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挂多少个最好?有什么讲究吗?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根据大门的房屋建筑不同,所挂的数量不一致,有挂一个的,有挂两个的,有挂多个的,挂多挂少都有讲究。
(古代挂灯笼的正确方式)
中国传统的房子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大多数民居采用四排三开间的格局。三开间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三才。这种开间比较宽阔,中间须用梁串起来,这种串梁称为主梁,中间有两根,前后各有一根,总计为四根主梁,分别代表东西南北,而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立柱,共八根立柱,代表方位的八个方向。这四根主梁和八根立柱是整个建筑的骨架,这就古代建筑中的所谓四梁八柱,也就是房子的基本框架结构。
后来民间对此种四梁八柱房屋的结构进行了改良,把一层房子变成两层。房子三开间不变,柱子纵向排列。立柱数量增加,根据房屋大小,整座房屋的立柱分为有十二柱房、二十柱房,四梁改成纵向串梁,分别将每排的柱子穿成排,根据房屋大小每根梁穿三根或五根柱子,形成一排,再将排与排之间用木枋穿起来,形成开间,每个开间都是二层结构。这种房屋就是民间较为普遍采用的结构,称为四排三间。此结构进一步拓展了房屋空间,增加了房间数量,能容纳更多人口居住。比如,28柱的房屋,称之五柱七瓜,除中间的开间不能做房间外,两边的开间可以隔成八间房子和两个仓库。
民间传统大门一般也按类似结构建造,普通百姓家为两排一开间,开间处即门的通道,官员府第大门有的按两排一开间建造,有的按四排三开间建造。三开间的大门有三门,即中间为中门,两边为侧门,一般中门不常开,要贵客上门才开,普通客人从侧门进。过去挂灯笼就是按照房屋排的数量来挂,一排挂一个。因此,普通百姓两排一开间的大门挂灯笼一对,官员府第大门四排三开间挂四盏灯笼,也就是说,大门有几排就挂几盏灯笼。
(乔家大院所挂灯笼,类似挂立柱前)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家大门前只挂一只灯笼的呢?这样的人家压根就没有修建大门,整个院子用石墙或者木篱笆、竹篱笆围起来,前面开一两扇柴门。这样的人家到过年时,往往在大门口立一根木柱子,安上拉绳,将灯笼拉到杆子顶上。此种灯称为宝灯,与龙灯中的宝灯是一个意思,有的地方称为点高灯,有过年时祈福之意。由此看来,中国民间没有忌讳挂灯笼成单数。挂灯笼时,挂两盏可说成“好事成双”,挂四盏时可说成“四季发财”,挂一盏灯笼就成“宝”了,“宝”很珍贵,当然只有一盏,高灯也是很稀少的,也只有一盏。中国语言太丰富了,从一到十,每个数量都能说出吉利的话语来。如果门前挂五只灯笼,那又有什么说法呢?民间称之为“五子登科”,够吉利的吧?
现在我就来说说这种门前挂五盏灯笼的人家。这种人家在中间民间为数不少。中国人喜欢群居,一个大家族往往就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房屋连着房屋,有共同的大门,一般称为楼门或排楼,但没有自己独立的庭院,当然自己家也就没有大门。这样的人家的大门就是堂屋门了,过年也要挂灯笼呀。此种情况挂灯笼依然按传统房屋的“排”来挂,每一排挂一盏,四排三间的房屋就挂四盏。另外还要在堂屋门口的正方向挂一盏或是四面的,或是八面的灯笼,亦称为宝灯。
到了晚上,过去四盏灯笼是不点灯的,一种摆设和点缀,只有宝灯才真正地称之为灯,因到了晚上必须要点亮。宝灯上面一般写有堂号,如杨姓为“四知堂”、苏姓为“三苏堂”、于姓为“驷马之家”、吴姓为“吴姓”等等。据传,过年时,民间要接先祖回家,为了让祖先不迷失方向,要点宝灯(高灯)给他们照亮进家门的路。
(现代建筑大门口挂的灯笼)
过去不像现在,过去的民穷,照明用的都是油灯,一般用桐油,那时油贵。如果将所有的灯笼点亮,一夜要花不少油,作为那时的平民百姓,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难以承爱。现在有电灯,且还有了节能灯,所有挂着的灯笼都可让其亮起来,花不了几个钱。即便是这样,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讲究节俭,舍不得出电费,过年时除了保持堂屋门口的灯笼长明外,其它灯笼里的电灯早早就关掉。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过年挂灯笼,因地方不同,民族不同,各地的习俗会不一样。我只将我知道的写在这里,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挂多少个最好?有什么讲究吗?
一般情况过年大门口挂两个灯笼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挂多少个最好?有什么讲究吗?
春节挂灯笼应挂两个,当然左右各一个,必须对称。
挂灯笼要挂到正月十五过后才能取下。
单位挂灯笼,不局限于两个,但也要对称,双数。
我见过有家过年在门囗挂一个灯笼,这年他家就"走"了一当家人。这是预兆,也是巧合吧!
要吗不挂,要吗挂两个,好事成双表示吉祥。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挂多少个最好?有什么讲究吗?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平时一般的家庭都挂两盏,古代人都讲究好事成双,后来一直演序到现在,以前,灯笼并不多见,主要是贴对联,贴门神,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由于连年做战,在战场上杀掉很多人,晚上经常做恶梦,于是把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大将军秦琼,蔚迟恭请来把门,这样自己不做恶梦了,后来人们也学着贴秦琼,蔚迟恭的画像,来振宅护院,渐渐的成了贴门神的习俗,由些讲经道士,觉得二人功高盖世,必须给他们俩前面挂盏灯笼,于是每人一盏,形成了双盏的演俗,红红灯笼高高挂,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人们渴望新年更加美好的一种愿望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挂多少个最好?有什么讲究吗?
过年在大门口掛大红灯笼,在上个世纪及以前的农村,这种现象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普遍。以前只是財主家或当年娶过新媳妇,生过头胎男孩的家庭在过年时掛红灯笼,一般家庭是不掛的,只是贴贴春联和门神而己。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了表示日子的红火,富裕,和喜悦的心情,过年期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大门口掛红灯笼的家庭逐年增多。到现在几乎家家都掛,一个村子只有极少数的人家不掛。
按我们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习惯,也就是掛两盏,很少见到掛四盏,或更多的。如果那家门前掛了四盏灯笼,说明这家不仅当年娶了新媳妇而且还生了头胎娃。因为我们当地的风俗,凡是头一年的新媳妇和孩子,娘家都要给拧(送的意思)灯笼的,而且这样的灯笼必须都掛出来。所以有掛四盏的。
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挂多少个最好?有什么讲究吗?
我是爱国,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
为什么过年大门口挂灯笼?有挂两个的有挂四个的?
挂两个称为“好事成双,”挂四个的称为“四季发财”。为什么过去挂灯笼讲究挂几盏?在过去灯笼照明是用媒油,俗称洋油。后来用蜡烛,所以灯笼也称几盏。其实,过年门口挂灯笼是自唐朝至今都挂灯笼。一般都是挂两个比较普遍。据老人们讲,旧社会只有地主老财,和诚里的资本家才挂的起灯笼。平时老百姓能贴贴对联,大福字就不错了,灯笼也是自己用红纸糊成的,那有钱买灯笼。比如地主老财家过年过节,娶媳妇生了男孩大院内外,大街小巷都挂满灯笼,死了人就挂白灯笼。
现在不同了农村老百姓过年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也都挂起了灯笼。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灯笼。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挂灯笼,不局限于两个,挂多少必须是双数,不挂单数。挂什么样的灯笼没有统一标准,每年一进入腊月满街都是卖灯笼的只要喜欢随意挂。到了晚上你看大街上,公园广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处灯火通明。处处呈现出过大年发大财欣欣向荣的景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