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杀猪?

中国民间过年杀年猪的习俗源远流长,由古代一年中最大的祭祀和庆典活动演变而来。

中华民族每逢重大节日都有祭祀或庆典的习俗,尤其是岁末年初,祭祀和庆典同时进行,规模最大,规格也最高。夏、商时期就有了礼制,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到了西周时期就礼制就更加完备,史称“周礼”,有了一整套的祭祀方式、理论和制度,孔子在其著作中非常尊崇周礼,周礼对后世祭祀文化和祭祀习俗有着深远的影响。

(祭祀)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称为六畜,其中犬是狗,豕是猪,祭祀常用的是牛羊豕,叫三牲。由于禁忌关系,六畜中首先被被排除用于祭祀肉食供品的是犬和马。后来随着本土宗教道教的兴起,又因道教重要人物老子乘青牛出关的传说,道教忌食牛肉,至今中国民间很多地方,不允许牛肉进祖庙祭祀。再加上古代中国农业是根本,而农业后产需要畜力,牛是农耕中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古代家庭有“牛是半个家”的说法,官府也禁止滥宰耕牛,证明了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古代传给后世民间的三牲已是别有所指,实际上在六畜只用羊和猪两种动物。这也就是后来民间所说过年时要“杀猪宰羊”,而没有说要宰牛的缘故。

羊的喂养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自然条件、地域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农民都可以随便喂养,有的地方适合喂养,有的地方不适合喂养。而养猪就不同,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家家户户都可以喂养,是过去农村家庭不可或缺的家畜。因此,过去农村养猪比养羊更为普遍,在一些地方,羊是稀罕物,猪则不是,从而使很多地方的祭祀用猪为主。

(祭祀供品)由此,过年杀猪就有了以下理由。

一、祭祀

岁末年初的祭祀庆典,是农耕文明的一种体现。过去过年祭祀对象因受儒道佛三大宗教思想的影响多而杂,既祭祀先祖,也祭祀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圣贤先师等。过年祭祀的时候,讲究全猪、全羊做供品,后来只有家族集体才这样做,一般的家庭均简化为猪首、四蹄、尾巴代表全猪做供品,而过年的祭祀从过去以集体为主,简化为以个体家庭为主。祭祀供品只能作一次,反复使用被认为是大不敬。这也就是形成家家户户杀年猪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还债

过去农业经济时代比较封闭,交通不发达,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村虽然有集市,也是一旬一集或两集,赶集时才有卖肉的摊子,一些大一点的村庄也有卖肉,但是,那时农村农民贫穷,手里的钱不多,要想吃肉还真不容易。农村有一个借猪肉的习惯,如果村里哪一家杀猪,事先报一声信,需要猪肉的人家就去借,一般到了过年杀年猪时再还。这几乎是当时农村普遍的习惯,尤其是边远山区为盛。

三、储藏

过去农村想吃肉,只能到赶集去买,或者向人家借。过去不像现在,买回来的猪肉放多久都没问题,有冰箱保存。那时遇到热天,猪肉就难以保存,虽然有的人家用蓝子装起来,放在水井里保鲜,但最多也就两三天。气温高的时候,如果没有销售渠道,农村人家一般不会杀猪。过年就不同了,天气寒冷,放十来天猪肉也不会臭。再说农村不同地方对猪肉都有加工的土办法,如熏腊肉、做香肠、猪血丸子、咸肉、坛子肉等等,冬天是做这种加工制品最佳季节。农村杀一个年猪,节省一点吃,往住能吃上半年,而这半年又是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在重劳体力农业生产中,依靠这些加工储藏猪肉制品能调节日常生活,保证干活的体力。再说,农村重体力活需要菜里有油水,过年杀猪的猪油也可吃半年,而冬天杀的猪最肥,油多。

(腊肉)

当然,那时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过年了,杀年猪是改善生活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欢喜的时候。那时农村的难苦生活,现在年轻可以体验不到,家庭一年不杀一个猪,到处借肉的惨状也无法理解。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物资越来越丰富,当然年轻人也就开始对过年为什么就一定要杀猪提出疑问,这种疑问问得让人很有幸福感,说明今天我们所过的日子不再是忍饥挨饿的艰难困苦日子了。中国农村靠杀年猪来改善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杀猪?

谢谢悟空邀请问答!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年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进入腊月就杀猪,家里没有喂猪的,就买猪来杀或买猪肉,做腊肉装香肠,进入新年杀猪,也就是新年的一种仪式。

以前人穷,物资比校匮乏,许多人辛苦劳累一年,可能也就是喂养了一头猪,准备春节过年时用来杀,辛苦了一年杀个猪来吃,主要是杀来庆祝及祭祀之用。

在古时候,杀猪是为了祭祀先人,在三十晚上,把整个切下来的猪头煮熟,放在盆子里,端上桌,然后摆上香蜡,酒,糖果盘等祭祀先人。

现在没有那么讲究,也就是把猪肉做成腊肉,香肠等,在年三十晚上做年夜饭时,把腊肉香肠切成片,装在盘子里敬先人。

现在的人富,生活比原来丰盛,在年三十晚讲究的多,一家人团圆,肉菜类丰富多彩,要做几十道莱敬祖先,吃喝玩,聊家事,打牌,放烟花鞭炮。

大年初二上坟墓,还是要用过年猪的腊肉,猪尾,一个困鸡祭祀先人,挂山钱纸也可说成望钱纸,挂山钱纸要讲究单数,挂在坟头上,一般一个人挂一竖,也有挂三竖的,子孙去的人越多挂得越多越好,说明子孙后代人兴旺多。

大年初二上坟墓祭祀时,要拿四个干盘孑,装腊肉,香肠,酒,蛋,糖,饼干,水果,拜磕头,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考上理想大学,做生意发大财,万事顺心如意。

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杀猪?

史上记载,汉景帝时期,窦太后非常喜欢黄老之术。年末,她召来博士辕固生,让他谈谈《老子》。辕固生直接说:“《老子》只不过讲了些理身管家的家庭琐事罢了。”窦太后听罢勃然大怒 ,她看作宝贝的经典著作,竟然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辕固生贬得一文不值。于是她将辕固生臭骂一顿。骂毕,老太后似乎还不解气,突然心生怪念头,命令辕固生跳进猪圈里刺猪。在讲经论道的地方让人刺猪,显然,西汉皇室圈养的生猪应该离宫苑不远。

结果,窦太后的行为,急坏了旁边的汉景帝。于是景帝偷偷让人递给辕固生一把锋利的刀剑。辕固生豁出去了,跳进猪圈,闭上眼狠狠刺去,那头肥猪应声而倒。

西汉皇宫里之所以圈养生猪,首先,当然是为皇室成员提供鲜美的肉品。其次,为贵族们祭祀祖先、社稷提供物品。因为在古代,不论是以“牛、羊、猪”为供品的“太牢”,还是以“羊、猪”为供品的“少牢”,都少不了猪。而在皇室周围养猪,无疑便于就地取材。

另外,在汉代猎猪也是贵族们的游乐节目之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记:“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彘即猪)。”《汉书?霍光金日?传》也说,昌邑王“驾法驾,皮轩鸾旗,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都是关于皇室、贵族在附近猎猪游玩的记载。

因此,西汉皇室不仅有圈养家猪的习惯,还在专门的场所大规模放牧,以便为贵族们打猎、游戏提供“玩物”。这个时期,皇室大规模放养的猪主要在大型皇家游园上林苑中,所谓“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直到东汉,国都已经东迁洛阳,但上林苑还有大批牧猪的记载。例如,为我们留下“举案齐眉”典故的书生梁鸿,勤学好问,但太学“毕业”后不愿仕进,“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放牧猪群悠然自乐,让人大为感叹。

杀年猪,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 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硬肋、后秋等部分分解成块,和灌制的血肠、粉肠等一起,放进大缸里冷冻贮藏备用。由于中国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刀剪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这几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内的盆碗里,至用时拿来“缓”(解冻融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 快到过年的时候,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吃饭,而菜的主要内容就是猪肉,如:炒猪肝、烧血旺、回锅肉、红烧肉等等。这种聚会叫做吃“刨猪汤”。

习俗的由来: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同时,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 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

(竹根雕/香猪)

小结:即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但是农村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猪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杀猪?

在我们东北农村,过年杀猪很普遍,主要是为了过年改善伙食。过年杀一口猪,吃的实在,还省了一半买年货的钱。猪排、猪蹄、猪耳朵...都是美味佳肴,到集市买要花很多钱,也不如自家的好。再说了,农民特别和气。杀猪了,会把亲戚朋友都找来吃。你家杀猪我去吃了,我家杀猪也不能落下你。所以相互推动着,也是过年杀猪的原因。

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杀猪?

1.过年杀年猪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

2.在古代不是家家户户能养起🐷的,不多的老百姓才有能力养猪的,养猪的的周期性比较长,6/8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再说那时给猪吃的都是杂草野菜,没有什么营养,所以不怎么长肉,养不大;

3.养猪生长周期长,老百姓刚好养到过年,过年的时候杀猪,猪肉价格高,把好的卖高价格,差的自己吃,作为过年的菜;这样习惯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4.路过的朋友请[赞][赞][赞]点赞[可爱][可爱][可爱]转发[祈祷][祈祷][祈祷]加关注![玫瑰][玫瑰][玫瑰]谢谢!

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杀猪?

如果过年不杀猪,卖猪肉的咋赚钱过年?[笑哭][酷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