灵堂头七这七天也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但是可以忍让把灵堂或追悼会设殡仪馆,互相让步就好了。
而喜事方碰到对方白事方没有提前通知接亲队伍改道或改期迎亲,虽然黄道吉日不能更改,但是人可以变通的,比如改到酒店或老家入洞房。
但是,生活中,话说还是看到不止一次类似的新闻。比如某饭店同时接收黑白喜宴被告上法庭的事情。
大家觉得还有什么高招?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关注[祈祷][可爱][送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