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有何道理?

“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宁可过自立自强快乐的贫穷日子,也不去过仰人鼻息天天受气的富裕生活。

(饭和粥)

古代“粥”和“饭”分别代表贫穷和富裕

这句农村俗语在过去主要父母用来教育待嫁女儿的,同时也用来教育那些嫌弃家中兄弟多而穷,想到富裕人家做上门女婿的儿子的。

南方水稻产区的人应更好理解吃粥和吃饭的意思。水稻产区的主食是米饭,一般很少吃粥。吃饭时上汤,但那不是米汤,是菜汤。只有粥吃的人家,说明家里很贫穷,粮食不够吃,日子过得很苦。吃饭的人家不一定很富裕,但家里肯定不愁吃,温饱是没问题的。

过去,袁隆平尚未发现杂交水稻并推广之前,常规稻的产量很低,田里产出的粮食有限。我国有一段时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厂矿工人、城镇居民的口粮都是限量供给,农村生产队也是按月按量发放口粮。那时的农村人家为了节省大米,普遍在米饭中掺入红薯,称红薯饭。煮饭不用掺红薯的家庭,是农村人最羡慕的家庭。

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并大力推广种植之后,再加上实行了农村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粮食产量高了,农民有了饱饭吃,煮饭时就再也不用掺红薯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厂矿工人、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也放开了,不用限量。因此,水稻产区的农民,特别是老一代经历过苦日子的农民,他们对袁隆平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尊重。旧时的农村,没有优越的制度保障,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过的日子就更贫穷,且那时田地都集中在地方手里,农民或是打长工,或是租田种,得到的粮食就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连吃上粥就是好日子了,有的人家连粥都吃不上。

想吃“饭”的人总比宁愿吃“粥”的人多

上面说过的这些,就是把时代背景交代清楚。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旧时父母要用“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来教育子女。

年轻人都向往美好生活,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本来没有什么错,但一味想不劳而获,想天上掉馅饼砸中脑袋,这种思想就不健康了。有些年轻人的“理想”破灭后,心存怨恨,有怪自己出身不好的,有怪父母没有本事的,有怪父母错生了他们的,如此等等。此种现象古今都有,且想法类似,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如今的年轻女子总想嫁入豪门,一步登天,有的则喜欢傍大款、有钱人、明星,为了过上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甘堕落,做有夫之妇的情人、二奶,甚至三奶、四奶等等。如果把上面这句俗语反过来说就是:宁吃皱眉饭,不吃开眉粥。她们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痛苦不堪。

旧时的吃皱眉饭

古代封建社会门第观念非常强,穷人家的女儿要嫁到财主家是很难的,那时的儿女通婚讲究“门当户对”,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要相当。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结亲才是适合的。如果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差悬殊,贫穷人家的女儿嫁到财主家里,即使容貌不错,那就不能当钱用,当饭吃。她们往往会被看不起,时不时要受窝囊气。

古代的女子本来地位很低,依附性很强。如果娘家社会地位低且贫穷,嫁到男方后,与其他兄弟娶的妻子相比,人家是门当户对结亲,嫁妆丰厚,而自己的嫁妆没有几件。在以后妯娌之间相处的日子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就会处于劣势,抬不起头来,说不定还要天天受到其他妯娌的白眼和嘲笑。而丈夫在新鲜感过后,也会看不起出身贫穷的妻子,或者冷落,或者打骂,不把她当人看,当奴仆一样地使唤。同时,因自家贫穷,丈夫家里人就像防贼一样防着出身贫穷的女人,唯恐她把家里的财物拿回家里接济父母家,无端地要受很冤枉气。

旧时,嫌贫爱富和势力的人还真不少,娘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决定了出嫁女的人生。过去富裕人家嫁女时,其嫁妆是特别丰厚的,目的就是为了女儿到女婿家不受委屈,和获得应有的地位。再说,古代有钱的男人喜欢娶三妻四妾,因此,贫穷人家的女儿嫁入有钱人家,也就是一部生儿育女的机器,没有爱情可言,在物质生活方面当然要过得好一些,但一辈子心累,精神上很贫穷。所以古人称过这种生活为“吃皱眉饭”。

旧时的开眉粥

如果吃粥人家的女儿嫁给吃粥人家的男子,在物质生活方面当然不能和有钱人家相比,生活条件肯定要差很多。但这样的男人特别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婚姻,珍爱自已的女人。这种家庭条件的男人一辈子只娶一个妻子,想娶没条件,也养不起,只好铁了心,一辈子宠爱自已唯一的女人。这种女婿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也就是俗话说的“女婿有半子之劳”,对岳父母非常尊敬,岳父母家里的农活随喊随到。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也舍得孝敬岳父母,更不用像防贼一样防着妻子把东西拿到岳父母家里去。这样的家庭虽然贫穷,但两口子恩恩爱爱,虽然属于那种封建时代的先结婚,后恋爱,但真正的爱情还是存在的。因此,他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快乐和幸福。所以古人称这种贫穷而快乐的生活为“吃开眉粥”。

总结

幸福快乐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这句俗语是过去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种社会智慧的体现,今天对年轻人来说具有启迪作用。

农村俗语:“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有何道理?

谢邀!在农村,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是什么意思?

无论是农村和城市,家庭生活永远是"家和万事兴“,无论吃的好与坏,只要一家人高高兴兴,这就是家人所追求的效果。

过去农村人子女多,当孩子成家立业之后,老人成了多余人口。在父母能劳动能挣钱时还不明显,等老人失去了劳动和自理能力时,就要依靠子女的赡养,这样就出现了儿女素质不同,对待老人的态度就不会相同。

“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农村,儿子多的,父母老了一般采取的是轮流赡养,或一替一年,或一替半年,或一替一月。常言说,五个指手伸出来不一样长,儿女之间的性格、脾气、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孝顺的子女,不但让父母吃好,更重要的是眉开眼笑,让父母开心;不孝的子女对待父母有应付了事的态度,不让父母吃不好,还不给好脸色,让你虽然有饭吃,但吃着心里不是滋味。作为老人,只要日子过的开心,吃什么无所谓,就是喝碗粥也舒服,但是,你整天皱眉哭脸,让老人心里不高兴,既便是吃山珍海味也不香。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阅读,欢迎关注点赞!]

农村俗语:“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有何道理?

快乐生活

农村俗语:“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有何道理?

谢问、在农村、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看主人的夲意`、主人高兴、真心实意留你吃饭、你要是不吃、是不给主人留脸面、主人会不开心的、宁愿吃一碗眉开颜笑主人的家常便饭、都高兴、主人不是真心留你吃饭、而是说嘴皮话、你没有领会主人的心意、你当真就留下吃了、主人嘴上不说、心理不高兴会说、你这人不能让、让一让你真的就吃上了、你这人看不到眉高眼低、过后主人会对外人说、你这人缺心、不善解人意、在去他家决对不说让你吃饭了、让人吃饭看紧慢、是真心还是假意、“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饭、没有恩、饭不是随便吃的、做人要有自止、止明之处、敬请网友多提见解、谢谢、

农村俗语:“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有何道理?

是说农村人走亲戚,在过去条件差时,粥表示伙食差,饭表示伙食好。宁愿到眉开眼笑的人家里去吃粥,粗茶淡饭。也不愿去紧锁眉头的人家里去吃饭,好的食品。

农村俗语:“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有何道理?

农村老话“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农村老话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俗语你简直想象不到它的存在;“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说的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你还能说农民没有文化吗?

粥是一种稀饭,吃饱肚子,需要配上饼,馒头,煎饼之类的主食才能吃饱;饭指的是白米饭。只吃米饭就能吃饱肚子。“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指的是,宁愿开开心心的喝米粥,也不愿意皱着眉头恼怒的吃着白米饭;这句话的寓意是,人活着,开心最重要。

同时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否开心,与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关系不大;如一个富翁,住着豪宅,开着名车,穿着名牌,吃着山珍,他不一定有一个打工者开心快乐,虽然打工者住着租来的房子,挤公车,吃着路边摊,穿着十几,二十几元一件的地摊货。

决定一个人开不开心,快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对过日子的心情,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如果没有一个好心情,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开心;有了好心情,即便一贫如洗,也不会愁眉紧皱。

对生活要是感觉满足,就是喝粥,粗茶淡饭也会感到快乐;要是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即便家财万贯,也没有开心快乐的时候。

“宁吃开眉饭,不喝皱眉粥”,说的是人活一世,开心,快乐最重要。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