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清明刚过,从老家祭扫回来,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来了兴趣。
这次回老家扫墓,由于平时对民俗文化关注比较多的缘故,老家很多人邀请去看他们家的老祖碑。通过笔者的所见所闻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从家乡一些立碑的年代来看,最早的是明崇祯年间的,其后,大多为清康熙、咸丰、道光、光绪年间的。其中道光、光绪年间立的碑最多。从碑上的内容来看,可分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七八代后才立的碑。我看到一块立于道光年的碑,碑上文字称所葬之人为一世,立碑之人已是第八世了。碑上的文简直就成了一部小家谱,上面既有山林的界限中的“四至”(所拥有山林、土地四周的界限),也有后代的世系,列出了二世到八世的所有男丁的人名,无媳妇之名,也没有排序的说明。
按谱与碑的规矩,一般后代只写男丁名,不写姓,媳妇才写明姓氏。此家族后代的疑惑也就在人名的排序上,因这个家族的老家谱已失,年代久远,新修家谱按碑文记载记录,后代争议颇多。争议的焦点是分支系问题,也就是哪家和哪家血缘更近的问题。说得更明白一点,因每一世的人名全排在一起,那就造成上一代某位祖先的儿孙是谁,而下一代对应上一代,其父亲是谁?后人已分不清了,所以才需要考证。
这种碑上的文字也是题主所描述的问题,几百年以后,你们家如果没有家谱或其它资料记载,你们的子孙后代也可能就会出现同样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碑上的上一代人,无法对应找到下一代的嫡系子孙。
第二种情况是三四代内立的碑。这种碑比前种所承载内容要少得多,也就简单得多,无非就是墓中之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所殁的年月日,落款为其子孙,包括其儿媳和孙媳,不过其儿媳和孙媳必须生有男丁。碑上刻名字按长幼分开,如长子(媳)下面是长子的儿子及孙子,二儿子(媳)下面为二儿子的儿子及孙子。以此类推,条理清晰,与谱的格式如出一辙,后人一看也就清楚了,不会混淆。遗憾的是,由于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儿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她们的名是不能上碑的,倒是一部分碑上碑刻有儿媳的名字,也有一部分碑上没有。
现在时代不同了,民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很多新立的碑上有了女儿和女婿的名字,有的人家甚至把外孙外孙女也刻上去,这样墓碑的家庭历史记录就更完整了。笔者赞同这种立碑的方式。
古碑的文字记录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历史资料遗失后,碑文就是重要的见证。国家如此,家族也是如此。墓碑本来说是坟墓的标志,民间说,有了碑就能记住墓中的主人,也就知道了墓的家族归属,同时也记录了家族发展的脉络,后代也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至于碑上的文字大小规格和刻法,以及一些民俗方面的讲究,刻碑的工匠都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关键是自已提供的资料要准确无误,碑文的编排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让后人一看就能搞清楚。总的来说,这些讲究大多为迷信的心理,几百年后,没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后代感兴趣的是碑上文字记载的内容。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立碑是一件非常需要注重的事,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个知识。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依据你家的家主时分八字,选一吉时吉课。
2、要根据阴宅具体情况,选一吉日。
3、碑向要与祭台方向一致。
4、碑的高低,立碑的具体情况要实地察看。
5、碑的上部,应刻有图案,并且图案由地师指点。比如,虎山不是有情,那图案是犀牛回头望月。再比如,水口不收,图案是莲花池。总之,什么不好补什么。
6、由地师根据家中男人具体情况,起祭谥名刻于碑后。必如:长子;李启富-次子李启元长孙,曾孙等。其他事按当地风俗办。
7、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籍。
8、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
9、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以上是我的拙见。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现身说法吧!吾父逝世后,我要我弟弟去办的事。名字这样排的。从右至左。右我老大,中老二,左老三。右刘石球。中刘金球。左刘世球。这个排名没错。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们晚辈的名字有点向题,我现在一直没讲。我总觉得没有排准确。例如,我的名字是刘兴,中间刘科。他们是老二刘金球的两个“子。这样一来,在我名字下面就是我儿侄“姓名了。虽然,侄儿比我儿年纪大些,但至今我没提起。我儿子刘斌排在兄弟两个“子后面了。因为我结婚晚,儿子小些。从右依次往左例成,刘兴,刘科,刘斌,最后是老三的女刘佳。象这种写法应该不准确。容易产生误会。我不知道兄弟是怎么想的,为何这样排例?我说没排对。不知你们那里有不有这样的情况,或者说是这么排名为上?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碑石上刻文字的大小,要符合鲁班尺寸,大字为10㎝或10.5㎝小字为3㎝或4㎝。10㎝为进宝,10.5㎝为纳福,3㎝招财,4㎝登科。表示吉祥如意!刻后人的孝子名字,是从左朝右,由儿子到孙子,也就是由父亲到儿子再到孙子。我们这里以前碑石上不刻女儿的名子,如今,男女平等,女儿女婿都可以刻上包括外孙。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墓碑上的字是对逝去的人的简单介绍。
墓碑刻字也是很有讲究的,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者10.5cm。小字3cm或者4cm之间。10cm表示进宝。10.5cm表示纳福,3cm表示旺财。4cm表示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籍。
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大多用大理石汉白石,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改用花岗岩,有亮度和硬度。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一: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在古代时候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及遇到自然灾害和河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从新立碑。
二:籍贯,在移民较多的公墓里,尤其客死他乡的人,在墓碑的左、右脚最显眼的部位,都要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这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后人及亲友扫墓时,寻找墓位提供了方便。
三:姓名,写在墓碑中心部位。这里称“中榜”。在书写墓主名字时,其字数多少,与风水吉兆相关联。为尊敬长辈,过去加了许多尊敬的词,如父亲称考、显考,母亲称妣,显妣,男子加公、府君、女子加氏、孺人。而且字数多少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应用。其中以落在六、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的“生”、“老”二字上为吉利。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
四:生卒年月日,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年月日能写齐全最好。因为日久年深,户口注销,传来传去,隔几代要找到先人生卒年月日,则十分困难。
五:立碑人,包括子女、亲友、团体,都应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其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仍是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也有不愿流露姓名者,可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
六:造墓或重建墓时间,刻写在碑的虎边(右边)。中国记载时间的文字很多,有公元,农历,时节,写冬至、清明者居多。年代日期亦多用干支。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结合起来,用以表示历法上的日子或月份。如甲子、乙丑。还有些文人将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用12个月均分,每个月另有名称。如一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四月称孟夏,五月称仲夏,六月称季夏,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十月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从大到小,从左到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