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何意?

这句农村俗语,是我国民间丧葬文化中的禁忌,也就是说在民俗上应避免这样做。

民俗禁忌,是毫无道理可言,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在一些地方又称“冷棺莫入村,热孝莫登门”,其中的禁忌习俗是一样的。要准确理解这句俗语的意思,主要把握“热孝”和“冷棺”两个词的含义。

(做棺材)

热孝

热孝的意思。热孝,即家中有老人去世,晚辈身上穿孝服或孝布。判断孝家(去世老人的晚辈)是否是热孝,在民间不能凭口讲是,或不是,要以当地的风俗为准。比如有的地方,只要老人去世,孝家穿孝服或孝布上身,就算热孝。即使办丧事期间,也是不允许进别人家的门,如报丧或者有事相求,只能在门外或跪或喊,不能进门。送葬后一定时间内,也是热孝,不能上别人家的门。而有的地方则在办丧事期间不算热孝,只有送完葬后才算热孝,在一定时间内忌上别人家的门。这种地方的风俗是办丧事期间可以上别人的家门,报丧必须进堂屋跪拜,有事相求,如请扶枢人员,必须上门跪求,才算礼数周到。前种情况,在我国北方比较普遍,后种情况,在我国南方比较普遍,但也是相对而言,主要是看当地风俗习惯。

(穿孝服图)

热孝的时间。我国民间对热孝的时间规定,也因地方风俗而异。如,有的地方自老人去世发丧后,从孝服孝布上开始算,时间长的为三年,称守孝三年,即“孝子三年不抬头”。如今这种情况在我国各地,除一些地方上新坟和家中贴春联,依然恪守这一规矩外,时间讲究没有这么长了。一般是以“七”为作阶段划分,如有的地方只讲究“一七”,就是送葬后的七天内,有的讲究“三七”,就是送葬后的二十一天内,最长的为“七七”,即送葬后四十九天内,热孝就结束了。现在有的地方改月,即一个月内,或三个月内。

南方的一些地方对热孝的时间说法又不一样,以三天为期,即送葬后次日开始的三天内,称“三朝”。“三朝”内,既忌孝家上别人家的门,亦忌别人从孝家的家里拿走任何东西,哪怕是借别人家的东西也不能还。“三朝”后就不再忌讳了。

(穿孝服图)

热孝登门的说法。热孝期间,忌讳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不能与别人吵闹打骂,不能上别人家的门,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串门,民间认为会给别人家庭带来晦气。除此以外,旧时,人们有热孝在身的人忌讳观看婚礼、产妇、婴儿,以免身上的“晦气”冲犯了别人的好事。

冷棺

冷棺是指装在棺材里的人死的时间长,是与刚死后装入棺材的人相对而言的。在农村则是另一层意思,即在村外死的要运回村里的人,不一定入了棺。这是通常说的意思,也是主要的说法,有的地方称之为“客死”。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外地装着死人的棺材要穿过村子。“冷棺进村败到底”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迷信的一面。

(送葬)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旧时医学落后,瘟疫及一些传染性疾病是人类最大的威胁,古代瘟疫暴发是常有的事,一旦瘟疫暴发,往往使当时居民十之存一,或十之存二。因此,旧时农村对瘟疫及传染性疾病的防范非常严。如,一些地方都有送瘟神的习俗,就是把他们认为带来瘟疫恶神送到河边烧掉,门上有贴驱瘟神年画。这也是当时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的一种无奈之举,以求心理上的安宁。又如,古代农村对麻风病患者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只有将其放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窝棚内,让其自生自灭,有的地方还有其它一些更残忍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其传染更多的人。

不让在外死去的人进村,是当时对瘟疫及传染性疾病的一种防范措施。过去,在外面死亡的人,其死因难搞清楚,再加上经路途搬运,其尸体腐烂程度也难以知晓,为了防止死者把瘟疫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带进村里,死在外地的人就一律不许进村,只能放在村外停放。外地装着死人的棺材不准从村里穿过,也是同样的道理。

(民间驱瘟神年画)

从迷信的角度来讲。禁忌是一种无外在行为表现的心意民俗形态,是心意上的、精神上的东西。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要这样做,以免发生什么事情,主要表现在维护“神圣”,不要去做不可接触的事情,尽量避免带来的“不洁”。由此,人们将一些事物神秘化,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避免去做人们认为不该做的事。其实,人们的一些做法未必产生什么后果,原因和结果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冷棺进村败到底”就是这样的一种让人避免的事,是一种恐吓方式。意思是说,如果让冷棺进到了村里,全村的人都会面临灾祸,会导致人财两空。这种说法明显带有迷信色彩。

冷棺不进村的风俗禁忌,在全国各地各民族中普遍存在,至今一些地方依然讲究。但也有一些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殡葬的改革,很多地方的民俗已逐渐发生了变化。

(殡葬新风)

总之,对过去不同历史背景产生的俗语,我们既要看到其合理的一面,也就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何意?

农村有句老话“冷棺莫入村,热孝莫登门”,是什么意思?

那是十年前在乡村工作时经历的事儿。一家民营企业建筑工地发生事故,某村有兄弟两个被砸中sang生,整个村里都好似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家父母气瘫了,幸而这家人原本三个儿子,老二老三走了,还有老大在操持。

那天中午,一顿鞭炮噼里啪啦响了起来,人们就说“冷棺莫进村,热孝莫登门”!是兄弟俩的灵柩途经这条大街,往自家的坟地里送,人们为了破忌讳,临街的人在灵柩快到时就放起鞭炮来,直送灵柩离开。人们还说,这两兄弟si在外村,如果还有路能绕得开,是不会让这棺材进村,走这条路的。

“冷棺莫进村,热孝莫登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装死人的棺材不能进村,人死在外头的话,只能在外边设灵堂。老人去世后的孝子们不能穿着孝服登别人的门,进门以前一定要把孝帽脱下来,把腰间系的麻绳拿下来!

这是一种人们对丧事的忌讳。冷棺就是指装si人的棺材,而有的老人们在生前为自己预备的棺材则不在此列,不叫冷棺。

而热孝专指家中老人刚刚去世,孝子们要披麻戴孝。人们认为,那一身白中最数孝帽和腰间的麻绳讲究最多,忌讳最多。到亲友家报丧的时候,到别处买东西的时候,到邻居家借东西的时候都要记得摘下来,否则人们就会以为对人家不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些东西你不能把它简单粗暴地视为MX,而是一种地方习俗。还应该叫做一种丧文化,在各地非遗陈列馆里,大多都有这样的事项记录在里面。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何意?

农村人去世以后,都会在家中正堂设立灵堂,去祭奠的人也就在正堂烧纸磕头。然后大家一起把尸首抬到灵车上,火化以后再把骨灰盒由长子抱进家里,停放一会儿以后,再把骨灰盒运送到山里的墓地。

去年冬天,我们本家的一个叔叔去世了,未出五服的人都要去参加葬礼。去他家一看,正堂中央空空如也,却已经在桌上放着骨灰盒了。我很奇怪,就悄声的问旁边的人,怎么直接就变成骨灰盒了?旁边的人告诉我说,本家叔叔去世的时候是在外地的医院,而农村有个讲究,在外面去世的人是不能进家门的,就只能在哪里去世,直接在哪里火化。听别人这么一说,印象里还真是这么回事,只见过从家里往外抬尸首,没有见过从外面往家里抬尸首。

热孝莫登门。这个规矩农村人都懂。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你是带重孝的人,最好别到别人家串门。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亲人去世的五七以前,在农村人眼里,你是带着重孝的人,到别人家里去串门,会把霉运带给别人。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别人不说,自己也要自觉的不去打扰人家,免得别人嫌弃。我们当地的农村人都说,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这一年会是最倒霉的一年,各种事情都不顺利,也就是说是运势最差的一年。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家里有人去世,这一年的庄稼会大丰收,不知道这种说法是真假,但是我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们家里的玉米的确长得特别好,每一棒的玉米籽粒都是满的,而且玉米个头都长得很大。老人们说这是去世的亲人,在地下保佑子孙丰衣足食,能够过上好日子。

大家都知道家里有老人去世,是要守孝三年的,所以在这三年当中,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就不要去给别人拜年了,亲戚朋友也不会挑这个理。相反,如果你无所顾忌的去给人家拜年,或者正月期间去走亲戚,是一定不受欢迎的。如果碰上了较真的人,还会跟你吵闹起来,说你是故意去给人家添堵。所以说热孝不登门。只要等到三年孝期一满,所谓的“霉运”也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何意?

农村对于白事是非常重视的,往往村子里办白事也有很多讲究,这些讲究简单来说是一种丧葬文化,也是一种对逝去之人悼念的仪式感。“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这句农村俗语其实不能简单的说其为“mixin”,作为一些地区的丧葬文化,是比较讲究的一件事。当然了,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很多过去的老习俗都已经不太在意,人们也不会因为这些老习俗而迁怒与你。

今天我就来说说这句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究竟应该怎么去理解?

(1)“身穿热孝不登门”。

所谓“身穿热孝不登门”,这里的“热孝”专门指的是家中老人刚刚过世,子女儿孙们披麻戴孝,这里的讲究比较多,这个时候去别人家登门报丧或者去村里的商铺买东西都不能披麻戴孝,毕竟家中老人刚刚过世,别人会比较忌讳这些事,“身穿热孝不登门“是对别人情感上的尊重。

我奶奶去年腊月过世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赶回家,当时奶奶还没有过“tou七”,村里的讲究也比较多。不过作为孙子辈的亲人,需要出去活动什么的,村里主持葬礼的长辈一般不会让我们去办。但即便是让其他人去办,也会一再强调,到别人家一定要把孝帽摘掉。

村里的男人一般都是戴孝帽,绑孝腿,所以去别人家报丧或者去商店买东西,或者去邻居家借东西的时候,都要注意至少将孝帽摘下来。这种讲究在农村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也是一种丧葬文化的讲究。

(2)“冷棺进村败到底”。

这里的“冷棺”说的是在外地去世的人,最好不要抬着棺材直接回村,这样是比较忌讳的一件事。

1、我发小的表哥前几年在广州出了车祸,家里人接孩子的遗体回村的时候,在村口我没见到放遗体的棺材,只见到发小表哥家里人抱着一个骨灰盒,后来将装有发小表哥火化后遗体的骨灰盒埋到了坟地里。

起初我不知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村里人讲究落叶归根,喜欢土葬,选择火化的人少之又少。问过发小之后才知道,原来老人讲究“冷棺进村败到底”,对人死在外地有诸多忌讳,一般都是死在哪里就在哪里火化了再将骨灰埋葬到家乡。

2、不过对于这种事儿,还有另一种处理方式。

我小时候邻居家叔叔在外地建筑工地出了事故,他的父母坚决要求将遗体抬回村里安葬,所以那一年邻居家叔叔遗体抬回村口时,一路上都是点着鞭炮,响着二踢脚。老人说,用这种方式可以规避一些忌讳。

不过“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这句俗语反应的是老辈人对于丧葬上的一些习俗和忌讳的讲究,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讲究,对于老俗语也都知之甚少。希望能够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你了解农村丧葬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文/李阿冰)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何意?

在农村里,人们对于红白喜事十分重视,因为这不仅是自家人的事,更要依靠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共同帮助来完成。特别是对“白事”,所谓的“白事”,就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丧葬习俗。

这其中有很多规矩和讲究,虽然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但是对“冷棺莫入村,热孝莫登门”这个忌讳,在很多地方还都是遵守这一风俗的。

那么这两句老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让有书君来和你说说:

一、冷棺莫入村。

落叶归根。在过去,人们很讲究落叶归根。如果在外的游子因为意外或是生病客死异乡,家人都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回家,好入土为安。

“冷棺”是指运送这些客死于他乡的人的棺柩。“冷棺莫入村”是指这些棺柩不能抬进村子里面。只能安放在村外搭建的灵棚中,并且简化一切丧葬流程,尽快安葬入土。

那过去的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么不近人情的规矩呢?其实这样做也是事出有因的。过去农村医疗水平有限,在外去世的人经过长时间路途周折的过程中,因条件有限,尸体会出现腐烂现象。

由此就可能会产生致命的细菌,容易引发瘟疫。这时候如果贸然让棺柩进村,极有可能会让疫情传播蔓延,危及整个村庄人的健康。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才有了这种看似不合理的习俗。它也体现了在医学科技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人们以另一种方式防止、杜绝病疫的发生。

二、热孝莫登门。

“热孝”,指的是家里刚有人去世。这句话意思是指,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子孙后代在服孝期间,是不能随便到别人家里去的。

在服丧期间,如果到别人家去串门的话,是很不尊敬的行为。别人心里肯定也是非常不痛快的,甚至会不开门。一般懂规矩的话,他们有事也不会进别人家门,宁愿让其他人捎话。

那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

1、古人都是非常相信鬼魂的,讲究人死七天之后才可以埋藏。

如果有人死去,他的鬼魂还可能还没有离开,就停留在家里或者是家里人的身边。如果那家人在七天之内贸然出门去别人家里,甚至有可能将鬼魂也带进去,这可能会带给这家人不幸。所以说古人在服丧期间是不可以去别人家里的。

2、预防疾病传染。

如果家里人是因为一些传染病而去世的,首先应该就会传染给家里人。如果在七天之内还没有发生事情的话,那表明没有传染病。但如果发生了一些病变,七天内没有去其他人家中。也就不会传播给村中的其他人,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传染病作用。

一些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和老话,在过去是非常实用的。但是如今社会发展了,医疗技术水平也相应提升了很多,很多的道理,我们心中明白就好,具体执行起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书君认为,对此我们只要本着科学谨慎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俗语和老话就好。大家对此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何意?

在农村遇到婚丧嫁娶这等事情,白事应该算是大事了,在白事方面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说“冷棺莫入村,热孝莫登门”,不知道大家当地有没有这种说法,当然了有的地方比较讲究这些,有的人就不太在乎,对于这些老旧的说法不是很在意,毕竟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想法和行为自由也是可以理解的,咱们可以先一起来看一看这两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

“冷棺莫入村”,这里的“冷棺”一般是指在外地去世的人,这样的人去世之后一般不会抬着棺材回村里,通常都是火化了之后,直接回村里埋葬。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看到,人在生了重病或者是年岁比较大了之后,身体如果一日不如一日,明明知道在医院根本治不好了,那就不会留在外面,都会拉回自己家里,因为农村讲究说在外面去世不好,回不了自己家,当然也是逝者的遗憾,所以一般在不太好了之后,都会赶紧拉回自己家,免得冷棺入不了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外地意外去世,这种突发事件也是没有办法,有时候不是家人不愿意让冷棺入村,而是迫不得已。我们村有一位邻居今年因为一场意外不幸去世,本来按照当地的习俗,应该把尸体拉回家里停几天,可是要拉走的时候当地的殡仪馆不让,说这种因意外事故去世的人必须在当地火化,不能拉去别的地方,没有办法,邻居家里忍着伤痛把亲人在外地火化之后,才回家安葬了。

热孝莫登门,主要是说身上带着孝的人不要所以去别人家里走动,因为人家可能会忌讳这种事情,毕竟有人去世是比较悲伤不幸的事,人家不想被这种不幸的情绪感染,所以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一般都不要主动登门。即使是好朋友结婚,也不能参加,免得被嫌弃,闹的不愉快。我们当地的习俗是不光平时不能登门,在过年期间更是不能走动拜年,家里有白事的人家要大门紧闭,不去别人家,也不接受别人的来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